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慧丽
目的:探讨阴道镜检查在治疗宫颈糜烂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8例宫颈糜烂患者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5年9月-2016年12月,对所有患者经阴道镜进行检查.结果:患者行阴道镜下活组织检查结果中,均有不同程度宫颈糜烂;从患者的各个年龄层来看,主要集中在28-47岁之间.通过阴道镜检查治疗宫颈糜烂效果显著,减少了患者的出血量,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论:阴道镜检查可有效筛查治疗宫颈糜烂,为临床检查和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是临床上安全可靠的检测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应用.
作者:芮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对社区范围内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途径进行探索,分析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在患者生命身体健康管理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方法:依次对个人管理模式、团队管理模式、科室医生管理模式进行对比,根据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效果得出实验结论.结果:对科室医生管理模式和个人管理模式及团队管理模式的健康管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论:对慢性病患者进行规范化健康管理后,患者的病情能够得到有效控制,患者的科室健康服务满意度较高,因此,在社区医疗卫生服务领域,科室医生管理模式具有进一步推广使用价值.
作者:俞建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与分析结肠息肉患者行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除术的相关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9月份到2016年9月份所接收的采取行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除手术治疗结肠息肉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定义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方式,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化的护理干预,并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术后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结果:通过对比和分析,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满意度和术后生活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该统计结果符合统计学标准(P<0.05).结论:系统化的护理方式可以有效提高结肠息肉患者在行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除的治疗效果、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广泛的使用和推广.
作者:姜飒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持续气道氧疗雾化湿化对预防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氧疗湿化,持续、均匀地气管套管内雾化湿化,观察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结论:肺部感染率降低,持续气道氧疗雾化湿化法可降低痰液黏稠度,保护气道黏膜,有效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作者:王飞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索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模式和方法.方法:通过统计分析我院收治的100例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的患者,术前做好准备,并开展心理干预,术后采取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生命各项体征,合理安排饮食,注重并发症护理,开展出院宣讲,记录护理效果.结果:100例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切除患者,无发生并发症发生,无术后发生死亡情况.术后进行2-3个月进行回访,恢复情况良好.结论:科学合理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障,可有效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康复.
作者:余鸿杨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比较探述在ICU中应用循证护理与常规护理对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择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ICU收治的100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进行研究,以入院时间为依据将所选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循证组,每组各50例,常规组患者行以常规护理,循证组患者行以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不良反应的影响.结果:循证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相比,在ICU中应用循证护理可以有效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具有显著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李桂专;叶彩霞;黄彩霞;梁顺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对一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多囊肾的患者进行护理,住院期间做好生命体征观察,PCI术后护理,疼痛护理,心理护理,完善相关检查.并指导心脏康复训练,血压管理,合理饮食,加强疾病相关知识宣教,后好转出院,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黄凤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悬浮床对老年压疮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6年2月我科收治老年压疮患者12例进行悬浮床治疗.结果:12例压疮均治愈,无一例发生皮瓣坏死及感染,其中有1例出现伤口愈合不佳,经换药处理后终愈合.结论:使用悬浮床对老年压疮患者创面愈合效果好.
作者:宋子珍;艾娟;李红艳;苟凯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俯卧位通气的护理体会.方法: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呼吸内科治疗的12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俯卧位通气,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血气分析变化、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护理后PaCO2、PaO2、PaO2/FiO2、PH值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面部潮红、气胸、管路压迫/移位/脱出/扭曲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俯卧位通气配合针对性护理具有良好效果,利于氧合状态的快速改善,减轻临床症状,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婉菁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分析中西医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自2015年4月至2017年7月收治200例2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内服和外治中药.3个月为一疗程,根据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自觉症状评分及肌电图的改变进行临床疗效评判.结果:治疗后实验组自觉体征评分低于对照组,肌电图速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8.8%,低于实验组78.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能有效提高单一西药治疗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锦林 刊期: 2017年第10期
作为护理管理的关键环节的护理质量监控工作,终的目标就是将护理质量提升,从出现洁净手术室开始应用之后,自我管理、内部控制、外部控制等不同的侧面实现了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全面管理监控,获得了显著的效果.作为提高护理质量的保证的科学管理方式,利用查房、质量分析、满意率调查等改善工作,将制度完善,从反馈意见当中找到差异,纠正失误,有效的控制,同时总结经验教训,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转变,实现全面质量管理.
