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推进创伤中心建设与分级救治提升创伤救治水平

白祥军;高伟;李占飞

关键词:
摘要:1 创伤危害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创伤发生率逐年增高,已成为我国人群常见死亡原因之一,在45岁以下人群死因中居首位.当前,道路交通伤和高处坠落伤等高能量致伤因素是创伤主要致伤原因,导致多发伤和创伤危重症发生率高,增加了创伤救治难度,以致多发伤和创伤危重症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一直居高不下[1-2].创伤不仅严重影响我国居民身心健康,而且社会负担极其严重,成为我国重要的卫生和社会问题,每年造成的直接医疗费就达650亿人民币,而随之的康复及早死、残疾或功能丧失更是消耗着巨额的费用,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推进创伤中心建设与分级救治提升创伤救治水平

    1 创伤危害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创伤发生率逐年增高,已成为我国人群常见死亡原因之一,在45岁以下人群死因中居首位.当前,道路交通伤和高处坠落伤等高能量致伤因素是创伤主要致伤原因,导致多发伤和创伤危重症发生率高,增加了创伤救治难度,以致多发伤和创伤危重症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一直居高不下[1-2].创伤不仅严重影响我国居民身心健康,而且社会负担极其严重,成为我国重要的卫生和社会问题,每年造成的直接医疗费就达650亿人民币,而随之的康复及早死、残疾或功能丧失更是消耗着巨额的费用,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作者:白祥军;高伟;李占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急诊局部注射肝细胞生长因子预防喉外伤声带瘢痕形成

    在现代快节奏社会中,耳鼻咽喉外伤逐渐增多[1-3],喉外伤随着交通工具的进步也明显增加.喉外伤导致喉黏膜撕裂缺损,创伤部位的声带黏膜层在愈合过程中被瘢痕组织取代,发声时无法产生正常的振动,导致患者的嗓音质量严重受损,严重的将导致喉腔的粘连、呼吸困难.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能通过促进上皮细胞增殖、抑制上皮细胞凋亡及促进胶原降解、抑制胶原合成,是少数能阻止纤维化的生长因子之一.HGF在抑制肝、肾、心、肺等多种器官的纤维化和结构重建方面起重要作用[4].笔者在兔动物模型上进行了HGF预防喉外伤后瘢痕形成的探索,现报道如下.

    作者:邹坚定;龚梁;潘叶挺;陈建强;施雪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在胃肠穿孔诱发严重感染患者中的应用

    胃肠道穿孔导致其内容物进入腹腔后,直接诱发弥漫性腹膜炎.若未及时诊治,将激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导致致命的严重感染发生.不仅直接导致胃肠功能障碍/衰竭,甚至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3-PUFAs)作为特定的免疫营养素,能调节脂类介质的合成、细胞因子的释放、激活白细胞活性和内皮细胞活化,进而调控感染、创伤等情况下机体的过度炎性反应,起到营养和药理的联合作用[1],可能对严重感染患者有益.2010年1月至201 1年5月,采取随机对照研究,笔者探讨添加3-PUFAs的全肠外营养(TPN)对胃肠穿孔诱发严重感染患者的影响.

    作者:汪华学;何先弟;邓晰明;吴强;赵士兵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体位对颈内静脉横截面积的影响

    目的 了解颈内静脉(internal jugular vein,IJV)穿刺过程中入路(侧路与前路),患者体位(平卧位与垂头仰卧位)和头部转动角度(0°,20°,大角度)对于IJV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直径和深度的影响.方法 前瞻观察性研究,2008年9月至10月共纳入15名健康志愿者参与本研究.分别于平卧位和15°垂头仰卧位时,依次转动头部至0°,20°和大角度,使用超声分别经前路与侧路测量IJV CSA、直径和深度,并比较各种体位情况下IJVCSA、直径和深度的差别.结果 垂头仰卧位、头部转动大角度、侧路时IJV CSA大(2.16±0.89) cm2,深度深(1.38±0.43) cm.相同头部转动角度、入路情况下,垂头仰卧位的IJVCSA均大于平卧位.侧路对IJV CSA影响仅在头部转动大角度时显著.头部转动角度仅在部分情况下对IJV CSA有影响.结论 体位、头部转动角度、入路对于IJV CSA和直径有影响.垂头仰卧位对IJV CSA影响较显著.

