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云中;唐湘林
目的:探讨PCNA、Caspase-3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与细胞增殖及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20例翼状胬肉、10例正常结膜中PCNA、Caspase-3的表达.结果:20例翼状胬肉中Caspase-3的阳性表达率为55 %(11/20),正常结膜中Caspase-3的阳性表达率为90%(9/10).PCNA在翼状胬肉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5 %(19/20),正常结膜中PCNA的阳性表达率为60%(6/10).Caspase-3、PCNA阳性表达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PCNA在翼状胬肉中的高表达和Caspase-3在翼状胬肉中的低表达,提示细胞凋亡和增殖异常,可能与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颜美荣;李正贤;刘庚勋;周一鸣;彭昌福;王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毛细支气管炎是临床上常见的婴幼儿喘息性疾病,好发于冬春季节,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作性喘憋,属儿科常见急症.如何有效地消除毛细支气管腔内大量的粘稠痰液,减轻气道阻塞,是缓解咳喘的重要措施.
作者:陈柏跃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手部损伤处理的时机和方法,探讨手部损伤的治疗方法和经验.方法:对我院自2002年5月~2006年10月收治89例手部损伤病人采取不同方法治疗.术后对患肢的外观及功能进行疗效分析.结果:经随访5月~4年,除2例功能改善不满意外,余87例均外观功能明显好转,疗效满意.结论:手部损伤急救的初期外科处理能大限度地保留手功能,而后期应用皮瓣法治疗可获得较好的外观和良好的功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谢冬庚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药对急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自拟中药盆腔炎I、II号方对109例急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治疗,其中慢性盆腔炎配以外敷药进行疗效观察.结果:43例急性炎症患者,治愈32例,好转5例,无效6例;66例慢性炎症治愈44例,好转1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8.5%.结论:中药盆腔炎I、II号方配以外敷药治疗急慢性盆腔炎取得良好的疗效,能使盆腔炎症状消失或改善、包块粘连消失或缩小;原不孕者经治疗后妊娠,降低了医疗费用,受到了患者的好评.
作者:李宪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双钢板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双钢板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25例,按照Müller的AO分型:C1型4例,C2型14例,C3型7例.结果:25例患者均获随访,骨折愈合时间12~20 w,平均16 w,按Jupiter评分系统评价肘关节功能,优4例,良17例,可4例.结论:双钢板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能提供牢固持久的固定,有效地防止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显著降低相关并发症,促进肘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肖向阳;李福成;胡卫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激光光凝术后玻璃体出血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本研究对1996-2005年598例949眼DR患者行激光光凝术.术后追踪随访6-38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Ⅰ型糖尿病患者在激光光凝术后玻璃体出血的发生率为28.77%,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发生率为8.22 %.Ⅰ型糖尿病患者激光光凝术后发生玻璃体出血的几率明显高于Ⅱ型糖尿病患者(P<0.01).Ⅲ期DR患者在激光光凝术后玻璃体出血的发生率为6.83%,Ⅳ期DR患者的发生率为14.29%.Ⅲ期DR患者激光光凝术后发生玻璃体出血的几率显著低于Ⅳ期患者(P<0.01).75.27%的玻璃体出血患者经过保守治疗和补充激光光凝后,玻璃体出血吸收,24.73%的患者需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结论:DR达Ⅲ期以上者激光光凝术后仍可发生玻璃体出血,并发玻璃体出血的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丰昀;朱小华;郭小健;田彧 刊期: 2007年第02期
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症状有发热、咳嗽、流涕,偶有结膜充血、头痛、腹痛等表现[1],是影响儿童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我院2006年8月~2007年1月门诊应用艾畅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并观察其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庾金燕;唐爱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去甲丹皮酚对正己烷所致小鼠脂质过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经口给予小鼠正己烷为脂质过氧化损伤模型,动物随机分成四组:①正常对照,②正己烷氧化损伤组,③丹皮酚+正己烷损伤组,④去甲丹皮酚+正己烷损伤组.计算各组小鼠脑、肝脏、心脏各脏器系数,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组织MDA水平,镜下观察胸主动脉内壁形态学变化.结果:丹皮酚和去甲丹皮酚能明显减轻血管内皮损伤,降低正己烷所致肝、心、脑组织MDA含量(P<0.01).结论:去甲丹皮酚可对抗正己烷所致血管损伤,作用机制可能涉及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作者:盛习锋;周源;刘英姿;冯星;黄桃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水合氯醛两种给药途径的制动效果.方法:100例患儿随机均分为口服组和灌肠组,观察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统计两组制动显效、有效及无效例数,用两样本多个构成比的χ2检验比较两组差异有无显著性.结果:口服组制动显效率为66%,有效率为16%,无效率为18%;灌肠组显效率为80%,有效率为18%,无效率为2%,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灌肠制动效果较好,安全易行,无需重复给药.
