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云
他山之石:美国“膳食圣经”新版本膳食指南是根据营养学原理,结合本国居民膳食消费和营养状况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目的是帮助居民合理选择食物,以改善营养和健康状况.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制定、定期修订及发布膳食指南.《美国居民膳食指南》自1980年起,每5年由美国农业部、卫生及公众服务部共同发布.2016年初,美国卫生及公众服务部、农业部联合发布了第8版《美国居民膳食指南》,在中外营养界激起干层浪.
作者:马冠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生活实例寒假里,父母平常要上班,看电视、玩手机、打游戏是一年级小学生小明的主要娱乐方式.开学后不久,小明妈妈发现,小明看电视时靠得越来越近,并且总喜欢把眼睛眯成一条缝,样子很是难看,怎么说他都不听.一问,小明抱怨不是自己不想离远点,而是看不清.小明妈妈心里咯噔一下:自己和小明爸爸都近视,是不是小明也近视了?到医院一查,小明的双眼视力下降到0.4,眼底已经有了豹纹状改变(近视性改变),散瞳验光的结果是双眼近视150度,并合并100度的散光.
作者:邸悦;郑文静;乔彤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急诊前沿性命攸关、急诊医师起死回生,在医学学科内部,急诊医学却是一个经常被遗忘的角落.急诊科,也是大众望而生畏、不愿涉足、怨声载道的医院重地.急诊科,是不能“推诿”患者的科室.除接诊急危重症患者之外,急诊还会“被”接诊更多的多系统受累的患者和“老慢衰”的患者,所以“人满为患,席地而卧”的状况已经凸显.急诊科,将当仁不让地成为社会-医疗行为模式转变过程中接地气的科室.
作者:郭树彬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一位焦急的母亲给《大众医学》杂志的邮件我儿子上初中,物理方面特别有特长,但他的语文却学得很差.我们督促他多看看文学名著,他也提不起丝毫的兴趣.要不就是拿起书本看一阵,但总是坚持不下去.他阅读的速度的确比较慢,有时看他还用手指点着字阅读.他上小学时语文就不好,总是写错字,写作文也不流畅,专门请了家教辅导语文,效果也不理想.我们家长很着急,生怕这影响了孩子的前途.请问我们应该怎么办?
作者:赵婧;毕鸿燕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生活实例爱的错位皓皓父母都只有初中文化,因忙于经营企业,父母把他送进了当地好的小学,晚上住老师家.父母认为老师文化高,肯定比自己更能教育好孩子.但整个小学,皓皓一直成绩平平,沉默寡言.五年级的春节,母亲因皓皓把新买的手机摔坏了就随口说了他一句,皓皓大发脾气后离家出走了.父母好不容易找到他,他却拒绝回家,父亲只好把他送回老师家.之后,皓皓再也没叫过妈.妈妈不明白:辛辛苦苦挣钱都是为了孩子,为什么却换不回一声妈?
作者:高鸿云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很多人在医院确诊前列腺癌后,自己到处打听,查找相关书籍,想看看前列腺癌到底如何治疗.结果资料找了一大堆,看来看去还是一头雾水.打针、吃药、切睾丸、根治、放疗、氩氦刀……好像每种治疗方法都非常有效,到底应该如何选择呢?长期的医学实践表明,必须针对患者个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否则难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甚至可能延误治疗时机.具体地讲,就是要对患者预期寿命、全身状况、癌肿分期及其恶性程度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评估,然后再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量体裁衣”战病魔.
作者:孙颖浩;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前列腺疾病100问》编写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生活实例小张性格外向,平时喜欢体育锻炼.近他参加了单位体检,结果拿到体检报告后,发现是乙肝大三阳.他又惊又怕,赶紧到医院检查,结果显示他的HBV(乙肝病毒)DNA高达4.81×108拷贝/毫升.虽然检查显示肝功能正常,B超显示肝脾无异常,但他却害怕得夜不能寐、食不下咽,成天感觉疲乏无力,人也清瘦了许多,只能在家里休息.
作者:尹有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有这样一个群体,一次次胎停、一次次空孕囊、一次次生化妊娠(发生在妊娠5周内的早期流产,又称“亚临床流产”)……有的借助试管婴儿技术助孕,进行胚胎移植四次、五次甚至十几次,一直不能成功.她们奋斗了五年、十年,在努力成为母亲的路上走得很艰辛、很痛苦.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她们的孕育之路如此困难重重?其实,原因很多,并不是每次失败都是所谓的自然淘汰、运气不好.
作者:鲍时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儿童过敏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儿童变态反应疾病的累积发病率已达25%~35%,其中哮喘为7% ~10%,变应性鼻结膜炎为15% ~20%,特异性皮炎为15% ~20%.二十多年来,中国儿童的哮喘确诊率,从1990年的0.9%到2000年的1.5%,再到2011年的6.8%,出现了大幅增长,包括过敏性哮喘、鼻炎、结膜炎、异位性皮炎(湿疹)、食物过敏、药物过敏等在内的儿童过敏性疾病在上海、北京、重庆等大都市更为常见.
作者:曹兰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临床实践中,每当遇见发热、咳嗽的患儿,家长总会有不同的诉求.有些家长希望孩子能尽快好起来,以免反复上医院排队就诊,希望医生用好的药或输液,好看一次病就好了;有些家长有一点医学常识,认为使用抗生素或输液对孩子健康不利,拒绝使用抗生素或输液;还有些家长,从外地跑来就诊,因当地医生反复给孩子补液治疗并使用了大量抗生素,故觉得当地医院的治疗存在很大的问题,进而舍近求远到大医院就诊.
