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噬菌体扩增技术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临床应用

唐德羽;余上海;董凤珍

关键词:噬菌体, 扩增技术, 结核杆菌, 检测技术
摘要:结核病细菌学检查主要靠痰涂片和培养的方法,阳性率只有30%左右[1].结核菌培养则需1~2mo.结核抗体检测假阳性率、假阴性率都很高.FAS-plaque TB噬茵体扩增技术检测结核杆菌,具有特异性和灵敏度高的优点,而且快速、简便.
世界感染杂志相关文献
  • 经典流感与新发流感

    由A型流感病毒H1N1亚型、H2N2亚型、H3N2亚型以及B型和C型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流感称经典流感(classical influenza),其它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流感谓新发流感(emerging influenza).本文采用对比形式,从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病理解剖、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防治措施等方面分析经典流感与新发流感的相同和相异之处,为全面认识和科学防治新发流感提供依据.

    作者:张占卿;巫善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湖北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布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湖北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03年至2005年门诊血清HBV DNA阳性病人390例,其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12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180例,急性肝炎(AH)15例,肝炎肝硬化(HC)75例,分别测定各型肝炎病人的基因型分布.结果乙型肝炎病程≥5年与<5年的病人中HBVC基因型感染者分别为:20.9%(10/46)、3.3%(1/30),x2=4.969,P<0.05,有显著性意义;轻度、中度、重度CHB病人中HBVC基因型感染分别为6.3%(5/80)、15.0%(6/40)、75.0%(12/16),重度与轻度CHB比较,x2=43.247,P<0.05,有显著性意义;年龄≤30岁者B基因型HBV感染比例高,年龄>30岁者C基因型比例高;基因型分布与性别无相关性.结论HBV基因型的差别与地区分布、人群、致病性、和对治疗的反应有相关性.这有益于指导我们对乙型肝炎病人的临床诊疗工作.

    作者:沈雁冰;谢迎春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干扰素对各型慢性乙型肝炎的细胞免疫功能上调作用

    目的抗病毒药物干扰素和贺普丁与细胞免疫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慢性乙型肝炎外周血淋巴细胞方法,比较各型慢性乙型肝炎148例与正常对照组的关系,抗病毒药物干扰素20例和贺普丁49例治疗后细胞免疫的变化.结果贺普丁治疗6mo后慢性乙型肝炎病人CD4+、CD8+绝对值、CD4+/CD8+比值均与未使用组相近,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扰素治疗6mo后的CD4+、CD8+绝对值比未使用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各型慢性乙型肝炎存在细胞免疫的紊乱,干扰素有调节细胞免疫功能作用.

    作者:杜美华;高涛;王介非;沈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艾滋病致肝脏损害3例

    1 病例报告例1,男,34岁.2004年10月诊断为抗HIV阳性.2005年3月查CD4+32/mm3,HIV RNA 400 000copies/mL.

    作者:赵晓云;孙洪清;刘惜年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成人麻疹血清乳酸脱氢酶的变化以及与体温的关系

    目的分析麻疹病人血清LDH的变化,以及与体温的关系.方法分析麻疹特异性IgM阳性确诊的95例成人麻疹病人与正常献血员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的差别,以及与体温的关系.并做了二者的回归分析.结果麻疹组与对照组LDH分别为(369.11±126.54)U/L,(153.35±59.33)U/L,麻疹组大于对照组一倍以上,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1).麻疹组以体温≥39℃及<39℃进一步分成高热组,非高热组两组,其LDH分别为(398.10±132.52)U/L和(275.12±80.12)U/L,二者也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1).LDH与体温(T)作回归分析,回归方程为LDH=-1530.031+48.392T,统计学上有极显著差异(P<0.001).结论麻疹病人血清LDH明显高于正常人,且体温越高,LDH也越高,这有助于麻疹的诊断.

    作者:孙莲娜;陈建杰;张银华;龚亚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2005年1至6月医院抗生素应用情况调查与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抗生素的应用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对我院2005年1至6月应用的抗生素从金额、品种进行统计,并结合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5年前半年内应用了10类46个品种,占消耗金额的21.38%.结论头孢菌素类药物占我院使用抗感染药物的首位,药师和临床医生应进一步重视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作者:宝音;曾晓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加强基层微生物室生物安全防护

    近年来,尤其是2003年发生的SARS疫情以及新加坡、台北、北京陆续发生的SARS冠状病毒实验室感染传播事件,使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隐患变成了巨大的现实危害.

    作者:施志勇;江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鼠疫研究进展

    鼠疫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在野生啮齿动物间流行,经蚤类叮咬可感染造成人间腺型、败血症型鼠疫.肺鼠疫经密切接触可经呼吸道分泌物直接传播,传染性强.本文综述了鼠疫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治疗及预防进展.

    作者:马建新;卢洪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别嘌呤醇所致药疹21例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别嘌呤醇的药物不良反应.方法对本院1993年1月至2001年12月间收治的别嘌呤醇所致药疹21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21例药疹病人中,诊断重症多形红斑型5例,剥脱性皮炎4例,多形红斑型4例,大疱表皮坏死松解型3例,麻疹样型3例,紫癜型2例.病人年龄39~81(58.3±18.7)岁.结论年龄>50岁的病人应用别嘌呤醇应谨慎.

    作者:吴兴文;支和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免疫受累病人的腹泻与原虫感染

    原虫感染是腹泻的一个较重要的病因,特别是随着上世纪70年代AIDS的出现,原虫感染在腹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贝氏等孢球虫与隐孢子虫已成为AIDS病人腹泻的常见原因,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有关人士认为,患等孢球虫病病程在1mo以上是ADS的征象.

