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盼长个儿 该治的治该等的等

李嫔

关键词:
摘要:生活实例男生小俊初诊时11岁4个月,身高154厘米.之前一年,小欢爸爸发现他已变声,身高生长很慢,想带孩子看病.但爷爷说:“父母都挺高(爸爸183厘米,妈妈162厘米),遗传肯定没问题,现在孩子还小,以后会长高的,多给补充点营养就行了,不用看!”从那以后,家长特别注重给孩子加营养,经常给补鸡汤、鱼汤、鸽子汤,还托朋友从国外买了助增高的营养品.可是等了一年,小俊几乎没长高,医生检查后发现他性发育已经很成熟,骨骺已基本闭合,身高生长潜能很小.随访了解到,小俊的终身高是155.4厘米.
大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黄斑变性:可治不可怕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三大致盲性眼病之一,与白内障、青光眼并列.在我国50岁以上人群中,约16%的人患有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总数接近4 000万人.黄斑变性,老年人易“中招”暮年悠悠,闲情逸致,含饴弄孙,琴棋书画,这样的老年生活令人羡慕.然而,一些眼科疾病却无情地夺去了许多老年人的幸福生活.笔者曾治疗过一位老画家廖老师,她擅长人物肖像画,她的作品往往能捕捉到令人震撼的细节.

    作者:叶晓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节气美食之夏至篇:炎夏已至 健脾祛湿

    每年6月21日-22日为夏至节气.夏至,顾名思义,表示炎热夏天来临.南方夏季多雨,夏至前后正值黄梅天,此时天气闷热、阴雨不断,空气中湿气较重,而人则易感受湿邪.一旦脾阳为湿邪所遏,超出脾胃适应能力,就会产生食欲不振、大便稀溏、脘腹胀满的脾病.因此,夏至饮食宜清淡,少油腻,少生冷,可适当食用健脾祛湿之品,如扁豆、薏苡仁、茯苓、丝瓜和肉豆蔻等.

    作者:李纯静;孙丽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儿童也有白内障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白内障是老年人才会得的病.实际上,儿童也有白内障(先天性白内障).小儿先天性白内障是指晶状体混浊在出生前即存在,或晶状体在出生后逐渐形成部分或全部混浊.先天性白内障可以是家族性的,也可以是散发的;可以是单眼发病,也可以是双眼发病,且可伴发其他先天性异常.先天性白内障是导致儿童失明和弱视的常见疾病之一,上海和北京儿童致盲原因的调查数据显示,先天性白内障占22%~30%.

    作者:刘馨;罗怡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阴吹”异响,让性事变尴尬

    读者在《大众医学》杂志网站论坛发的帖子我是一位女性,去年刚生完孩子.有一件事情一直不好意思向外人启齿.就是自从生完孩子后,我和丈夫过性生活时,阴道经常会发出异常的响声,让人感到非常尴尬.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病,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有没有办法可以医治.烦请专家指点迷津!

    作者:陶欣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为母则强:“妞妈”变身“推拿师”

    为母则强这话真是一点也不假.在我两周重感冒不见好转之际,妞妞病了.她一病我就神奇地好了.妞妞的症状是发热,咳嗽并伴有痰音.昨天晚饭时,她的体温是37.6℃,精神很好,胃口也不错.但是我预感她夜里会烧起来,要睡前赶紧想办法干预.我使出在海派儿科推拿家长学习班上学到的招数: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按风池、拿肩井、清肺经、擦肺俞,用生姜水泡脚并且推擦涌泉穴.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更早预测“骨松”补肾益精强筋骨

    骨质疏松症发病率高,并发骨折的危害性大,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的健康与生命,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该病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我国“人口与健康”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因此,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医学和社会学意义.更早预测风险,让“骨松”可预防如果骨质疏松症能早发现,早预防,则意义更加重要.

    作者:王拥军;施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小小趾甲沟炎,痛起来很“要命”

    医生手记3位因趾甲沟炎就诊的患者小王10天前踢球时不小心右足大拇趾受了伤,起初略有疼痛没在意,但之后受伤的拇趾非但疼痛没有减轻,趾甲周围红肿也愈发严重,近2日轻压趾甲时还有脓性分泌物渗出,遂立即至医院皮肤科就诊.医生诊断为“甲沟炎”,予以手术切开引流和部分拔甲术.小王术后按时消毒换药,并口服抗生素和局部外用抗生素软膏治疗,病情逐渐好转.

