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家全;李玲;郭振中;索赛;褚会军;牛志强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nm23-H1蛋白的表达及其同免疫分型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来自于2013年5月~2015年6月我院血液科收治的 ALL 患者46例,根据医治情况分为初治组20例,完全缓解组12例,复发组14例。另外选取2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 nm23-H1基因进行检测,观察 nm23-H1蛋白的表达水平与免疫表型的关系。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完全缓解组比较,初治组患者nm 23-H1表达水平明显上升,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完全缓解组 nm23-H1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复发组与正常对照组、完全缓解组比较,nm23-H1表达水平显著上升,而与初治组比较则无明显差异。对46例 ALL 患者进行免疫分型,其中 B 细胞系 ALL26例,nm 23-H1阳性12例,主要表达 CD19占100.00%、CD22占57.69%、HLA-DR 占15.38%、CD20占23.07%;T 细胞系 ALL20例,CD7占100.00%、CD3占30.00%、CD5占35.00%、CD22占10.00%、CD34占25.00%、HLA-DR 占90.00%,20例 T 细胞系 ALL 中变异型 My + ALLI,主要表达髓系抗原 CD33占10.00%,B 细胞 ALL 中未见髓系抗原表达情况。T-ALL 组阳性率和 nm23-H1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 B-ALL 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nm23-H1高表达可能是影响 ALL 病患预后的一个危险因素,nm23-H1基因可能是未来治疗 ALL 的一个有效分子靶点,可以作为 ALL 临床诊断的指标,对观察ALL 病情变化及评估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任羽;贺爱军;葛繁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3D-CRT 低剂量区 V5体积的大小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肿瘤科2014年4月~2015年10月收治的46例首次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且顺利完成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每例患者分别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的1、3个月进行肺功能检测,分析3D-CRT 低剂量区 V5体积的大小与肺功能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放疗后1个月的 FEV1%、FVC%值明显高于放疗前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放疗后1个月、3个月的 DLCO%值明显低于放疗前,且放疗前的与放疗后3个月的差异具有显著性;V5≦45%、45%55%三组放疗前后的 FEV1%值和 FVC%值比较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V5≦45%、45%55%三组放疗前后的 DLCO%值均呈逐渐下降趋势,且 V5>55%组的放疗前后 DLCO%值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而 V5≦45%组和45%55%时,DLCO%值降低的趋势更加显著。
作者:陈璇;周光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对比分析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炎性反应和凝血功能的影响,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纳入 ICU 住院治疗的脓毒症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持续治疗1周后,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炎性反应指标,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8、IL-10、淋巴细胞亚群比例(CD4+/CD8+)、NK 细胞水平;凝血功能指标,包括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外周血炎性反应指标及凝血功能接近,差异无显著意义。治疗后所有患者 IL-10、CD4+/CD8+、PLT、FIB 均有上升;TNF-α、IL-6、APTT、PT 均有下降;对照组 NK 细胞水平出现下降,观察组出现上升,上述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血必净注射液有助于下调脓毒症患者促炎因子水平、提升抗炎因子水平、提升免疫功能、纠正凝血功能紊乱,这对改善脓毒症患者预后有积极意义。
作者:陈建;张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构建人源性 mir-148a 慢病毒过表达载体,并筛选过表达 mir-148a 稳定细胞株 U251、U87、BT325,鉴定 mir-148a 在稳定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方法:设计并合成 mir-148a 上下游引物,PCR 扩增 mir-148a基因片段,经过酶切后克隆至慢病毒载体上,构建 pGC-FU-3FLAG-SV40-EGFP-IRES-puromycin-mir-148a 过表达载体,在293T 细胞中与 pHelper1.0、pHelper2.0包装产生慢病毒,测定 mir-148a 慢病毒滴度。用构建好的慢病毒感染神经胶质瘤细胞系 U251、U87、BT325,用嘌呤霉素筛选,筛选稳定细胞系后 qRT-PCR 检测 mir-148a 的表达情况。结果:测序结果证明 mir-148a 慢病毒载体构建成功并获得了相应的慢病毒。嘌呤霉素筛选后获得稳定表达mir-148a 的 U251、U87、BT325细胞系,mir-148a 表达水平在三种细胞中分别升高167.38倍、7.19倍、11.46倍。结论:成功构建了 mir-148a 的慢病毒载体,筛选得到了 mir-148a 过表达稳定胶质瘤细胞系 U251、U87、B325。
