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地塞米松预防大鼠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疗效

李芹;邓颖;付旷;兰海波;王新春;王凤平

关键词:地塞米松, 大鼠, 一氧化碳中毒, 迟发性脑病, 脱髓鞘, 髓鞘碱性蛋白, 自身免疫反应, 核磁共振成像
摘要:目的 探讨大鼠急性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中毒后应用地塞米松预防迟发性脑病(delayed encephalopathy,DE)的疗效.方法 8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CO中毒昏迷后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4组:高压氧组(H),地塞米松组(D),联合治疗组(C),模型对照组(M),每组20只.空气造模大鼠12只为健康对照组(N).八臂迷宫实验训练并检测大鼠认知功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含量;头颅核磁共振成像观察大鼠脱髓鞘病变情况.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one-way ANOVA)进行计量资料的统计分析.结果 八臂迷宫实验显示M,H组大鼠分别出现了6只和7只DE大鼠,而C,D两组各出现1只;中毒后第3天,除N组外各组大鼠血清MBP含量显著升高(P<0.01),中毒后第10天,C,D两组血清MBP含量明显下降(P<0.01),第18天恢复正常水平,M,H两组血清MBP一直高于正常水平;头颅核磁共振成像显示除D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出现异常信号,其中M组出现7只,H组出现6只,C组出现1只.结论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早期应用地塞米松可降低大鼠血清MBP含量,阻止脱髓鞘发生,减轻病理损伤,起到防治DE疗效.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卵黄管未闭合并活动盲肠阑尾炎一例

    患儿,男性,6岁,因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便、排气1d入院.入院时检查患儿体温38.2℃.腹部饱满,右下腹近脐部位有固定压痛点,有反跳痛,无腹肌紧张;叩诊腹部鼓音,肠鸣音6次/min,无移动性浊音.血常规示:WBC 13.7×109 L-1,NE 91%.腹立位X线片示腹腔肠管积气,可见数处液-气平面.腹部超声检查示肠管部分扩张,腹腔内见液性暗区,厚约3.2cm.术前诊断为:急性阑尾炎;肠梗阻.急诊行阑尾切除、剖腹探查术.术中采用右下腹经腹直肌切口.进入腹腔后吸除约200 mL腹腔内淡黄色液体.向右下腹探查,见右侧升结肠未与后腹膜融合固定,右下腹未见盲肠,向中腹部探查,至脐周时见患儿卵黄管未闭合,残留卵黄管与小肠连接处形成纤维索包绕肠管致肠腔狭窄,右侧升结肠部分嵌入残留卵黄管与小肠间隙形成腹内疝.

    作者:冯巍;孙凤秋;易梦秋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阿曲库铵在重度高效氯氟氰菊酯农药中毒救治中的临床应用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属于神经毒物,中毒易引起频繁抽搐,不易控制,可导致患者死亡.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ICU对2009年2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7例重度高效氯氟氰菊酯农药中毒救治中使用阿曲库铵控制抽搐,取得满意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共7例患者,男性2例,女性5例.

    作者:张军建;邹世斌;潘前英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三例气管切开患者气管黏膜剥脱症的诊治

    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包括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脑干出血影响呼吸吞咽功能、基底节出血意识障碍的患者,其需要气管切开机械通气;保持气道通畅、保证良好的氧供是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治疗基础重要的环节.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自2007年2月至2011年3月共有三例气管切开呼吸机支持通气的患者出现突发窒息,诊断为气管黏膜剥脱症,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雪海;高亮;胡锦;金毅;吴惺;周良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银杏内酯B对脑出血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观察银杏内酯B对大鼠脑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白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质量浓度的影响,探讨银杏内酯B抗神经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75只,随机(随机数字法)分成假手术组、脑出血组、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及小剂量组,每组35只,右侧尾状核注射大鼠自体血制作基底节区脑出血动物模型,分别于脑出血模型形成后给予1 mL 0.9%氯化钠注射液及不同剂量银杏内酯B(5,10,20 mg/kg)腹腔注射,每日一次共5d,在脑出血后2,6,12h和1,2,3,5d断头取血和获取脑组织,利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利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血清丙二醛浓度,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白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浓度,利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检测脑组织中凋亡神经细胞,各参数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LSD法.结果 脑出血后2,6,12 h和1,2,3,5d,小剂量组大鼠凋亡神经细胞数量、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白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浓度与脑出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后12 h和1,2,3,5d,大剂量和中剂量组大鼠凋亡神经细胞数量、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白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浓度较脑出血组显著减少(P<0.05),脑出血后2h和6h,大剂量和中剂量组大鼠凋亡神经细胞数量、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白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浓度与脑出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杏内酯B可能通过降低体内自由基和炎症反应,从而抑制脑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达到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黄曼;胡悦育;徐秋萍;董晓巧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两种不同根管预备术后急症发生率的比较