    作者:胡瑞铭;杨勤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早产宝宝 须过5大关

    早产儿是指胎龄在37足周以前出生的活产婴儿,其出生体重大部分在2500克以下.我国早产儿发生率平均为8.1%,每年有约150万早产儿出生.由于身体各个器官还没有发育成熟,早产儿出生后会不适应宫外环境,将面临各种问题.早产儿面临的问题并不是同时出现的.

    作者:曹云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塞翁”失嗅 幸见“大医”

    “塞翁”失嗅张重华自2010年成立中医工作室以来,选择难治性鼻出血、鼻窦炎、过敏性鼻炎、嗅觉障碍、喉性顽咳、声带白斑以及郁症等目前临床常见的难治病为重点,开展治疗和研究.粗粗一数,五官疾病患者中一半以上是“塞翁”.“塞翁”是戏称,因为来就诊的各类患者多久治不愈,有鼻塞症状,说话时瓮声瓮气.“塞翁”中的一半,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闻气味的功能减退或异常.这种情况在临床上被称为“嗅觉障碍”,至今尚无特效疗法,中西医结合治疗是张重华团队近年来致力的项目.

    作者:许蕾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意外伤害 预防急救两手抓

    意外伤害已成为威胁儿童健康和安全的主要疾病,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在我国,0~14岁儿童因意外死亡已上升为儿童死亡原因的第一位,致残情况亦相当严重.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儿童因意外伤害而死亡的五大原因分别是车祸、溺水、烧伤或灼伤、摔落、中毒.意外伤害的发生与儿童的发育认知、潜在危害的接触、监护人对危险的认识有关,家长对此需提高警惕,减少和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在意外伤害发生后更应正确处理,改善预后.

    作者:朱晓东;谢伟;夏昊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伪装”成“胰腺癌”的IgG4相关疾病

    生活实例老张三个月前退休了,本来一直嚷嚷着要带老伴儿出国旅行、享享福的他,这些日子却愁眉不展.在女儿的一再追问下,他终于说出了缘由:半月前,他在照镜子时,偶然发现自己的眼白有些发黄,就去医院做了检查.万万没想到的是,他不仅肝功能中有好几个指标升高,磁共振检查报告更是骇人,提示“胰腺癌可能”!老张顿时慌了神.女儿听罢,迅速镇定了下来,带着父亲又跑了几家大医院,咨询了多位医生的意见,并做了相关检测.终,老张被确诊为“IgG4相关胆胰疾病”,不是胰腺癌!经过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以后,老张逐渐恢复了健康,开开心心地计划着和老伴的邮轮游了.看到这里,读者一定会问:“IgG4相关胆胰疾病”究竟是种什么样的疾病?为什么老张一开始会被怀疑患了胰腺癌?听听专家的说法.

    作者:马雄;王绮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发热咳嗽无须过多药物

    临床实践中,每当遇见发热、咳嗽的患儿,家长总会有不同的诉求.有些家长希望孩子能尽快好起来,以免反复上医院排队就诊,希望医生用好的药或输液,好看一次病就好了;有些家长有一点医学常识,认为使用抗生素或输液对孩子健康不利,拒绝使用抗生素或输液;还有些家长,从外地跑来就诊,因当地医生反复给孩子补液治疗并使用了大量抗生素,故觉得当地医院的治疗存在很大的问题,进而舍近求远到大医院就诊.

    作者:王立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一个老“特种兵”的誓言

    急诊前沿性命攸关、急诊医师起死回生,在医学学科内部,急诊医学却是一个经常被遗忘的角落.急诊科,也是大众望而生畏、不愿涉足、怨声载道的医院重地.急诊科,是不能“推诿”患者的科室.除接诊急危重症患者之外,急诊还会“被”接诊更多的多系统受累的患者和“老慢衰”的患者,所以“人满为患,席地而卧”的状况已经凸显.急诊科,将当仁不让地成为社会-医疗行为模式转变过程中接地气的科室.