作者:李悦;罗艳红;谌思;王照飞;彭小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唐山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继发急性中耳炎患儿临床治疗分析。方法:将118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继发急性中耳炎患儿分为两组,全部患者给予头孢曲松钠治疗,对照组采用氯霉素滴耳液治疗,观察组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22% vs 77.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病原菌转阴率(89.43%)、鼓室压有效降低率(94.92%)显著高于对照组(65.71% and 8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听力改善程度、起效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对比(6.78% vs 16.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联合头孢曲松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继发急性中耳炎的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听力水平,促进咽鼓管功能恢复。
作者:徐淑芳;张全福;刘俊英;高晓宇;李玲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城镇老年人居家养老的照顾需求。方法:利用自编的调查问卷对衡阳市区463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及居家养老的照顾需求进行调查。结果:89.0%的老人倾向居家养老方式,76%的老人选择靠近子女居住;100%的城镇老人认为有必要为居家养老提供各种照顾服务。94.0%的老人认为居家养老需要护理技术服务,85.5%的老人认为需要健康教育与指导,68.7%的老人认为需要基础护理,42.5%老人认为需要居家康复照顾。不同性别、年龄、自理能力老人对“护理技术服务”需求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健康教育与指导”、“基础护理”、“康复照顾”需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居家养老仍然是我国城镇居民主要的养老方式,政府和有关部门需根据不同老人的居家养老照顾服务需求内容提供服务。
作者:郭卫珍;刘晶;孙吉能;杨双波;吴成秋;邓暑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奥氮平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将96例于我院就诊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使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奥氮平,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神经营养因子(BDNF)、同型半胱氨酸(Hcy)、皮质醇(Cor)和神经功能相关因子 S100B 蛋白、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0.83%;治疗后,两组血清 BDNF 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升高更显著,Hcy、Cor 和神经功能相关因子 S100B、MBP 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下降更显著。结论:奥氮平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清 BDNF、Hcy、Cor 和神经功能相关因子 S100B、MBP 水平。
作者:邓旭瑶;卓恺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缺血性肠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明确诊断,减少误诊率。方法:收集长沙市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及普外科收治的缺血性肠病患者4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结肠镜检查及治疗经过。结果:缺血性肠病临床表现特点不明显,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便血、恶心、呕吐及发热等。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包括两例血管外科手术及介入)均痊愈出院。结论:缺血性肠病多见于老年人,特别是高血压及动脉硬化,临床症状与体征无特异性,误诊率高。中老年人如出现不明原因的腹痛、腹泻、便血者,且腹痛伴有粪便隐血、D-二聚体阳性时,应怀疑本病,应尽早行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结肠镜检查,必要时行血管 CTA 或造影等其他影像学检查。如能早期发现,及早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作者:徐赛群;刘丽;王伟宁;黄萍;周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肺炎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为临床治疗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于我院血液透析中心进行透析的3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有无合并糖尿病肾病分为糖尿病肾病组和非糖尿病肾病组。对2组患者肺炎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探讨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肺炎的相关因素。结果:1.糖尿病肾病组患者年龄大,高血压(76%)、脑卒中(32%)发病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肾病组(63.6%、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糖尿病肾病组患者 BMI 更高,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血清白蛋白较低,在 BMI、eGFR、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血清白蛋白等指标方面与非糖尿病肾病组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共有20例(6.7%)患者发生肺炎,其中糖尿病肾病组有6例,非糖尿病肾病组14例,2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多因素 COX 回归分析高 BMI 及低血清白蛋白是糖尿病肾病组患者发生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 BMI 及低血清白蛋白是糖尿病肾病组患者发生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应注意控制体重,预防发生营养不良。
