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携带重组腺病毒 BMP-2的巨噬细胞对 C3H10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周少怀;杜谢琴;金静;卞峰;方红育

关键词:成骨分化, 巨噬细胞, BMP-2
摘要:目的:探讨携带 BMP-2(Bone Morphogenetic protine-2)腺病毒的巨噬细胞对小鼠 C3H10细胞的增殖和成骨分化的作用。方法:感染重组腺病毒 BMP-2的巨噬细胞与小鼠 C3H10细胞共培养。MTT 方法检测共培养体系中 C3H10细胞的增殖能力;共培养7 d 对 C3H10细胞进行 ALP 染色和活性检测;细胞培养至21 d,进行标茜素红染色检测矿化结节;定量 PCR 实验验证过表达腺病毒载体 BMP-2有效性并且检测 Runx2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磷酸化 Smad1/5/8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巨细胞过表达 BMP-2与 C3H10细胞共培养后,可以促进 C3H10细胞增殖;ALP 染色程度和活性上升;矿化结节增多;定量 PCR 结果显示 Ruxn2 RNA 表达增加, 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 Ruxn2蛋白表达上升。结论:过表达 BMP-2的巨噬细胞可以促进小鼠 C3H10细胞的增殖,并且可能通过 BMPs 经典途径促进 C3H10细胞的成骨分化。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关节镜下修复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及及预后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修复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及预后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方法:所有患者均行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对比患者术前术后 UCLA 评分和 ASES 评分的变化,分析 UCLA 评分、ASES 评分在不同临床分组中的变化,并对各临床因素与 UCLA 评分和 VAS 评分的相关性进行比较。结果:术后 UCLA 评分和 ASES 评分均显著高于手术前,不同年龄组和不同肩袖撕裂程度的 UCLA 评分和 ASES 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术前病程组中的 UCLA 评分和 ASE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肩袖撕裂程度与 UCLA 评分和ASES 评分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术前病程与 UCLA 评分和 ASES 评分之间无相关性。结论: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对肩袖损伤的治疗效果显著,预后效果与年龄、肩袖撕裂程度有关。

    作者:郭家全;李玲;郭振中;索赛;褚会军;牛志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儿童胫骨近端局灶性纤维软骨发育不良6例影像表现

    目的:探讨儿童胫骨近端局灶性纤维软骨发育不良(Focal Fibrocartilagions Dysplasia,FFCD)的影像表现。方法: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 FFCD,对 X 线及 MRI 表现进行分析,总结 FFCD 的 X 线及 MRI 特点。6例病例中,男性5例,女性1例,4例位于左侧胫骨近段干骺端内侧,2例位于左侧胫骨近段干骺端内侧。结果:6例患儿 X线均表现为患侧胫骨近端呈内翻改变,内侧骨皮质局部凹陷,可见条带状斜行透亮区,边界清晰,内侧骨质均可见明显硬化。在 MRI 上表现,6例患儿表现为胫骨近端条带状异常信号影,T1WI 呈低信号,T2WI 呈低信号,边界清晰,与 X 线上骨质缺损区对应;胫骨内侧可见带状长 T1中等 T2信号,与 X 线上骨质硬化对应;其中2例病变周围骨髓出现水肿。3例行增强扫描患儿病变未见强化。结论:FFCD 是罕见的良性病变,以儿童多见,病变部位主要位于长骨,尤其是胫骨近端干骺端内侧,FFCD 在 X 线及 MRI 上具有特征性,依据这些特点可作出较准确的诊断。

    作者:黎芳丽;肖怀春;李春旺;伍光春;金科;Jin Ke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胰岛素持续皮下输注治疗妊娠糖尿病疗效及安全性的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胰岛素持续皮下输注(CSII)与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MSII)方案治疗妊娠糖尿病(GD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GDM 患者64例随机分为 CSII 组32例和 MSII 组32例,治疗2个月。比较治疗前后 FPG、2hPG、HbA1C、24h 血糖波动情况及低血糖事件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后,两组 FPG 和 HbA1C 均较治疗前降低,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CSII 组24h 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全天血糖值标准差(sDBG)、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均低于 MSII 组,[MAGE:(1.9±0.5)VS(2.2±0.4)mmol/L;SDBG:(2.1±0.3)VS(2.4±0.4)mmol/L;MODD:(3.3±1.4)VS(4.1±1.5)mmol/L,P<0.05];(3)CSII 组低血糖发生率低 MSII 组,但两组均无严重低血糖事件。结论:CSII 治疗血糖波动较大的妊娠糖尿病患者疗效和安全性均优于 MSII。

