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咏明
目的 比较急性大面积、次大面积、非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治疗前后以及不同药物、不同给药方式之间血清转氨酶的变化.方法 将明确诊断为PTE的519例患者分为为大面积(54例)、次大面积(195例)、非大面积PTE(270例).大面积、次大面积PTE患者采用溶栓治疗,非大面积PTE患者采用抗凝治疗.按中心随机方法,溶栓药物分别应用尿激酶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抗凝药物分别为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结果 (1)大面积PTE患者治疗前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74±33)IU/L、(88±40)IU/L]明显高于次大面积PTE[(52±21)IU/L、(43±18)IU/L]、非大面积PTE[(38±13)IU/L、(35±11)IU/L](P<0.05);(2)非大面积PTE应用普通肝素患者治疗后7 d血清ALT(84±39)IU/L明显高于应用低分子肝素患者(67±26)IU/L,(P=0.045).(3)519例PTE患者45例估测肺动脉收缩压(P)≥80 mmHg者、169例治疗前存在右心运动功能减弱者以及48例预后不良者中血清ALT升高者分别为17例(41.5%),76例(45.5%),26例(54.5%)(P=0.049,P=0.037,P=0.022).结论 (1)急性PTE患者可出现血清ALT、AST水平升高.(2)非大面积PTE患者应用抗凝治疗,普通肝素较低分子肝素更易引起血清转氨酶的升高.(3)血清ALT的升高与PTE患者的估测肺动脉收缩压、右心运动功能及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张蕴;杨媛华;庞宝森;王辰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尾加压素受体拮抗剂(urotensin receptor antagonist,URA)对损伤肺的影响.方法 健康SPF级Sprague Dawley(SD)大鼠49只,随机分为A、B、C三组:抽取7只注射生理盐水作为正常对照(A组);B、C两组各21只,二组所有大鼠用油酸复制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模型,B组为模型对照组,C组在模型基础上加用URA为干预组.三组均于注射后3 h各抽动脉血作血气分析测定血氧分压,A组抽动脉血后全部活杀取肺,B、C两组分别于3(抽动脉血后)及12、24 h三个时间段各取7只活杀取肺,右肺称湿重后烘干,左肺立即以中性福尔马林固定作病理切片.结果 A组大鼠注射生理盐水后无异常表现,B、C两组注射油酸后均出现呼吸急促、活动减少或不合群、紫绀等表现,与A组相比,B、C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明显下降(P<0.05),肺湿/干(W/D)比值明显升高(P<0.05),但A、B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活动能力改善较B组更快,肺组织病理符合急性肺损伤变化,随时间延长,炎症细胞、红细胞、肺水肿进行性加重,但C组红细胞渗出较B组有所减少.结论 尾加压素受体拮抗剂可能对急性肺损伤动物肺损害有保护作用.
作者:梁子敬;赖荣德 刊期: 2007年第08期
为了进一步深入开展脓毒症的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及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危重病专家委员会准备倡导在全国开展脓毒症的研究,其终的目标是通过多中心、前瞻性的研究,制定中国脓毒症的诊断标准,开展脓毒症的早期预警指标的研究,探讨脓毒症方便、快捷、准确的生化学诊断标准,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脓毒症的治疗指南.
作者: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危重病专家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 刊期: 2007年第08期
自2000年国际复苏指南颁布以来,各地呈现出学指南用指南的喜人景象.时逢学习指南热烈的今天,人们似乎更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认识到国际复苏指南是一个原则性指导纲要,具体执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不同人群等诸多差异,并结合心脏骤停时的多重因素而加以灵活运用.
作者:王立祥;沈洪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市民急救意识和对急救培训的需求.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调查不同地区的北京市民,共回收有效问卷3087份.结果 北京市民知道120电话用途的占97.67%;在发生意外事故后,能够迅速拨打急救电话的占31.00%;参加过急救培训的占12.93%;迫切希望参加培训的占59.31%;希望的急救培训形式为看电视学习.结论 北京地区急救培训已经取得一定效果,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居民的急救培训力度和广度.急救培训需要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年龄阶段居民的需求,应用电视这一大众传媒工具,为广大居民提供可及性更高的急救培训.
