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叠锅:40分钟做出一桌菜

胡妍

关键词:
摘要:以前,在家人眼中,我是一个连面条也下不熟的人,而现在的我一小时就能做出一桌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回想起那一年,全家人看着我把一大桌菜一个个端上餐桌时的惊诧表情,我至今还忍不住有点小得意!其实,能突然做那么一大桌美食,只是因为我遇到了一套“神锅”.
大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眼睛在于养,标本兼顾别让眼睛当“病劳模”!——你的眼睛你懂得爱惜吗?

    ■眼睛过劳易早衰,眼睛饥饿易生病人体与外界的交流90%通过眼睛来完成.每一天眼睛都处在极度紧张的状态,看电视、频频使用手机和电脑,双眼过劳,加上数不清的蓝光辐射.从40岁起,眼睛开始衰老.如果过度劳累、长期透支,营养又跟不上或没有外源性补充,眼睛会提前衰老,为青光眼、白内障、玻璃体混浊、视网膜色素病变、黄斑变性等眼病埋下隐患.

    作者:晓晓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老师兼医生打造更好的健康课堂

    在上海的市民健康自我管理工作中,广大社区医生一直担负着各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引领人和指导者的重要使命.而在上海市金山区石化街道,一方面,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严重流失,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市民加入健康自我管理行列,市民健康自我管理面临着指导医生紧缺的困境.为了满足市民健康自我管理活动正常开展的需要,相关部门在辖区内聘请了3名志愿者,担任居民的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贝渝戈就是其中一位.

    作者:王丽云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少吃“腌”“熏”“霉”

    早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院饮食营养与癌症委员会(DNC)专家曾指出“大多数癌症是可以预防的”,并认为大部分癌症“不是由于遗传上的差异,更可能是由于生活习惯和饮食所决定的”.专家在报告中预测,通过膳食改善,至少可以使美国癌症发病率下降35%.可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对预防癌症至关重要.

    作者:赵法伋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

    通常人们所说的癌症病因,准确地说应是“发病因素”,是指癌症发生的外部因素,即身体内、外的环境因素.传统的说法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及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如射线、紫外线等可能引发某些癌症,化学因素指许多致癌的化合物,如苯丙芘、亚硝胺等,亦包括体内内分泌的失衡等,而生物因素则是指与某些癌症发病可能相关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作者:杨秉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食不过量天天运动

    虽然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肥胖能够直接导致癌症的发生,但减轻体重的确能够帮助降低癌症发病率,尤其是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有研究表明,33%的癌症发生在肥胖人群中,其中男性的比例为25%,女性为37%.肥胖人群患小肠癌、结肠癌、胆囊癌、胰腺癌、喉癌、肾脏癌、膀胱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脑癌、结缔组织肿瘤等;患淋巴瘤的概率也比普通人高.此外,男性肥胖者患淋巴肉芽肿的比例与女性肥胖者患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比例均比普通人高.

    作者:陈文鹤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恐笑症:把玩笑当成了嘲笑

    惧怕玩笑的人肖先生正在和同事们聊天,忽然,大家因为某个人的笑话哈哈大笑起来,肖先生顿感浑身不舒服,觉得自己正在被同事们嘲笑.其实,这些玩笑是针对别人的,但肖先生就是怀疑他们在嘲笑自己,并因此产生过度反应.即使是自己的家人和朋友,肖先生同样会觉得他们在笑话自己……

    作者:刘明矾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四招巧烹饪助钙吸收更好

    如果单纯看中国人摄入食物中的钙含量,应该不缺钙.但实际情况是中国人钙缺乏比较普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与钙吸收率低有关.要知道,食物中的成分十分复杂,既有利于钙吸收的物质存在,也有干扰钙吸收的因素在起作用.所以,要学会科学地合理烹调,去除不利于钙吸收的物质,以提高钙吸收率.

    作者:彭景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成年人定期“防癌筛查”

    在我们身边患有癌症的人不在少数,他们中的很多人从未预料过自己会患癌,常常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告知患癌,且绝大多数已不是癌症早期,无法根治.对此,许多人不无遗憾地说:“有什么办法可以早期发现癌症呢?”其实,通过防癌筛查,癌症是可以被早期发现的,只是人们对防癌筛查重视不够,以致从来没有参加过防癌筛查的人不在少数.

    作者:于世英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不吸一、二、三手烟

    抽烟是一种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不仅危害吸烟者本身的身体健康,二手烟、三手烟还影响不吸烟者的身体健康!研究表明,吸烟几乎可以损伤全身所有器官,不仅仅引起各种癌症发生,还可以引起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等.每两个吸烟者中会有一个人因为吸烟而死亡.

    作者:姜垣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好医生陈奶奶二三事

    前不久,亲友团聚时天南地北地侃大山,其间谈到了医院和医生,有人叹息,有人感慨.就当大家讨论得差不多时,坐在一旁一直未开口的表妹说道:“这几年来,我遇到过一位好医生,我给大家讲一讲她的事吧.”我的表妹是位工人,为人和谈吐都很纯朴,但当她讲完那位医生的事迹后,我们都为她口中的那位医生赞叹不已.以下就是我的表妹艾海英亲口讲述的好医生的故事.

