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胆固醇酯脂肪酸组成的变化

赵延恕;赵水平;唐爱国

关键词:心力衰竭, 脂肪酸, 胆固醇酯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胆固醇酯脂肪酸组成的变化.方法:采取空腹静脉血测定CHF患者血清TG,TC,HDL和LDL水平,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胆固醇酯脂肪酸的组成,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间血清TC,TG,HDL和LDL水平均差异无显著性;CHF患者血清胆固醇酯脂肪酸组成中花生四烯酸含量明显降低(P<0.05),而亚油酸含量明显增高(P<0.05).结论:CHF可导致血清胆固醇酯脂肪酸组成发生变化.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人鼻咽上皮细胞CYP 2E1 cDNA克隆及序列分析

    目的:比较正常人胚鼻咽上皮(HENE)细胞、二亚硝基哌嗪转化的人胚鼻咽上皮(HENE)所建的细胞系(7 429)、鼻咽癌细胞系(HNE1)细胞色素P450 2E1(CYP2E1)mRNA表达序列,探讨CYP2E1在鼻咽癌变过程中的作用特点.方法:采用RT-PCR方法和DNA重组技术从HENE,7 429,HNE13种细胞系中克隆的CYP2E1cDNA片段,测序并分析其结构改变特征.结果:①与HENE-2E1比较,7 429-2E1存在846位(A→T)、901位(A→G)两个点突变;HNE1-2E1存在901位(A→G)一个点突变.②与成人肝来源的 CYP2E1 CDs 序列(GenBank号为J02843)比较,发现HNE1-2E1序列与其完全匹配;HENE-2E1序列存在901位(G→A)点突变.但上述突变对应部位氨基酸序列并无改变.结论:鼻咽癌发生过程中CYP2E1基因cDNA序列仅存在少数无义突变,表现出其高度保守性.

    作者:侯德富;贺智敏;杨芳;陈主初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乙肝病毒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HBV DNA含量与乙型肝炎血清学免疫标志物表达关系及HBV DNA含量与肝细胞损害关系.方法: 以完全闭管式的PCR和荧光探针技术相结合的实时检测定量PCR方法,对11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进行检测.结果: HBeAg阳性/抗HBe阴性患者HBV DNA拷贝数与HBeAg阴性/抗HBe阳性患者或HBeAg阴性/抗HBe阴性患者的拷贝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后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HBV DNA拷贝数与肝实质损害指标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ALT/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不具相关性.结论:抗e抗原抗体非病毒复制终止的标志、病毒性肝炎的肝实质损害程度与血清HBV DNA的含量无相关性.

    作者:陈军;苏先狮;郑宣鹤;杨旭;黄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七氟醚和缺氧预适应诱导乳鼠心肌细胞HSP70表达的改变

    目的:探讨七氟醚预适应和缺氧预适应对乳鼠心肌细胞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影响.方法:第2代培养心肌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缺氧/复氧组(A/R组)、缺氧预适应组(IP组)和七氟醚预适应组(S组),每组均缺氧2 h,复氧48 h.分别取复氧0,1,12,24,36和48h的细胞,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HSP70表达并进行图象分析.结果:在各个时间点,S组和IP组间的HSP70表达均显著高于A/R组和C组(P<0.01),A/R组的HSP70表达略高于C组,S组和IP组间的HSP70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着复氧时间的延长,S组和IP组间的HSP70表达从1 h开始增加,24 h表达强,与1 h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七氟醚预处理和缺氧预处理均可诱导乳鼠心肌细胞HSP70在延迟相呈高表达,提示HSP70参与了七氟醚预适应和缺氧预适应的延迟保护相.

    作者:唐英;王泉云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淋球菌、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在慢性前列腺炎中的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淋球菌、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在慢性前列腺炎中的感染分布和耐药情况. 方法:用培养法对淋球菌和支原体进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用头孢硝噻吩法对淋球菌进行β-内酰胺酶检测,用单克隆抗体胶体金标法测定沙眼衣原体. 结果:在2 900份前列腺液标本中,淋球菌、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的分离率分别为3.3%,12.8%和0.9%.淋球菌β-内酰胺酶的产生率为12.6%,淋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为73.7%,对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为91.6%,对壮观霉素和头孢菌素的敏感性均较高.支原体对四环素、乙酰螺旋霉素、红霉素和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达到或超过50.0%,而罗红霉素、强力霉素、左旋氧氟沙星、美满霉素、交沙霉素和阿奇霉素的敏感率均达70.0%~80.0%. 结论:支原体在慢性前列腺炎中的分离率高于淋球菌和沙眼衣原体.监测淋球菌和支原体的耐药性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有重要意义.