作者:赵永春;张雁;李航;温新华;张进军 刊期: 2007年第08期
Whipple手术是治疗胰头癌、壶腹癌、胆总管下段癌、十二指肠癌等恶性肿瘤的经典术式.其切除范围广、创伤大、时间长、出血多、术后易发生各种并发症.
作者:高顺良;陈健;王涌;吴育连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技术观察急性肺栓塞患者溶栓抗凝治疗前后肺动脉栓子、右心结构及收缩功能的改变.方法 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对2002年12月至2006年4月间经肺动脉CT或肺血管造影证实的3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行溶栓治疗,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观察治疗前、治疗后24~30 h、1个月的肺动脉栓子、主肺动脉及其分支内径、右房室内径,右室前壁运动幅度、右室舒张末期容积、右室射血分数,三尖瓣返流、肺动脉收缩压等指标.结果 30例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溶栓治疗24~30 h后右房室结构明显改善,表现为右房长径及横径、右室前后径及横径、主肺及右肺动脉内径、右室舒张末期容积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回缩(P<0.01),右室前壁运动幅度、右室射血分数有所增加(P<0.01),肺动脉收缩压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1个月后右房室大小、主肺及右肺动脉内径、右室舒张末期容积、右室前壁运动幅度及肺动脉收缩压等仍有恢复(P<0.05或P<0.01).5例患者主肺动脉和/或右、左肺动脉内检出栓子,溶栓后栓子逐渐消失.结论 超声心动图可动态、实时、无创评价急性肺动脉栓塞溶栓治疗效果,尤对血栓的溶解、右房室结构、右室超负荷及肺动脉高压的变化有独到的价值.
作者:郭方明;夏爱君;唐燕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NF-κB在烧伤血清复合缺氧致心肌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SD大鼠乳鼠心肌细胞,按施加刺激因素及是否进行拮抗剂预处理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n=4);烧伤缺氧组(n=4),10%自制大鼠烧伤血清+缺氧(1%氧浓度)刺激6 h;PDTC组(n=4),于培养基中加入NF-κB特异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50 mmol/L);PDTC预处理组(n=4),PDTC预处理30 min后,施加烧伤缺氧刺激;MTT法检测心肌细胞活力;提取核蛋白,蛋白免疫印迹化学发光法检测NF-κB核内含量;EMSA检测NF-κB DNA结合活性.结果 烧伤缺氧组NF-κB核内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升高,DNA结合活性提高,心肌细胞活力下降;PDTC预处理后,核内NF-κB水平较烧伤缺氧组明显降低,DNA结合活性显著降低,烧伤缺氧所致的心肌细胞损伤明显减轻,活力提高.结论 NF-κB参与烧伤缺氧致心肌细胞损伤作用,阻断NF-κB可能对防治严重烧伤所致的心肌细胞损伤具有一定潜在价值.
作者:范鹏举;李珍;黄晓云;郑军;黄跃生;雷少荣 刊期: 2007年第08期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疼痛少、角膜愈合快、视力恢复迅速、屈光状态稳定,而被广泛应用于近视、远视及散光的治疗.但随着LASIK广泛开展,术后外伤患者也逐渐增多.6年来本院共收治LASIK术后外伤急诊患者16例(16只眼)均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持新;孙雯;顾扬顺;汪晓宇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湖州市中心医院和湖州市第一医院自1978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急诊收治185例左半结肠癌导致急性肠梗阻患者,对其中178例施行了一期切除肠吻合术(另7例直肠上段癌采用Hartmann's手术).
