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红
目的:研究硫酸镁与硝苯地平对妊高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4例妊高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7例。对照组患者单独采用硫酸镁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硫酸镁+硝苯地平联合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4.71%,观察组为88.24%,对照组妊高症患者的治疗效果不及观察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硫酸镁与硝苯地平联合治疗妊高症具有良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瑶 刊期: 2016年第16期
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来说,卫生检验已经成为了十分重要的职能。但是在当前时期,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开展相关检验工作时,常常遇到了多种多样的问题,如工作人员自身综合素质不高以及资质认证机制不完善等,从而也就造成了工作的效果不尽人意的状况。本文针对疾控中心卫生检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作者:史冬云 刊期: 2016年第16期
门诊室是医院人流量多的科室,并且病种繁杂多样,护理人员工作量大,导致门诊科的采血工作质量偏低。本文针对当前门诊采血是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究,并提出持续质量改进在门诊采血工作中的应用方法,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减少血液样本差错率以及凝固情况,以此提升门诊采血工作质量。
作者:张红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酚妥拉明持续泵注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及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5年5月~2016年3月收治的符合重症肺炎诊断标准的住院患儿12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儿均采用相同的综合治疗,包括吸氧、抗感染、抗病毒、营养支持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酚妥拉明1μg/( kg.min)微量泵24h缓慢静脉注入,连用3~5日,观察和对比分析各组的疗效;同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用药后于用药后5min、15min、30min、60min、24h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等。结果:治疗组显效65%,有效30%,总有效率9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显效、总有效率明显升高( 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用药后于用药后5min、15min、30min、60min、24h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酚妥拉微量泵缓慢静脉注入治疗婴儿重症肺炎疗效明显,并没有引起治疗组的血液动力学发生变化,可见采取酚妥拉明持续泵注辅助治疗婴儿重症肺炎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石浩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总结其相应护理对策。方法:选取从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846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对切口感染的手术相关因素及其护理对策进行探讨。结果:846名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的共41例,发生率为4.85%,是否为层流手术、手术时间是否>2h、是否急诊、是否存在参观人员及是否接台手术等因素与切口感染发生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是否为层流手术室、急诊手术、手术时间、接台手术及参观人员等是造成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临床中应针对性给予护理对策,降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风险,缩短平均住院日。
作者:万凌云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观察哮喘治疗中酮替芬的临床成效。方法:随机选择于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组3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基础治疗加沙丁胺醇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基础治疗加酮替芬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成效、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分析发现,研究组临床治疗成效显著高于常规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之后,并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数据对比无差异意义(p>0.05)。结论:哮喘治疗中,酮替芬的应用有助于获得理想化的临床疗效,且用药安全,见效快,治愈率十分确切,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于超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屈光度与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半径之间的关系,为近视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年龄>18岁的210例420眼,按屈光度分为正视眼和近视眼两组,测量其屈光度、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半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两组参数值比较:正视眼组角膜曲率半径(水平/垂直)、眼轴长度测量值分别为7.92±0.28/7.74±0.28、23.28±0.81;近视眼组角膜曲率半径(水平/垂直)、眼轴长度测量值分别为7.74±0.21/7.60±0.22、24.86±0.86。两组结果采用t检验,发现均有差异(P<0.01)。2、偏相关分析结果:屈光度与眼轴长度高度负相关(r=-0.91,P<0.01);屈光度与角膜曲率半径(水平/垂直)正相关(r=0.78、0.82,P<0.01);角膜水平曲率半径和垂直曲率半径正相关(r=0.89,P<0.01);眼轴长度与角膜曲率半径(水平/垂直)正相关(r=0.76、0.81, P<0.01)。结论近视的发生发展与眼轴长度、角膜曲率的改变密不可分。
作者:王英 刊期: 2016年第16期
颅内出血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一种脑损伤,存活者常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莱温守恒模式通过运用守恒原则对患者进行评估,辨别其行为改变和患者在适应疾病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功能水平的改变,再进行护理干预。本文运用莱温守恒模式照护一例颅内出血患儿,通过介绍案例、莱温守恒模式的4项守恒原则的解释、护理程序的方法介绍及运用,提出护理问题并采取护理措施。通过研究发现,守恒原则与护理程序相辅相成,该理论中的护理程序围绕着守恒原则进行,守恒原则以护理程序为框架。
作者:郑俏俏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总结用小针刀行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0例陈旧性肛裂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施行小针刀内括约肌侧切术,对照组施行传统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术后出血、疼痛、肛周感染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两组肛门失禁、治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针刀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疗效较好,治愈率高,并发肛门失禁、感染等的危险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包玲玲;吴利锦;胡子干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中医急症用中成药与西药的配伍禁忌。方法:通过对常见的常见的几种中成药和西药进行分析,分析其配伍禁忌。结果:例如双黄连粉针剂、复方双花口服液、鱼腥草注射液、乐脉冲剂、止喘宁注射液、藿香正气软胶囊、血塞通注射液等中药物,如果和某些西药配合,会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或者不理想药效。结论:在应用过程中,要注意中成药和西药的配伍禁忌,以保证疗效,保证患者尽快康复,为患者身心健康提供保障。
