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针灸联合康复锻炼在中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

刘星

关键词:早期针灸, 康复锻炼, 中风偏瘫, 应用
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早期针灸联合康复锻炼在中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8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利用计算机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实施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于发病后第20d进行,观察组于发病后第3d进行.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0%(38/45),与对照组80.0%(32/40)相比显著较高,且组间对比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针灸联合康复锻炼在中风偏瘫患者中应用后效果显著,且能有效缓解患者病情,并加速其快速康复.
东方食疗与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PHVHF治疗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作用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间歇性高容量血液滤过(PHVHF)在ICU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中的治疗效应及护理对策.方法:对近期我院ICU收治的29例MODS患者,在执行常规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方案时,采用间歇性高容量方式并在治疗期间加强监护行为;观察本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血气、生化指标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行APACHEⅡ评分以及治疗转归的总结分析.结果:29例患者中21例痊愈出院,好转2例,死亡6例,死亡率20.7%;本组患者治疗后HR、BUN、SCr、K+、pH、PO2、PCO2、HCO-3、PaO2/FiO2等指标的均值均较治疗前改善明显(P<0.05),APACHEⅡ评分亦降低(P<0.05).结论:对MODS患者行PHVHF方式治疗并佐以高质量监护,可有效改善MODS预后,对提高救治成功率作用显著.

    作者:黄威威;张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中的风险因素分析及护理

    目的:对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中的风险因素进行探讨,并对手术的护理要点进行总结.方法:对我院于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186例患者进行甲状腺切除术,并对手术中的风险因素进行有效分析,以及做好术中的护理工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58~97min,平均时间(73.02±18.61)min;在手术过程中有4例患者发生皮下气肿,5例发生喉上、喉返神经损伤,1例发生血管损伤出血,3例发生气管损伤,对他们采取及时有效措施,均得到良好恢复;术后随访2~24个月,病情均无复发情况.结论:本组研究中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患者术中风险分别为皮下气肿,喉上、喉返神经损伤,血管损伤、食管损伤、气管损伤,术野不清晰等,根据不同风险因素发生的原因采取有效护理措施,从而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作者:张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心理护理在青光眼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评价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青光眼护理的应用评价.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我院接受治疗的青光眼患者100名,使用随机分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50名常规护理对照组的患者采取传统护理干预,而对观察组的患者,给予基础护理的同时,加强心理护理,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心理护理观察组的患者的SAS评分(50.83±2.64)、SDS评分(45.92±2.26)明显低于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65.26±2.36)、SDS评分(62.42±2.37),而护理满意度评分(92.57±2.3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83.32±2.67).结论:对青光眼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的降低患者的SAS、SDS评分,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促进患者疾病的好转,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张茂群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糖皮质激素冲击疗法对间质性肺病合并重症肺炎的应用探讨

    目的:研究间质性肺病合并重症肺炎疾病患者采用糖皮质激素冲击疗法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以往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间质性肺病合并重症肺炎疾病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案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方案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冲击疗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肺部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间质性肺病合并重症肺炎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肺部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间质性肺病合并重症肺炎治疗总有效率为90.9%,高于对照组的70.5%,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期间仅出现1例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的7例,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间质性肺病合并重症肺炎疾病患者采用糖皮质激素冲击疗法进行治疗,可以在短时间内控制症状,缩短治疗时间,减少不良反应,使治疗能够达到预期效果.

    作者:敖秉佳;信晓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探讨经自然腔道腹腔内镜检查对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价值及护理措施

    目的:探讨经自然腔道腹腔内镜检查对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价值及护理.方法:对20例疑诊为结核性腹膜炎的患者采用经自然腔道腹腔内镜检查,行病理活检确诊结核性腹膜炎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配合严密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结果:20例患者经自然腔道腹腔内镜检查及病理活检后明确诊断为结核性腹膜炎并取得了护理体会.结论:经自然腔道腹腔内镜检查及病理活检是确诊结核性腹膜炎非常有效的诊断方法,术前严密准备.术中娴熟的配合以及术后精心护理是完成经自然腔道腹腔内镜检查的重要措施.