作者:韩春蕃;俞建平;王雁;沈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哈弗氏系统改建的实验研究,探索一种新的能更好地促进骨损伤尽快修复的引导组织再生性生物膜材料.方法 以家兔为研究对象,在其双侧胫骨中上三分之一交界处及下颌角前切迹处形成急性骨创,实验侧骨创处覆盖海藻酸钙膜,对照侧覆盖胶元膜或不覆盖膜材料,分别在术后1、2、4、6、8周时取出颌骨与胫骨,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TGF-β与VEGF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并计量观察.结果 术后6周内实验组哈弗氏管比对照侧出现早而多,骨再生快;前者异物巨噬细胞反应程度轻,后者反应程度重;术后4周内实验侧TGF-β与VEGF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具有时空性.结论 哈弗氏系统的改建和骨诱导因子的含量与生物膜材料引导组织再生的能力和效果直接相关.
作者:何虹;黄剑奇;平飞云;HITIWAN Teparat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七氟醚对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日本大耳白兔24只,随机分成四组(n=6).假手术组(S组):开胸游离左肺门后,未行缺血-再灌注处理;缺血-再灌注组(IR组):阻断左肺门45 min后松开血管夹再灌注120 min;七氟醚-缺血再灌注组(Sev-IR组):先吸入1MAC七氟醚30 min后行缺血-再灌注;七氟醚组(Sev-S组):持续吸入1MAC七氟醚30 min,未予缺血-再灌注处理.缺血45 min,再灌注120 min时处死兔,观察各组肺组织HO-1活性,肺组织湿干重比(W/D)、肺泡损伤数(IRA)及电子显微镜观察肺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再灌注120 min后IR组和Sev-IR组肺组织W/D、IRA值均高于S组(P<0.01),而Sev-IR组的这两个指标较IR组均有明显降低(P<0.01);再灌注120 min后IR组和Sev-IR组肺组织HO-1活性分别为(489.86±72.18)和(758.67±111.15)较S组(135.58±36.47)均明显升高(P<0.01);与IR组相比,Sev-IR组肺组织HO-1活性明显升高(P<0.01).肺组织的电镜结果显示七氟醚使IR诱导的超微结构损伤减轻.上述指标于S和Sev-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七氟醚可增强肺组织HO-1活性,这是其对肺IR损伤发挥的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胡明品;李兴旺;陈玲阳;连庆泉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急性氯化钡中毒迄今报道较少,近来笔者在处理大批人员中毒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收治了60例因食用误掺氯化钡的面条而中毒的患者.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王胜武;荣爱红;李保军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第三代静注溶栓药物瑞替普酶(rPA)和阿替普酶(rt-PA)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开放性临床研究方法,观察2004年3月至2006年12月期间在本院急诊室内接受rPA或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AMI患者,共55例,其中rPA组24例,rt-PA组31例,观察血管再通率、死亡率、平均住院天数、心力衰竭及休克等并发症和出血不良反应.结果 rPA和ri-PA组的再通率分别为87.50%和83.83%,(P>0.05).溶栓后30 d内心力衰竭、休克及再梗死发生率两组相当,(P>0.05);死亡率分别为8.33%(2例)和6.45%(2例),P>0.05;轻度出血发生率分别66.66%和48.38%,P>0.05;脑出血发生率为8.33%和9.68%,P>0.05;住院天数分别为(10.74±6.49)d和(13.09±13.36)d,P>0.05.结论 瑞替普酶适合急诊室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静脉溶栓治疗.