    作者:翁利;夏宇;胡小芸;彭劲民;杜斌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2012年国际严重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管理指南儿科部分解读

    2013年1月,美国危重医学会网站及危重医学杂志同时发布了2012年国际严重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管理指南[1],该指南集中了全球30个危重病组织、68名脓毒症专家的智慧,为今后全球严重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的救治提供了可资参考的指南.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危重症学会同时参与了该指南的制定.该指南辟出专门章节就儿科严重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的管理提出了推荐与建议.本文专就儿科部分指南作出解读.

    作者:葛许华;张琴;陈俊;李灼;喻文亮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卒中相关性肺炎

    肺炎是卒中常见、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卒中患者死亡的主要的原因.Ingeman等[1]研究表明,发生肺炎的卒中患者,其30 d病死率及1年病死率均高,分别为24.9%及50.9%.2003年,Hilker等2]提出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associated pneumonia,SAP)的概念,并着重强调了此类肺炎的发生、发展、转归与卒中后机体功能障碍的密切关系.近年来,专家学者针对SAP的危险因素、病原体、发病机制、防治措施等展开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就以上方面进行了总结,分析了SAP的近期研究进展,以期对临床医师诊治该病有所帮助.

    作者:吕清泉;郭志强;乔莉;张劲松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封闭负压吸引治疗重度多发伤合并盆腔严重感染

    重度多发伤合并盆腔严重感染,创面深大,常规治疗方案护理困难,引流不畅,感染难以控制引发多系统功能障碍,病残率较高,甚至危及生命,患者痛苦大,且医疗费用较昂贵.宿迁市人民医院ICU曾率先采用封闭负压吸引治疗重度多发伤合并盆腔严重感染患者,并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7年5月至2010年3月宿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例重度多发伤合并盆腔严重感染患者的治疗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9例患者中男6例、女3例,年龄30 ~ 45岁;6例骨盆开放性骨折合并腹腔脏器破裂出血,2例骨盆及下肢有开放性骨折,1例骨盆及下肢开放骨折和并颅脑及胸部外伤.

    作者:林爱华;孙海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基因表达和代谢调控网络扰动的可视化研究

    目的 应用系统生物学方法,研发一种基于转录组表达谱的基因网络可视化工具,以直观显示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的转录组和代谢调控的整体变化.方法 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中心(NCBI) GEO数据库下载编号为GDS2331的一个急性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脏左心室的基因芯片表达文件,其平台编号为GPL83.筛选实验时间在15 min,60 min,4h,12h,24和48 h的假手术和急性心肌梗死模型亚组数据,利用Mathwork bioinformatics toolbox工具包将数据转化为计算机可读的结构体.利用模式识别算法剔除表达背景噪声;后获得心肌梗死建模后表达模式扰动明显的基因谱.利用K-mean算法对这些基因进行分类,并进行基因本体分析(gene ontology,GO).进而将有关通路标定在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数据库(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中,形成基因组-表达谱系统分析.结果 共有1400个基因被筛选出来.在损伤后的前48 h,这些基因的变化模式可归为16类.根据可以获得基因本体分析发现:在生物学过程上,心肌梗死后早期调控发生改变主要和发育基因相关,其中主要包括蛋白激酶B信号传导途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途径,以及cytochalasin B调控相关途径.在分子功能上,这些功能主要和磷酸化,肌动蛋白的结合以及核酸的配对解离有关.在细胞成分上,主要与细胞内外膜相结构之间的联系、高尔基复合体、出胞作用、以及细胞骨架特别是dynactin complex等结构有关.KEGG作图标记可显示在分子调控传导路径当中,受到影响的基因很可能通过该传导通路的上下游分子进行调控.如以肌动蛋白为核心的细胞骨架信息传导途径的调控中,GF RTK Vav/tiam Rac mlCK Myosin整个调控途径中的分子都有相同的调控模式.结论 利用系统生物学技术可以实现急性心肌梗死后基因表达波动模式的可视化描述.这些模式可以反映基因表达在不同时间点质和量上的表达差异.结合Geneontology的基因语义功能学上的研究和基于KEGG的作图法是一种有力的联合分析工具,前者可以直观的展示扰动的基因在功能上的共同点,后者可以显示在特定细胞网络中哪些基因受到了影响.