    作者:林兰香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探讨胸外科病种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分析

    目的:建立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护理质量为前提的胸外科病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管理水平,有利于护理科学的发展和护理人才的的培养.方法:采用专家会议和特尔斐法进行指标的咨询和论证,具体通过整体护理质量,护理过程质量、护理结果质量来衡量.结果:确立了3项一级指标和17项二级指标及其权重.结论: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和对指标计价结果的一致程度均较高,显示指标体系的可信程度较高.

    作者:鲁学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持续质量改进在眼科护理技术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在眼科护理技术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眼科在2016年1月开始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在2015年1月-12月未实施持续性改进,以SPSS19.0分析实施前后眼科护理操作技术考核达标率、护理满意度等情况.结果:实施后护理操作技术考核达标率高于实施前,差异显著(p<0.05);实施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实施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措施有助于提高眼科护理操作技术考核达标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郝晶;尤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技巧及护理体会

    目的:系统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和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2月~2017年在我院儿科接受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18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护理措施,总结穿刺技巧.结果:本组180例患儿,一次穿刺成功165例(91.7%),二次穿刺成功13例(7.2%),三次穿刺成功2例(1.1%);通过问卷调查,护理满意度为95.0%.结论:熟练掌握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进行有效护理,可有效减轻患儿疼痛感,提高穿刺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曹捷;黄雪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输液外渗致组织坏死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给予输液外渗致组织坏死患者护理期间实施护理干预,分析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所收治的18例输液外渗致组织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原因,探析护理干预措施以及效果.护理干预前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护理干预后临床数据作为实验组.结果:给予患者护理干预后,在输注营养药物、细胞毒性药物过程中选择输液工具(钢针、留置针、CVC、PICC)正确率、穿刺部位(上肢、股静脉、锁骨下、颈部、下肢、头额部)正确率对比护理干预前组间数据均存在统计学意义且P<0.05.结论:给予输液外渗致组织坏死患者护理期间实施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较为理想,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石磊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综合管理体会

    目的:研究和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综合管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6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通过对其全部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均接受综合管理,即呼吸、体温、喂养、预防感染、支持性护理、防治脑室周出血及脑白质损害等综合管理措施.结果:6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中,住院存活56例,存活率为93.33%,死亡4例.放弃治疗后有2例死亡,实际存活率为90.0%.而实际存活的54例中,其平均体重在10d内增长(37.911.3)g,且经过6个月的随访后,其体重以及身长等均达到正常的月龄标准.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采取综合管理措施后,能够获得显著较高的存活率,且能够显著提升患儿的生存质量,因此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作者:颜福敏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对不同孕周胎儿畸形诊断的价值分析

    目的:本次实验将对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对不同孕周胎儿畸形诊断的价值进行应用分析.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6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366例孕妇进行回顾式分析,对所有孕妇进行二维超声检查,并对检查结果异常的孕妇进行四维超声检查.结果:在本次的366例孕妇中,分娩胎儿375例,经过临床验证有24例为畸形患儿,且在通过二维超声检测确诊的有19例(79.2%),疑似患儿有3例(12.5%),漏诊2例(8.3%);通过四维超声联合诊断,在产妇孕早期(11-17周)以及孕中期(18-27周)的检查准确率明显优于二维超声诊断结果,在孕晚期(28-40周)则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检测对不同孕周胎儿畸形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值得在临床诊断过程中推广应用.

    作者:闫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临床血糖检验中快速血糖仪与常规生化仪检验结果研究

    目的:探讨快速血糖仪与常规生化仪在临床血糖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0例于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我院接收的糖尿病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且符合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随机分为快速血糖组和常规生化仪组,组内均有60例患者,快速血糖组患者采用快速血糖仪检测血糖,常规生化仪组患者采用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糖.观察患者血糖检测结果.两组均根据血糖检测结果给予降糖治疗.病情严重者给予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病情较轻者给予二甲双胍口服治疗.结果:常规生化仪检测的血糖值与快速血糖仪检测的血糖分别为(7.62±3.18)mmol/L、(7.19±3.01)mmol/L,两组血糖检测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常规生化仪与快速血糖仪检测血糖均能真实诊断患者血糖水平,但快速血糖仪更为简单、经济、快捷,方便患者,且减轻患者负担,同时帮助医师及早掌握病情,制定可靠治疗方案.

