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胰管结石诊断与治疗方法探讨

徐怡顺;何超

关键词:胰管结石, 诊断, 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胰管结石的诊断及外科处理方法.方法:对2005年9月~2010年10月收治的12例胰管结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均缺乏特异性症状,主要系上腹部疼痛入院.全组均采用影像学检查方法(B超,腹部X线平片,腹部CT,磁共振胰胆管造影)确诊.10例行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侧Roux-en-Y吻合术,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行胰体尾、脾切除+胰管取石+胃空肠吻合术,随访3月~1年;12例行手术治疗者其中10例腹痛症状消失,2例有不同程度缓解.结论:影像学检查是确诊胰管结石的主要方法.手术治疗是胰管结石的主要治疗方法,其中以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为胰管结石的主要术式.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临产孕妇凝血指标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ACL9000全自动血凝仪检测临产孕妇和健康非孕妇凝血酶原时间(PT)、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P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并进行分析.结果:与健康非孕妇比较,临产孕妇的PT、INR值明显降低;FIB值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PPT、TT检测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指标的检测,可早期发现凝血功能的改变,对预防DIC的发生和及时治疗,降低临产孕妇DI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平平;黎春兰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无创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住院患者随机分为通气组与对照组各例均接受常规抗感染、祛痰、平喘等内科药物治疗通气组患者加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气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而与对照组相比,通气组患者治疗后血气改善更明显(P<0.05);无创机械通气组中耐受良好者24例1例不能耐受.与对照组相比血气改善时间明显缩短(P<0.01),且治疗组患者血压水平未受到明显影响(P>0.05);也未发生气压伤或呼吸机相关肺炎.结论:无创机械通气是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建民;关晶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白杨素敏化TRAIL诱导人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

    目的:研究白杨素(ChR)是否具有增敏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诱导人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作用.方法:体外培养SGC-7901细胞.碘化丙啶(PI)染色流式细胞术(FCM)分析细胞凋亡率,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梯形条带.结果:ChR(40 μmol/L)、TRAIL(100 ng/mL)以及两者合用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57±0.54)%、(3.70±0.17)%和(48.81±4.11)%.两者合用后,琼脂糖凝胶电泳呈现细胞凋亡的典型DNA梯形条带.结论:白杨素具有敏化TRAIL诱导人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作用.

    作者:任翔;刘飞;韩守恒;曹建国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DND1相互作用蛋白

    目的:小鼠睾丸生殖细胞瘤易感蛋白DND1是在进化中保守的RNA结合蛋白.为了进一步了解DND1的功能,我们筛选了与DND1相互作用的蛋白.方法:采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用Dnd1基因编码序列构建诱饵载体筛选小鼠10.5天的胚胎文库.结果:筛选小鼠胚胎cDNA文库得到4个与DND1相互作用蛋白,分别为Tun蛋白、辅肌动蛋白α、核受体结合蛋白和氯离子通道2.结论:DND1可能参与调节细胞增殖、迁移及细胞转化等过程.

    作者:张菁;李顺东;张勇;杨智;彭小宁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一种新型阿魏酸NO供体的合成

    目的:依据药理学相关理论,设计并合成一种新型阿魏酸NO供体衍生物.方法:以阿魏酸为原料,经过羧基的酯化,溴化物取代以及硝化反应,合成阿魏酸NO供体衍生物.结果:共得到两个目标产物,分别是4-硝酸酯丙氧基-3-甲氧基苯丙烯酸甲酯和4-硝酸酯丁氧基-3-甲氧基苯丙烯酸甲酯,结构经1H NMR和质谱进行了确证.结论:首次合成一种新的阿魏酸NO供体衍生物.

    作者:刘浩然;李燕来;张会杰;刘映;刘英姿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瑜伽锻炼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的辅助康复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瑜伽锻炼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CAP/CPPS)的辅助康复治疗效果.方法:将2008年4月~2010年4月期间符合CAP/CPPS诊断标准的200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采用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瑜伽锻炼,每周5次,每次40 min左右,以患者不感疲劳为限.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二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3个月予前列腺炎症状指数评分;测定二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3个月的大尿流率及精浆IL-1、TNF-α水平;统计治愈率、总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1个月、治疗3个月前列腺炎症状指数评分、大尿流率及精浆IL-1、TNF-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愈率(67%)和总有效率(8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愈率(67%)、总有效率(68呦,P<0.05.结论:CAP/CPPS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瑜伽体育锻炼,效果显著.

