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组织抑制物检测的临床意义

李汩;李龙平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 2型糖尿病
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组织抑制物(TIMPs)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100例未经治疗T2DM患者(T2DM组)和10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MMP-2、MMP-9和TIMP-1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T2DM组的MMP-2、MMP-9、TIMP-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T2DM患者MMP-2、MMP-9和TIMP-1明显增加,可能反映了T2DM患者细胞外基质(ECM)代谢异常,可将其作为糖尿病相关血管活性异常的间接标志物.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血管形成抑制剂Tumstatin在鼻咽癌中表达鉴定及基因克隆

    目的:检测Tumstatin基因在鼻咽癌发病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克隆其编码序列.方法:利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Tumstatin在鼻咽癌组织、鼻咽癌细胞和正常鼻咽组织中的表达,比较它们之间的表达差异.设计含酶切位点的PCR引物,利用RT-PCR方法从相对正常鼻咽组织中获取Tumstatin蛋白编码序列,T/A克隆入pMD18载体中.利用PCR和酶切鉴定获得阳性重组子.重组子后经测序证实.结果:与相对正常鼻咽组织相比,Tumstatin在鼻咽癌组织和细胞中表达下调或缺失.RT-PCR法成功获得Tumstatin基因编码区全长cDNA序列.重组克隆质粒插入片段经DNA测序后与GenBank中Tumstatin基因相应序列比较,100%同源.结论:Tumstatin在鼻咽癌组织和细胞中表达下调或缺失.采用T/A技术成功克隆鼻咽组织中Tumstatin基因,为下一步将Tumstatin亚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探索其在鼻咽癌生长和转移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方唯意;刘真;杨慧龄;周宏珍;刘腾飞;王爽;李欣;刘求真;江庆萍;谢思明;姚开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57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3年9月~2006年1月在东莞市人民医院确诊为围绝经期功血的患者57例,每晚睡前空腹口服米非司酮12.5 mg,每天一次,连续6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6个月分别检测性激素6项、肝肾功能及血常规,观察月经情况,B超监测子宫内膜厚度.结果: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闭经,血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泌乳素(PRL)、睾酮(T)变化不明显,血孕酮(P)和雌二醇(E2)水平明显(P<0.01);子宫内膜变薄,由用药前(1.0±0.3) cm至用药后(0.4±0.2) cm(P<0.05);血红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贫血得到改善.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建鸿;罗国英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姑息护理在晚期癌症患者抑郁情绪中的干预效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疾病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50多年来,癌症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已排在疾病谱的第二位,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而且已成为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伤残和死亡的第一位原因[1].

    作者:刘翔宇;何国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和笑气用于人工流产的比较

    目的:比较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和笑气在人流术的镇痛效果和其它作用.方法:门诊人流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和B组(笑气组),A组先静注芬太尼1 μg/kg,随后注射丙泊酚1.5 mg/g,B组用50%笑气和50%氧气混合气体使用无痛分娩仪.观察①两组患者术前、术中MAP、HR、SPO2;②手术中镇痛的效果;③患者术后清醒时间;④患者离院时间;⑤术后不良反应.结果:A组术中与术前的MAP、HR、SPO2有明显下降,与同期的B组数据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镇痛率为100%,B组为38%,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患者术中均无意识,患者离院时间长于B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A组人流术镇痛效果好,相对B组更适合无痛人工流产.

    作者:尹学农;王艳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影响哮喘儿童正确使用吸入疗法相关因素分析与对策

    目的:探讨影响哮喘儿童吸入疗法存在的因素及相应对策.方法:对2004年10月~2006年3月在我院进行诊治120例哮喘患儿进行随机调查吸入疗法使用情况及相关医护人员对哮喘的认识处理.结果:哮喘患儿吸入治疗使用正确率与医护人员、家属对哮喘认识,使用吸入疗法操作规范有关.结论:正确使用吸入疗法是目前哮喘反应发作治疗重要而有效的方法.

    作者:舒芬华;刘慧亚;谢小英;唐芙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组织抑制物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组织抑制物(TIMPs)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100例未经治疗T2DM患者(T2DM组)和10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MMP-2、MMP-9和TIMP-1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T2DM组的MMP-2、MMP-9、TIMP-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T2DM患者MMP-2、MMP-9和TIMP-1明显增加,可能反映了T2DM患者细胞外基质(ECM)代谢异常,可将其作为糖尿病相关血管活性异常的间接标志物.