    作者:曹伟;刘礼;童明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心包炎患者心包切除术后的病因分析

    目的:探讨心包炎心包切除术后的病因诊断,以提高心包炎的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行心包切除术并有病理检查结果的心包炎临床与病理资料. 结果:结核性14例(26.9%),癌性4例(7.7%),非特异性改变34例,其中2例为创伤性、1例为放射性,其他31例(59.7%)原因不能确定.与非特异性组比较,结核性心包炎患者的病程较短(P<0.01),有发热、急性心包炎、中至大量心包积液和心脏压塞病史者较多(P<0.05~0.01);4例癌性心包炎均表现为顽固性渗液性心包炎.结论:缩窄性心包炎多数病例病因不明,在已知的病因中,以结核多见;顽固性心包渗液多见于恶性肿瘤.

    作者:李志成;李向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中国迟发型2型糖尿病患者葡萄糖激酶基因突变研究

    目的:探讨中国迟发型2型糖尿病患者葡萄糖激酶(glucokinase,GCK)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收集了中国汉族47个迟发型2型糖尿病(late-onset Type 2 diabetes)家系,应用多聚酶链反应-单链构像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PCR-SSCP)的分析方法,对先证者GCK基因12个外显子进行突变检测.结果:6,9号外显子SSCP电泳时,出现异常电泳条带.测序证实在6号内含子38 bp处发生C→T的单个碱基改变,变异基因频率为35.1%;9号内含子8 bp处发生C→T的单个碱基改变,变异基因频率为57.5%.结论:发现了中国人两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IVS6―38C→T;IVS9―8C→T.GCK基因突变不是中国汉族迟发型2型糖尿病的主要致病原因.

    作者:刘征;邓昊;唐炜立;夏家辉;唐北沙;戴和平;周智广;邓汉湘;夏昆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EDTA依赖性血小板假性降低一例

    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做血常规时,一般采用EDTA*K2作为抗凝剂,但对于较为罕见的EDTA依赖性血小板假性降低(EDTA-dependent pseudothrombo cytopenia, EDTA-PTCP),血小板计数会产生较大的误差[1].现将我院发现的一例EDTA-PTCP患者用仪器法和许汝和直接计数法进行血小板测定和比较,报告如下.

    作者:杨一芬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黄芪对TGF-β1致人腹膜间皮细胞分泌细胞外基质的影响

    目的:探讨黄芪对腹膜纤维化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作体外培养,在第三代,将细胞转板至细胞融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F12),TGF-β1组(F12+ TGF-β1 5 ng/ml), TGF-β1加黄芪1组(F12加TGF-β1加黄芪,黄芪终浓度为100 μg/ml,TGF-β1加黄芪2组(F12加TGF-β1加黄芪,黄芪终浓度为1 mg/ml),分别在24,48 h采用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纤维连接蛋白(FN)和纤溶酶原抑制剂(PAI-1)的含量;FN mRNA,PAI-1 mRNA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 mRNA的表达采用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结果:① HPMC表达FN,PAI-1和bFGF;②HPMC在5 ng/ml TGF-β1刺激下分泌FN及PAI-1明显的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 HPMC在TGF-β1和不同浓度的黄芪刺激后,在24 h内可使FN及PAI-1减少,尤其是PAI-1与TGF-β1组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④HPMC经TGF-β1作用12 h后,FN mRNA,PAI-1 mRNA和bFGF mRNA半定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其表达量分别上调18.54%,8.6%和66.9%,HPMC经100 μg/ml和1 mg/ml黄芪作用12 h后FN,PAI-1和bFGF mRNA的表达与TGF-β1组比较均下调,其结果分别为5.3%,1.3%,3.8%和5.4%,74.3%,23.7%.结论:TGF-β1可促进HPMC合成与分泌细胞外基质,黄芪可部分抵消TGF-β1致HPMC合成细胞外基质的作用.