    作者:唐锋;刘花云;孙洪涛;连天;李源湘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影响的研究进展

    神经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项分化的潜能,在体内外不同的微环境下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和种类不同.神经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为决定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和存活的微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嗅鞘细胞、雪旺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等神经胶质细胞能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作者:卢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人胚嗅鞘细胞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的研究

    目的:观察嗅鞘细胞(OECs)诱导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的方向,分化后的细胞存活和电活动情况.方法:将分离培养人胚OECs细胞经纯化后接种于培养皿内,2d后加入神经干细胞,设置5× 10-6RTRA组,5% FBS对照组,分别于第10天后行NSE免疫组化检测,于7d、14d、21d对嗅鞘细胞组和RA组行tunnel细胞凋亡检测,于12d行膜片钳检测.结果:NSE阳性率OECs组80.3%,RTRA组77.5%,FBS组2%.7d、14d、21d对嗅鞘细胞组和RTRA组tunnel细胞凋亡比例分别为0.9%、1.2%、1.4%,1%、3.3%、8.6%,分化后的神经元记录到快速激活快速失活内向钠电流及慢激活慢失活能延迟整流性外向钾电流.结论:OECs能诱导NSCs向神经元方向分化,促进分化后的细胞存活,并且有神经元样电活动,因此NSCs分化后的细胞具备了替代受损的神经元细胞的功能.

    作者:刘波;滕晓华;段答;周蓉;潘林香;卢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白鲜皮的生药学鉴定

    目的:对白鲜皮进行生药学研究,为其临床应用及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从性状、横切面、粉末的显微鉴别等方面对白鲜皮进行生药学研究.结果:白鲜皮在性状和显微等方面具有专属性特征.结论:本试验结果可为白鲜皮的临床应用及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何丽华;张志峰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黄瓜香水提物对大鼠亚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黄瓜香水提物对大鼠亚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及药物治疗组(高、中、低剂量治疗组).采用四氯化碳加乙醇复制亚急性肝损伤模型,以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及肝匀浆中的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为指标,观察黄瓜香水提物对大鼠亚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黄瓜香水提物高、中、低剂量治疗组ALT、AST、ALP及MDA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黄瓜香水提物对大鼠亚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李春艳;李先辉;朱菲莹;邓葵;翁榕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术前胆道引流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术前胆道引流(PBD)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2004~2010年136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例资料,根据有无行术前胆道引流(PBD)分为PBD组和非PBD组,统计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胆道引流效果、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PBD组与非PBD组术前平均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失血量、术后单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BD组胆道引流前、后胆红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PBD组与非PBD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梗阻性黄疸是影响行PD患者术后的重要危险因素.术前胆道引流对改善肝功能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对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没有明显影响.目前早期行手术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或许更有意义.

    作者:吕湖;肖玉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黛力新与吗丁啉(或奥美拉唑)联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抗抑郁药黛力新与胃动力药吗丁啉(或抑酸药奥美拉唑)联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为临床实践提供证据,并为抗抑郁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提供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思路.方法:制定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本文收集湖南省人民医院自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0例采用黛力新与吗丁啉(或奥美拉唑胶囊)联合治疗,对照组60例则单用吗丁啉(或奥美拉唑)治疗.结果: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黛力新与吗丁啉(或奥美拉唑)联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有明显疗效.

    作者:王建华;刘鹏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慢性肝病患者睡眠质量的调查分析

    目的:本文探讨影响肝病患者睡眠的相关因素并提出干预措施.方法: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调查表及自行设计的睡眠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对146例住院肝病患者睡眠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肝病患者的睡眠质量较差,影响因素主要为环境因素、病理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治疗护理因素等,通过干预,睡眠质量得到改善.结论:睡眠障碍对疾病转归有负性影响.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加强对病人睡眠质量的关注和评估,并积极采取措施控制影响因素,尽量满足病人的需要,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作者:任孟群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吉非替尼治疗5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以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7月~2008年12月间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8例,口服吉非替尼250 mg/次,每天一次,服药至病情进展或出现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为止.结果:58例可评价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CR 1例(1.72%),PR 19例(32.76%),SD 24例(41.38%),PD 14例(24.14%),总有效率(RR)为34.48%,总的疾病控制率(DCR)为75.86%;腺癌的有效率高于鳞癌,女性的有效率高于男性,不吸烟者有效率高于吸烟者(P<0.05),接受过化疗和Ⅳ期患者有效率稍高,但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中位生存时间113个月,1年生存率为43.6%,主要的不良反应中皮疹发生多为39例(67.24%),腹泻14例(24.14%),肝功能轻度损害2例(3.45%).结论: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好,可以显著改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存质量,毒副反应较小,安全易耐受.