作者:梁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总结县级医院对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CPR)的护理体会,为提高CPR救护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例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实施CPR救护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经医护人员积极实施CPR后,恢复自主心跳、呼吸和意识,触及颈动脉搏动,血压持续上升>12 h,患者恢复自主呼吸>12 h,面色(口唇)由青紫(发苷)转为红润,出现自主呼吸,瞳孔由大变小,出现睫毛反射与对光反射,眼球与手指能活动。结论正确判断病情与迅速启动心肺复苏救治措施,重视复苏后的特别护理,是决定救治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作者:蒋贵珍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深入探讨推拿配合穴位敷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4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行推拿治疗,观察组加入穴位敷贴。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上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中,对患者行推拿联合穴位敷贴具有较好的效果,方法值得借鉴。
作者:冯建峰 刊期: 2016年第16期
阐述森田疗法和中医心理疗法的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主要从方法的异同、理论的异同这两方面对两种心理疗法进行比较分析。
作者:林迦密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误诊原因,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病的认识,减少误诊率。方法:分析我院两例误诊病例,并复习了国内关于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相关文献。结果:本病就诊时有慢性咳嗽者居多,胸片显示正常或肺纹理增加但无其他器质性改变。一般抗生素治疗无效或好转后,反复发作。误诊原因主要是临床医生对此病认识不足,对病史缺乏全面分析,基层医院缺少特异性检查手段。结论:咳嗽变异性哮喘易误诊误治,临床医生应提高对本病的警惕性,降低误诊率。
作者:李华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给予四肢骨折患者专项骨折术后疼痛的护理,并分析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2月收治入院的四肢骨折患者30例。根据患者骨折部位的不同给予不同的专项骨折术后护理措施,分析对比护理前后患者的疼痛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护理前VAS评分为(7.98±0.91)分,经专项骨折术后护理后,VAS评分为(1.98±1.92)分,疼痛情况较护理前有明显改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肢骨折患者应根据其骨折部位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而且在护理方面,也应根据患者骨折部位的不同进行不同的专项护理,才能有效的缓解患者手术疼痛情况。
作者:张箐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对我院门诊肺结核患者实行规范化管理及健康教育,使我院肺结核病患者了解结核病相关知识和健康生活方式,提高结核病的治愈率。方法:200例门诊肺结核病人随机分为各为100例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按自愿原则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实行规范化管理及健康教育,对照组不实行规范化管理及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病人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结果:实验组肺结核控制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参与规范化管理及健康教育后的肺结核患者恢复时间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家属未被传染。结论:规范化管理及健康教育模式优于一般的健康教育,同时能提高门诊肺结核病人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兴群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为了使学生更清楚地观察和学习面神经颅外分支走行及分布,依据相关解剖学资料制作面神经颅外分支标本。方法首先选取成人头面部标本一件,先暴露面神经主干,然后顺着主干分离颅外分支,后追踪各分支。结果面神经出腮腺后呈放射状发出颞支(2支)、颧支(2支)、颊支(3支)、下颌缘支(1支)和颈支(1支)5组分支。结论面神经颅外分支较多,分布范围较广,面神经颅外标本帮助学生建立立体观念,使学生一目了然,解决学生学习面神经颅外分支难的问题,帮助临床医学生理解腮腺切除术和面瘫等临床问题。
作者:向平;李兵;马森;徐四元;伏辉;刘万胜;漆光平;孙建永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分析艾滋病咨询检测诊室艾滋病和梅毒患者预防知识知晓率调查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间,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艾滋病咨询检测诊室确诊的128例艾滋病或梅毒患者为研究对象,综合设计调查表,对研究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艾滋病和梅毒预防知识知晓率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本组的128例调查对象中,梅毒和艾滋病的预防知识知晓率分别为67.19%和78.91%,其中“梅毒会提高艾滋病的传播率”与“蚊虫叮咬不会导致艾滋病病毒传播”的知晓率低,依次为57.81%和51.56%。不同文化水平的患者其梅毒和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初中及以下者、高中/专者、大专及以上者,同性恋者知晓率高于异性恋者,差异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梅毒和艾滋病的预防知识知晓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应加强通俗易懂的梅毒和艾滋病健康教育,采取“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从而减少降低STD的感染与传播。
作者:钟巧茹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对2015年1月-2016年9月在我院重症医学科住院行机械通气患者的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同时选取重症医学科住院非VAP患者作为对照。结果:VAP患者在白蛋白、连续使用抗生素时间、APACHE评分、机械通气时间、使用H2受体拮抗剂时间、抗生素合用种类、肠饲营养时间这7个因素方面与非VAP患者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生VAP的危险因素较多,应根据相关危险因素采取护理措施,降低其发生率和死亡率。
作者:沈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经皮静脉吸栓术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综合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例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造影确诊后置入下腔静脉滤器,经同侧腘静脉置入导管行吸栓治疗。结果:20例血栓患者,一次性清除15例,残留少量血栓难以抽吸3例,2例因合并陈旧性血栓,术中使用球囊扩张静脉。下肢水肿完全消退14例,部分消退6例。下肢疼痛者在术后全部缓解。术后随访20例,6-12个月内未见同侧血栓复发者。结论:经皮静脉吸栓术治疗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快速、简单、有效的方法,值得在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作者:张永辉;朱月明;赵江涛 刊期: 2016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