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芜湖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传染病疫情报告知识的调查分析

何建刚;王斐

关键词:医务人员, 传染病疫情报告知识, 调查, 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芜湖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传染病疫情报告知识的掌握情况.方法采用不记名问卷的方式调查芜湖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疫情报告知识的知晓情况和传染病疫情报告态度等.结果医务人员传染病知识回答正确率80.41%,对乙类传染病城镇报告时限、农村报告时限、对乙肝、麻疹等传染病应填写免疫接种史、乙类传染病甲类管理这四个问题回答正确率较低,分别为59.09%,58.59%,58.08%,54.04%.有明确培训史的医务人员传染病知识回答正确率为83.26%,未经培训的医务人员传染病知识回答正确率为72.6%.结论加强医务人员传染病知识培训很有必要,医务人员传染病疫情报告意识亟待提高.
世界感染杂志相关文献
  • 发热、头痛13d,嗜睡4d——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1例

    1 病例报告女性,44岁.因发热、头痛13d,嗜睡4d入院.病人于2005年10月5日下班时无明显诱因急起发热,无寒战,体温在38.5℃左右.当时有头痛,以额部为主,下午为重,有时盗汗,偶咳少量白色粘痰,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

    作者:王江蓉;王燕;卢洪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艾滋病治疗研究现状

    目前HIV感染的迅速传播已经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药物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al therapy,HAART),是艾滋病的治疗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但是目前的治疗不能治愈艾滋病,科学家们力图找到新药在不同的位点抑制HIV复制,后达到根治艾滋病的目的.

    作者:孙洪清;卢洪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黄芪保心汤质量标准及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理探讨

    目的探讨黄芪保心汤的质量标准,以临床疗效为切入点,从理论上探讨中药黄芪保心汤防治冠心病的立方依据和作用机理.方法44例患者随机分为黄芪保心汤和复方丹参滴丸组,每组22例.将临床研究资料进行全面比较统计,再结合文献报道,为黄芪保心汤防治冠心病寻求立方依据,并探讨其产生疗效的可能作用机理.结果黄芪保心汤和复方丹参滴丸分别治疗两组冠心病人后,胸闷的改善、TC、全血粘度、MDA,均明显改善和降低(P<0.05~0.001).结论黄芪保心汤组方合理,确为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有效药物,但质控标准有待进一步分析和研究.

    作者:潘菊香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噬菌体扩增技术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临床应用

    结核病细菌学检查主要靠痰涂片和培养的方法,阳性率只有30%左右[1].结核菌培养则需1~2mo.结核抗体检测假阳性率、假阴性率都很高.FAS-plaque TB噬茵体扩增技术检测结核杆菌,具有特异性和灵敏度高的优点,而且快速、简便.

    作者:唐德羽;余上海;董凤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HIV感染成人和青少年机会性感染的诊断、治疗与预防(五)(7)细菌性呼吸道疾病;(8)细菌性肠道疾病

    细菌性呼吸道疾病1 流行病学细菌性肺炎是HIV1相关病死率的一个常见原因.发病率大约为100/1 000HIV1感染人一年.发病率远高于非感染人群.

    作者:骆成榆;黄琴;王江蓉;陈良;徐伟民;巫善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得宝松局部注射治疗肥厚性皮肤病30例

    2003年3月至9月,我科采用得宝松(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由上海先灵葆雅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在皮损内局部注射,对30例肥厚性皮肤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

    作者:温宗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玉屏风散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气道病理改变的影响

    目的通过应用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的气道病理改变,探讨玉屏风散治疗COPD的机理.方法采用改良烟熏加气管滴加脂多糖方法复制COPD模型,并光镜下观察大鼠小气道病理改变,电镜下观察大鼠气管纤毛的变化.结果造模组肺内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管腔及周围炎性细胞浸润及分泌物阻塞,纤毛粘连、倒伏、脱落,用药治疗组以上改变均明显减轻,从而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重塑得以改善.结论玉屏风散具有对于COPD气道的修复和炎症的缓解作用.

    作者:张伟;张心月;邵雨萌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艾滋病致肝脏损害3例

    1 病例报告例1,男,34岁.2004年10月诊断为抗HIV阳性.2005年3月查CD4+32/mm3,HIV RNA 400 000copies/mL.

    作者:赵晓云;孙洪清;刘惜年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马来酸桂派齐特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马来酸桂派齐特注射液(克林奥)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用克林奥治疗,对照组用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4.0%(P<0.05)同时还使病人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下降,且未发现明显的副作用.结论克林奥对缺血性脑损伤的治疗及预防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宝音;白婷迪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血液透析病人慢性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慢性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关系.方法对我院血液透析室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90例病人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慢性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关系.慢性炎症指标用C-反应蛋白(CRP)表示,正常值为<5U/L(我院标准).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率以内膜中层厚度(IMT)来表示,IMT>1mm为异常,IMT<1mm为正常.结果90例病人中CRP>5U/L者为59例(59/90),定为炎症组,平均CRP值为15.34U/L;CRP<5U/L为31例(31/90),定为非炎症组,不计算平均值.超声检查结果炎症组的IMT值为(1.02±0.18)mm,非炎症组的IMT值为(0.63±0.12)mm.IMT异常者总计53例,其中炎症组中IMT异常者占42例(42/59),而非炎症组中仅占11例(11/31),两组差别不言而喻(P<0.01).同时注意到炎症组中42例IMT异常者的CRP为(18.26±3.08)U/L,而其余的17例病人CRP为(9.5±2.16)U/L,同样存在明显差异(P<0.01).结论CRP在血液透析病人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起着中间桥梁作用,血液透析病人的慢性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存在重要关系.