    作者:靳凤娟;颜敏;宋文华;张军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的个案分析

    通过对一例进行性核上性麻痹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了解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的临床特征,探讨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对进行性核上性麻痹容易误诊,目前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应该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

    作者:雷立芳;叶湘漓;唐北沙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六味地黄丸加减对乳腺癌化疗后自觉症状群的影响

    目的:研究六味地黄丸加减对乳腺癌化疗后自觉症状群的影响.方法:采用药物对60例病例的进行为期2月的干预,研究其治疗中医证候改善率,以及治疗前后症状改善程度比较.结果:①治疗后中医证候改善情况为:临床痊愈3例(5%),显效35例(58%),有效20(33%)例,无效4(7%)例.②治疗前后腰膝酸软、潮热、盗汗、眩晕、耳鸣、心烦、失眠等症状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治疗后口燥咽干症状改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加减方可以有效改善乳腺癌化疗后自觉症状群.

    作者:章慧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十种中药超微饮片与传统饮片薄层色谱对比分析

    目的:研究中药的有效化学成份,考察经过加工处理后的中药超微饮片的成分组成与原药材成分的差异.方法:通过对中药超微饮片与原药材的提取处理、薄层色谱点样、展开、显色.得到薄层色谱照片,通过研究得出结论.结果:通过薄层色谱图片得知中药超微饮片具有和原药材同样的化学成份,而且具有比原药材更加方便的使用方法.结论:中药超微饮片的有效化学成份和原药材基本相同,疗效增强.

    作者:李青;董兆稀;赵冰清;曾智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长沙市级医院护士职业倦怠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研究人口统计学变量中年龄、工龄、学历、待遇、工作岗位与护士职业倦怠的关系,为预防和干预护士职业倦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整群分层随机抽样问卷调查,以长沙市五所综合三级医院在岗护士为研究对象.结果:长沙市三级医院护士的职业倦怠程度较量;人口统计学变量中七个变量均是影响因素.结论:护士的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必须引起全社会尤其是医疗机构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作者:席明霞;李丹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经后路全脊椎切除重建术治疗腰椎肿瘤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治疗腰椎肿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腰椎肿瘤患者,经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手术治疗,所有病例术前均根据Tomita脊椎肿瘤外科分期进行评估,采用VAS评分对疼痛症状进行评定,并用Frankel分级对神经功能进行评估.结果:平均术中出血量4560mL,平均手术时间255m in.随诊6月~36月,平均24.6个月,在随访期内原发肿瘤患者无复发,转移癌患者1例全身多处转移术后18月死亡,1例局部复发并其他节段转移,余无局部复发,带瘤生存.术后所有病例腰部疼痛症状缓解或明显减轻,神经功能均获得改善.结论:对具有适应征的腰椎肿瘤患者进行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重建术,可以获得有效的局部控制和神经功能恢复,得到稳定的椎体重建,近期疗效满意,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随访.

    作者:石浪滔;蒋林;蒋成明;向伟能;周赟;唐烨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MTX局部注射联合中西药对持续性异位妊娠的预防效果

    目的:探讨MTX局部注射联合中西药对持续性异位妊娠的预防效果.方法:180例行榆卵管保守性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注射组90例)与B组(对照组90例),均行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取胚术.A组术中局部注射甲氨蝶呤预防PEP,术后口服米非司酮、中药宫外孕Ⅰ号方,B组未使用.结果:A组术后3d、6d血清β-HCG均显著低于B组(P<0.01).A组术后1例发生PEP,B组6例,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术后局部注射MTX、术后联合口服米非司酮、中药宫外孕I号PEP方能有效地减少PEP发生率.

    作者:刘琳;莫双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湖南省教育厅

主办:湖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