作者:陈海燕;宗伟钧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湖南省公众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指导今后开展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等比例随机抽样方法,在全省共抽取6个调查点,使用《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10-2015)》知晓率调查问卷对调查点15岁及以上居民进行面对面询问式调查调查。采用 EpiData 双录入建立数据库,用 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χ2检验进行率的统计学检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调查问卷回收1236人份,肺结核的传播途径、肺结核症状、诊疗机构、优惠政策和预后情况等的知晓率分别为81.1%(1003/1236)、86.7%(1072/1236)、93.2%(1152/1236)、55.6%(687/1236)和65.0%(804/1236),其中优惠政策方面知识知晓率低。结论:湖南省公众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仍比较低,应加强对公众的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作者:肖涛;白丽琼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湖南农村老年人睡眠障碍的现状,并分析睡眠障碍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龙塘乡、清溪乡为研究现场,使用匹茨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对符合要求的144例湖南农村老年人进行睡眠障碍的评定,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心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①所调查的144例农村老年人睡眠质量得分为(6.07±3.386),其中,有睡眠障碍者为47人,占32.6%;②调查老年人中,有焦虑者41人,占28.4%,抑郁者47人,占32.3%;③老年睡眠障碍者焦虑19人,睡眠得分与焦虑、抑郁22人,睡眠得分与抑郁,均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焦虑、抑郁对老年人睡眠障碍有较大影响,应积极制定相宜措施,促进农村老年人的睡眠健康。
作者:汪瑶;杨斯棋;王卫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析产前彩超筛查对孕中期先天性心脏病(FCHD)-复杂畸形胎儿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产前彩超筛查的848例孕中期妇女(观察组)的临床资料。比较胎儿心脏彩超检查结果与产后的随访结果、尸解结果以及新生儿彩超检查结果。结果:848例孕中期妇女中共检出26例FCHD-复杂畸形胎儿,其检出率为3.1%。与产后随访结果相比,彩超筛查对大动脉转位、心内膜垫缺损等的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有5例漏诊(0.6%),其中2例室间隔缺损、2例合并心外畸形,1例法洛四联症。产前超声筛查结果与尸解结果、新生儿彩超检查结果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产前彩超筛查对孕中期 FCHD-复杂畸形胎儿的检出率较高,可以使此类新生儿的出生率得到显著降低,有助于优生优育政策的落实。
作者:张伟;李倩;王瑞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炎性介质、氧化应激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经肺功能确诊为Ⅱ级的 AECOPD 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即常规治疗组(A 组)和依达拉奉干预组(B组)各40例,另随机选择40例肺功能正常的健康对照组(C 组)。A 组采用常规治疗,B 组则在 A 组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 静滴每日一次,两组均连续治疗10天。A 组及 B 组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0天测定血清 IL-6(白介素-6)、IL-8(白介素-8)和 SOD(超氧化物歧化酶)、MDA(丙二醛),同时进行肺功能检查,并与 C 组进行比较。结果:A 组及 B 组治疗前血清 IL-6、IL-8水平及 MDA 活性明显高于 C 组,SOD含量则低于 C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 A、B 两组各项检测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而 B 组血清 IL-6、IL-8水平及 MDA 活性与 A 组相比明显下降,SOD 含量则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 组和 B 组肺功能亦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并且 B 组优于 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OPD 急性加重期患者体内存在炎症反应及氧化/抗氧化失衡,依达拉奉通过降低 IL-6、IL-8水平和 MDA 含量,升高 SOD 活力,并改善肺功能,对 COPD 急性加重期患者具有抗氧化抗炎作用。
作者:李瑜;杨浩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8-溴-7-甲氧基白杨素(BrMC)对肝癌干样细胞活化的 THP-1源性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诱导人脐静脉内皮 HUVEC-12细胞系细胞管结构形成的作用。方法:存在或缺失 BrMC 处理的SMMC-7721细胞系肝癌干样细胞条件培养基孵育 THP-1源性巨噬细胞。细胞免疫荧光检测 CD68和 CD163表达。ELISA 检测 IL-10和 IL-12浓度。内皮管结构形成试验测定相应处理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对HUVEC-12细胞管结构形成的影响。结果: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CD163高水平表达,细胞因子分泌谱为 IL-10high/IL-12low。BrMC 降低肝癌干样细胞活化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 VEGF 浓度,抑制其诱导 HUVEC-12细胞管结构形成作用。结论:BrMC 逆转肝癌干样细胞活化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诱导 HUVEC-12细胞管结构形成,其机制涉及减少 VEGF 分泌。
作者:孙姝雯;崔迎红;邹辉;郑郁;任凯群;宋振威;全梅芳;李朵;曹建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评价在角膜塑形镜配戴初期使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贝复舒)眼用凝胶的疗效。方法:78例(156眼)近视患者,初次验配角膜塑形镜,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78眼)。对照组使用博视顿舒润液常规戴镜,治疗组使用贝复舒眼用凝胶滴眼后按对照组方法常规戴镜。戴镜前和戴镜后1d、7d、1个月、3个月观察泪膜破裂时间(TBUT)及角膜上皮损伤情况。结果:戴镜后治疗组各时间点 TBUT 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内戴镜后 TBUT 均明显低于该组戴镜前,两两比较认为治疗组戴镜7d 后 TBUT 趋于稳定,对照组戴镜1d 后 TBUT 趋于稳定。治疗组各时间点角膜上皮损伤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贝复舒眼用凝胶在角膜塑形镜配戴早期可对角膜上皮和泪膜起到保护和修复作用。