    作者:郭树彬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拳拳之心 别把爱儿逼上极端

    生活实例爱的错位皓皓父母都只有初中文化,因忙于经营企业,父母把他送进了当地好的小学,晚上住老师家.父母认为老师文化高,肯定比自己更能教育好孩子.但整个小学,皓皓一直成绩平平,沉默寡言.五年级的春节,母亲因皓皓把新买的手机摔坏了就随口说了他一句,皓皓大发脾气后离家出走了.父母好不容易找到他,他却拒绝回家,父亲只好把他送回老师家.之后,皓皓再也没叫过妈.妈妈不明白:辛辛苦苦挣钱都是为了孩子,为什么却换不回一声妈?

    作者:高鸿云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育儿资讯 点赞收藏不盲从

    医生手记小天妈妈是个标准的白领辣妈,不但严于律己,而且绝对恪守“科学喂养”理念.从怀孕开始,她就加入了各种育儿群,并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手机应用等积极学习育儿知识.当她不得不带着被扣上“营养不良”帽子的小天(13个月)进入我的诊室时,我能明显感受到她的委屈和不甘.

    作者:陈津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想当妈妈为何这么难

    有这样一个群体,一次次胎停、一次次空孕囊、一次次生化妊娠(发生在妊娠5周内的早期流产,又称“亚临床流产”)……有的借助试管婴儿技术助孕,进行胚胎移植四次、五次甚至十几次,一直不能成功.她们奋斗了五年、十年,在努力成为母亲的路上走得很艰辛、很痛苦.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她们的孕育之路如此困难重重?其实,原因很多,并不是每次失败都是所谓的自然淘汰、运气不好.

    作者:鲍时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语文学得差当心阅读障碍

    一位焦急的母亲给《大众医学》杂志的邮件我儿子上初中,物理方面特别有特长,但他的语文却学得很差.我们督促他多看看文学名著,他也提不起丝毫的兴趣.要不就是拿起书本看一阵,但总是坚持不下去.他阅读的速度的确比较慢,有时看他还用手指点着字阅读.他上小学时语文就不好,总是写错字,写作文也不流畅,专门请了家教辅导语文,效果也不理想.我们家长很着急,生怕这影响了孩子的前途.请问我们应该怎么办?

    作者:赵婧;毕鸿燕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百吃不厌,实则罂粟壳“作怪”

    罂粟之壳也致瘾罂粟是制取鸦片的主要原料,当罂粟开花结果后,将大小如鸽蛋的成熟果实除去种子、干燥后便是罂粟壳.罂粟壳被列入《中国药典》,其功能与主治为“敛肺,涩肠,止痛.用于久咳,久泻,脱肛,脘腹疼痛”.在强力枇杷露等止咳药中,罂粟壳也是主要原料之一.但它易成瘾,不宜常服,如止咳药的每日服用量中只含有2.25毫克罂粟壳.

    作者:马志英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裤兜里装手机会影响生育吗

    一个问题如今,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必备品.男士们习惯于把手机装在裤兜里.众所周知,手机是有辐射的.那么,手机装在裤兜里,与睾丸这么近的距离,会不会对男性的精子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导致不育呢?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需要对手机的辐射问题有个简单的了解.手机辐射属于低水平的射频电磁波,频率800~2200兆赫,可以被人体吸收.但按相关行业规定,手机的比吸收率(SAR)不应超过2.0瓦/千克体重,目前的手机SAR值一般在1.4瓦/千克以下.这个水平的辐射能量不会导致分子或原子发生电离现象.

    作者:潘连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水果干:损失营养还是浓缩精华

    水果干甜美可口,无论作为零食、制作面点,还是煮粥、煲汤,都非常美味.虽然新鲜水果自带“健康”标签,但含有大量糖分、经干燥加工的水果千,在很多人心里却留有问号:水灵灵的水果都千成那样了,还会有营养吗?也有人好奇:“浓缩就是精华”,水果千体积变小、水分变少,精华会不会也被浓缩?本文将为你揭开疑问.

    作者:董洋;范志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大众医学杂志

大众医学杂志

主管: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