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秀君;龚武陵
目的:观察福辛普利和卡维地洛联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CHF患者(NYHA心功能Ⅱ-Ⅳ级)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口服福辛普利和卡维地洛,对照组口服福辛普利,疗程4个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均得到改善,静息心率均降低,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缩小,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得到提高,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福辛普利和卡维地洛联合治疗CHF可明显改善心功能,减慢心率,降低血压,缩小LVESD、LVEDD,提高LVEF.
作者:肖志文;王雷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了解辛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降脂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老年冠心病患者58例,给予辛伐他汀20 mg/d治疗.按照预定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标水平调整药物的剂量,分别于用药前,用药后4,12周测定TC,TG,LDL-c,HDL-C,随访3个月.结果:治疗后TC、LDL-C和甘油三酯(TG)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随访结束时,36%的患者服用辛伐他汀20 mg/d保持TC<4.7 mmol/L和LDL-C<2.6 mmol/L,64%的患者服用辛伐他汀10mg/d保持TC<4.2 ol/L和LDL-C<2.1 mmol/L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降脂治疗效果确切,安全性良好.
作者:黄秀君;龚武陵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应用BACTEC TB 960快速培养法、ELISA、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评价三种方法在结核病实验室快速诊断方法中的作用和地位.方法:对735例临床确诊的结核病患者和100例非结核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痰标本应用荧光定量PCR法和BACTEC TB 960快速培养法检测,并分离患者外周血血清检测结核抗体,对3种检测方法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BACTEC TB 960快速培养法检测结核杆菌阳性率为30%,特异性为100%;血清结核抗体检测阳性率为55%特异性为75%;荧光定量PCR检测阳性率为48.6%,特异性为100%.结论:荧光定量PCR是一种快速、防污染、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结核分枝杆菌辅助诊断方法,在临床上有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谭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比较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和笑气在人流术的镇痛效果和其它作用.方法:门诊人流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和B组(笑气组),A组先静注芬太尼1 μg/kg,随后注射丙泊酚1.5 mg/g,B组用50%笑气和50%氧气混合气体使用无痛分娩仪.观察①两组患者术前、术中MAP、HR、SPO2;②手术中镇痛的效果;③患者术后清醒时间;④患者离院时间;⑤术后不良反应.结果:A组术中与术前的MAP、HR、SPO2有明显下降,与同期的B组数据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镇痛率为100%,B组为38%,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患者术中均无意识,患者离院时间长于B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A组人流术镇痛效果好,相对B组更适合无痛人工流产.
作者:尹学农;王艳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检测Tumstatin基因在鼻咽癌发病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克隆其编码序列.方法:利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Tumstatin在鼻咽癌组织、鼻咽癌细胞和正常鼻咽组织中的表达,比较它们之间的表达差异.设计含酶切位点的PCR引物,利用RT-PCR方法从相对正常鼻咽组织中获取Tumstatin蛋白编码序列,T/A克隆入pMD18载体中.利用PCR和酶切鉴定获得阳性重组子.重组子后经测序证实.结果:与相对正常鼻咽组织相比,Tumstatin在鼻咽癌组织和细胞中表达下调或缺失.RT-PCR法成功获得Tumstatin基因编码区全长cDNA序列.重组克隆质粒插入片段经DNA测序后与GenBank中Tumstatin基因相应序列比较,100%同源.结论:Tumstatin在鼻咽癌组织和细胞中表达下调或缺失.采用T/A技术成功克隆鼻咽组织中Tumstatin基因,为下一步将Tumstatin亚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探索其在鼻咽癌生长和转移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方唯意;刘真;杨慧龄;周宏珍;刘腾飞;王爽;李欣;刘求真;江庆萍;谢思明;姚开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组织抑制物(TIMPs)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100例未经治疗T2DM患者(T2DM组)和10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MMP-2、MMP-9和TIMP-1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T2DM组的MMP-2、MMP-9、TIMP-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T2DM患者MMP-2、MMP-9和TIMP-1明显增加,可能反映了T2DM患者细胞外基质(ECM)代谢异常,可将其作为糖尿病相关血管活性异常的间接标志物.
作者:李汩;李龙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毛细支气管炎是临床上常见的婴幼儿喘息性疾病,好发于冬春季节,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作性喘憋,属儿科常见急症.如何有效地消除毛细支气管腔内大量的粘稠痰液,减轻气道阻塞,是缓解咳喘的重要措施.
作者:陈柏跃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曲马多与芬太尼联合使用对小儿瑞芬太尼一丙泊酚全麻苏醒期的影响.方法:45例择期行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5例.麻醉维持均选用瑞芬太尼与丙泊酚持续输注.诱导插管后,C组静注生理盐水2 mL,T组与T-F组均注入曲马多2 mL/kg,同时T-F组手术结束前10 min静注芬太尼l μg/kg.记录术毕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离室时间及客观疼痛不适评分(OPDS)、躁动评分、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T-F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均较C组和T组延长(P<0.01),但离室时间三组差异无显著意义.拔管后,OPDS及躁动评分C组》T组》T-F组(P<0.05);躁动发生率C组》T组》T-F组,其中T组、T-F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曲马多与芬太尼联合应用,对于预防小儿瑞芬太尼一丙泊酚全麻苏醒期躁动、哭闹安全有效.
作者:彭毅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山莨菪碱治疗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将106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抗感染、退热、补液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山莨菪碱注射液,每次0.2~0.3 mg/kg,静滴,每日1次,共用3~5天;而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的有效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4%和79%.结论:小剂量山莨菪碱治疗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能明显改善症状,提高疗效,促进患儿康复.