作者:王立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长期以来,鉴于癌症易复发及转移的事实,以及错误地认为癌症主要循病灶部位沿淋巴管远处扩散转移,因此“根治性切除手术是癌症尤其是实体瘤有可能治愈的佳选择”此种认识曾深入人心.不少患者治癌心切,以致就诊时宁可忍受一时之痛,也务求治疗彻底,以防日后复发,纷纷要求医生给予根治切除,甚至尽管乳腺癌的保乳手水目前已普遍推广,但仍有某些早期乳腺癌患者极力要求医生予以包括胸肌及腋窝清扫在内的根治手术.
作者:徐光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青光眼患者的性格特征与普通人相比,青光眼患者的性格更偏向于焦虑、紧张、不安、抑郁、神经质、强迫性格、不乐观等,并具有难以对抗冲击、逃避或拒绝接受压力的倾向.研究认为,A型性格可能与青光眼疾病的发生具有相关性.A型性格的主要特征为个性强,急躁,易冲动,好胜心强,有强烈的时间紧迫感,有过分的抱负、竞争和敌意.
作者:孔祥梅;文雯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三大致盲性眼病之一,与白内障、青光眼并列.在我国50岁以上人群中,约16%的人患有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总数接近4 000万人.黄斑变性,老年人易“中招”暮年悠悠,闲情逸致,含饴弄孙,琴棋书画,这样的老年生活令人羡慕.然而,一些眼科疾病却无情地夺去了许多老年人的幸福生活.笔者曾治疗过一位老画家廖老师,她擅长人物肖像画,她的作品往往能捕捉到令人震撼的细节.
作者:叶晓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古人认为,艾叶是一种可以治百病的药草,插在门上用来祛除各种毒害,可以使人身体健康,有关艾叶防病、治病的故事世代流传.农历五月,天气渐炎热,蚊虫苍蝇滋生,所以古人称五月为“恶月”或“百毒月”.而到了端午节,阳光炽热,百毒齐出,民间习俗用艾叶降百毒、招百福.
作者:梅全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罂粟之壳也致瘾罂粟是制取鸦片的主要原料,当罂粟开花结果后,将大小如鸽蛋的成熟果实除去种子、干燥后便是罂粟壳.罂粟壳被列入《中国药典》,其功能与主治为“敛肺,涩肠,止痛.用于久咳,久泻,脱肛,脘腹疼痛”.在强力枇杷露等止咳药中,罂粟壳也是主要原料之一.但它易成瘾,不宜常服,如止咳药的每日服用量中只含有2.25毫克罂粟壳.
作者:马志英 刊期: 2016年第06期
2013年5月18日凌晨,我因发烧被送至南京鼓楼医院急诊室,医生的一句“喘得这么厉害,测一下血氧饱和度吧”,成为我人生的转折点.在接下来的各项检查后,我得到了三个诊断结果:①重症肺炎;②Ⅰ型呼吸衰竭;③淋巴管平滑肌瘤(疑似).我在ICU(重症加强护理病房)住了22天,氧气管从未摘下过,医生、护士帮我消炎退烧,告诉我们病情的罕见性和严重程度,治疗方案里提到了肺移植.
作者:吴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转氨酶升高,有人有症状有人没感觉医学上常见的被简称为转氨酶的有两种:一种是存在于肝细胞浆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又称谷丙转氨酶(GPT);另一种是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中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又称谷草转氨酶(GOT).ALT活性升高,标志着临床发病,常急速上升、缓慢下降.ALT可以高达正常高限值的十余倍至数十倍.ALT值表示炎症活动的程度,与组织破坏的方式不明显相关.AST反映肝细胞线粒体的损害,较能说明肝脏组织的破坏程度.当AST的值升高超过ALT时,须警惕重症或慢性肝炎.
作者:成扬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意外伤害已成为威胁儿童健康和安全的主要疾病,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在我国,0~14岁儿童因意外死亡已上升为儿童死亡原因的第一位,致残情况亦相当严重.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儿童因意外伤害而死亡的五大原因分别是车祸、溺水、烧伤或灼伤、摔落、中毒.意外伤害的发生与儿童的发育认知、潜在危害的接触、监护人对危险的认识有关,家长对此需提高警惕,减少和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在意外伤害发生后更应正确处理,改善预后.
作者:朱晓东;谢伟;夏昊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塞翁”失嗅张重华自2010年成立中医工作室以来,选择难治性鼻出血、鼻窦炎、过敏性鼻炎、嗅觉障碍、喉性顽咳、声带白斑以及郁症等目前临床常见的难治病为重点,开展治疗和研究.粗粗一数,五官疾病患者中一半以上是“塞翁”.“塞翁”是戏称,因为来就诊的各类患者多久治不愈,有鼻塞症状,说话时瓮声瓮气.“塞翁”中的一半,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闻气味的功能减退或异常.这种情况在临床上被称为“嗅觉障碍”,至今尚无特效疗法,中西医结合治疗是张重华团队近年来致力的项目.
作者:许蕾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每年6月21日-22日为夏至节气.夏至,顾名思义,表示炎热夏天来临.南方夏季多雨,夏至前后正值黄梅天,此时天气闷热、阴雨不断,空气中湿气较重,而人则易感受湿邪.一旦脾阳为湿邪所遏,超出脾胃适应能力,就会产生食欲不振、大便稀溏、脘腹胀满的脾病.因此,夏至饮食宜清淡,少油腻,少生冷,可适当食用健脾祛湿之品,如扁豆、薏苡仁、茯苓、丝瓜和肉豆蔻等.
作者:李纯静;孙丽红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