    作者:祝军;徐树人;朱纯;卢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2006年6月至7月传染病世界疫情简报

    1 禽流感疫情2006年6月1日,丹麦Funen县Tommerup的一家孵卵所的鸡、鸭子和鹅群中暴发了一场低致病性禽流感.该疾病是由丹麦兽医和食品研究所通过PCR检测和基因测序确诊的.

    作者:欧强;张友祥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慢性心力衰竭与微量蛋白尿附3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微量白蛋白尿与左室结构、功能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55例冠心合并慢性充血性心衰病人,按其尿白蛋白排泄量将病人分为两组:正常白蛋白尿(NAU)组25例(24h尿白蛋白<30mg)、微量白蛋白尿(MAU)组30例(24h尿白蛋白30~300mg),分析比较两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变化.结果MAU组较NAU组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明显升高,EF值显著下降,以LVEF<45%计算,MAU组发生率明显升高.结论慢性充血性心衰病人,MAU的出现标志着左室收缩功能的显著减退,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增加.

    作者:金群星;董小燕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内镜下行Oddi括约肌切开术预防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复发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内镜下行Oddi括约肌切开术预防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复发的方法.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3年6月入院并治愈的168例急性胆石性胰腺炎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随访.所有病人均为首次发病且未行胆囊切除术,而在内镜下行Oddi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将所有病人分为EST组和非EST组,并根据是否行胆囊切除术进一步分组,比较各组胆石性胰腺炎复发率.结果平均随访28.5mo(6~54mo).EST组57例,其中24例行胆囊切除术,均无胆石性胰腺炎复发;非EST组111例,21例胆石性胰腺炎复发(21/111),复发率18.91%,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非EST组中,胆囊切除者43例,3例胆石性胰腺炎复发(3/43),复发率为6.98%;未作胆囊切除68例,18例胰腺炎复发(18/68),复发率为26.47%,胆囊切除后胰腺炎复发率显著降低(P<0.05).复发距病人出院时间为2wk~2年不等.对3例胆囊切除术后复发的胆石性胰腺炎行ERCP,均发现有胆总管结石,EST后,无胰腺炎发作.结论EST能有效预防胆石性胰腺炎复发,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适合于高龄、一般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的病人.胆囊切除能降低胰腺炎复发率,胆总管结石是胆囊切除术后胰腺炎复发的主要原因.

    作者:何奇杰;陆仁达;周鸣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丹尼——乳果糖粉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

    肝性脑病(HE)是由于严重肝病引起的肝脏功能衰竭而导致代谢紊乱,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我院采用丹尼--乳果糖粉(DLP)治疗肝性脑病,获得较好疗效.现将我们在护理中一些体会加以小结.

    作者:唐玉磊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伊曲康唑间歇冲击疗法治疗甲真菌病疗效观察

    2005年10月至2006年3月,作者应用伊曲康唑间歇冲击疗法治疗甲真菌病45例,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徐菊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重型肝炎监护病房护士心理状况调查与分析

    为帮助重型肝炎监护病房护士克服心理障碍,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工作,我们对护士进行了心理状况调查.

    作者:黄银妹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发热伴呼吸道症状353例病人的病种分布情况

    目的探讨本院急诊呼吸科就诊的发热伴呼吸道症状病人的临床特点及病种分布情况.方法发热门诊353例发热伴呼吸道症状病人,按有无基础疾病分为两组,分别观察各种疾病的分布情况.结果就诊病人353例,男189例,女164例,年龄16~90岁.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占89.0%,临床表现以发热为主,伴咽痛、流涕、头痛、乏力等症状.白细胞计数及中性分叶核均不高,胸片检查均正常,诊断以普通感冒型常见.其次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病人,除发热外,还有咳嗽、咳痰,气急,肺部闻及干湿罗音,白细胞计数及中性分叶核高于正常,胸片有肺炎或支气管炎表现,抗生素治疗有效,占总数的7.7%.白细胞计数不高及低于正常者,应与非典型肺炎发热鉴别.本组353例病人中未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禽流感及流脑病人.少见疾病为病毒性脑炎、全身疾病发热、结缔组织疾病、肿瘤、结核等,占3.4%.结论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是发热的主要原因,其次为社区获得性肺炎,传染病发热虽占极少数,但不容忽视.

    作者:王凌;李熠萌;熊旭东;曹康裕;严慧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加强基层微生物室生物安全防护

    近年来,尤其是2003年发生的SARS疫情以及新加坡、台北、北京陆续发生的SARS冠状病毒实验室感染传播事件,使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隐患变成了巨大的现实危害.

    作者:施志勇;江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阿昔洛韦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带状疱疹20例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斯奇康)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为治疗组(A组)与用阿昔洛韦不加斯奇康治疗的为对照组(B组).结果A组明显缩短病程及缓解神经痛,且加速红斑消退及水疱干涸等临床症状,在控制后遗神经痛方面也明显优于B组.结论阿昔洛韦联合斯奇康是治疗带状疱疹的有效方法.

    作者:童文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庚型肝炎1例

    1 病例报告男,22岁,江苏宜兴人.因肝功能异常一月于1999年9月15日来我院就诊.1999年8月因血尿复发住外院,查肝功能127~167U/L,查HBVM为抗HBs(+),曾注射乙肝疫苗,抗HEV(-).

    作者:任贵英;蒋音;伍利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世界感染杂志

世界感染杂志

主管:

主办:上海市预防医学会,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