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管形成抑制剂Tumstatin在鼻咽癌中表达鉴定及基因克隆

方唯意;刘真;杨慧龄;周宏珍;刘腾飞;王爽;李欣;刘求真;江庆萍;谢思明;姚开泰

关键词:肿瘤抑素, 胶原Ⅳ, 鼻咽癌, 血管生成抑制因子
摘要:目的:检测Tumstatin基因在鼻咽癌发病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克隆其编码序列.方法:利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Tumstatin在鼻咽癌组织、鼻咽癌细胞和正常鼻咽组织中的表达,比较它们之间的表达差异.设计含酶切位点的PCR引物,利用RT-PCR方法从相对正常鼻咽组织中获取Tumstatin蛋白编码序列,T/A克隆入pMD18载体中.利用PCR和酶切鉴定获得阳性重组子.重组子后经测序证实.结果:与相对正常鼻咽组织相比,Tumstatin在鼻咽癌组织和细胞中表达下调或缺失.RT-PCR法成功获得Tumstatin基因编码区全长cDNA序列.重组克隆质粒插入片段经DNA测序后与GenBank中Tumstatin基因相应序列比较,100%同源.结论:Tumstatin在鼻咽癌组织和细胞中表达下调或缺失.采用T/A技术成功克隆鼻咽组织中Tumstatin基因,为下一步将Tumstatin亚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探索其在鼻咽癌生长和转移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沐舒坦氧气雾化吸入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毛细支气管炎是临床上常见的婴幼儿喘息性疾病,好发于冬春季节,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作性喘憋,属儿科常见急症.如何有效地消除毛细支气管腔内大量的粘稠痰液,减轻气道阻塞,是缓解咳喘的重要措施.

    作者:陈柏跃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辛伐他汀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降脂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了解辛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降脂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老年冠心病患者58例,给予辛伐他汀20 mg/d治疗.按照预定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标水平调整药物的剂量,分别于用药前,用药后4,12周测定TC,TG,LDL-c,HDL-C,随访3个月.结果:治疗后TC、LDL-C和甘油三酯(TG)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随访结束时,36%的患者服用辛伐他汀20 mg/d保持TC<4.7 mmol/L和LDL-C<2.6 mmol/L,64%的患者服用辛伐他汀10mg/d保持TC<4.2 ol/L和LDL-C<2.1 mmol/L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降脂治疗效果确切,安全性良好.

    作者:黄秀君;龚武陵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损伤及应对措施

    手术室护士在配合医生对病人进行手术的过程中,有可能意外地被带有传染性病人的血液、体液或病原微生物而感染,造成职业损伤.手术室环境封闭,设备繁杂,各种手术及有创操作多且复杂,护士在工作中有较高的职业损伤率.主要为锐器损伤前臂和手,从而导致血源性的传播疾病[1].

    作者:林静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血清唾液酸对恶性肿瘤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的探讨

    目的:探讨血清唾液酸对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及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一步酶法对60例术前的恶性肿瘤患者、16例术后无转移的病人、16例术后有转移的病人、良性疾病患者30例及55例对照组进行血清唾液酸的检测.结果:恶性肿瘤组及术后有转移组血清唾液酸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良性病对照组(P<0.01),术后无癌转移组唾液酸水平较术前下降,同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血清唾液酸在恶性肿瘤诊断及转移的监测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吴雄伟;方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小儿伪麻美芬滴剂(艾畅)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症状有发热、咳嗽、流涕,偶有结膜充血、头痛、腹痛等表现[1],是影响儿童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我院2006年8月~2007年1月门诊应用艾畅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并观察其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庾金燕;唐爱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肺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肺心病多见于老年人,反复发作是其临床特点,随着多次发作,病情每况愈下,患者十分痛苦.如能根据病人特点,采取综合措施,减少复发,则不但减轻病人痛苦,且可提高生存质量,廷长病人寿命.为此,自2005年初开始,我们对此作了初步探索,现介绍如下.