    根管治疗是目前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可靠的方法.根管预备是根管治疗术中不可缺少的步骤,也是为关键的一步.在根管预备过程中容易造成对根尖周组织的刺激,在根管预备完成后,患牙有时会出现局部疼痛和根尖区肿胀的情况.在整个根管治疗过程中,由于种种因素导致的患牙疼痛和根尖区的肿胀,被称为根管治疗期间急症(endodontic interappointment emergencies,EIAE)[1].

    作者:汪国华;丁奕健;席景燕;王竣瑾;龚励军;姚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后无复流的预测模型

    目的 研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急诊药物支架置入后无复流的独立预测因素.方法 收集2007年1月至2010年3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和北京朝阳医院住院,在发病后12 h内成功行急诊药物支架置入的1413例STEMI患者资料进行前瞻性分析,分为无复流组和复流正常组.采用单变量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识别无复流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 在1413例患者中,297例发生无复流(21.0%).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5岁、再灌注时间>6h、侧支血流≤1级、入院血糖(admission plasma glucose,APG)>13.0 mmol/L、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前血栓评分≥4分和PCI前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使用是无复流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无复流发生率随着独立预测因素增加而显著增高(P<0.01).结论 STEMI患者急诊药物支架置入后无复流预测模型由6个因素组成:年龄> 65岁、再灌注时间>6h、侧支血流≤1级、APG> 13.0 mmol/L、PCI前血栓评分≥4分和PCI前IABP使用.

    作者:王长华;陈韵岱;杨新春;王乐丰;王红石;孙志军;刘宏斌;陈练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地塞米松预防大鼠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疗效

    目的 探讨大鼠急性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中毒后应用地塞米松预防迟发性脑病(delayed encephalopathy,DE)的疗效.方法 8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CO中毒昏迷后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4组:高压氧组(H),地塞米松组(D),联合治疗组(C),模型对照组(M),每组20只.空气造模大鼠12只为健康对照组(N).八臂迷宫实验训练并检测大鼠认知功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含量;头颅核磁共振成像观察大鼠脱髓鞘病变情况.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one-way ANOVA)进行计量资料的统计分析.结果 八臂迷宫实验显示M,H组大鼠分别出现了6只和7只DE大鼠,而C,D两组各出现1只;中毒后第3天,除N组外各组大鼠血清MBP含量显著升高(P<0.01),中毒后第10天,C,D两组血清MBP含量明显下降(P<0.01),第18天恢复正常水平,M,H两组血清MBP一直高于正常水平;头颅核磁共振成像显示除D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出现异常信号,其中M组出现7只,H组出现6只,C组出现1只.结论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早期应用地塞米松可降低大鼠血清MBP含量,阻止脱髓鞘发生,减轻病理损伤,起到防治DE疗效.