    作者:周艳红;郭巧红;曹卫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利拉鲁肽对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对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和门诊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68例,以 BMI ≥24Kg/m2为超重,≥28 Kg/m2为肥胖,超重29例,肥胖39例。在饮食控制、加强运动基础上,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n=36)应用利拉鲁肽注射液每天1次皮下注射,从0.6mg 起始,一周后若未出现严重胃肠道反应(食欲下降、恶心、呕吐)且 FPG≥8mmol/L 或2hPG ≥11mmol/L 则加量至1.2mg/天,以此类推,大剂量可达1.8mg/天;对照组(n=32)应用甘精胰岛素注射液每天1次皮下注射,联合二甲双胍餐后服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体重、BMI、血压、血糖控制及达标时间、TC、TG、LDL-C、HDL-C、HbA1c、24hUMA 的变化。记录用药期间低血糖发生情况及其它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体重、BMI、血压、TC、TG、LDL-C 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PG、2hPG、HbA1c 及24hUMA 显著下降。对照组治疗后血压、FPG 及2hPG、HbA1c、24hUMA 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C、TG、LDL-C 下降不明显,无统计学差异,体重、BMI、HDL-C 有所上升,但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观察组与治疗组血压、FPG 及2hPG、HbA1c、HDL-C、24hUMA 相比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较治疗组体重、BMI、TC、TG、LDL-C 下降,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较对照组空腹血糖的下降速度慢,而餐后血糖较对照组下降速度快,达标时间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较对照组低血糖的发生率低,低血糖的程度两者之间无差异。观察组有3例出现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经减少剂量和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无一例退出治疗。结论: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能促进胰岛素分泌,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尿蛋白,具有降低体重、减少低血糖风险、心血管保护作用等优势,耐受性良好,对于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

    作者:梁怡;重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羧化不全骨钙素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血清羧化不全骨钙素(ucOC)浓度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15年6月~2015年11月收治的131例拟诊的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同时测定血清 ucOC 浓度及其它指标。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 ucOC 水平。冠心病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了解冠心病组 ucOC 水平变化。结果:冠心病组血清 ucOC 浓度(1.06±0.32ng/ mL)显著低于正常冠状动脉组(1.36±0.31ng/ mL)。多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的发病率与血清 ucOC 有关。结论:血清羧化不全骨钙素与冠心病的发病存在密切关系,且低水平 ucOC 可能是其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刘彦景;朱俐俐;张婷勇;裴楠;朱曦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评价 HAART 治疗后艾滋病患者颈动脉弹性

    目的: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T)检测艾滋病患者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HAART)治疗后颈动脉弹性,探讨 ET 对艾滋病患者 HAART 治疗后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指导价值。方法: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跟踪描记 HAART 治疗后艾滋病患者50例及健康志愿者30例颈总动脉(CCA)的运动轨迹,测量其僵硬度(β),弹性系数(Ep),顺应性(AC)以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并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结果:HAART 治疗后艾滋病患者较健康志愿者测量颈动脉 IMT 稍增厚,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β,Ep 以及 PWVβ均增高,AC 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可评价艾滋病患者 HAART 治疗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改变。

    作者:骆周展;周启昌;张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湘潭市手足口病原学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针对湘潭市20102013年手足口病监测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该病病原学流行特征,为本市手足口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湘潭市20102013年国家疾病监测报告管理系统手足口病疫情基本资料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实验室检测采用 RT-PCR 实时荧光法检测肠道病毒、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 A 组16型(CoxA16).结果:20102013年,检样1079份,肠道病毒阳性569例,阳性率52.73%;EV71型阳性211份,占37.08%,;CoxA16阳性110份,占19.33%;其他型阳性248份,占43.59%;997份轻症病例中 EV71阳性率30.12%、CoxA16阳性率22.09%、其他型阳性率47.79%;重症病例67份,EV71阳性率84.48%、其他型率15.52%;死亡病例15份,EV71阳性率92.31%、其他型率7.69%。结论:2010-2013年,湘潭市手足口病以 EV71型和其他型为优势流行株;重症、死亡病例主要由 EV71引起;EV71型引起的手足口病比其他肠道病毒更容易引起流行,导致重症的比例也较高。

    作者:李亚波;王中秋;王林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结核分枝杆菌重组融合蛋白 TB10.4-Hsp16.3诊断结核病