    作者:蔡斌;江华;潘海霞;蒋忠宁;陈伟;杨浩;周志远;胡卫建;Charles Damien Lu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急诊科C、D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C、D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急性加重患者细菌感染的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方法 对急诊科C、D类COPD急性加重患者痰液进行培养+药敏试验,采用VITEK-2 compact微生物分析仪鉴定细菌,采用CLSI制定的纸片扩散法进行细菌耐药分析.结果 在分离出的222株细菌株中,革兰阳性(G+)菌60株,占27.0%,革兰阴性(G-)菌162株,占73.0%.G+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50.00%,耐药率显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均敏感(100%).G-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非发酵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较高,肠杆菌科中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检出率高于肺炎克雷伯菌,具有多重耐药性.结论 急诊科C、D类COPD急性加重患者的细菌耐药形势严峻,铜绿假单胞菌分离率高,需加强耐药性检测,及时有效控制感染减少耐药率.

    作者:蒋旭宏;王原;华军益;吕宾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急性非外伤性脑出血并发呼吸衰竭成功脱机患者临床分析

    急性非外伤性脑出血起病急、病情重,出血量大或脑干出血者常累及呼吸中枢导致中枢性呼吸衰竭,为急诊科或ICU收治的对象;脑出血患者当血肿增大以及周围水肿均可使颅内压升高,导致呼吸衰竭,应使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1].近年来由于机械通气的应用,脑出血伴中枢性呼吸衰竭的病死率有所下降[2],但目前国内外关于脑出血应用呼吸机后如何成功撤机的报道不多;本文总结了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36例呼吸机救治脑出血并发中枢性呼吸衰竭的病例资料,探讨撤机的方法以及影响呼吸机撤机的因素.

    作者:郭焱雄;李军;何勇;唐小滨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自扩张金属支架与急诊手术治疗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的应用对比

    目前全球直肠癌的每年新发病例高达80万人,约有15%以上的患者可表现为急性肠梗阻[1].由于直肠梗阻为闭襻性肠梗阻,若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梗阻解除,发生肠坏死、细菌性腹膜炎及水电解质紊乱的风险较高,病情严重时威胁患者生命[2].以往对于来院就诊的急性肠梗阻患者,常使用急诊手术的治疗方法.随着近几年来介入治疗理念的普及,自扩式金属支架在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的治疗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即急诊内镜下放置支架使得梗阻得以解除,再行限期肿瘤切除术[3-6].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湖州中心医院于2010年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78例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自扩张金属支架与急诊手术治疗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谢平;张国雷;吴小昌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雷公藤甲素致大鼠横纹肌溶解的实验研究

    中药雷公藤药材及其制剂在临床广泛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肾病综合征、银屑病、湿疹样皮炎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而雷公藤甲素(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TP)是从雷公藤根皮中提取的一种具有松香烷结构的三环氧二萜内酯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1].现代研究表明,TP不仅有抗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还有抗癌、抗排异、抗糖尿病肾病、抗足细胞损伤诱导肾病综合征、抗肺炎、抗脊髓损伤、抗帕金森氏病、抗溃疡性结肠炎、抗免疫性肠病以及抗人骨髓增殖性疾病等广泛的药理作用,其中尤以抗癌活性为突出[2-7].但其毒不良反应也不容忽视,研究表明,TP存在明显的肝毒性、肾毒性、生殖毒性和心肌毒性[8].本实验通过对TP干预后大鼠骨骼肌组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研究,探讨横纹肌溶解毒性的产生与TP的相关性,为临床安全有效使用雷公藤制剂提供其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数据及依据,对避免横纹肌溶解(RL)相关的临床急诊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章梅华;陈艳;杨志海;洪东升;赵青威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脑电双频指数评估心肺复苏后患者的预后

    目的 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在评估心肺复苏后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 选择32例心肺复苏后72 h仍然昏迷的患者,行BIS监测,并行格拉斯哥评分(GCS)及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将BIS值与GCS评分、APACHEⅡ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将患者分为2组:预后良好组(n=7);预后不良组(n=25),比较两组的BIS值、GCS评分、APACHEⅡ评分.计算BIS的曲线下面积及对预后判断的截点.结果 本组患者30 d存活率31.25%.BIS值与GCS评分呈明显正相关(r=0.707,P=0.000);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的BIS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0).BIS曲线下面积为0.943,当BIS≤60时,其预测心肺复苏后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88%.结论 BIS监测可作为心肺复苏后患者预后评估的一个指标.

    作者:周平;董云;王建东;陈友岱;章晓红;李依;邓磊;冯旋璘;苏明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重症创伤患者的一体化救治模式

    随着现代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的飞速发展及自然灾害的频发,重症创伤患者随之逐年增多,目前创伤已成为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而建立和完善创伤救援体系及创伤救治模式,提高重症创伤患者的救治率、减少病死率是急诊医学科目前面临的一项重要的工作.

