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恒;滕问天;廖小龙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的咪唑斯汀对体外培养鼻息肉组织中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的咪唑斯汀和鼻息内组织体外共同培养,同时加入组胺、花生四烯酸等致炎刺激物,培养24h后逆转录PCR法测定上述药物作用后息肉组织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3(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3,MCP-3)、活化后可调节的正常T细胞表达分泌的因子(regulated on activationaaormal T cell expressed and secreted,RANTES)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等趋化因子mRNA表达,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白介素(IL)-4、IL-5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介质的含量,观察对其表达的影响情况.结果咪唑斯汀能明显抑制各种炎症因子的表达,且浓度越高抑制效应越显著.结论咪唑斯汀显示有较强的抗炎症作用,并有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
作者:潘虎;郝飞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生命是产生在快速化学反应中的、具有自复制能力的物质自组织体系,吸引子是自组织系统组织化模式信息的储存方式.对于生物个体的健康生存而言,吸引子储存是极其重要的,而静态储存与动态储存只是吸引子发挥其功能的基础.
作者:李潮源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通过对100例慢性乙肝;丙肝使用干扰素治疗,针对干扰素的毒副作用进行观察.干扰素的毒副作用主要表现在流感症状和对血液系统的改变,另外有精神和神经系统的症状,大多数改变是可逆的.
作者:于国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本校在职教工生理健康状况变化趋势及常见疾病谱和演变特点.方法动态观察三年时间,采用定期健康检查及随访等方法收集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总患病率增加15.75%,两性患病率差距加大,均呈显著性差异(P<0.01),单病种显示高脂血症增长1523%高居榜首,高血压、糖尿病临床指标控制率低.结论我校在职教工生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男性患病率、高脂血症及高血压、糖尿病临床指标控制应受到高度重视.
作者:严军亮;刘强;曹晓琳;邓美荣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自98年成立以来,对我国的医药市场进行了大量整顿,并且建立健全了各项法律、法规,使医药市场得到了净化,使药品质量有了大的提高,人民群众用药安全得到了充分的保证,特别是县级以上药品产、供用单位的药品质量在不断提高,然而,基层药品质量仍然存在着严重问题,药品抽查不合格率50%以上,有的个体药店抽验竟达十几个假劣品种,不合格率80-100%,所以基层药品质量令人担忧,需亟待重视和加强.
作者:郭丕玲;吴德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选择γ-IFN作为蛋白质模型药物,以聚乳酸为载药聚合物,采用溶剂挥发法,对蛋白质的微球处方及制备条件进行优化.方法以微球的成球情况、粒径、产率、生物活性为指标,应用正交设计分析筛选PVA浓度、初乳搅拌速度、油水比例、甘油浓度优化空白微球制备工艺;根据空白微球的筛选结果,优选生物活性较高的微球.结果空白微球筛选结果表明,PVA浓度、水油相比例、初乳搅拌速度是决定产率的主要因素;载药微球筛选结果表明,甘油浓度、水油相比例、初乳搅拌速度对药物活性有较大影响,用甘油作为γ-IFN活性的保护荆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结论采用一系列优选方法所得优化处方及制备条件具有可重复性,且与预测值基本吻合,优化方法正确可行.
作者:王捷频;李国栋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自1992年1月开始至2000年12月,我们用中西医结合疗法预防术后肠粘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992年1月至2000年12月,共收治腹膜炎手术病人500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50例,男126例,女124例;对照组250例,男124例,女126例.年龄大的75岁,小的14岁.疾病详见表1.
作者:郑东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现患率.方法对2003年8月7日零时至24时全院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床边询问、体检并逐一登记.结果应查病人939人,实查病人879人,实查率为93.6%.发现医院感染病人51例,医院感染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感染12例、泌尿道感染5例、胃肠道感染3例、腹腔内感染5例、表浅切口感染3例、皮肤软组织感染3例、其他感染30例.结论医院感染现患率5.8%,例次现患率为6.93%.
作者:王鄂玲;刘亮宝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及颈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有效地防止、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总结1977年至2003年经治的32例颈动脉体瘤和10例颈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的诊疗体会.结果手术治疗42例,共43侧.经过充分准备和正确围手术期处理,虽然术中有18例修补、结扎甚至切除颈总动脉和/或颈内动脉,除1例死亡外术后均未发生脑缺血、偏瘫等严重颅脑并发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随访3月-20年,愈后良好.结论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术前精确诊断,必要时行颈动脉压迫训练建立确实的大脑血管侧枝循环;术中妥善处理颈总、颈内动脉;术后严密观察,正确及时可靠的处理,能够增加手术成功率,减少严重并发症.
作者:秦瑞峰;顾晓明;毛天球;封兴华;雷德林;刘彦普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的特点.方法连续16年间收集32例资料完整的胃肠道间质瘤病例,对其临床、影像学表现及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胃肠道间质瘤相对多见于胃、十二指肠及空、回肠,少见于结肠和食管,术前较难确诊;诊断多依靠免疫组化,其表型为肌源性及神经源性双向分化,CD117阳性,CD34多数阳性;良恶性判断取决于肿瘤大小及核分裂相计数;间质瘤微血管密度(MVD)增高及CT肿瘤强化明显,可提示其恶性程度高.结论结合影像学、内镜和组织学检查术前确诊胃肠道间质瘤是可能的;术前准确显示肿瘤部位、大小与比邻关系及其良、恶性,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和彻底切除有很重要的作用;术后随访是间质瘤复发早发现早治疗的唯一手段.
