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颖
目的:分析小儿呼吸道阻塞性疾病特点,总结急救护理经验.方法:2014年1月~2017年2月,医院共急救小儿呼吸道阻塞性疾病32例,对症治疗,选择性开展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在了解病史后初步诊断后对症治疗、针对病因治疗.结果:32患儿,其中抢救成功30例,1例支气管痉挛、1例先天性气管狭窄抢救失败.结论:小儿呼吸道阻塞性疾病大体可分为四类,在进行救护时,需要重视接诊时分工合作、认真评估呼吸困难严重程度合理的使用气管切开术、规范处理显性吸入、加强留置针与静脉通路管理、普通的患儿留观管理、镇静管理、家属管理.小结:小儿呼吸道阻塞性疾病的急救水平较高,护理需要做好团队协作、细节管理.
作者:张上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器械预清洗时酶浸泡时间对清洗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消毒供应中心自2017年1月—2017年7月回收的剖宫产手术器械600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预清洗时采用多酶浸泡5—10分钟,再用清洗机按标准流程清洗.观察组在预清洗时采用多酶浸泡5—10分钟后到超声清洗机清洗5分钟,再用清洗机按标准流程清洗.清洗完毕,用ATP生物荧光监测抽查拉钩.、剪刀、持针器、止血钳进行采样,判断其清洗合格率.结果:相同浓度污染物污染的医疗器械,在对器械进行预清洗时,器械是否在超声清洗机清洗是影响清洗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作者:徐万琳;郭逢云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对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在物质依赖障碍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探讨,并为临床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在2015年1月到2016年12月在本医院所收治的126例物质依赖障碍患者作为本研究的应用对象,通过计算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采用给予患者常规治疗以及护理,观察组再次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具体包括患者HAMA评分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在八周治疗完成后,观察组患者HAMA评分以及治疗总有效率表现均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物质依赖障碍患者进行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帮助患者以正确客观的态度去认识自己,继而显著提高患者日常的生活质量,加快病情改善.
作者:程欣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在甲状腺手术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3月收治的178例甲状腺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系统性的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甲状腺手术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能明显改善提高治疗的依从性,保证手术的效果.
作者:赵亿蕾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对血液透析患者行舒适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96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应用的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舒适组和常规组,各48例.常规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舒适组行舒适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结果:舒适组的护理满意度46例(95.83%)显著高于常规组38例(79.17%),舒适组的并发症发生几率5例(10.42%)显著低于常规组13例(27.08%),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行舒适护理干预,不仅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符琼珍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输血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和影响因素.方法:所选研究对象为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本县接收的输血患者,随机抽取3340例.分析本组患者输血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本组患者中,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的有22例,发生率为0.66%(22/3340):过敏反应18例,发热反应4例,无一例出现溶血反应及其他不良反应;不同血液成分中,血浆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年龄、输血史、输血次数、过敏史也是影响输血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结论:过敏反应和发热反应是常见输血不良反应类型,影响因素包括血液成分、年龄、输血史、输血次数、过敏史等,需引起高度关注.
作者:黄勇雪 刊期: 2017年第10期
小儿扁桃体炎是儿科中一种常见病,主要是由于病菌引起的感染,如果患儿出现急性扁桃体炎将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为正常说话和吞咽食物造成很大程度上的阻碍,因而必须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同时护理工作人员也要在手术前后的整个过程中,提供细致周到的护理服务,并做对患儿及其家属做好心理疏导工作,确保患儿能够早日摆脱病痛的困扰,恢复身体健康.
作者:李华娟;王瑜;胡敏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联合干预后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与医院感染控制情况.方法:我院从2016年2月开始对抗菌药物进行强化管理干预,对干预前后的医院感染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医院感染发生率为0.4%,低于干预前的3.6%,P<0.05.结论:对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加强管理与干预,能够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作者:徐胜楠 刊期: 2017年第10期
21世纪必将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资源将更加广泛地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推动着医院档案向网络化管理方向发展.本文就医院病案首页网络化管理问题进行探讨,分析这种管理方式对医院病案首页网络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实践性.
作者:王茜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借助前瞻性队列研究方式探讨体质指数和非吸烟男性肺癌发病的关系.方法:以某集团公司全体非吸烟性男性职工(包括在职和离休)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在2010年1月-2016年12月对全体男性职工进行统一体检,年/次,共进行6次体检,并对全部体检这进行体重、身高、生活方式、环境等相关指标及信息数据的全面搜集,分析体质指数和非吸烟男性肺癌发病之间的关联.结果:47855例研究对象平均调查及随访时间4.39年,发生肺癌194例.经分析后发现年龄、饮酒、工作环境、糖尿病史以及体育锻炼均为肺癌发病的相关因素.且研究对象体质指数每增加5.00kg/m2,肺癌发病率则会降低22.37%.结论:体质指数和非吸烟男性肺癌发病呈负相关联系,肺癌发生率随体质指数增长而降低.