    作者:刘映红;刘伏友;段绍斌;肖平;袁芳;彭佑铭;成枚初;夏家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术的改进及并发症原因分析

    心脏移植已成为治疗各种终末期心脏病的有效手段,而大鼠异位心脏移植则可广泛用于器官保存、移植免疫、移植病理等多方面基础研究.作者从1999年5月~2001年1月共对178只大鼠进行异位心脏移植,在Ono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手术方法的改进,并分析了并发症原因,使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

    作者:张明奎;胡建国;杨进福;尹邦良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急性白血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前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白血病发生及复发之间的关系. 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检测88例急性白血病和30例正常人血清中及白血病细胞培养上清液中VEGF含量. 结果: 初发白血病及复发白血病患者化疗前血清及细胞上清液VEGF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均P <0.01); 血清VEGF含量与外周血幼稚细胞数及骨髓中原始细胞数呈显著正相关(r=0.446,0.421.均P<0.05,).结论:血清VEGF水平可以作为诊断和预测白血病发生、复发潜能的有效指标.一定程度上可能反映体内白血病细胞的总负荷量和疾病状态.

    作者:谢建民;齐振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噬血细胞综合征13例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噬血细胞综合征(H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分析13例HS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资料及转归.结果:13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肝损害,如乳酸脱氢酶及胆红素增高;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低纤维蛋白原血症以及顽固性低钠血症.检测5例患者的甘油三酯及铁蛋白,其浓度明显增高.使用HS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富集涂片作瑞-姬氏染色及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发现成熟单核样组织细胞形态和吞噬血小板现象.本组感染相关HS患者死亡一例(1/6,16.6%);非感染相关HS死亡4例(4/5,80%).结论:HS尤非感染相关HS预后凶险,顽固性低钠血症可能是HS较早期病变特点.多次动态观察外周血及骨髓中噬血细胞数量变化以及行外周血白细胞富集涂片检查有利于HS的诊断.

    作者:申建凯;张广森;裴敏飞;肖乐;郑文莉;徐运孝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早期高血压主动脉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的表达

    目的:探讨高血压早期主动脉壁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的表达.方法:用原位杂交和RT-PCR方法检测急性期两肾一夹(2K1C)高血压大鼠在血压升高不同时间主动脉壁MCP-1的表达. 结果:正常血压大鼠主动脉壁无MCP-1的表达;在2K1C大鼠高血压形成一周,主动脉壁MCP-1即有表达,并随时间延长,其表达持续增加.结论:提示高血压早期即有主动脉壁MCP-1的表达,并随时间延长增加,这可能与其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有关.

    作者:谢启应;孙明;杨天(山仑);周宏研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Bcl-2和Bax蛋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表达

    目的:研究凋亡调节蛋白Bcl-2和Bax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中的病理生理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16例子宫腺肌病的正位和异位子宫内膜、12例卵巢内异症的异位内膜及17例正常子宫内膜中Bcl-2和Bax的免疫定位和染色强度.结果:①在正常和正位子宫内膜中,Bcl-2或Bax表达相同(P>0.05),主要见于腺上皮细胞,具有明显周期性变化.②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中,Bcl-2或Bax均持续表达,无周期性变化.③卵巢内异症的异位内膜,Bcl-2和Bax极少表达.结论:①Bcl-2或Bax在正常和正位子宫内膜的周期性表达,提示它们可能参与月经周期调节;②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腺上皮细胞Bcl-2持续存在,使之得以长期增殖而发病,为研究腺肌病的发病机制和寻找防治对策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③卵巢内异症极少表达Bcl-2可能是促成凋亡形成,引起巧克力囊肿的原因.