作者:郭瑞平;韩铭钧;李坤炜;李颖勤;贾丙鑫;孙洁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建立一种免疫药物配伍和筛选的简单、可靠,代表免疫系统动态变化的指标.方法应用免疫激活荆低剂量CTX于小鼠,在用药后不同天数检测动态脾重和脾指数,并比较两种不同免疫激活剂(CTX和糖原)合用组与单用CTX和糖原以及正常组脾重和脾指数变化.结果①抗癌药CTX是免疫抑制荆,但它在低剂量时可表现很强的免疫激活作用.②CTX动态脾指数曲线在用药15天出现峰值(与一般抗体产生在两周后相符),以后曲线迅速下降,但直至35天睥指数仍在20以上,显示明显的时相特性.③糖原或低荆量CTX的动态脾指数,均高于正常值,但合用时脾指数却显著降低,出现明显的免疫抑制.结论小鼠动态脾指数测定,可快速了解机体免疫状态,在指导医生正确使用免疫药物配伍,筛选和认定免疫时相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于爱平;曲爱兵;于德泉;姜阿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为了了解本地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我们对本地部分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为本地单位的离退休人员和口腔科门诊病人,共826人,受检者低年龄60岁,高年龄94岁,平均年龄68.2岁,按每10岁为一年龄组,60-69岁572人,70-79岁为214人,80-89岁为31人,90岁以上9人.其中男性497人,女性329人.调查是通过问诊及口腔检查进行的.
作者:李志旺;纪萍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条件必需氨基酸对放射损伤大鼠血浆蛋白及GSH、NO的影响.方法70只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成①照射+条件必需氨基酸组(n=20)、②照射+甘氨酸组(n=20)、③照射+普通饲料组(n=20)、④普通饲料组(n=10),分别测定各组大鼠的饲料摄入量、体重及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纤维结合蛋白、一氧化氮、还原型谷胱甘肽水平.结果条件必需氨基酸组在饲料摄入量、体重及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纤维结合蛋白、一氧化氮、还原型谷胱甘肽水平等方面优于甘氨酸组及对照组.结论增加饲料中条件必需氨基酸含量可以改善进食,促进体重恢复及蛋白质合成,提高受照大鼠应激及抗氧化能力.
作者:高红军;胡小电;张学清;徐琪寿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奥美拉唑钠注射剂对实验性胃出血的保护作用及对胃酸分泌的抑制作用.方法腹腔注射消炎痛和水应激法引起大鼠胃出血,用在体胃灌流法观察奥美拉唑钠注射剂对大鼠胃酸分泌的影响.结果奥关拉唑钠注射荆在25-20.0mg/kg和0.625-5.0 mg/kg剂量下对大鼠消炎痛型和水应激型大鼠出血性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时消炎痛型出血模型的ED50为4.71 mg/kg对水应激型出血模型的ED50为0.728mg/kg在0.5及1.0 mg/kg剂量下对大鼠基础胃酸和由组织胺,五肽胃泌素以及2-DG引起的胃酸分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作者:徐瑞明;张守仁;徐文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外科手术中不同时间血钾变化情况以及麻醉、手术及相关诊疗措施对血钾浓度的影响.方法比较分析266例患者术前静脉血清钾含量(K+vs)与术中动脉全血钾含量(K+AB)间差异及100例患者麻醉前后不同时间动脉全血钾含量变化情况.结果(1)术前24小时K+Vs与术中K+AB间差异有显著性但不具有临床意义.(2)麻醉前K+AB、麻醉后30分K+AB、麻醉麻醉后15小时K+AB三者间差异有显著性但术中并未出现明显血钾下降.结论榆以含适当浓度的复方氯化钠或其它含钾液体并同时对麻醉深度及患者生理机施以有效、合理的调控可维持术中血钾浓度于相对稳定状态.
作者:程俊录;那江;马涛洪;付宝丽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本文主要研究全血粘度以及其各主要决定因子(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和红细胞)与年龄增长之间的关系.将203名查体者按年龄分为A、B、C三组.全血粘度按切变速度不同分为高、中、低切.男性的全血粘度(包括高切、中切和低切)、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女性显著性增高(P<0.01),而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没有性别差异;不考虑性别,各年龄组全血粘度没有显著性差异,而纤维蛋白原显著升高(P<0.01);相反,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显著降低(P<0.05).在男性组中,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红细胞与年龄呈负相关(P<0.01),多元回归也表明红细胞压积可以预测全血粘度的高切值.
作者:张晓兵;郭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高血压脑出血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其致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本组对56例高血压脑出血在CT定位下行微创血肿清除术,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丛培雨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环境感应型智能化给药系统因具有长效、高效、靶向、低副作用等优点,是国内外医药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基于国内外大量研究文献,综述了迄今国际上温度感应型、pH感应型、血糖感应型、磁感应型和分子识别型等环境感应型智能化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作者:巨晓洁;褚良银;曲剑波;谢锐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血浆盐水外敷对烧伤残余创面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出30例,以人体中践为界,左侧用新鲜血浆盐水;右侧用盐水对照的15例(A组),用紫花烫伤膏对照的15例(B组).观察两组用药后第12、15、18天创面愈合率和创面愈合时间.结果两组残余创面用药后第12、15、18天的愈合率比较,左侧明显高于右侧(P<0.01);两组残余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左侧明显快于右侧(P<0.01).结论血浆盐水外敷对烧伤残余创面的愈合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作者:宋知仁;曾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医院的收费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医院网络信息管理的基础就是医院财务收费网络的管理.医院所有的收入都要靠收费管理来完成,而且财务科大部分人力都投入到医院收费上来,搞好此项管理工作是医院内部管理和资金安全的需要,也是提高医院收入,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保证医院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我院是一所综合性教学医院,从1999年起实行医院网络化管理,利用网络化收费管理,探索完善医院收费管理工作,对医院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作者:付红义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