    目的:重组表达结核分枝杆菌融合蛋白 TB10.4-Hsp16.3,分析其诊断结核病的价值。方法:重组 PCR扩增 TB10.4-Hsp16.3融合基因,克隆至 pMD18-T 载体,测序鉴定后,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 pET28a(+),PCR 和双酶切鉴定阳性重组子,将重组 DNA 转化 E.coli BL21,筛选阳性菌株,经 IPTG 诱导表达融合蛋白 TB10.4-Hsp16.3,超声裂解菌体,对包涵体进行变性溶解和复性,金属螯合层析纯化,Western blot 分析其免疫学活性,ELISA 评价其诊断结核病的价值。结果:成功获得约750bp 的融合基因 TB10.4-Hsp16.3,构建了融合蛋白的重组表达质粒 pET-TB10.4-Hsp16.3,表达、纯化获得分子量约29kDa 的融合蛋白,能被结核病患者血清特异识别;其 ELISA 诊断结核病的灵敏度为89.3%,特异度为90.7%,阳性预测值为90.9%,阴性预测值为89.1%,诊断效率达90.0%。结论:成功表达可用于结核病诊断的结核分枝杆菌融合蛋白 TB10.4-Hsp16.3。

    作者:谢琳;任琪琪;郭婧玮;谭云洪;蒋华科;袁仕善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IL-18、OPN、INF-γ及 hs-CRP 在肺结核中的检测意义

    目的:探析血清白介素18(IL-18)、骨桥蛋白(OPN)、干扰素-γ(INF—γ)以及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表达水平在肺结核患者中的变化以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分析2012年3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2例肺结核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其中16例体温超过39.0℃(高热症状),30例痰涂片抗酸杆菌呈阳性。另外选取同期在我院门诊部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者45例作为本次实验的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高热组与非高热组、痰菌阴性与阳性组以及不同病变程度组间血清 INF—γ、IL-18、OPN、hs-CRP 的水平。结果:对照组血清INF—γ、IL-18、OPN、hs-CRP 水平明显低于观察组。非高热者血清 INF—γ、IL-18、OPN、hs-CRP 水平明显低于高热者。痰菌阴性者的血清 INF—γ、IL-18、OPN 水平均明显低于痰菌阳性者,而两组间的血清 hs-CRP 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病变程度相对严重的粟粒性组、空洞性组患者的血清 INF—γ、IL-18、OPN 水平均比浸润性组、结核性胸膜炎组患者高;而各组间的血清 hs-CRP 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肺结核患者的血清 INF—γ、IL-18、OPN、hs-CRP 水平显著上升,IL-18和 OPN 是肺结核患者病情严重性和病变活动性判断的敏感指标。

    作者:袁媛;陈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保妇康栓和聚甲酚磺醛栓治疗宫颈癌患者术后阴道上皮内瘤变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保妇康栓和聚甲酚磺醛栓治疗宫颈癌患者术后阴道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0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宫颈癌患者术后阴道上皮内瘤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法进行随机分为治疗组(80)和对照组(60)。治疗组行 CO2激光联合保妇康栓治疗,对照组行 CO2激光联合聚甲酚磺醛栓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0%和88.33%,组间差别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 VAIN 的治愈率分别为93.68%和81.46%,组间差别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 HPV 清除率分别为78.66%和61.38%,组间差别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没有严重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结论:CO2激光联合保妇康栓治疗宫颈癌术后高危 HPV 感染 VAIN 具有较高的 VAIN 的治愈率和 HPV 清除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雁;赵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湖南农村老年人睡眠障碍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了解湖南农村老年人睡眠障碍的现状,并分析睡眠障碍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龙塘乡、清溪乡为研究现场,使用匹茨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对符合要求的144例湖南农村老年人进行睡眠障碍的评定,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心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①所调查的144例农村老年人睡眠质量得分为(6.07±3.386),其中,有睡眠障碍者为47人,占32.6%;②调查老年人中,有焦虑者41人,占28.4%,抑郁者47人,占32.3%;③老年睡眠障碍者焦虑19人,睡眠得分与焦虑、抑郁22人,睡眠得分与抑郁,均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焦虑、抑郁对老年人睡眠障碍有较大影响,应积极制定相宜措施,促进农村老年人的睡眠健康。

    作者:汪瑶;杨斯棋;王卫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儿童大叶性肺炎150例回顾性分析

