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爽;郑惟
目的:探讨并研究留置导尿的并发症护理及相关预防措施.方法:依据患者的性别、年龄、尿道情况以及病情选取合适型号的导尿管对选取的研究对象进行留置导尿,观察患者出现的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研究100例患者中共有20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0%,其中8例患者出现了尿路感染,占40%,4例患者出现了尿道损伤,占20%,3例患者插管后出现了尿潴留,占15%,2例患者出现漏尿,占25%,3例患者出现膀胱结石,占15%.结论:护理人员应重视留置尿管操作中的护理问题,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预防并减少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患者痛苦,加快疾病恢复.
作者:杨芝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护理措施,提高科室的护理工作质量.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110例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措施,主要包括病情观察、基础护理、引流护理、心理护理等,而对照组采用神经外科常规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4.28士1.12)d,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24.36士1.6)d,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8.2%,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为87.2%,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模式在神经外科临床护理中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
作者:刘平香 刊期: 2017年第10期
职业防护是多年来医务工作者一起关心和谈论话题.特别是在传染科.传染科是传染病患者相对集中的场所,独特的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决定了传染科护士成为日常工作中职业暴露的危险群体[1].作为传染科护士在工作中常常会常接触病人的体液、呕吐物血液、锐利的医疗器械等,存在许多危险因素,危害医务人员自身健康.因此要提高职业安全防护意识,采取针对性的安全防护措施,降低传染科护士职业病的发病率,大限度的保障护士的身心健康.
作者:胡书铭;罗惠丹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究细菌培养法与PCR法对细菌性阴道炎的临床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以来我院就医的100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2015年12月11日至2016年11月20日)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对100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均实施细菌培养法与PCR法对细菌性阴道炎进行检测,研究对比细菌培养法与PCR法的检出效果.结果:PCR组的阳性检出率为88.00%,相比细菌培养组(65.00%)明显更高,P<0.05;PCR组的加特纳菌检出率为76.14%,相比细菌培养组(58.46%)明显更高,P<0.05.结论:相比于细菌培养法,对细菌性阴道炎患者采取PCR法进行诊断的效果更显著.
作者:金海红 刊期: 2017年第10期
近几年,各大教学医院逐渐接受科研与临床并重的教学理念,使得医院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附属学校的教学效果都有了显著的提升.纵观目前我国耳鼻喉科学研究的现状,会发现不管是从科研成果还是效率上讲都存在很多的不足,因此重点分析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并为之提出针对性的教学培养方法应该是一项具有普遍意义的工作.本文从发挥科学优势、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进教学模式、搭建临床平台等几个不同的角度出发,为耳鼻喉科学教学中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希望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个有价值的参考.
作者:李骋;赵薇;吴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7年5月收治的泌尿系结石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尿、解痉、抗感染、镇痛、补液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自拟中药汤剂口服治疗.以7d为一个疗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经过7d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显效9例,有效2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1.08%;观察组患者显效12例,有效2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59%.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可以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粉琴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健康教育对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患者100例并且根据患者收治入院时间的先后次序分为对照组、研究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研究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结果:研究组经护理后有47例优,有3例良,无差,优良率为100.00%(50/50);对照组经护理后有21例优,有16例良,有13例差,优良率为74.00%(37/50);两组对比可知,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率(72.00%)为明显低于研究组(100.00%),P<0.05.结论:健康教育对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临床效果确切,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星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在神经外科提高侧脑室引流术后颅内压监测规范率中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提高侧脑室引流术后颅内压监测规范率为主题,活动前对我科提高侧脑室引流术后颅内压监测规范率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影响侧脑室引流术后颅内压监测规范率提高的原因及因素,制订相应的活动计划及实施对策.并对品管圈活动前后提高侧脑室引流术后颅内压监测规范率进行比较,活动前后对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监测的操作及相关知识进行测试,同时采用问卷调查评价活动前后护理人员对操作重要性的认同.结果:品管圈活动前后侧脑室引流术后ICP监测规范分别为80.12%和96.24%,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同时通过全员参与品管圈活动的方法,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工作积极性、主人翁意识和团队精神.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提升了我科凝聚力和竞争力,提高侧脑室引流术后颅内压监测规范率,规范了侧脑室引流术后颅内压监测操作,在保障护理安全的同时,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作者:潘道玉;王忠丽;李千;安晓静;方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为了探讨对失血性休克病人的麻醉与处理,对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急救与麻醉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出一些急救与麻醉处理方法.对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急诊急救,我们可以知道,为了提高失血性休克病人的存活率,对病人及时进行处理、避免并发炎症的出现,插管治疗是提高失血性休克病人治愈率的关键.本文根据治疗失血性休克病人的重要性,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对如何处理失血性休克病人提出几点建议.