    作者:黄凤英;林秋华;方小玲;张志胜;王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一期前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结核外科治疗中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自体植骨并前路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对 91例胸腰椎结核患者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自体植骨并前路内固定治疗.结果:91例脊柱结核患者平均随访13月均治愈,无局部复发,植骨全部骨性融合,融合时间平均3.7月,后突矫正角度20°, 治疗优良率达95.5% . 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自体植骨并前路内固定是安全和有效的,并在重建脊柱稳定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卢畅;刘伟东;马泽民;康意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药物中毒心跳停止25分钟患者抢救成功一例

    三环类抗抑郁过量是常见的药物中毒致死原因之一,各种三环抗抑郁药,一般吞服约10~20 mg/kg体重时即可威胁生命(国外数据).过量吞量服后可于诊后数小时死亡.作者运用血液净化的方法成功地抢救了一例超大剂量中毒致心跳停止25 min患者,为药物中毒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与思路,同时也为心肺复苏取得成功提供了一点经验,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焱雄;陈星;刘虹;朱笑萍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参附注射液对肺组织表面活性物质合成的影响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PS)的影响.方法:采用无血清成年大鼠肺组织培养,液体闪烁计数测定肺组织[3H]胆碱掺入量,化学定磷法及薄层层析法测定总磷脂(TPL)及磷脂酰胆碱(PC).结果:参附注射液以剂量依赖方式促进肺组织[3H]胆碱的掺入,并提高肺组织总磷脂、PC的含量及PC/TPL比值,该效应可被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H7和钙调蛋白抑制剂W7阻断.人参总皂甙及单体Rb1,Rg1均可促进[3H]胆碱的掺入.结论:参附注射液可以促进PS的合成,其效应有赖于PKC及钙调蛋白的介导,人参皂甙是参附注射液促PS合成的有效成分之一.

    作者:罗自强;冯丹丹;岳少杰;张长青;孙秀泓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足月妊娠合并原发性肺动脉高压一例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在临床上非常少见,其病因不明,部分病人在妊娠时得以发现[1].足月妊娠合并原发性肺动脉高压临床罕见,2002年11月我院收治一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健;丁依玲;朱付凡;皮丕湘;夏晓梦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Russell-Taylor 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

    目的:评价Russell-Taylor扩髓型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6例肱骨干骨折患者采用Russell-Taylor扩髓型交锁髓内钉治疗,其中19例采用顺行髓内钉,7例采用逆行髓内钉.结果:平均随访16个月(6~24个月),全部获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7个月(3~8个月),肩关节功能优18例,良5例,一般3例.肘关节功能优23例,良3例,1例病人出现近端交锁螺钉的肩关节撞击症状.无感染及医源性骨折和周围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Russell-Taylor扩髓型交锁髓内钉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倪江东;谭进;董忠根;许焕学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急性心肌梗塞的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治疗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的适应证、时机、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对76例急性Q波型心肌梗塞患者行直接PTCA治疗并随访.结果:76例患者共有79支梗塞相关冠状动脉;78支再灌注成功,再灌注成功率为98.7%.其中心肌梗塞溶栓疗效分级(TIMI) Ⅲ级者77支,TIMI Ⅱ级者一支;再灌注未成功一例,再灌注后冠脉急性再闭塞一例,死亡一例.随访无一例发生急性左心功能不全与心肌梗塞再发.结论:急性心肌梗塞直接PTCA安全可行,对AMI时间超过24 h,经内科药物治疗后临床上仍有明显胸痛的患者,亦可考虑直接PTCA.

    作者:杨天(山仑);李传昶;蒲晓群;郑昭芬;荆施展;邓金华;孟霜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鼻咽癌(NPC)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47例低分化NPC及10例慢性鼻咽炎患者进行VEGF蛋白产物检测,并进行5年以上随访观察. 结果:①47例NPC组织中32例(68.0%)VEGF蛋白表达阳性.10例慢性鼻咽炎上皮VEGF表达均为阴性;②伴颈淋巴结转移的NPC组织中VEGF表达阳性率(82.6%),明显高于不伴颈部淋巴结转移者(54.2%,P < 0.05);③NPC放疗后局部复发者VEGF阳性表达率(85.0%),明显高于无局部复发者(55.5%,P< 0.05);④ NPC放疗后 < 5年生存期者VEGF阳性表达率(84.2%),明显高于≥5年生存期者(64.3%, P<0.05);⑤Ⅲ~Ⅳ期NPC组织中VGEF的表达阳性率(80.0%)明显高于Ⅰ~Ⅱ期表达阳性率(49.0%,P< 0.05) 结论:VEGF蛋白过度表达可能在NPC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检测VEGF在NPC组织中的表达对预测NPC颈淋巴转移和复发、临床分期及评估预后有一定意义.

    作者:赵素萍;王承龙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