作者:郭颖卓;王华;何书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前后血清中 CEA、CYFRA21-1及 NSE 的水平变化情况及相关疗效评价。方法: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列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在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人群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者化疗后血清中 CEA、AFP、NSE 和 CYFRA21-1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放疗后血清中 CEA、NSE 和 CYFRA21-1含量低于放疗前指标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放疗后 PR 患者血清中 CEA、NSE 和 CYFRA21-1水平显著低于放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放疗后 PD 患者血清中 CEA CYFRA21-1水平明显高于放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 ROC 曲线分析可知,当 CEA 的界值为5.91 ng/ mL 时对晚期 NSCLC 的诊断敏感性为76.19%,特异性为93.94%,诊断价值优于NSE 和 CYFRA21-1。结论:血清中 CEA、CYFRA21-1及 NSE 的水平可作为评价放疗疗效的特异性指标,具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卢虎生;陆林;徐秀理;李妍;陈延春;吴志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薯蓣皂苷元(Dio)对野百合碱(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重构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 SD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MCT 组和 Dio 组,每组10只。MCT 组和 Dio 组一次性腹腔注射野百合碱60 mg/kg,建立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Dio 组每天给予 Dio 80mg/kg 灌胃,对照组和 MCT 组给予相同量溶剂灌胃。待药物干预满4周后,分别测量各组干预后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右心室肥大指数(RVHI)、肺小动脉管壁厚度占管径的百分比(WT%)和管壁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WA%);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结果:MCT 组的 mPAP、RVHI、WT%、WA%及 NF-κB 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 Dio 组;经薯蓣皂苷元干预后,mPAP、RVHI、WT%、WA%及 NF-κB 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结论:薯蓣皂苷元能够缓解 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重构,其机制可能与抑制 NF-κB 的表达有关。
作者:颜涛;徐勇刚;姚永新;杨德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中风通络丸抗脑缺血的作用,为其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各组雄性 SD 大鼠采用线栓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造模后各组大鼠继续给药3d。于造模后24h 及末次给药后次日,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麻醉取脑,TTC 染色,测量梗死面积并计算梗死率。结果:中风通络丸中、高剂量组能显著降低大鼠脑缺血模型神经功能评分等级,显著减少脑缺血所致的脑梗死面积百分比。结论:中风通络丸能明显改善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症状,降低脑脏器系数及脑梗死面积百分比,具有明显抗脑缺血作用。
作者:邓巧君;周顺;刘丰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肿瘤患者下肢肿胀原因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5年1月因下肢肿胀进行超声检查的86例肿瘤患者,对其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显示,肿瘤引起下肢肿胀各种原因的超声图像表现特征明显;根据超声图像特征发现,引起下肢肿胀的主要原因中,静脉性水肿65例,占75.58%;淋巴性水肿9例,占10.46%;超声未发现异常12例,占13.9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肿胀原因的诊断价值较高,可以作为肿瘤患者下肢肿胀的首选检查方式。
作者:曹迎盈;周平;唐石初;唐水娟;周纯芝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长沙县2011~2013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学依据。方法:将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收集到的手足口病病例按年份、年龄、性别以及职业等建库,采用 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长沙县2011~2013年手足口病累计报告病例数为9365例,年均发病率为311.44/10万,病死率为0.17%;全年各月均有病例发生,5月和11月发病率高,分别为46.95/10万、47.89/10万;不同乡镇的年均发病率差异较大,发病病例年龄构成以5岁以下的儿童为主,占发病总数的97%;男性病例年均发病率为361.90/10万,女性病例年均发病率为257.21/10万,年均性别比为1.41:1;结论:长沙县的手足口病发病率处于较高水平,5月和11月发病率高,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5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高,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是多发人群。应特别重视对5岁以下年龄组人群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同时加强手足口病的监测工作。
作者:罗辉琴;孙晓梅;钟贵良;凡学龙;刘维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