作者:陈晓辉;江慧琳;林珮仪;田朝伟;李敏;杜雪梅;刘炳烦;李炳流;李燕屏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烫伤大鼠肝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的变化规律,观察丙酮酸乙酯(EP)对烫伤后肝组织HMGB1表达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30%总体表面积Ⅲ度烫伤模型,7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伤组(n=18)、烫伤组(n=30,烫伤后2 h腹腔给予林格液 3 ml)、丙酮酸乙酯(EP)治疗组(n=30,烫伤后2 h腹腔给予EP3 ml).3组动物分别于伤后第8、24、72 h时点活杀,留取肝组织检测其HMGB1基因/蛋白表达,留取血标本检测肝功能指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蛋白免疫印记法检测肝组织HMGB1基因/蛋白表达,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结果 与假伤组比较,严重烫伤组大鼠肝组织HMGB1 mRNA表达及蛋白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或P<0.01),同时血清AST和ALT水平亦显著升高(P<0.05或P<0.01).EP治疗组大鼠肝组织HMGB1表达显著下调,血清AST和ALT水平不同程度地明显下降(P<0.01或P<0.05).结论 HMGB1参与了烫伤大鼠的炎症反应过程,应用EP治疗可有效抑制烫伤后肝组织HMGB1的表达,并显著减轻烫伤延迟复苏所致肝功能障碍.
作者:王强;姚咏明;王文江;咸力明;窦科峰;盛志勇 刊期: 2007年第08期
随着先进创伤性诊疗技术的开展和广谱抗生素和激素的使用,以及患者高龄化和病情危重复杂等因素,使临床深部真菌感染日益增多且趋向复杂化,并常导致致死性终末感染[1].
作者:唐建忠;单红卫;杨兴易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CS)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急性病症,死亡率高达40%~60%[1-2].
作者:李宏松;刘建平 刊期: 2007年第08期
脓毒症是一种失控的、持久性炎症反应,是由感染因素诱发的全身性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
作者:姚咏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婴幼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对外周血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组织抑制剂(TIMP-1)表达水平的影响及MMP-9、TIMP-1在术后急性肺损伤发生、发展中作用.方法 随机选择24例房室水平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婴幼儿.ELISA法测定血浆MMP-9和TIMP-1水平,RT-PCR法测定外周血白细胞MMP-9 mRNA的相对量,免疫荧光观察CPB前和CPB结束时白细胞内MMP-9含量的变化,同时测定CPB前、CPB结束时、CPB结束后1、3、6 h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呼吸指数(RI)、氧合参数(OI),分析MMP-9和MMP-9/TIMP-1比值与呼吸功能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CPB后1、3、6、24 h血浆MMP-9的水平与CPB前相比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CPB结束后3 h血浆MMP-9浓度达到高峰;(2)CPB后1、3、6、24 h血浆TIMP-1的浓度与CPB前相比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CPB结束后3 h血浆TIMP-1的浓度达到低值;(3)CPB后1、3、6、24 h血浆MMP-9/TIMP-1比值与CPB前相比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CPB结束后3 h达到大值;(4)CPB结束时、CPB结束后6、24 h外周血白细胞MMP-9mRNA的相对量与CPB前相比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CPB结束时、CPB后1、3、6 h AaDO2、RI与CPB前相比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OI与CPB前相比则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婴幼儿体外循环心直视手术后外周血MMP-9血浆水平和MMP-9 mRNA转录水平明显增加,而血浆TIMP-1浓度明显下降,血浆MMP-9浓度和活性与婴幼儿体外循环心直视手术后急性肺损伤指标密切相关.外周血中MMP-9过度表达和MMP-9/TIMP-1比例失衡在婴儿体外循环手术后急性肺损伤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舒强;张向红;叶菁菁;施珊珊;石卓;沈红强;林茹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高危静脉血栓患者炎性指标和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关系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128例重症监护病房高危静脉血栓患者(实验组)和65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分别进行高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检测;应用肝素(5 000 U,每天3次,静脉注射)或低分子量肝素(100 U/kg,皮下注射),华发林(2~3 mg,口服),5 d前后检测上述指标变化.结果 实验组的高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应用肝素、低分子量肝素或华发林后,上述指标显著性降低(P<0.05或<0.01).结论 重症监护病房高危静脉血栓患者存在明显的高凝状态,采用抗凝尤其是低分子肝素可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血液黏度,高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可作为抗凝的有效指标.
作者:王春亭;任宏生;张继承;孟玫;于冬青;蒋进皎;靳长俊 刊期: 200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