田娟娟
目的:探讨ICU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随机将早期行肠内营养的82例ICU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2例,行并发症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肠内营养期间腹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44,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4.3%(6/42),也明显低于对照组40.0%(16/40)(χ2=6.90,P<0.01).结论: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ICU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腹泻发生率,有效护理干预对预防ICU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胡春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急性脑血管病合并应激性溃疡的临床症状,并探讨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进行治疗的45例急性脑血管病合并应激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症状制定科学的护理计划,对患者探讨优质的护理方法,并对比患者护理前后SAS评分、SDS评分以及护理效果.结果在护理之前,患者SAS评分为(57.46±3.25)分,SDS评分为(61.42±3.65)分,生活质量评分为(53.76±3.26)分;在护理之后,患者SAS评分为(40.65±3.63)分,SDS评分为(42.54±3.67)分,生活质量评分为(53.76±4.26)分,患者护理前后SAS评分、SD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相差较大,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血管病合并应激性溃疡患者实施优质的护理能够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效果较佳.
作者:房力云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在眼科护理技术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眼科在2016年1月开始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在2015年1月-12月未实施持续性改进,以SPSS19.0分析实施前后眼科护理操作技术考核达标率、护理满意度等情况.结果:实施后护理操作技术考核达标率高于实施前,差异显著(p<0.05);实施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实施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措施有助于提高眼科护理操作技术考核达标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郝晶;尤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比较微波和利普刀(IEEP)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60例宫颈糜烂患者随机分两组,分别采用微波治疗和利普刀治疗,观察其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宫颈口粘连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分型和分级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术后宫颈口粘连有显著差异(P<0.5).结论:微波治疗宫颈糜烂优于利普刀,值得广大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孙晓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对肾脏生化检验中分级检验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自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肾脏生化检验患者72例,其后将本组患者按照入院就诊时间平均分为参照和研究两组,每组生化检验患者36例.观察2组患者的血肌酐水平、胱抑素C含量与血尿素氮水平检验结果.阳性检出率越高表示检测手段越可靠.结果:两组患者胱抑素C阳性检出率差异较小(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血尿素氮阳性率为45.65%,对照组为33.33%,观察组检出率更高(P<0.05),检出率更高,差异显著;观察组患者血肌酐阳率为72.22%,对照组为47.22%,观察组检出率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患者行肾脏生化分级检验结果灵敏度高,能够准确反映患者的病情,有效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大限度地避免误诊与漏诊,及时为患者采取进一步的治疗方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应用于临床检查效果显著.
作者:周清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临床特点和肺功能情况.方法:择于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4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和40例支气管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40例COPD患者为一般组,40例支气管哮喘合并COPD患者为综合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和临床特点.结果:一般组患者临床表现为肺部干湿啰音、单纯湿啰音、无啰音,综合组患者临床表现为单纯哮鸣音;同时综合组患者的肺功能下降程度明显高于一般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合并COPD患者肺部可以同时存在几种啰音,变化复杂,支气管哮喘合并COPD患者肺功能下降程度高于COPD患者.
作者:耿培娜;许慧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的不良反应和合理应用.方法:收集65例服用阿托伐他汀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对所有患者的病例基本病例资料、具体服用药物情况以及临床症状和表现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中老年人出现阿托伐他汀不良症状发生率高(P<0.05).应用2种药品联合服用的患者多,联合不同品种药物的患者存在一定差异(P<0.05).服用阿托伐他汀多的不良反应就是骨骼肌肉系统,发生率为56.92%,各个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存在一定差异(P<0.05).65例患者均采用口服方法,患者服用3-4个月左右出现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均停止服用药物,针对不良反应实施针对性治疗.结论:服用阿托伐他汀期间,密切监视患者临床症状以及肝功能情况,出现异常后停服药物,尽可能的降低不良发应的发生率,确保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石田;贺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研究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易发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择于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于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病患104例展开调查,所有病患资料作为本次调查研究的对照组,同时于2014年3月落实针对性护理干预,并且在管理后开展二次调查,作为调查研究的研究组,对比管理落实针对性护理干预后的发病情况,调查方式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展开调查,调查主要是根据各类低血糖易发因素,共建立调查104份,回收104份,回收率为100%.结果: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生理因素、药物因素、并发症因素以及饮食因素等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易发因素,而对比管理前后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通过针对性护理方法,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发病人数与发病率均显著少于护理干预前,以上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理因素、药物因素、并发症因素以及饮食因素等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易发因素,采用科学的针对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发病率,保证糖尿病病患的生命安全,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汪寒香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对社区范围内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途径进行探索,分析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在患者生命身体健康管理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方法:依次对个人管理模式、团队管理模式、科室医生管理模式进行对比,根据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效果得出实验结论.结果:对科室医生管理模式和个人管理模式及团队管理模式的健康管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论:对慢性病患者进行规范化健康管理后,患者的病情能够得到有效控制,患者的科室健康服务满意度较高,因此,在社区医疗卫生服务领域,科室医生管理模式具有进一步推广使用价值.
