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配合肌力训练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的影响观察

郭军宝

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肌力训练, 玻璃酸钠, 关节功能
摘要:目的:探讨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配合肌力训练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6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自行肌力训练和等速肌力训练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VAS疼痛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等速肌力训练测试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后研究组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等速肌力训练测试比较,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注射玻璃酸钠联合肌力训练能更加有效的提升治愈率,恢复膝关节功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显著优于传统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荧光素钠引导的肿瘤切除术对脑胶质瘤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荧光素钠引导切除脑胶质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脑胶质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显微外科肿瘤切除的方法进行手术,观察组采用荧光素钠引导肿瘤切除的方法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前后的KPS评分和手术之后的追踪随访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肿瘤全切例数多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后的KPS评分均好于手术前,且手术后观察组患者的KPS评分好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荧光素钠引导的肿瘤切除术可以显著提高脑胶质瘤的全切率,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并有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对促进患者的生命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何昊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DCIS的X线影像特征及病理核分级与ER、PR表达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的X线特征及其病理核分级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病理科收集的手术切除后经病理学证实的152例DCIS(152个病灶)的术前X线检查结果、术后病理学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对DCIS病灶的X线特征进行描述分析,分析不同病理学分级DCIS患者与ER、PR表达的相关性。结果:152个DCIS病灶中,构成比多的前三位分别是单纯钙化病灶41个(26.97%)、不对称密度钙化灶27个(17.76%)、肿块钙化灶26个(17.11%),共计钙化病灶108个,不定形模糊8个、粗燥不均质8个、细小多形性57个、线样分支状12个、混合性23个;单纯DCIS病灶、DCIS伴浸润性病灶的ER、PR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CIS病灶中组织学Ⅰ级、Ⅱ级、Ⅲ级的ER、PR阳性表达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CIS病灶具有较为显著的的X线特征,DCIS组织学分级与PR、ER表达具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卢新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血清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在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诊断中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MIP-2、IL-6及CRP水平对心衰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87例在我院接受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2例合并肺部感染列为观察组,45例单纯患有心力衰竭的患者划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MIP-2及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升高,血清中MIP-2、CRP水平随之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IV级患者血清中IL-6水平明显高于II级和III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显示,当MIP-2取值62.01pg/mL时对心衰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诊断敏感性为90.48%,特异性88.89%,诊断价值优于IL-6及CRP。结论:MIP-2、IL-6及CRP可作为对心衰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诊断指标,其中以MIP-2的诊断价值较高,对心衰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研究价值。

    作者:李静;梅冬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LCBDE与OCBDE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与开腹胆总管探查术(OCBDE)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将75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LC组(n=35)和OC组(n=40)。LC组采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OC组采用开腹胆总管探查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治疗效果及肝功能变化情况。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并发症及结石残余情况。结果:两组一次性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C组手术失血量、首次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OC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手术后,两组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均显著降低;两组术后TBIL、ALT、A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C组并发症发生率(8.57%)显著低于OC组(3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LCBDE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

    作者:吴松;杨成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丁苯酞对Wistar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中海马区OX-42的影响

    目的:通过检测Wistar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中小胶质细胞表面补体III型受体OX-42在脑海马组织中的动态变化,探讨丁苯酞在血管性痴呆中的作用。方法: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术(2-VO)建立Wistar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VD模型组、药物干预组。水迷宫试验对大鼠进行学习和记忆成绩测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方法检测OX-42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学习和记忆成绩下降,海马区OX-42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均明显增加;药物干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改善,海马区OX-42的表达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脑缺血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区OX-42表达升高;丁苯酞可能通过抑制了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区OX-42的表达,从而改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作者:姚娟;高小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外伤性颅骨缺损患者外科治疗后并发症状况研究

    目的:探讨外伤性颅骨缺损患者外科治疗后并发症情况,并分析,为临床的进一步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10月~2014年05月期间收治的80例外伤性颅骨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颅骨修补术,比较接受不同材料颅骨修补术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并进一步比较不同年龄和不同缺损面积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关系。结果:术后中青年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4%低于老年组患者53.9%;缺损面积>40cm2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4.1%高于缺损面积≤40cm2患者17.4%;三维钛网修补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2%,低于二维钛网修补组患者55.0%和自体颅骨修补组患者45.0%。结论:中青年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老年组患者;颅骨缺损面积越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越高;应用三维钛网作为修补材料,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二维钛网修补术和自体颅骨修补术。