    作者:李汩;李龙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福辛普利与卡维地洛联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福辛普利和卡维地洛联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CHF患者(NYHA心功能Ⅱ-Ⅳ级)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口服福辛普利和卡维地洛,对照组口服福辛普利,疗程4个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均得到改善,静息心率均降低,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缩小,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得到提高,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福辛普利和卡维地洛联合治疗CHF可明显改善心功能,减慢心率,降低血压,缩小LVESD、LVEDD,提高LVEF.

    作者:肖志文;王雷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后玻璃体出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激光光凝术后玻璃体出血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本研究对1996-2005年598例949眼DR患者行激光光凝术.术后追踪随访6-38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Ⅰ型糖尿病患者在激光光凝术后玻璃体出血的发生率为28.77%,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发生率为8.22 %.Ⅰ型糖尿病患者激光光凝术后发生玻璃体出血的几率明显高于Ⅱ型糖尿病患者(P<0.01).Ⅲ期DR患者在激光光凝术后玻璃体出血的发生率为6.83%,Ⅳ期DR患者的发生率为14.29%.Ⅲ期DR患者激光光凝术后发生玻璃体出血的几率显著低于Ⅳ期患者(P<0.01).75.27%的玻璃体出血患者经过保守治疗和补充激光光凝后,玻璃体出血吸收,24.73%的患者需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结论:DR达Ⅲ期以上者激光光凝术后仍可发生玻璃体出血,并发玻璃体出血的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丰昀;朱小华;郭小健;田彧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前列腺炎常见微生物感染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前列腺液的微生物感染情况及对临床常用药物的耐药性.方法:对5000例门诊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同时检测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结果:5000例前列腺液标本中微生物感染800例(16.0%),其中,支原体和衣原体阳性505例,细菌培养阳性295例.药敏显示:解脲支原体(Uu)对环丙沙星耐药率为96.0%,可乐必妥耐药率为89.2%,司帕沙星耐药率为87.6%.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NS)对阿奇霉素耐药率为84.0%,对青霉素耐药率为93.4%.大肠埃希氏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为67.8%,氨苄青霉素耐药率为87.2%.淋病奈瑟氏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为83.3%,可乐必妥耐药率为89.7%,青霉素耐药率为88.1%.结论:本组病例显示前列腺液微生物分布复杂,以支原体、衣原体感染为主,细菌感染仍不可忽略.药敏结果显示:常见几种微生物对喹诺酮类耐药率均高,临床应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予以准确诊断.

    作者:吴颖;姜叶灵;郑荣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婴幼儿MR检查水合氯醛两种给药途径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水合氯醛两种给药途径的制动效果.方法:100例患儿随机均分为口服组和灌肠组,观察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统计两组制动显效、有效及无效例数,用两样本多个构成比的χ2检验比较两组差异有无显著性.结果:口服组制动显效率为66%,有效率为16%,无效率为18%;灌肠组显效率为80%,有效率为18%,无效率为2%,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灌肠制动效果较好,安全易行,无需重复给药.

    作者:刘慧亚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手部损伤的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分析手部损伤处理的时机和方法,探讨手部损伤的治疗方法和经验.方法:对我院自2002年5月~2006年10月收治89例手部损伤病人采取不同方法治疗.术后对患肢的外观及功能进行疗效分析.结果:经随访5月~4年,除2例功能改善不满意外,余87例均外观功能明显好转,疗效满意.结论:手部损伤急救的初期外科处理能大限度地保留手功能,而后期应用皮瓣法治疗可获得较好的外观和良好的功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谢冬庚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PCNA、Caspase-3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与细胞增殖的关系

    目的:探讨PCNA、Caspase-3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与细胞增殖及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20例翼状胬肉、10例正常结膜中PCNA、Caspase-3的表达.结果:20例翼状胬肉中Caspase-3的阳性表达率为55 %(11/20),正常结膜中Caspase-3的阳性表达率为90%(9/10).PCNA在翼状胬肉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5 %(19/20),正常结膜中PCNA的阳性表达率为60%(6/10).Caspase-3、PCNA阳性表达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PCNA在翼状胬肉中的高表达和Caspase-3在翼状胬肉中的低表达,提示细胞凋亡和增殖异常,可能与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颜美荣;李正贤;刘庚勋;周一鸣;彭昌福;王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损伤及应对措施

    手术室护士在配合医生对病人进行手术的过程中,有可能意外地被带有传染性病人的血液、体液或病原微生物而感染,造成职业损伤.手术室环境封闭,设备繁杂,各种手术及有创操作多且复杂,护士在工作中有较高的职业损伤率.主要为锐器损伤前臂和手,从而导致血源性的传播疾病[1].