作者:敖秉佳;王红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的影响因素及护理要点.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本院接诊的100例静脉留置针留置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抽签的原理将所选患儿随机分成A组和B组(n=50).其中,A组采用微泵静脉注射联合综合护理干预方案,B组采用人工静脉注射联合常规护理方案.观察两组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情况,比较平均留置时间等指标.结果:A组的各类留置失败率明显比B组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A组的平均留置时间为(3.58±0.51)d,明显比B组的(1.51±0.54)d长,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积极采取微泵静脉注射联合综合护理干预方案,对患儿施以静脉留置针留置,可有效减少留置失败的情况,延长留置时间,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杨国磊 刊期: 2017年第10期
文章主要对我院2014-2016年共收治脊柱损伤80例患者的护理要点及并发症的预防措施作了简要的分析.
作者:吕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鼻炎患儿治疗依从性和复发情况.方法:选取我院122例(2016年7月11日到2017年5月11日期间),将其依据随机数字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特定护理干预),各61例,对比2组患儿治疗后的依从性和复发情况.结果:实施护理干预的鼻炎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儿,观察组患儿依从率为96.72%>对照组患儿依从率80.32%,且观察组复发率为1.66%<对照组患儿复发率16.39%,差异显著,P小于0.05,有一定的可比对性.结论:对鼻炎患儿的治疗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并对患儿治疗后的复发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作者:雷雨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讨论小儿输液护患之间的矛盾,总结减少发生护患矛盾的方法.方法:在我院急诊输液室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门诊输液24例护患矛盾随机分为2组进行分析.对照组采用普通静脉注射和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在普通静脉注射的同时护理人员采取沟通方式对患者进行干预.结果研究组干预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处理小儿输液过程中护患之间的矛盾,加强与患儿家属的沟通可以有效减少护患矛盾,在临床上应当进一步广泛应用.
作者:余瑶瑶 刊期: 2017年第10期
这些年以来,伴随医疗科技的提高以及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强,护患抵牾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患者对医院的技能态度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与此同时护理工作还面临着更严酷的挑战[1].普通外科作为医院的特殊科室,且结肠癌术后并发症较多,后期化疗更是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纠纷的发生率相对较高,护理难度大.人文关怀是医院必备的护理理念,可以有效地降低医疗纠纷,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高丽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胃溃疡合并出血通过奥美拉唑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2016年2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胃溃疡合并出血患者,依据药物差异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运用法莫替丁治疗,观察组运用奥美拉唑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指数差异.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6%,对照组为82%,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幽门螺杆菌转阴率上,观察组为84%,对照组为56%,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止血时间上,观察组(6.13±1.05)d显著少于对照组(9.34±2.16)d,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溃疡合并出血通过奥美拉唑治疗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疗疗效,加快止血速度,提升幽门螺杆菌转阴率,提升整体治疗效果.
作者:张国喜 刊期: 2017年第10期
尿液常规检查作为一项有价值且操作简便的临床检验项目,在泌尿生殖系、循环系统、肝、胆、内分泌等方面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等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近年来,医学检验技术不断进步和发展,尿液检验技术和仪器更新换代频繁,使得检验灵敏度和精密度得以有效提升,为医生精确诊断病情、更好地判定治疗效果、有效地估计病程打下了坚实基础.下面结合实际对影响尿液检验的因素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作者:赵春先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将血脂检验用于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间我院诊治的糖尿病患者20例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2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进行采血以及生化检验,记录并比较两组人员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以及甘油三脂胆固醇等血脂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以及甘油三脂胆固醇等显著高于对照组,但高密度脂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健康人相比,糖尿病病人血脂的各指标都存在异常,故临床实践中对患者进行血脂检验,能够为糖尿病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确保糖尿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作者:严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呼吸功能训练在心胸外科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医院2014年度经过心胸外科手术的患者200例,进行试验研究,将2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100例,对两组患者都进行常规的护理方式,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方式上应用呼吸功能训练,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采用呼吸功能训练护理的实验组,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只用常规护理方式的常规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心胸外科手术患者实施呼吸功能训练护理措施,可以优化患者肺部的功能,促进患者痊愈,有很大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红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和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综合管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6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通过对其全部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均接受综合管理,即呼吸、体温、喂养、预防感染、支持性护理、防治脑室周出血及脑白质损害等综合管理措施.结果:6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中,住院存活56例,存活率为93.33%,死亡4例.放弃治疗后有2例死亡,实际存活率为90.0%.而实际存活的54例中,其平均体重在10d内增长(37.911.3)g,且经过6个月的随访后,其体重以及身长等均达到正常的月龄标准.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采取综合管理措施后,能够获得显著较高的存活率,且能够显著提升患儿的生存质量,因此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作者:颜福敏 刊期: 201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