    作者:李芹;邓颖;付旷;兰海波;王新春;王凤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包皮环切术后出血的急诊处理

    包皮过长及包茎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的常见疾病之一,而包皮环切术,即将包皮内外板一次环切的传统手术方法,则是治疗包皮过长及包茎的常见的手术方式.手术虽然简单,但术后出血却是包皮手术严重的并发症[1].从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笔者收治了在解放军117医院泌尿外科及基层卫生队等医疗单位行包皮环切发生术后出血的患者23例,经二次止血处理,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考兴;王鑫洪;周晓皮;陈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腹膜透析治疗时机对儿童体外循环术后并发急性肾损伤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以RIFLE标准衡量腹膜透析(PD)治疗儿童体外循环术后并发急性肾损伤(AKI)的治疗时机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成都军区总医院自2006年以来行PD治疗的46例体外循环术后并发AKI的患儿(年龄<14岁),采用RIFLE标准,分A组(AKII期)、B组(AKIⅡ期)、C组(AKIⅢ期),以AKI分期作为PD治疗的时机,对比分析各组的平均ICU住院时间、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平均PD总液量及平均PD治疗时间,并将PD治疗前和治疗48 h后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血浆IL-6、氧合指数、血浆肌酐(Cr)、平均动脉压等结果进行比较.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治疗前后均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C组PD治疗前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血浆IL-6均明显高于A、B两组(P<0.01);A、B两组PD治疗前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PD治疗前血浆IL-6和平均ICU住院时间、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平均PD总液量、平均PD治疗时间明显高于或长于A组(P<0.01).C组PD治疗48 h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血浆IL-6、氧合指数、Cr、平均动脉压均无明显改善(P>0.05),A、B两组PD治疗48 h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血浆IL-6、氧合指数、Cr、平均动脉压均明显改善(P<0.05),但B组IL-6仍高于A组(P<0.01).结论 早期(AKI Ⅰ期和Ⅱ期)行PD可改善儿童体外循环术后并发AKI的病情,而AKI Ⅰ期行PD的疗效更好;RIFLE标准和IL-6对判断病情有指导意义.

    作者:张近宝;张渝华;欧阳辉;丁盛;高峰;邬晓臣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氯化血红素对心肺复苏后大鼠脑红蛋白表达影响

    心搏骤停(cardiac arreast,CA)是急救医学较常见的危重症之一,而脑复苏成功与否,是心肺复苏后成功的关键.组织的严重缺血缺氧以及复苏后组织再灌注则是CA后脑组织损伤的主要原因.脑红蛋白(nueorglboin,Ngb)是德国学者Burmester等[1]在2000年发现的一种主要位于脑内神经元的携氧球白,能可逆地结合O2,在脑缺血缺氧时,Ngb在神经元中表达增加,作为一种内源性神经保护因子可保护神经元免受缺血性损害.本实验通过建立窒息型大鼠心肺复苏模型,研究复苏后不同时间点Ngb在mRNA水平表达变化规律,探讨Ngb在CA后脑缺血缺氧损伤病理变化中的作用机制,同时也为氯化血红素(Hemin)防治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

    作者:孙江丽;孙志扬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不同水溶性有机磷染毒家兔血及脂肪组织中游离毒质的动态分布

    目的 探讨不同水溶性有机磷杀虫剂(OP)其游离毒剂(FOP)在染毒家兔血及脂肪组织中的分布过程和意义.方法 72只雄性青紫兰家兔分为3组:久效磷5 LD50组(11.12mg/kg),敌百虫5 LD50组(556.0mg/kg),甲基对硫磷5LD50组(37.05mg/kg).每组24只,每小组6只.家兔染毒经皮下给药.染毒后1,6,24,96 h取血和脂肪组织,分离血细胞和血浆,制备脂肪组织匀浆,用DTNB酶动力学法测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力,酶抑制法测游离有机磷毒质(FOP)含量.结果 染毒后1,6,24h,久效磷、敌百虫、甲基对硫磷染毒血浆间比较,血细胞间比较和脂肪组织间比较,FOP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血浆:P<0.05;血细胞:P<0.05;脂肪:P<0.05);相同时相久效磷脂肪组织FOP浓度与血浆和血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敌百虫脂肪组织FOP含量为血浆和血细胞的数倍(P<0.05),而甲基对硫磷FOP浓度在1、6h与血细胞接近(P>0.05)但低于血浆(P<0.05),染毒后24h脂肪组织、血细胞、血浆FOP浓度接近平衡(P>0.05).三种OP血浆、脂肪组织清除率不同,久效磷>敌百虫>甲基对硫磷.结论 有机磷杀虫剂随水溶性的降低,对脂肪组织的亲和性增强,FOP由血和脂肪组织被清除的时间相应延长.脂肪组织是水溶性差的有机磷杀虫剂的储存库.