作者:王庆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去甲丹皮酚对正己烷所致小鼠脂质过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经口给予小鼠正己烷为脂质过氧化损伤模型,动物随机分成四组:①正常对照,②正己烷氧化损伤组,③丹皮酚+正己烷损伤组,④去甲丹皮酚+正己烷损伤组.计算各组小鼠脑、肝脏、心脏各脏器系数,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组织MDA水平,镜下观察胸主动脉内壁形态学变化.结果:丹皮酚和去甲丹皮酚能明显减轻血管内皮损伤,降低正己烷所致肝、心、脑组织MDA含量(P<0.01).结论:去甲丹皮酚可对抗正己烷所致血管损伤,作用机制可能涉及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作者:盛习锋;周源;刘英姿;冯星;黄桃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尿沉渣中有形成分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XJX-1A细胞计数形态综合分析仪对125名正常体检者、1224例糖尿病患者(分为无肾病并发症、糖尿病肾病轻、中、重四组)的尿沉渣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合并肾病的患者的尿沉渣中红细胞、白细胞、管型及小圆上皮细胞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5),且异形红细胞明显增多,各患者组间管型和小圆上皮细胞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糖尿病肾病的加重尿沉渣中小圆上皮细胞增多管型反而减少甚至消失;重度的糖尿病肾病者易致霉菌感染.结论:利用XJX-1A细胞计数.形态综合分析仪对尿沉渣有形成分分析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疾病的进程以及疗效观察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细国;杨伟平;潘高球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药对急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自拟中药盆腔炎I、II号方对109例急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治疗,其中慢性盆腔炎配以外敷药进行疗效观察.结果:43例急性炎症患者,治愈32例,好转5例,无效6例;66例慢性炎症治愈44例,好转1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8.5%.结论:中药盆腔炎I、II号方配以外敷药治疗急慢性盆腔炎取得良好的疗效,能使盆腔炎症状消失或改善、包块粘连消失或缩小;原不孕者经治疗后妊娠,降低了医疗费用,受到了患者的好评.
作者:李宪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作为内科常见急症之一,护理尤为重要,现总结89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护理体会,分别从输液、小剂量胰岛素静滴、基础、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护理进行阐述.认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准确掌握输液速度、输液量及准确给予小剂量胰岛素是抢救成功的护理关键.
作者:郭艳纯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3年9月~2006年1月在东莞市人民医院确诊为围绝经期功血的患者57例,每晚睡前空腹口服米非司酮12.5 mg,每天一次,连续6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6个月分别检测性激素6项、肝肾功能及血常规,观察月经情况,B超监测子宫内膜厚度.结果: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闭经,血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泌乳素(PRL)、睾酮(T)变化不明显,血孕酮(P)和雌二醇(E2)水平明显(P<0.01);子宫内膜变薄,由用药前(1.0±0.3) cm至用药后(0.4±0.2) cm(P<0.05);血红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贫血得到改善.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建鸿;罗国英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肺心病多见于老年人,反复发作是其临床特点,随着多次发作,病情每况愈下,患者十分痛苦.如能根据病人特点,采取综合措施,减少复发,则不但减轻病人痛苦,且可提高生存质量,廷长病人寿命.为此,自2005年初开始,我们对此作了初步探索,现介绍如下.
作者:唐新菊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水合氯醛两种给药途径的制动效果.方法:100例患儿随机均分为口服组和灌肠组,观察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统计两组制动显效、有效及无效例数,用两样本多个构成比的χ2检验比较两组差异有无显著性.结果:口服组制动显效率为66%,有效率为16%,无效率为18%;灌肠组显效率为80%,有效率为18%,无效率为2%,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灌肠制动效果较好,安全易行,无需重复给药.
作者:刘慧亚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比较血清肌钙蛋白(cTnT)与肌酸肌酶(CK)及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在诊断急性心肌梗塞(AMI)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对36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45例心绞痛(AP)疑有微小心肌损伤(MMD)患者以及38例健康(HP)人进行心脏肌钙蛋白T(cTnT)测定,同时作CK和CK-MB两项酶学指标相比较.结果:AMI组,cTnT、CK及CK-MB三者之间的异常率无明显差别(异常率97%~100%);而AP组,cTnT的异常率为35.5% ,明显高于CK异常率的8.9%和CK-MB 异常率的13.3%.与健康组相比,AP组的cTnT测定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P<0.001).结论:对于不同程度的急性缺血性心肌损伤的诊断,cTnT较CK及CK-MB,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及特异性.
作者:朱子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27例SAH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镇静、止痛、药物(EACA、尼莫地平)等常规治疗方法,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腰穿脑脊液置换和鞘内注射地塞米松.结果:SAH的头痛症状以及脑积水、蛛网膜粘连、脑血管痉挛等主要并发症的症状的发生率、死亡率,试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结论: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可明显降低SAH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其方法简便,效果可靠,有非常实用的临床价值.
作者:龙达;邹助国;叶湘漓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影响哮喘儿童吸入疗法存在的因素及相应对策.方法:对2004年10月~2006年3月在我院进行诊治120例哮喘患儿进行随机调查吸入疗法使用情况及相关医护人员对哮喘的认识处理.结果:哮喘患儿吸入治疗使用正确率与医护人员、家属对哮喘认识,使用吸入疗法操作规范有关.结论:正确使用吸入疗法是目前哮喘反应发作治疗重要而有效的方法.
作者:舒芬华;刘慧亚;谢小英;唐芙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症状有发热、咳嗽、流涕,偶有结膜充血、头痛、腹痛等表现[1],是影响儿童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我院2006年8月~2007年1月门诊应用艾畅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并观察其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庾金燕;唐爱娇 刊期: 200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