    作者:杨彬;程训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庚型肝炎1例

    1 病例报告男,22岁,江苏宜兴人.因肝功能异常一月于1999年9月15日来我院就诊.1999年8月因血尿复发住外院,查肝功能127~167U/L,查HBVM为抗HBs(+),曾注射乙肝疫苗,抗HEV(-).

    作者:任贵英;蒋音;伍利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芜湖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传染病疫情报告知识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芜湖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传染病疫情报告知识的掌握情况.方法采用不记名问卷的方式调查芜湖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疫情报告知识的知晓情况和传染病疫情报告态度等.结果医务人员传染病知识回答正确率80.41%,对乙类传染病城镇报告时限、农村报告时限、对乙肝、麻疹等传染病应填写免疫接种史、乙类传染病甲类管理这四个问题回答正确率较低,分别为59.09%,58.59%,58.08%,54.04%.有明确培训史的医务人员传染病知识回答正确率为83.26%,未经培训的医务人员传染病知识回答正确率为72.6%.结论加强医务人员传染病知识培训很有必要,医务人员传染病疫情报告意识亟待提高.

    作者:何建刚;王斐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马来酸桂派齐特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马来酸桂派齐特注射液(克林奥)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用克林奥治疗,对照组用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4.0%(P<0.05)同时还使病人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下降,且未发现明显的副作用.结论克林奥对缺血性脑损伤的治疗及预防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宝音;白婷迪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玉屏风散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气道病理改变的影响

    目的通过应用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的气道病理改变,探讨玉屏风散治疗COPD的机理.方法采用改良烟熏加气管滴加脂多糖方法复制COPD模型,并光镜下观察大鼠小气道病理改变,电镜下观察大鼠气管纤毛的变化.结果造模组肺内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管腔及周围炎性细胞浸润及分泌物阻塞,纤毛粘连、倒伏、脱落,用药治疗组以上改变均明显减轻,从而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重塑得以改善.结论玉屏风散具有对于COPD气道的修复和炎症的缓解作用.

    作者:张伟;张心月;邵雨萌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经血途径传播慢性丙型肝炎病人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探讨体检发现并诊断为丙型肝炎病人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62例病人进行书面问卷调查并分析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和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等.结果62例病人都有接受输血、血制品以及血液透析治疗的病史.60例的HCV-RNA几何均数为105copies/mL.慢性肝炎轻度有19例(30.6%),中度有25例(40.3%),重度有18例(29.0%),3例伴有肝硬化.结论75%无自觉症状的丙型肝炎病人其肝功能受损比较明显,对接受过输血、使用血制品或是进行透析治疗的高危病人有必要进行抗-HCV的检测,以便及时发现是否感染丙型肝炎病毒.

    作者:马丽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影视阴道镜在诊断宫颈亚临床HPV感染中的价值

    目的分析宫颈亚临床人乳头瘤病毒感染(SPI)的阴道镜图象特征,探讨影视阴道镜在其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3年11月至2004年9月间我院宫颈病门诊病人4 146例,均行阴道镜检查并活检,对其中215例肉眼无湿疣表现,但阴道镜检查显示有SPI特征性图象的临床资料与116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部分无临床表现,但阴道镜下所显示的特征图象与病理诊断确诊为宫颈上皮HPV感染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在后确诊为宫颈HPV感染的116例病人中,细胞学提示HPV感染为2例(1.7%),醋酸白试验阳性图象表现的有60例(51.7%),镶嵌加点状血管图象表现的有14例(12.1%),仅有点状血管表现的10例(8.6%),白斑块或表面粗糙不平的10例(8.6%),具混合性特征图象表现的有22例(8.9%).215例中确诊为HPV感染的116例.其试验灵敏度为53.9%,特异性为99.4%,阳性预测值为84.6%.结论影视阴道镜在诊断子宫颈SPI感染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具有简便、价廉、符合率高等优点.

    作者:吴红;王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得宝松局部注射治疗肥厚性皮肤病30例

    2003年3月至9月,我科采用得宝松(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由上海先灵葆雅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在皮损内局部注射,对30例肥厚性皮肤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

    作者:温宗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发热、头痛13d,嗜睡4d——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1例

    1 病例报告女性,44岁.因发热、头痛13d,嗜睡4d入院.病人于2005年10月5日下班时无明显诱因急起发热,无寒战,体温在38.5℃左右.当时有头痛,以额部为主,下午为重,有时盗汗,偶咳少量白色粘痰,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

    作者:王江蓉;王燕;卢洪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HIV感染成人和青少年机会性感染的诊断、治疗与预防(六)(9)巴尔通体病;(10)梅毒

    巴尔通体病1 流行病学细菌性血管瘤病,首次在1983年被认识,同时相关的疾病(紫癜肝),由巴尔通体菌,常为B.hensalae和B.quintana引起.存在7个其它巴尔通体属,同时有几个可伴菌血症和心内膜炎,但在HIV1感染者未见发病率增加.

    作者:骆成榆;黄琴;王江蓉;陈良;徐伟民;巫善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噬菌体扩增技术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临床应用

    结核病细菌学检查主要靠痰涂片和培养的方法,阳性率只有30%左右[1].结核菌培养则需1~2mo.结核抗体检测假阳性率、假阴性率都很高.FAS-plaque TB噬茵体扩增技术检测结核杆菌,具有特异性和灵敏度高的优点,而且快速、简便.

    作者:唐德羽;余上海;董凤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世界感染杂志

世界感染杂志

主管:

主办:上海市预防医学会,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