    作者:侯云修;刘世文;傅风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机械通气对急性肺损伤大鼠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潮气量及不同呼气末正压(PEEP)水平对急性肺损伤(AU)大鼠支气管和肺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细胞凋亡在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40只SD大鼠,制作ALI模型,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1)小潮气量组(LV组),潮气量8 mL/kg,不加PEEP;(2)大潮气量组,潮气量30 mL./kg,不加PEEP;(3)小潮气量+ 2PEEP组(LV2P组),潮气量8 mL/kg,同时给PEEP 2 cmH2O(1 crnH2O =0.098 kPa);(4)小潮气量+5PEEP组(LV5P组),潮气量8 mL/kg,同时给PEEP 5 cmH2O;(5)小潮气量+8PEEP组(LV8P组),潮气量8 mL/kg,同时给PEEP 8 cmH2O.通气2h后处死动物,留取肺标本.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末端标记法(TUNEL)分析肺组织中的细胞凋亡情况,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中caspase-3蛋白的表达及分布.结果 大潮气量组支气管和肺组织细胞凋亡的明显增加(P<0.01),caspase-3蛋白酶表达强.采用PEEP后,支气管和肺组织细胞凋亡减少,capase-3蛋白酶表达弱阳性,以LV5P组为显著(P<0.01).结论 小潮气量对肺组织有保护作用,采用PEEP后保护作用更加明显,细胞凋亡在VILI的发生中有重要作用.

    作者:陈宁;赵鹤龄;程彤;申丽旻;张耀宗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高渗溶液保留灌洗在左半结肠癌梗阻Ⅰ期切除术中的应用

    左半结肠肠腔较右侧狭小,发生肿瘤时多为浸润型癌,呈腔内环形生长,易致肠腔环形狭窄[1],出现低位肠梗阻.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更高追求,左半结肠梗阻Ⅰ期切除术将被更多施行,而术中结肠灌洗效果是手术成败的极为重要环节.自2004年5月至2010年5月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应用高渗溶液术中结肠保留灌洗和常规方法灌洗,对比治疗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患者4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允胜;郭军号;廖宇飞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肺血管畸形大咯血的临床特点及诊治

    咯血是呼吸疾病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多见于肺结核、支气管肺癌和支气管扩张等.近年来随着DSA技术的发展,发现非支气管扩张所致咯血有增加趋势.其中肺血管畸形是引起大咯血的较常见疾病之一[1].临床上此类患者除了咯血,常无任何其他症状,体征、胸片、CT难以发现异常.且肺血管畸形患者咯血量大,临床症状较难控制,导致窒息死亡风险大.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尽早明确病因尽早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治疗.本文通过分析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呼吸科近10年诊断大咯血患者病因,发现18例肺血管畸形引起的咯血,现将其临床特点予以总结,以期提高对支气管动脉畸形咯血的认识和诊治水平.

    作者:王西华;刘朝朝;韩淑华;赵云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亲切的回忆贺《中华急诊医学杂志》更名十周年

    那是1987年的春天,在杭州西子湖畔,医学王国的一个圣婴——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学会在那里呱呱坠地.她的诞生给我们带来了中国急诊医学的春天!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学会同仁们一张张亲切的脸,慈祥、和善,我们永不会忘记!你们不多的言语,微笑着的鼓励,使我们在那么困难的条件下创业而无所畏惧,步履轻盈地稳步前进,我们愉快地工作着,多么畅快,多么和谐.

    作者:王一镗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水平与急性百草枯中毒的相关性探讨

    百草枯(paraquat,PQ),又称对草快、克无踪,化学名为1,1-二甲基4,4联吡啶阳离子盐,是我国目前广泛使用速效触杀型除草剂,喷洒后能够很快发挥作用,接触土壤后迅速失活,在土壤中无残留[1].随着PQ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毒病例,特别是口服中毒患者也越来越多见.由于其致死量小,无特效解毒剂,急性中毒患者往往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急性PQ中毒可导致机体损伤,近年来已有学者关注急性中毒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及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关系,PQ可造成机体一系列应激反应,刺激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释放大量炎性递质[2].