    作者:虎银强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经阴道超声与经腹部超声诊断异位妊娠临床诊断对比

    目的:探究分析经阴道超声与经腹部超声诊断异位妊娠的不同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异位妊娠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均接受经腹部超声与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早期检查,并对比分析其临床诊断效果.结果:经阴道超声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和阳性率均高于经腹部超声检查,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经腹部超声相比,经阴道超声检出率更高,操作简单,值得加强推广与实践.

    作者:王玉梅;袁文利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在优质护理服务中静脉治疗管理小组的作用及意义分析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服务中静脉治疗管理小组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份到2016年1月份所接收的200例患者,这200例患者都对其进行了优质护理服务,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100例,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静脉治疗手段,并未集中统一的护理人员对其进行护理,而研究组则对其采用静脉治疗管理小组对其进行护理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静脉置管感染率、满意度等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通过对比分析发现研究组患者的静脉置管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满意度却比对照组高出许多,P<0.05.结论:在优质护理服务中设立静脉治疗管理小组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对降低静脉置管感染率也是有一定作用的,该小组的成立是非常有必要的.

    作者:马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的护理管理

    目前我国老年人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与此同时,老年病患者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其中以慢性病的患病者比率多.在患者卧床期间,常会出现很多并发症状,较为常见的是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通过相关部门的研究发现,良好有效的医院护理水平可以很大程度的减少患者在卧床期间并发症状的发生,进而大化的减轻患者的疼痛.

    作者:于培丽;韩传敏;付洪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产后康复治疗对盆底功能的改善作用研究及分析

    目的:研究并分析对顺产产妇使用产后康复治疗后对其盆底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收集顺产产妇患者共150例,根据计算机简单随机化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75例)和观察组(7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产后康复治疗,将两组盆腔脏器脱垂及尿失禁发生率、阴道收缩持续时间、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压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盆腔脏器脱垂及尿失禁发生率均更低,差异不显著,P>0.05;对比两组阴道收缩持续时间、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压,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于顺产产妇,产后康复治疗能够显著提升产妇的盆底肌力,改善阴道紧缩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董帅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中医辨证施护干预痹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痹症的疗效观察.方法:将120例痹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6.66%,对照组有效率83.3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痹症患者进行中医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彭丽芬;刘莉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老年骨质疏松症临床护理干预效果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手段对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干预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因骨质疏松症入我院进行治疗的108例老年患者选为研究对象.并且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将患者分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针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手段,针对观察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手段.比较两组患者的病症变化情况,并且采用护理满意度调查方式进行研究数据的统计.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护理干预前疼痛症状和疾病变化情况对比结果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护理干预后疼痛症状和疾病变化情况有很大改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本次实验研究具有可参考性.结论:骨质疏松症在临床研究领域并定义为一种常见骨科疾病,老年人是此类疾病高发人群.骨质疏松症不仅会使老年人身体各项机能指标有所下降,影响正常生活,而且会使老年长期处于疼痛困扰中,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安全.本次研究以临床护理干预为出发点,对老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了简要分析.

    作者:刘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对小儿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小儿骨科患者术后疼痛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于2015年月~2017年3月行外科手术治疗的骨科患儿进行研究,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行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疼痛评分以及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①经对比,观察组患者在术后1天、2天、3天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②经比较,观察组家长的护理满意度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71.43%,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骨科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术后疼痛,提高护理服务水平,改善护患关系,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鲍安梅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小细胞肺癌24例化疗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护理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6月间收治的小细胞肺癌患者后化疗患者24例,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施行全面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两组护理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把心理护理运用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过程中,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心理不良度,提高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东方食疗与保健杂志

东方食疗与保健杂志

主管: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湖南省药膳食疗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