    目的:总结儿童大叶性肺炎的临床特点、病原学变迁及治疗转归。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儿科2009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住院的150例大叶性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归纳总结。结果:150例患儿占同期肺炎住院患儿2.68%,男女比例为1.46:1;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92.0%)和咳嗽(94.7%),实变体征少见;病原体检查以肺炎支原体(34.0%)、肺炎衣原体(16.7%)或两者混合感染(9.30%)常见,真菌感染5例占3.3%,病原学培养阳性3例;胸部 X 线检查显示单侧病变123例(82.0%),双侧病变27例(18.0%),右肺85例(56.7%),左肺38例(25.3%),其中以右上肺32例(21.3%)比例高。38例患儿进行了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肺泡灌洗,肺泡灌洗能缩短入院后发热时间。结论:儿童大叶性肺炎以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为主要病原,其临床表现不典型,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有助儿童大叶性肺炎的恢复。

    作者:肖爱红;田朗;旷寿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缺血性肠病临床特点和诊治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缺血性肠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明确诊断,减少误诊率。方法:收集长沙市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及普外科收治的缺血性肠病患者4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结肠镜检查及治疗经过。结果:缺血性肠病临床表现特点不明显,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便血、恶心、呕吐及发热等。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包括两例血管外科手术及介入)均痊愈出院。结论:缺血性肠病多见于老年人,特别是高血压及动脉硬化,临床症状与体征无特异性,误诊率高。中老年人如出现不明原因的腹痛、腹泻、便血者,且腹痛伴有粪便隐血、D-二聚体阳性时,应怀疑本病,应尽早行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结肠镜检查,必要时行血管 CTA 或造影等其他影像学检查。如能早期发现,及早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作者:徐赛群;刘丽;王伟宁;黄萍;周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湖南省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湖南省公众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指导今后开展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等比例随机抽样方法,在全省共抽取6个调查点,使用《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10-2015)》知晓率调查问卷对调查点15岁及以上居民进行面对面询问式调查调查。采用 EpiData 双录入建立数据库,用 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χ2检验进行率的统计学检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调查问卷回收1236人份,肺结核的传播途径、肺结核症状、诊疗机构、优惠政策和预后情况等的知晓率分别为81.1%(1003/1236)、86.7%(1072/1236)、93.2%(1152/1236)、55.6%(687/1236)和65.0%(804/1236),其中优惠政策方面知识知晓率低。结论:湖南省公众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仍比较低,应加强对公众的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作者:肖涛;白丽琼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薯蓣皂苷元对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重构的影响

    目的:探讨薯蓣皂苷元(Dio)对野百合碱(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重构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 SD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MCT 组和 Dio 组,每组10只。MCT 组和 Dio 组一次性腹腔注射野百合碱60 mg/kg,建立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Dio 组每天给予 Dio 80mg/kg 灌胃,对照组和 MCT 组给予相同量溶剂灌胃。待药物干预满4周后,分别测量各组干预后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右心室肥大指数(RVHI)、肺小动脉管壁厚度占管径的百分比(WT%)和管壁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WA%);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结果:MCT 组的 mPAP、RVHI、WT%、WA%及 NF-κB 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 Dio 组;经薯蓣皂苷元干预后,mPAP、RVHI、WT%、WA%及 NF-κB 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结论:薯蓣皂苷元能够缓解 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重构,其机制可能与抑制 NF-κB 的表达有关。

    作者:颜涛;徐勇刚;姚永新;杨德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认知功能的 MoCA 量表评

    目的:分析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变,探究蒙特利尔(MoCA)量表与简明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在认知功能方面评估的差异性。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87例稳定期老年 COPD患者,依据有无认知障碍,分为观察组38例均有认知障碍,对照组49例均无认知障碍,分别采用 MoCA 量表与MMSE 量表对2组进行认知功能改变评估,对2组测量结果进行灵敏度、特异度以及一致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 MoCA 量表得分总分(18.8±7.8)与 MMSE 量表得分总分(23.2±8.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 MoCA 量表得分总分(24.6±6.8)分与 MMSE 量表得分总分(27.3±4.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oCA 量表诊断 MCI 灵敏度(38/38)为100%,特异度(38/40)为95%,诊断 Kappa 值为0.954;单独使用 MMSE 量表对总样本诊断 MCI 灵敏度(29/38)为76.32%,特异度(29/40)为72.50%,诊断 Kappa 值为0.536,MoCA 量表与临床诊断 MCI 一致性更好。结论:MoCA、MMSE 量表联合应用有利于早期发现 COPD 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且 MoCA 较 MMSE 量表更灵敏。