作者:吴明会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探讨护理措施配合门诊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效果及作用,为检查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将2016年10月-12月期间在我院门诊接受无痛胃肠镜检查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查流程给予患者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护理,总结患者在检查前后各生命体征指标变化、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比患者检查前后的SpO2、DBP、SBP、HR等生命体征指标,结果显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患者在检查后生命体征变化不大;200例患者中仅有1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结论:护理措施用于配合无痛胃肠镜检查,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减轻患者痛苦,并且能够积极应对患者的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刘菊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的影响因素及护理要点.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本院接诊的100例静脉留置针留置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抽签的原理将所选患儿随机分成A组和B组(n=50).其中,A组采用微泵静脉注射联合综合护理干预方案,B组采用人工静脉注射联合常规护理方案.观察两组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情况,比较平均留置时间等指标.结果:A组的各类留置失败率明显比B组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A组的平均留置时间为(3.58±0.51)d,明显比B组的(1.51±0.54)d长,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积极采取微泵静脉注射联合综合护理干预方案,对患儿施以静脉留置针留置,可有效减少留置失败的情况,延长留置时间,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杨国磊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究与分析手术室护理路径应用于腹腔镜手术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06月-2017年06月期间收治并实施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2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手术室护理路径管理方法,然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进行客观对比.结果:实验组护理后,其并发症发生率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即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的为75.0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手术护理中采用手术室护理路径管理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手术风险,还能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玲玲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人性化护理在急诊儿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诊儿科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15例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服务,给予观察组15例患者采用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在急诊儿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不仅有效的控制患儿的病情,而且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应在临床急诊护理过程中多加推广.
作者:黄薇禧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给予输液外渗致组织坏死患者护理期间实施护理干预,分析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所收治的18例输液外渗致组织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原因,探析护理干预措施以及效果.护理干预前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护理干预后临床数据作为实验组.结果:给予患者护理干预后,在输注营养药物、细胞毒性药物过程中选择输液工具(钢针、留置针、CVC、PICC)正确率、穿刺部位(上肢、股静脉、锁骨下、颈部、下肢、头额部)正确率对比护理干预前组间数据均存在统计学意义且P<0.05.结论:给予输液外渗致组织坏死患者护理期间实施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较为理想,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石磊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在眼科护理技术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眼科在2016年1月开始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在2015年1月-12月未实施持续性改进,以SPSS19.0分析实施前后眼科护理操作技术考核达标率、护理满意度等情况.结果:实施后护理操作技术考核达标率高于实施前,差异显著(p<0.05);实施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实施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措施有助于提高眼科护理操作技术考核达标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郝晶;尤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观察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围手术期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对12例肩关节疼痛患者进行肩关节镜手术治疗,分别行术前指导、术中、术后护理、术后功能锻炼.结果:12例术后恢复良好.
作者:徐华;李坤玫;任洁;陈代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评估晚期肝癌患者实施临终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60例晚期肝癌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30例)、临终护理是实验组(30例).对比两组晚期肝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后疼痛评分.结果:实验组晚期肝癌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计算P<0.05.结论:临终护理可以改善晚期肝癌患者的疼痛情况,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姚莉萍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间断蓝光照射在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4月间收治的7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35例,参照组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研究组行间接蓝光照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33/35)明显高于参照组80.0%(28/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胆红素值均明显改善(P<0.05),且研究组改善效果更优(P<0.05).结论:间断蓝光照射应用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疗效确切,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更及时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作者:杜烨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重症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患者管道护理中的应用.方法:以2016年2月~2017年2月,医院收治的重症TB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对照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常规护理、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细节管理,改良插管方法、做好细节改进、做好样本的采集与管理、进行风险管理、严格落实技术准入制度.结果:观察组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0.7%、不良事件合计发生率3.5%低于对照组6.3%、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节管理在重症结核性脑膜炎管道护理中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赵美花;吴建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胆结石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来自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胆结石患者,依据不同治疗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运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运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手术指标情况差异.结果:在手术时长、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长、术后疼痛评分上,观察组各项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止痛药使用率与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为15%和5%,对照组为57.5%和22.5%,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结石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可以有效的减少手术损伤,减少术后并发症,提升患者治疗舒适度,适用于临床广泛开展.
作者:胡庆华;吴玉昊 刊期: 201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