    作者:孙健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联合应用利福喷丁与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治疗难治性肺结核86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利福喷丁与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治疗难治性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难治性肺结核患者8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试验组患者给予利福喷丁与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链霉素、异烟肼和利福平三药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疗后总有效率高达97.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6%,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联合应用利福喷丁与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治疗难治性肺结核,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林日暇;冯伯荣;林昌锋;徐颖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显微外科技术联合外固定支架在移位性跟骨关节内骨折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技术联合外固定支架在移位性跟骨关节内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6年1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移位性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60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在术后给予外固定支架治疗,观察两组预后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观察组术后1个月的切口感染、骨髓炎、植入物疼痛、肌腱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所有并发症都对症处理后好转。观察组术后1个月跟骨Bohler角和Gissane角分别为30.59±4.33°和121.49±6.49°,而对照组分别为25.33±3.42°和125.39±7.13°,在组内与组间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个月的优良率分别为93.3%和70.0%,观察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显微外科技术联合外固定支架在移位性跟骨关节内骨折中的应用能促进Bohler角和Gissane角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整体预后疗效,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博;张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食管管状胃侧侧吻合术在食管癌手术手术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食管管状胃侧侧吻合术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4年3月~2015年6月在我院手术的食管癌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其手术方法,分为传统手术组(40例)和管状胃侧侧吻合术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一般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肺功能、生活质量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别;两组患者手术前6MWT、FVC和FEV1等肺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别,手术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较手术前升高,且管状胃组高于传统手术组;手术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无明显差别,手术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较手术前增高,且管状胃组增高更明显;管状胃组吻合口瘘和胃排空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狭窄和胸胃瘘发生率无明显差别。结论:食管管状胃侧侧吻合术在食管癌手术中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马振东;谭广俊;冯顶威;蒋士广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NINJ2基因多态性与陕西地区脑梗塞患者的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神经损伤诱导蛋白2(NINJ2)基因多态性与陕西地区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72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在我院进行体检的11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联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NINJ2 rs10849373、rs4980840、rs2535393和rs11063806位点进行基因型检测,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体重指数(BMI)、血清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分别为(25.22±1.89)kg/m2、(4.81±1.22)mmol/L和(3.01±0.82)mmol/L,吸烟和饮酒的比例分别为40.70%和27.91%,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rs10849373、rs4980840、rs2535393和rs11063806位点GG、GA和AA基因型在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观察组rs10849373位点AA、GA基因型以及等位基因A的频率分别为11.63%、40.12%和31.69%,明显高于对照组,rs10849373位点的基因型及基因频率在观察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s4980840、rs2535393和rs11063806位点在观察组和对照组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INJ2基因中rs10849373位点与陕西地区缺血性脑卒中有关,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孔祥丽;张雷;李军朝;李亚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不同手术方式对乳腺导管内癌的治疗效果

    目的:评价保乳手术+放疗与改良根治术在乳腺导管内癌(DCIS)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与抑癌基因PTEN、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的变化关系。方法:连续选择我院DCIS患者中50例选择保乳手术+放疗,50例选择改良根治术,比较术后1年PTEN和Survivin的表达水平,1年和3年的局部肿瘤复发率和转移率的差异性。结果:1.术前两组患者的PTEN和Survivin的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年后保乳手术+放疗组PTEN表达上调,Survivin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改良根治术组变化不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两组的1年和3年的局部肿瘤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年的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保乳手术+放疗组的3年转移率显著低于改良根治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保乳手术+放疗治疗DCIS的效果不劣于改良根治术,降低转移率的机制可能与上调PTEN、下调Survivin的表达有关。

    作者:闫存礼;候林都;夏季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老年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采用不同麻醉方法的疗效对比

    目的:对比两种不同麻醉方法在老年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分析2008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和观察组(脊椎硬膜外麻醉联合全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对照组41例,观察组43例。观察组术后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追加镇痛药物患者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拔管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观察组清醒时间显著短语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患者IL-6及CRP均较术前升高,且术后观察组IL-6及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老年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采用脊柱硬膜外麻醉联合静吸复合麻醉优于单纯静吸复合麻醉。

    作者:齐素敏;毛中鹏;潘鸿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两种方法治疗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的对比研究

    目的:观察两种方法治疗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去骨瓣减压术后出现硬膜下积液的100例患者按照就诊时间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患者实施硬膜下积液持续引流联合佩戴自制弹力帽治疗,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单纯硬膜下积液持续引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硬膜下积液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硬膜下积液复发率、手术并发症及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硬膜下积液基本消失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硬膜下积液复发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术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显著升高,且实验组治疗后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持续引流联合佩戴自制弹力帽治疗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复发率低,操作简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金梁;姜春秀;杨静然;王亚玲;贺文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两社区老年人糖脂代谢差异性研究

    目的:本研究对长沙市老城区、城乡结合部两个社区310名合适年龄的老年人的高血糖、高脂血症状况进行总结分析,旨在为本地区乃至各地城乡结合部的60周岁以上居民慢性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对一个城乡结合部社区后湖社区,一个老城区社区学堂坡社区老年人分别进行体检。后湖社区153例,学堂坡城区157例,获得两社区老年人各体检项目的结果并进行统计及对比分析,从中发现老年人中糖脂代谢水平差异,制定有效的防治对策。结果:学堂坡社区老年人在高脂血症患病率低于后湖社区老年人,在高血糖方面两社区无明显区别。总体上看两个社区脂代谢异常的发生率较高。结论:后湖社区代表的郊区老年人糖脂代谢异常的发生率要高于学堂坡社区代表的城区老年人,故要密切关注郊区老年人的糖脂代谢状况并提出合理改善的建议。