    作者:林静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氧气驱动面罩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及博利康尼治疗喘憋性肺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普米克令舒及博利康尼雾化吸入治疗喘憋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喘憋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普米克令舒及博利康尼雾化溶液氧气雾化吸入,对照组在常规治疗方法上加用静滴地塞米松,0.025%爱全乐溶液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在咳嗽、气喘缓解、哮鸣音消失及住院时间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加用普米克令舒及博利康尼雾化溶液吸入后在缓解喘憋症状及哮鸣音消失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米克令舒及博利康尼氧气面罩雾化吸入治疗喘憋性肺炎有协同作用,可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可做为佐治喘憋性肺炎的主要药物之一.

    作者:王团美;王文群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35例中青年肺癌误诊原因分析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肺癌)早期临床表现常不典型,易误诊误治.我院1992年1月~2006年12月共收治肺癌626例,其中中青年肺癌96,其中35例在外院或我院误诊为肺结核、肺炎等疾病,误诊率36.4%.现作一回顾性分析.

    作者:刘伟;刘竟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血清唾液酸对恶性肿瘤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的探讨

    目的:探讨血清唾液酸对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及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一步酶法对60例术前的恶性肿瘤患者、16例术后无转移的病人、16例术后有转移的病人、良性疾病患者30例及55例对照组进行血清唾液酸的检测.结果:恶性肿瘤组及术后有转移组血清唾液酸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良性病对照组(P<0.01),术后无癌转移组唾液酸水平较术前下降,同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血清唾液酸在恶性肿瘤诊断及转移的监测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吴雄伟;方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PHPT高血钙危象7例手术治疗体会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高血钙危象急诊手术的疗效和意义.方法:7例患者均行甲状旁腺腺瘤摘除术.结果:术后患者血清游离钙和血PTH在24 h内均降至正常.结论: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并高血钙在诊断明确、快速术前准备下尽早手术,术后能快速降低血清游离钙,降低高钙血症的危险.

    作者:颜奇志;黄坚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糖尿病肾病患者尿沉渣分析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尿沉渣中有形成分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XJX-1A细胞计数形态综合分析仪对125名正常体检者、1224例糖尿病患者(分为无肾病并发症、糖尿病肾病轻、中、重四组)的尿沉渣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合并肾病的患者的尿沉渣中红细胞、白细胞、管型及小圆上皮细胞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5),且异形红细胞明显增多,各患者组间管型和小圆上皮细胞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糖尿病肾病的加重尿沉渣中小圆上皮细胞增多管型反而减少甚至消失;重度的糖尿病肾病者易致霉菌感染.结论:利用XJX-1A细胞计数.形态综合分析仪对尿沉渣有形成分分析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疾病的进程以及疗效观察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细国;杨伟平;潘高球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结核病实验室快速诊断方法的研究

    目的:应用BACTEC TB 960快速培养法、ELISA、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评价三种方法在结核病实验室快速诊断方法中的作用和地位.方法:对735例临床确诊的结核病患者和100例非结核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痰标本应用荧光定量PCR法和BACTEC TB 960快速培养法检测,并分离患者外周血血清检测结核抗体,对3种检测方法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BACTEC TB 960快速培养法检测结核杆菌阳性率为30%,特异性为100%;血清结核抗体检测阳性率为55%特异性为75%;荧光定量PCR检测阳性率为48.6%,特异性为100%.结论:荧光定量PCR是一种快速、防污染、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结核分枝杆菌辅助诊断方法,在临床上有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谭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与血管性病变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变化与血管性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Sysme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分别对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100例健康对照者的PLT、MPV、PCT、PDW进行测定,同时利用Himchi-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其空腹血糖水平(FPG).结果:①糖尿病组与对照组相比:MPV、PDW显著增高(P<0.01);PLT减低(P<0.05);而PCT变化无统计学差异;②糖尿病有血管病变组与无血管病变组相比:空腹血糖水平无显著差异,但有血管病变组MPV和PDW均显著高于无血管病变组(P<0.01),而PLT计数比无血管病变组减少(P<0.05);③PCT测定值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MPV和PDW显著升高,PLT减低;糖尿病有血管病变者和无血管病变者PLT、MPV和PDW明显改变,提示检测血小板参数如PLT、MPV和PDW对监测2型糖尿病有无血管病变发生有一定临床意义.

    作者:袁鲲;金灿欢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湖南省教育厅

主办:湖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