    作者:郭景瑞;米慧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在老年脓毒性休克中的应用

    垂体-下丘脑-肾上腺轴(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HPA)是机体对抗脓毒症的主要机制.临床发现,严重脓毒症患者肾上腺功能不全总发生率为30% ~40%,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SS)患者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发生率可达60%,其中相对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relative adrenalinsufficiency,RAI)占76.6%,绝对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占0~3%[1].RAI指脓毒症时血皮质醇水平多数介于或高于生理范围,但相对机体对皮质醇需求量的增加以及肾上腺对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低反应性而言,肾上腺功能实际多处于相对不全的状态[2].

    作者:吴军;刘泽;张源源;孙杰;郭振辉;王鲁妮;苏磊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标准大骨瓣开颅联合水冲脑疝复位法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小脑幕切迹疝中的临床效果

    小脑幕切迹疝,又称颞叶钩回疝[1-2],是神经外科常见的一种急症,多见于脑外伤中的急性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挫裂伤和脑出血等急症.对脑疝治疗方法主要是开颅清除血肿或挫裂脑组织加去骨瓣减压术,但清除血肿或挫裂脑组织后对疝入小脑幕裂孔的脑组织复位有多种处理办法.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应用水冲复位法取得较满意效果[3-5].2003年9月至2008年6月,笔者行联合水冲脑疝复位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小脑幕切迹疝46例,同期单纯行开颅血肿或挫裂脑组织清除去骨瓣减压术39例,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继承;曲鑫;韩韬;牟成志;曲元明;王鹏;张鹏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阿托伐他汀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脏的影响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对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心脏组织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4周龄近交系纯种Balb/c小鼠146只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4组:(1)健康组(n=18);(2)VMC组(n=60),腹腔接种柯萨奇病毒;(3)对照组(n=18),只给予阿托伐他汀;(4)VMC药物治疗组(n=50),给予腹腔接种柯萨奇病毒,并给以阿托伐他汀连续治疗用药2周.接种病毒后3,7,10,14,21,30 d,检测超声心动图、收集血样检测血清cTnI水平,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炎症浸润程度,电镜观察心肌胶原纤维、心肌细胞及各种细胞器的变化.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ost-hoc检验用于比较各组生存间的差异.结果 VMC组比VMC药物治疗组的30 d累计生存率低(59.2% vs.8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VMC药物冶疗组与VMC组比较,在第10,14,21,30天的心肌病理组织学积分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MC药物治疗组比VMC组心肌损伤的病灶数量少,心肌线粒体和肌浆网改变也较同期VMC组轻.腹腔注射病毒后第7天与对照组比较,VMC组小鼠出现心功能减低[(69.82±5.12)vs.(89.23±2.01),P<0.01].与VMC组比较,VMC药物治疗组EF值明显增高[(78.99±5.23)vs.(69.82±5.12),P<0.01];与VMC组比较,VMC药物治疗组的cTnI值明显下降.结论 阿托伐他汀改善VMC小鼠生存率,改善组织病理学表现,减少心肌受损程度,提高心脏功能.阿托伐他汀可能是一种潜在的治疗VMC的方法.

    作者:关键;孙妍;孙筱璐;梁岩;王国干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从《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1-2010年载文看我国急诊医学发展及未来科研方向

    2001年《急诊医学》杂志更名为《中华急诊医学杂志》,迄今已过去10年,而这10年,也是我国急诊医学高速发展的10年.作为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的会刊,我刊的办刊宗旨就是要实现杂志与学会的互动发展.本文通过分析2001-2010年间《中华急诊医学杂志》所有刊登的论文,分析我国急诊医学的发展情况,并结合我刊的发文情况与国际科研评估数据对未来急诊医学的研究热点方向作一展望.

    作者:何小军;邵菊芳;张斯龙;沈惠云;马岳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主管:急诊医学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