    作者:陈小克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贫血:可能是缺硒“惹的祸”

    硒缺乏:红细胞膜容易受损我们知道,成熟红细胞的平均寿命为120天,正常情况下,全身成熟红细胞总数中每天约有1/120因衰老而消亡,同时,有相等数量的新的成熟红细胞生成,如此,使得人体内成熟红细胞保持恒定.如果因为一些原因,如硒缺乏,使得红细胞的寿命缩短,过早或过多地被破坏,就可能发生“溶血”.此时,通常骨髓会加速造血,以补偿红细胞的不足.但是,如果红细胞的破坏能力超过了骨髓大代偿能力,以致新生红细胞不能补足破坏的红细胞数量,就会发生贫血,这种贫血称之为“溶血性贫血”.

    作者:夏乐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红酒泡洋葱食疗大妙招

    红酒泡洋葱在城乡颇为流行,很多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对这个小妙招进行了多次报道.洋葱:欧洲人的“家用药房”洋葱在美国称为“家蔬良药”,被列为美军饮食必配菜品.在南北战争时,北方军司令格兰特率领的部队被逼一隅,遭遇断粮,又连逢阴雨,士兵中不少人患上了痢疾,还有骨关节病.后来陆军部发现一片洋葱地,他们以此充饥,没想到的是,部队士兵疾病消退,战斗力迅速恢复并大增,洋葱意外解救了遭受疾病危困的军队.

    作者:洋子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睡满8小时一觉到天亮

    失眠非病得了要命人体如果长期处于睡眠不足状态,会引起感知方面变化,如视野变化、幻视、免疫功能降低、消化功能和性功能减退、记忆力下降、脾气变得暴躁、性格改变,中老年群体功能退化,更会诱发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糖尿病,导致女性皮肤干燥、月经失调等.

    作者:叶锦先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那些手术台后的无名英雄麻醉医生

    重压让猝死频发麻醉很神奇,它能让患者很快睡去,又能让他在术后迅速醒来.然而,麻醉并不是轻松的工作,它关乎患者的性命,所以麻醉医生的医疗担当不比其他外科医生少,在手术室内的工作时间甚至比外科医生长.择期手术的手术室8小时开放,急症手术室24小时开放,外科医生可以你去我来,轮番作战,麻醉医生则要日夜兼程,奉陪到底.我国有六万名麻醉医生,每年需做三千万例麻醉.

    作者:邓硕曾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一叠锅:40分钟做出一桌菜

    以前,在家人眼中,我是一个连面条也下不熟的人,而现在的我一小时就能做出一桌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回想起那一年,全家人看着我把一大桌菜一个个端上餐桌时的惊诧表情,我至今还忍不住有点小得意!其实,能突然做那么一大桌美食,只是因为我遇到了一套“神锅”.

    作者:胡妍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我想你需要的并不是手术

    这一天的门诊有点不同于平常,正当我和一位姑娘讨论她的手术方案时,门外突然传来嚎叫般的哭声.“何医生,有位患者挂了您的号,但是她一直在门外大哭,您看能不能先让她进来就诊?”分诊台的护士对我说道.“可以吗?”我问正在咨询的患者.她毫不犹豫地说:“当然,快让她进来吧,我到外面等.”

    作者:何乐人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全飞秒激光近视矫正开启“无瓣”时代

    激光治近视,“摆脱”眼镜不是梦近视、远视、散光、“老花”,均属于屈光不正范畴.屈光不正给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诸多不便.而某些特殊职业,则对视力有更为严格的要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年轻人已不再满足于仅仅依靠配镜来解决屈光不正的问题,“摘掉眼镜、恢复清晰视力”是很多人的梦想.

    作者:蔡劲锋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得了癌 甭急于求治

    “得了癌,甭急于求治”,乍听此言,大家定会嗤之以鼻!缘因众人均知“三早”乃是控制癌症危害的关键举措,癌症如能早期发现而即刻进行治疗,治愈之机无疑大增,怎么能得了癌症还处之泰然,而不急于求治呢?岂非是白痴的胡言乱语!非也,这实是在临床实践中有感而发,不信,且看下面两个病例.

    作者:徐光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变废为宝”:肝脏移植新思路——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创新之举

    大众医学:近日,您带领的中山医院肝脏外科团队完成了世界首例利用“废弃”肝脏进行肝脏移植的手术,堪称“前所未有”的大胆创新,不知您是如何想到这个“绝招”的?樊嘉:不久前,我们接诊了一名来自儿科医院、患有先天性肝内胆汁淤积症、肝功能不全的6岁女童.孩子的皮肤、巩膜黄染,周身瘙痒,巨脾,总胆红素高,白细胞和血小板严重下降,生长发育严重滞后,只有尽早进行肝脏移植手术,才能挽救其生命.然而,目前可用于儿童肝移植的供体少之又少,等到的希望十分渺茫.孩子的父母曾考虑过给孩子捐肝,但遗憾的是,夫妻二人的肝脏都不适合作为供体,一家人陷入绝望之中.

    作者:黄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接种乙肝疫苗让表面抗体“阳”起来

    生活实例小莉和大强恋爱3年准备结婚了,婚前他们都自愿进行了体检.在“乙肝五项”检查中,小莉的表面抗体是弱阳性,其余四项均阴性,她记得以前打过乙肝疫苗,8年前上大学查体时乙肝表面抗体还是阳性.大强的“乙肝五项”全阴性,和以前多次查体的结果是一样的,他从未打过乙肝疫苗.根据医生的建议,小莉注射了一针乙肝疫苗,而大强则需在半年内注射三针乙肝疫苗.小莉和大强都认为打乙肝疫苗是必需的,这样可以让表面抗体变成阳性而不会患乙肝,但为什么两人接种疫苗的次数不一样呢?

    作者:汪明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大众医学杂志

大众医学杂志

主管: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