    作者:朱星鑫;易加祎;黄炀;邓苏珂;向艳莲;于才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早期手术干预对急性重症胆管炎预后的影响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时机治疗急性重症胆管炎的疗效差异,为早期手术干预此类患者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诊的80例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资料进行研究,根据手术治疗时机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0例患者,均为入院8h内行手术治疗,对照组40例患者,在入院8h后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术后24h血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胆汁引流量、APACHE-Ⅱ评分以及预后情况。结果:①察组术后24h胆汁引流量、血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APACHE-Ⅱ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发生功能能障碍器官个数与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施行手术有助于改善急性重症胆管炎的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袁庆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首次脑梗塞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内皮素-1、纤维蛋白原浓度与脑梗塞复发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1(ET-1)及纤维蛋白原(FIB)与首次脑梗塞患者脑梗塞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首次脑梗塞患者82例,于入院24h内测定血清hs-CRP、ET-1及FIB水平,并随访记录患者的脑梗塞复发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上述指标与脑梗塞复发的关系。结果:82例患者中22例(26.83%)复发脑梗塞,复发脑梗塞患者的血清hs-CRP、ET-1及FIB水平显著高于未复发组;血清hs-CRP、ET-1及FIB分层分析显示,浓度越高复发率呈显著增高趋势;Logistic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hs-CRP、ET-1及FIB均是脑梗塞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首次脑梗塞复发患者的脑梗塞复发与血清hs-CRP、ET-1及FIB水平密切相关,高水平血清hs-CRP、ET-1及FIB水平是脑梗塞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刘峰;高亚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不同年龄段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的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的预后。方法:选取行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按照不同年龄段分为中青年组(<60岁)和老年组(≥60岁)各60例,对其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介入治疗前梗死相关动脉(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患者多支冠脉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中青年组手术并发症,住院天数及心功能恢复情况均优于老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中青年组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老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青年组术后1年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老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中青年组病死率和老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优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及时进行介入治疗,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同样也能有利于预后恢复。

    作者:王蕊;张文勇;王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血清胃蛋白酶原与胃泌素检测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价值

    目的:研究血清胃蛋白酶原与胃泌素检测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科行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的患者200例,按根据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观察组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来定量测定空腹血清PGⅠ、PGⅡ和G-17的数值水平,并计算PGⅠ/PGⅡ的比值(即PGR)。采取14C-呼气试验判定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的PG-Ⅰ的值(129.44±62.43)、G-17的值(9.78±15.49)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1.62±76.32)、(18.92±18.88),且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具有显著性。观察组PGR的值(10.11±5.23)低于对照组的(10.96±7.22),但经统计学分析差异不具有显著性。HP阳性的PG-Ⅰ值(124.41±65.88)、PGR的值(8.97±7.74)均明显低于HP阴性的(154.20±65.15)、(11.65±5.78),且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具有显著性。HP阳性的G-17的值(10.84±15.53)低于HP阴性的值(10.69±19.13),但经统计学分析差异不具有显著性。结论:血清PG和G-17水平的降低提示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能,应行胃镜以及活检检查明确诊断,且Hp感染与PG水平的变化有关。

    作者:孙雪飞;何旭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手足口病患儿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心肌酶谱变化分析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患儿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其与炎症介质、心肌酶谱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10月期间接受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45例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健康检查儿童5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7d时采集血清标本,对照组儿童体检时采集血清标本,测定血清中炎症反应指标以及心肌酶谱的含量。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患儿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10、IL-17、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P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中CRP、IL-1β、IL-6、IL-10、IL-17、AST、CK、CK-MB、LDH、α-HBDH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C反应蛋白与IL-1β、IL-6、IL-10、IL-17、AST、CK、CK-MB、LDH、α-HBDH呈正相关性。结论:手足口病患儿血清中CRP含量显著升高且与炎症介质、心肌酶谱的释放相关,抗病毒治疗能够降低CRP含量并抑制炎症反应、减轻心肌损伤。

    作者:杨竞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瘢痕子宫剖宫产术产后出血的药物预防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后出血的药物预防治疗体会。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瘢痕子宫剖宫产患者90例,按照随机的方法将所有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卡前列甲酯栓联合缩宫素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缩宫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段出血量。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收缩压、舒张压以及脉搏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脉搏情况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胸闷、头晕、腹泻以及窦性心动过速(2.22%、4.44%、0.00%、2.22%、6.67%)等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20.00^%、22.22%、17.78%、22.22%、26.67%、),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产后2小时出血量以及产后24小时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卡前列甲酯栓联缩宫素对于预防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效果显著,促进患者的子宫收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晨凌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湖南省教育厅

主办:湖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