作者:刘慧亚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普米克令舒及博利康尼雾化吸入治疗喘憋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喘憋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普米克令舒及博利康尼雾化溶液氧气雾化吸入,对照组在常规治疗方法上加用静滴地塞米松,0.025%爱全乐溶液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在咳嗽、气喘缓解、哮鸣音消失及住院时间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加用普米克令舒及博利康尼雾化溶液吸入后在缓解喘憋症状及哮鸣音消失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米克令舒及博利康尼氧气面罩雾化吸入治疗喘憋性肺炎有协同作用,可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可做为佐治喘憋性肺炎的主要药物之一.
作者:王团美;王文群 刊期: 2007年第02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疾病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50多年来,癌症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已排在疾病谱的第二位,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而且已成为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伤残和死亡的第一位原因[1].
作者:刘翔宇;何国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福辛普利和卡维地洛联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CHF患者(NYHA心功能Ⅱ-Ⅳ级)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口服福辛普利和卡维地洛,对照组口服福辛普利,疗程4个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均得到改善,静息心率均降低,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缩小,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得到提高,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福辛普利和卡维地洛联合治疗CHF可明显改善心功能,减慢心率,降低血压,缩小LVESD、LVEDD,提高LVEF.
作者:肖志文;王雷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清唾液酸对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及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一步酶法对60例术前的恶性肿瘤患者、16例术后无转移的病人、16例术后有转移的病人、良性疾病患者30例及55例对照组进行血清唾液酸的检测.结果:恶性肿瘤组及术后有转移组血清唾液酸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良性病对照组(P<0.01),术后无癌转移组唾液酸水平较术前下降,同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血清唾液酸在恶性肿瘤诊断及转移的监测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吴雄伟;方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应用BACTEC TB 960快速培养法、ELISA、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评价三种方法在结核病实验室快速诊断方法中的作用和地位.方法:对735例临床确诊的结核病患者和100例非结核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痰标本应用荧光定量PCR法和BACTEC TB 960快速培养法检测,并分离患者外周血血清检测结核抗体,对3种检测方法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BACTEC TB 960快速培养法检测结核杆菌阳性率为30%,特异性为100%;血清结核抗体检测阳性率为55%特异性为75%;荧光定量PCR检测阳性率为48.6%,特异性为100%.结论:荧光定量PCR是一种快速、防污染、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结核分枝杆菌辅助诊断方法,在临床上有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谭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Video-EEG)对癫痫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75例发作性疾病患者进行连续90 min~24 h监测,其中包括清醒、睡眠期,分析临床发作和异常放电的关系.异常放电出现的时相,癫痫分型与异常放电的关系,临床发作前脑电图的改变,以及临床发作间期和发作期异常脑电图的不同表现.结果:975例监测到临床发作568例,期中同时伴异常放电者为443例,975例检出异常放电741例,确诊的443例中403例明确了发作类型,其中125例修正了发作类型,55例更换了药物治疗,16例适时停用了药物,76例难治性癫痫监测到发作前脑电图的异常改变,确定了致痫灶的位置,进行了手术治疗.结论:视频脑电图监测可提高痫样放电的检出率,有助于癫痫的诊断及分型,指导临床用药及术前致痫灶的定位.
作者:周艳平;曾其昌;李振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作为内科常见急症之一,护理尤为重要,现总结89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护理体会,分别从输液、小剂量胰岛素静滴、基础、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护理进行阐述.认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准确掌握输液速度、输液量及准确给予小剂量胰岛素是抢救成功的护理关键.
作者:郭艳纯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山莨菪碱治疗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将106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抗感染、退热、补液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山莨菪碱注射液,每次0.2~0.3 mg/kg,静滴,每日1次,共用3~5天;而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的有效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4%和79%.结论:小剂量山莨菪碱治疗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能明显改善症状,提高疗效,促进患儿康复.
作者:王庆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肺心病多见于老年人,反复发作是其临床特点,随着多次发作,病情每况愈下,患者十分痛苦.如能根据病人特点,采取综合措施,减少复发,则不但减轻病人痛苦,且可提高生存质量,廷长病人寿命.为此,自2005年初开始,我们对此作了初步探索,现介绍如下.
作者:唐新菊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组织抑制物(TIMPs)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100例未经治疗T2DM患者(T2DM组)和10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MMP-2、MMP-9和TIMP-1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T2DM组的MMP-2、MMP-9、TIMP-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T2DM患者MMP-2、MMP-9和TIMP-1明显增加,可能反映了T2DM患者细胞外基质(ECM)代谢异常,可将其作为糖尿病相关血管活性异常的间接标志物.
作者:李汩;李龙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手术室护士在配合医生对病人进行手术的过程中,有可能意外地被带有传染性病人的血液、体液或病原微生物而感染,造成职业损伤.手术室环境封闭,设备繁杂,各种手术及有创操作多且复杂,护士在工作中有较高的职业损伤率.主要为锐器损伤前臂和手,从而导致血源性的传播疾病[1].
作者:林静 刊期: 200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