    作者:唐新菊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前列腺炎常见微生物感染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前列腺液的微生物感染情况及对临床常用药物的耐药性.方法:对5000例门诊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同时检测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结果:5000例前列腺液标本中微生物感染800例(16.0%),其中,支原体和衣原体阳性505例,细菌培养阳性295例.药敏显示:解脲支原体(Uu)对环丙沙星耐药率为96.0%,可乐必妥耐药率为89.2%,司帕沙星耐药率为87.6%.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NS)对阿奇霉素耐药率为84.0%,对青霉素耐药率为93.4%.大肠埃希氏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为67.8%,氨苄青霉素耐药率为87.2%.淋病奈瑟氏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为83.3%,可乐必妥耐药率为89.7%,青霉素耐药率为88.1%.结论:本组病例显示前列腺液微生物分布复杂,以支原体、衣原体感染为主,细菌感染仍不可忽略.药敏结果显示:常见几种微生物对喹诺酮类耐药率均高,临床应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予以准确诊断.

    作者:吴颖;姜叶灵;郑荣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57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3年9月~2006年1月在东莞市人民医院确诊为围绝经期功血的患者57例,每晚睡前空腹口服米非司酮12.5 mg,每天一次,连续6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6个月分别检测性激素6项、肝肾功能及血常规,观察月经情况,B超监测子宫内膜厚度.结果: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闭经,血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泌乳素(PRL)、睾酮(T)变化不明显,血孕酮(P)和雌二醇(E2)水平明显(P<0.01);子宫内膜变薄,由用药前(1.0±0.3) cm至用药后(0.4±0.2) cm(P<0.05);血红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贫血得到改善.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建鸿;罗国英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手部损伤的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分析手部损伤处理的时机和方法,探讨手部损伤的治疗方法和经验.方法:对我院自2002年5月~2006年10月收治89例手部损伤病人采取不同方法治疗.术后对患肢的外观及功能进行疗效分析.结果:经随访5月~4年,除2例功能改善不满意外,余87例均外观功能明显好转,疗效满意.结论:手部损伤急救的初期外科处理能大限度地保留手功能,而后期应用皮瓣法治疗可获得较好的外观和良好的功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谢冬庚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PCNA、Caspase-3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与细胞增殖的关系

    目的:探讨PCNA、Caspase-3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与细胞增殖及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20例翼状胬肉、10例正常结膜中PCNA、Caspase-3的表达.结果:20例翼状胬肉中Caspase-3的阳性表达率为55 %(11/20),正常结膜中Caspase-3的阳性表达率为90%(9/10).PCNA在翼状胬肉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5 %(19/20),正常结膜中PCNA的阳性表达率为60%(6/10).Caspase-3、PCNA阳性表达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PCNA在翼状胬肉中的高表达和Caspase-3在翼状胬肉中的低表达,提示细胞凋亡和增殖异常,可能与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颜美荣;李正贤;刘庚勋;周一鸣;彭昌福;王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后玻璃体出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激光光凝术后玻璃体出血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本研究对1996-2005年598例949眼DR患者行激光光凝术.术后追踪随访6-38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Ⅰ型糖尿病患者在激光光凝术后玻璃体出血的发生率为28.77%,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发生率为8.22 %.Ⅰ型糖尿病患者激光光凝术后发生玻璃体出血的几率明显高于Ⅱ型糖尿病患者(P<0.01).Ⅲ期DR患者在激光光凝术后玻璃体出血的发生率为6.83%,Ⅳ期DR患者的发生率为14.29%.Ⅲ期DR患者激光光凝术后发生玻璃体出血的几率显著低于Ⅳ期患者(P<0.01).75.27%的玻璃体出血患者经过保守治疗和补充激光光凝后,玻璃体出血吸收,24.73%的患者需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结论:DR达Ⅲ期以上者激光光凝术后仍可发生玻璃体出血,并发玻璃体出血的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丰昀;朱小华;郭小健;田彧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姑息护理在晚期癌症患者抑郁情绪中的干预效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疾病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50多年来,癌症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已排在疾病谱的第二位,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而且已成为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伤残和死亡的第一位原因[1].