作者:张立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研究与分析早期针灸联合康复锻炼在中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8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利用计算机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实施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于发病后第20d进行,观察组于发病后第3d进行.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0%(38/45),与对照组80.0%(32/40)相比显著较高,且组间对比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针灸联合康复锻炼在中风偏瘫患者中应用后效果显著,且能有效缓解患者病情,并加速其快速康复.
作者:刘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究预见性护理在小儿紫癜性肾炎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间我科收治的学龄期小儿紫癜性肾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两组临床资料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采用数字随机方法分组,对照组40例患儿采用传统护理,观察组40例患儿采用预见性护理,观察两组肾功能情况以及相关并发症等.结果:护理前,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都明显改善(P<0.05),而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通过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结果各项症状消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为5.00%(2/40),对照组为17.50%(7/40),(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对小儿紫癜性肾炎患者可有效减少并发症时间和发生率,改善症状消失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张瑜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中,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手术室患者100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将这些病患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手段.对比分析两个治疗小组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50例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相较于对照组的80.0%来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人性化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工作中,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手术患者的压力,提高护理质量,同时还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和手术安全可靠性.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尹贻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究CT增强扫描同时行静脉肾盂造影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90例CT增强扫描同时行静脉肾盂造影患者,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CT增强扫描后,模拟静脉肾盂造影检查,而观察组患者则采用CT增强扫描同时行静脉肾盂造影,对比两组患者的造影图片质量、检查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造影图片质量优良率和检查成功率分别为95.6%和97.8%,对照组患者的造影图片质量优良率与检查成功率分别是73.3%与84.4%,组间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8.9%)明显低于对照组(3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增强扫描同时行静脉肾盂造影的应用,可以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检查成功率和诊断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冬菊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核病损表现的教学方法.方法:分析三叉神经核病损表现产生的解剖学基础与人类进化过程.结果:这一方法表达了三叉神经核病损表现产生的基础与临床的关系,学生们容易理解.结论:利用解剖学基础与人类进化过程能较好地解决三叉神经核病损表现的教学难题.
作者:李会廷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对神经外科护理管理中绩效考核法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方法:我院神经外科在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实行绩效考核法,对比实施前(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相关护理评分.结果:实施绩效考核后,基础护理、整体护理、危重患者护理、病房管理、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比实施前高(P<0.05).结论:神经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绩效考核法可以提升护理质量评分与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莉;兰莉萍;龚丽;廖姝;董馨潞;刘红萍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研究个体化延续护理对改善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方法:择于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期间治疗的78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平均分为两组,参考组和实验组.参考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采取个体化延续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生存质量的变化、护理满意度.结果:通过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参考组,并且,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也高于参考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延续护理能够明显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作者:曹芙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在神经外科提高侧脑室引流术后颅内压监测规范率中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提高侧脑室引流术后颅内压监测规范率为主题,活动前对我科提高侧脑室引流术后颅内压监测规范率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影响侧脑室引流术后颅内压监测规范率提高的原因及因素,制订相应的活动计划及实施对策.并对品管圈活动前后提高侧脑室引流术后颅内压监测规范率进行比较,活动前后对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监测的操作及相关知识进行测试,同时采用问卷调查评价活动前后护理人员对操作重要性的认同.结果:品管圈活动前后侧脑室引流术后ICP监测规范分别为80.12%和96.24%,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同时通过全员参与品管圈活动的方法,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工作积极性、主人翁意识和团队精神.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提升了我科凝聚力和竞争力,提高侧脑室引流术后颅内压监测规范率,规范了侧脑室引流术后颅内压监测操作,在保障护理安全的同时,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作者:潘道玉;王忠丽;李千;安晓静;方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对医院门急诊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所收治的62例门急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医院自拟调查问卷统计62例患者满意度.结果:不同年龄患者满意度、不同文化程度患者满意度、不同户籍所在地患者愿意再到本院就医的评分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门急诊患者满意度较高,改进部分是:环境需要更加舒适、环节需要更加优化、医疗费用需要更加合理.
作者:李璐 刊期: 201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