    作者:刘国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心梗患者行介入治疗中的意义

    目的 观察ST段拾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前后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确诊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78例,根据PCI术后ST段回落程度分为两组,即ST段回落组及ST段无回落组,分别为137人及41人.所有病例均于入院即刻测定H-FABP及心肌肌钙蛋白(cTnI),并在PCI术后1h,6h,12 h和24 h再分别测定H-FABP质量浓度,PCI术后12h及24 h测定cTnI.测定PCI术后2 hST段回落幅度(ΣSTR).结果 ST段回落组及ST段无回落组PCI术前人口统计学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6 h H-FABP明显高于术前(P<0.05),ST段回落组患者于24 h H-FABP恢复至正常水平,而ST段无回落组患者H-FABP未降至正常水平.结论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FABP升高与冠脉病变程度有关,PCI术可影响H-FABP变化,ΣSTR≥50%与H-FABP降至正常水平以下有利于判断患者的心肌损伤程度和心肌再灌注.

    作者:张健;李春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急性外伤性心肌梗死的救治

    外伤性心肌梗死(traumatic myocardial infarction,TMI)是指原来身体健康或无明显心肌缺血症状的患者,在外伤后出现心电图异常和心肌血清酶学或心肌钙蛋白升高,并符合急性心肌梗死(AMI)动态演变的疾病[1].1929年Kohn描述了外伤性心肌梗死.李德祥在1990年对TMI做过损伤机制叙述.外伤致心脏损伤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心脏损伤,前者已经有了明确的外科处置方案;而后者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还可直接导致心肌挫伤,而胸部钝性外力引起冠状动脉多种损伤[2]导致的AMI则少见.近年对于TMI的报道均属于个案报道,例数少.但这个问题在急诊很容易被忽略而漏诊,缺乏成熟的处置原则.现将收治的一例外伤后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例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综述,对该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方案、治疗策略进行深入探讨.

    作者:赵哲炜;刘双庆;何忠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运动致急性肾功能衰竭22例临床分析

    运动致急性肾功能衰竭(exercise-induced acute renal failure,EIARF)是一种由剧烈运动导致的特殊类型的急性肾功能衰竭.该病罕见,发病机制未明,临床表现多样,容易漏诊误诊,治疗与预后与其他原因所致的ARF截然不同,故现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近10年来收治的22例EIARF患者进行回顾行分析,并参考进行文献复习[1-7],旨在总结该病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与预后,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牟利军;胡颖;陈佳兮;贾金康;邹庆玲;魏瑰娜;王剑青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窒息致心脏骤停猪不同自主循环恢复结果心脏节律变化

    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CA)是临床危重的心脏急症,在世界范围内发生院外心血管疾病死亡事件中,心脏骤停事件为死亡原因之首[1].临床上常见的引起心脏骤停的两大原因是室颤和窒息,虽然室颤是成年人院外为多见的原因,但是窒息作为常见的儿童淹溺以及成年人中毒麻醉意外或者创伤导致的心脏骤停与室颤有着病理生理学基础上的不同[2-3],复苏成功率较室颤低.关于窒息导致的CA过程中心脏节律的变化与心肺复苏(CPR)中自主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关系的研究鲜见文献报道.本实验采用气管堵塞方法建立五指山小猪窒息的心脏骤停模型,观察在模型制作过程以及复苏过程中心脏节律的变化特点,进一步分析与ROSC的关系.

    作者:吴彩军;李春盛;杨军;殷勤;杭晨晨;张奕;郭志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创伤的救治

    马里兰急诊医学必知(Marland Emergency Medicine Pearls)创伤患者的液体复苏 JV Nable Michael Bond John Greenwood 1.院前a.一个研究报告指出城市外伤患者平均需要17 min送到医院并在到达医院前仅仅接受380 ml的静脉液体.b.一个研究穿透伤患者的报告显示在接受100 ml以下和以上液体的患者间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新的一个包括了77.6万患者的报告指出院前接受静脉输液的患者的死亡比值比是1.1.d.比在现场花时间放置静脉更重要的是尽快将患者转运到医院.

    作者:肖锋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创伤性肝外胆管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创伤性肝外胆管损伤指由外伤引起的肝外胆管的损伤,临床上十分少见,常合并有其它脏器的损伤,且多无特异性表现,术前诊断困难,术中处理棘手,术后易胆道狭窄.本文就1995-2011年间绍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例创伤性肝外胆管损伤进行诊治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方兴亮;朱锦龙;傅宏;任培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主管:急诊医学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