    作者:刘翔宇;何国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和笑气用于人工流产的比较

    目的:比较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和笑气在人流术的镇痛效果和其它作用.方法:门诊人流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和B组(笑气组),A组先静注芬太尼1 μg/kg,随后注射丙泊酚1.5 mg/g,B组用50%笑气和50%氧气混合气体使用无痛分娩仪.观察①两组患者术前、术中MAP、HR、SPO2;②手术中镇痛的效果;③患者术后清醒时间;④患者离院时间;⑤术后不良反应.结果:A组术中与术前的MAP、HR、SPO2有明显下降,与同期的B组数据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镇痛率为100%,B组为38%,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患者术中均无意识,患者离院时间长于B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A组人流术镇痛效果好,相对B组更适合无痛人工流产.

    作者:尹学农;王艳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护理体会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作为内科常见急症之一,护理尤为重要,现总结89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护理体会,分别从输液、小剂量胰岛素静滴、基础、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护理进行阐述.认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准确掌握输液速度、输液量及准确给予小剂量胰岛素是抢救成功的护理关键.

    作者:郭艳纯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组织抑制物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组织抑制物(TIMPs)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100例未经治疗T2DM患者(T2DM组)和10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MMP-2、MMP-9和TIMP-1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T2DM组的MMP-2、MMP-9、TIMP-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T2DM患者MMP-2、MMP-9和TIMP-1明显增加,可能反映了T2DM患者细胞外基质(ECM)代谢异常,可将其作为糖尿病相关血管活性异常的间接标志物.

    作者:李汩;李龙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目的:评价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双模拟临床试验方法,共收集70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35例,口服国产瑞格列奈片1 mg, 3次/d;对照组35例,口服格列吡嗪片5 mg,3次/d,经过2 w的平衡期后进入治疗期,疗程12 w.结果:两组患者,与用药前比较,治疗12 w,2组空腹血糖均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2组PBG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格列奈组餐后1 h胰岛素增加,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瑞格列奈和格列吡嗪降低FBG疗效相当,均能显著降低餐后血糖.

    作者:唐建军;邓小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27例SAH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镇静、止痛、药物(EACA、尼莫地平)等常规治疗方法,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腰穿脑脊液置换和鞘内注射地塞米松.结果:SAH的头痛症状以及脑积水、蛛网膜粘连、脑血管痉挛等主要并发症的症状的发生率、死亡率,试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结论: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可明显降低SAH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其方法简便,效果可靠,有非常实用的临床价值.

    作者:龙达;邹助国;叶湘漓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PHPT高血钙危象7例手术治疗体会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高血钙危象急诊手术的疗效和意义.方法:7例患者均行甲状旁腺腺瘤摘除术.结果:术后患者血清游离钙和血PTH在24 h内均降至正常.结论: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并高血钙在诊断明确、快速术前准备下尽早手术,术后能快速降低血清游离钙,降低高钙血症的危险.

    作者:颜奇志;黄坚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婴幼儿MR检查水合氯醛两种给药途径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水合氯醛两种给药途径的制动效果.方法:100例患儿随机均分为口服组和灌肠组,观察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统计两组制动显效、有效及无效例数,用两样本多个构成比的χ2检验比较两组差异有无显著性.结果:口服组制动显效率为66%,有效率为16%,无效率为18%;灌肠组显效率为80%,有效率为18%,无效率为2%,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灌肠制动效果较好,安全易行,无需重复给药.

    作者:刘慧亚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小剂量山莨菪碱治疗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小剂量山莨菪碱治疗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将106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抗感染、退热、补液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山莨菪碱注射液,每次0.2~0.3 mg/kg,静滴,每日1次,共用3~5天;而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的有效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4%和79%.结论:小剂量山莨菪碱治疗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能明显改善症状,提高疗效,促进患儿康复.

    作者:王庆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湖南省教育厅

主办:湖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