作者:俞建 刊期: 2017年第10期
尿液常规检查作为一项有价值且操作简便的临床检验项目,在泌尿生殖系、循环系统、肝、胆、内分泌等方面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等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近年来,医学检验技术不断进步和发展,尿液检验技术和仪器更新换代频繁,使得检验灵敏度和精密度得以有效提升,为医生精确诊断病情、更好地判定治疗效果、有效地估计病程打下了坚实基础.下面结合实际对影响尿液检验的因素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作者:赵春先 刊期: 2017年第10期
作为护理管理的关键环节的护理质量监控工作,终的目标就是将护理质量提升,从出现洁净手术室开始应用之后,自我管理、内部控制、外部控制等不同的侧面实现了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全面管理监控,获得了显著的效果.作为提高护理质量的保证的科学管理方式,利用查房、质量分析、满意率调查等改善工作,将制度完善,从反馈意见当中找到差异,纠正失误,有效的控制,同时总结经验教训,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转变,实现全面质量管理.
作者:张立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产房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重点筛选2016年02月-2017年02月进入本院产房接受分娩的103例孕产妇,以不同干预措施为标准展开分组,对照组有孕产妇51例,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有孕产妇52例,给予全程心理护理干预,并评估两组妊娠情况.结果:实验组产后出血、产后抑郁、新生儿窒息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比对照组少,且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房分娩过程中,通过加强心理护理干预,不仅能够降低患者的不良情绪,还能进一步改善其妊娠结局,值得推广.
作者:林佩瑜 刊期: 2017年第10期
腹部术后切口伴发硬纤维瘤并侵及邻近器官,临床极少见.我院收治2例,报告如下.
作者:张忠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丁香肉桂散敷脐治疗老年性冷秘、阳虚秘的疗效.方法:入组本观察试验共计60例病例,均符合便秘的临床诊断.证侯诊断符合冷秘或阳虚秘.所有病例来自于泰州市中医院老年病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对照组冷秘患者分别为8和12例,阳虚秘患者分别为22和18例.治疗组采用丁香肉桂散贴敷神阙穴(脐周)治疗,对照组予乳果糖口服液口服,3天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有效率83.3%;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有效率90%.结论:丁香肉桂散敷脐治疗老年性冷秘、阳虚秘,具有助阳散寒,通便止痛之功效,与乳果糖相当,疗效满意.
作者:张小芹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纸塑包装过程中影响其质量的问题.方法:工作中加强学习,不断改进,研究对策.结果:纸塑包装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浪费,质量也得到保证.结论:优化了纸塑包装操作的操作流程,避免了不良事件的发生,使纸塑包装更安全可靠.
作者:蔡莉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本次实验将对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对不同孕周胎儿畸形诊断的价值进行应用分析.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6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366例孕妇进行回顾式分析,对所有孕妇进行二维超声检查,并对检查结果异常的孕妇进行四维超声检查.结果:在本次的366例孕妇中,分娩胎儿375例,经过临床验证有24例为畸形患儿,且在通过二维超声检测确诊的有19例(79.2%),疑似患儿有3例(12.5%),漏诊2例(8.3%);通过四维超声联合诊断,在产妇孕早期(11-17周)以及孕中期(18-27周)的检查准确率明显优于二维超声诊断结果,在孕晚期(28-40周)则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检测对不同孕周胎儿畸形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值得在临床诊断过程中推广应用.
作者:闫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正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是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但通过观察发现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某些环节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使用药品种类多而新,护士对新药品不了解,患者多,护士少,工作繁忙等增加了输液的不安全因素.随之而来的用药问题也越来越多,护士既是用药的实施者,又是用药的管理者.应重视对输液的管理,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法制教育,增加护士的编制,对患者开展输液全程的健康教育及护士业务素质的培养,以保证输液安全.为了更好的提高护理质量,杜绝医疗纠纷,让患者得到一个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本人对静脉输液中的安全问题及对策的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赵跃;曲美晶;杨雯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健康教育对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患者100例并且根据患者收治入院时间的先后次序分为对照组、研究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研究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结果:研究组经护理后有47例优,有3例良,无差,优良率为100.00%(50/50);对照组经护理后有21例优,有16例良,有13例差,优良率为74.00%(37/50);两组对比可知,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率(72.00%)为明显低于研究组(100.00%),P<0.05.结论:健康教育对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临床效果确切,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星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抑郁症运用疏肝解郁胶囊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来自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期间治疗的80例抑郁症患者,依据不同药物治疗方案可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运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运用疏肝解郁胶囊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抑郁评分、治疗疗效情况.结果:在治疗疗效上,观察组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7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抑郁评分上,观察组治疗后降低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郁症运用疏肝解郁胶囊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抑郁症状,适宜临床广泛运用.
作者:马琴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对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88例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4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方式.观察并统计每位患者护理后的不良生活习惯发生情况以及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的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高脂饮食、缺乏运动、体重超标、抽烟和喝酒的发生率以及焦虑、自尊、抑郁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够提高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生活质量和改善其心理状况,值得将其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柳慧丽 刊期: 201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