    作者:葛洁明;贾红光;王红阳;陈桂芝;郭继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肺炎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肺炎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为临床治疗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于我院血液透析中心进行透析的3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有无合并糖尿病肾病分为糖尿病肾病组和非糖尿病肾病组。对2组患者肺炎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探讨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肺炎的相关因素。结果:1.糖尿病肾病组患者年龄大,高血压(76%)、脑卒中(32%)发病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肾病组(63.6%、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糖尿病肾病组患者 BMI 更高,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血清白蛋白较低,在 BMI、eGFR、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血清白蛋白等指标方面与非糖尿病肾病组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共有20例(6.7%)患者发生肺炎,其中糖尿病肾病组有6例,非糖尿病肾病组14例,2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多因素 COX 回归分析高 BMI 及低血清白蛋白是糖尿病肾病组患者发生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 BMI 及低血清白蛋白是糖尿病肾病组患者发生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应注意控制体重,预防发生营养不良。

    作者:陈海燕;宗伟钧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长沙县2011~2013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长沙县2011~2013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学依据。方法:将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收集到的手足口病病例按年份、年龄、性别以及职业等建库,采用 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长沙县2011~2013年手足口病累计报告病例数为9365例,年均发病率为311.44/10万,病死率为0.17%;全年各月均有病例发生,5月和11月发病率高,分别为46.95/10万、47.89/10万;不同乡镇的年均发病率差异较大,发病病例年龄构成以5岁以下的儿童为主,占发病总数的97%;男性病例年均发病率为361.90/10万,女性病例年均发病率为257.21/10万,年均性别比为1.41:1;结论:长沙县的手足口病发病率处于较高水平,5月和11月发病率高,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5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高,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是多发人群。应特别重视对5岁以下年龄组人群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同时加强手足口病的监测工作。

    作者:罗辉琴;孙晓梅;钟贵良;凡学龙;刘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苯扎贝特促进小鼠体内胆固醇逆转运的研究

    目的:检测苯扎贝特干预后小鼠血脂浓度,以及血清、肝脏及粪便中3H-胆固醇占经腹腔注射3H-胆固醇总量的百分比,探讨苯扎贝特对小鼠体内胆固醇逆转运的影响。方法35只 C57BL/6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给予普通饲料、不同剂量的苯扎贝特(0.1%、0.25%、0.5%、0.75%)添加普通饲料喂养4周后,腹腔注射经 ac-LDL 及3H-胆固醇处理过的小鼠巨噬细胞悬液(0.5 mL/鼠,细胞数达5.0×106),单独笼养24h 后取血,酶法测定血脂;测定血清、肝脏和粪便中的3H-胆固醇含量(占注射总量的百分比)。结果不同剂量苯扎贝特(0.1%、0.25%、0.5%、0.75%)干预小鼠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并呈剂量相关性趋势。0.75%苯扎贝特组 HDL-C 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增幅为30.3%;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降幅为40.3%。苯扎贝特干预各组(0.1%、0.25%、0.5%、0.75%)小鼠血清、肝脏、粪便3H 的总含量显著增多,苯扎贝特干预组(0.1%、0.25%、0.5%、0.75%)小鼠粪便3H-胆固醇含量较对照组增幅分别为+1.11,+1.40,+1.60,+1.70倍。结论苯扎贝特剂量依赖性增加 HDL-C 和降低 TG,能加速胆固醇由粪便清除,促进体内胆固醇逆转运,利于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

    作者:骆杨平;郑昭芬;傅庆华;胡勇军;谢琼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3D-CRT 低剂量区 V5体积的大小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3D-CRT 低剂量区 V5体积的大小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肿瘤科2014年4月~2015年10月收治的46例首次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且顺利完成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每例患者分别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的1、3个月进行肺功能检测,分析3D-CRT 低剂量区 V5体积的大小与肺功能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放疗后1个月的 FEV1%、FVC%值明显高于放疗前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放疗后1个月、3个月的 DLCO%值明显低于放疗前,且放疗前的与放疗后3个月的差异具有显著性;V5≦45%、45%55%三组放疗前后的 FEV1%值和 FVC%值比较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V5≦45%、45%55%三组放疗前后的 DLCO%值均呈逐渐下降趋势,且 V5>55%组的放疗前后 DLCO%值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而 V5≦45%组和45%55%时,DLCO%值降低的趋势更加显著。

    作者:陈璇;周光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湖南省教育厅

主办:湖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