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红;葛志明;李志强;蔡尚郎;安毅;王其新;董果雄
1 概念的提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是指机体受到休克、创伤、感染、烧伤等严重打击后,同时或相继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或系统功能障碍或衰竭,不能维持自身的生理功能,从而影响全身内环境稳定的临床综合征.其包含早期多器官功能障碍到晚期多器官功能衰竭的连续性程.
作者:周荣斌;于学忠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患者女性,20岁,因头昏乏力4 d,昏迷伴抽搐6 h,于2007年1月17日急诊入院.病程中无胸闷、胸痛.既往体健,无糖尿病史.体检:T不升,P136次/min,R 23次/min,BP 77/44 mmHg(1 mmHg=0.133 kPa).
作者:欧书钦;马渝 刊期: 2007年第12期
1 场馆概况奥运场馆按其性质可分为竞赛场馆、非竞赛场馆和训练场馆三类.
作者:张进军;赵永春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中成药血必净注射液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株(bEnd.3)增殖活力的影响,探讨其促进内皮损伤修复的药物效应.方法 采用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株bEnd.3,分别给予质量浓度为0、5、25和50 mg/ml血必净刺激12、24和48 h后,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必净对细胞周期(增殖指数%=(G2-M)%+S%)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非参数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0 mg/ml)相比,血必净5 mg组和25 mg组在12 h和24 h的MTT和增殖指数均明显升高(P<0.05),两组在48 h的增殖指数明显降低(P<0.05),而MTT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 mg组的MTT在12 h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24 h和48 h则显著降低(P<0.05);其增殖指数在12 h和24 h均明显升高(P<0.01),在48 h显著下降(P<0.01).结论 血必净对于体外培养的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在特定药物浓度和时间内具有刺激增殖的作用,提示对内皮细胞的损伤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作者:沈蕾;孙正达;曹同瓦;边伟;祝禾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手部的创伤中拇、手指半侧缺损的修复方法较多,本院选用(足母)趾半侧甲瓣、第二趾半侧甲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半侧缺损,重建了指甲及罗纹,恢复了良好的感觉和功能,获得了理想的修复效果.
作者:王振军;程国良;侯书健;张云飞;袁光海;安丰妹;宋晓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在创伤后糖代谢障碍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中,探索及评估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的理想置换液配方,并与改良的Port配方作比较,评价其效果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CVVH治疗的134例创伤后糖代谢障碍MODS患者,按置换液分为两组:葡萄糖浓度为59.1 mmol/L的改良Port配方组(A组,n=59)和葡萄糖浓度为11.8 mmol/L的自配方组(B组,n=75).观察治疗期间电解质、血气分析、血糖和渗透压的变化.结果 ①A组的病死率明显高于B组(64.4% vs 40.0%,P=0.005);②治疗前,两组的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在存活者及死亡者中B组APACHEⅡ评分均高于A组(P<0.05).③CVVH治疗12 h后,B组的血糖浓度和渗透压分别为(11.2±1.9)mmol/L和(316.1±8.9)mOsm/L,更接近生理状况,明显低于A组的(16.8±3.2)mmol/L和(332.3±9.6)mOsm/L,(P<0.05).④在B组单个置换液循环中,置换液平均有(65%±3%)的葡萄糖经废液流失.结论 自配方置换液在血糖和渗透压调控方面优于改良Port配方,可降低病死率.
作者:刘宏宝;陈威;王汉民;刘晓渭;许国双;张鹏;白淑蓉;于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急性重度中毒(acute and severe poisoning,ASP)是危及生命的急诊危重症.近年来,血液净化技术,特别是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技术在抢救ASP中有较多应用,有资料表明HP可显著降低血液毒物水平,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本文就42例ASP患者HP治疗前后血液毒物清除效率、不同毒物间HP毒物清除率的比较及相关指标的临床研究报告如下.
作者:刘桂花;陈菲;李翠香 刊期: 2007年第12期
2003年非典的来临,是对我国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体系一次很好的考验.国家开始高度重视公共卫生医疗体系建设.然而从这几年的发展过程来看,各地较多地强调硬件建设,而急救中心的体制和网络建设发展不均衡,有待总结、分析,为今后的发展理出一个好的思路.在此,笔者就目前各地急救中心在体制和网络建设方面,谈谈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供同行商榷.
作者:李剑 刊期: 2007年第12期
颅脑外伤后进展性颅内出血性病变(progressive hemorrhage injury,PHI)是指外伤后经再次CT扫描或手术证实,颅内出血性病灶扩大或出现新的病灶[1].临床上病情逐渐加重,如不能早期正确诊断和处理,死亡率将大大增加[2].本文收集本科经治的56例进展性颅内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李明昌;任天剑;麦晓;杨宏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多发性颅内动脉瘤(MIA)所致的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立体影像诊断与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2000年12月至2006年8月收治的133例颅内动脉瘤中21例MIA(共48个动脉瘤)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这些病例在行3D-DSA或3D-CTA检查后,应用3D工作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处理作出诊断,据后处理图像来拟定栓塞治疗或外科手术方案.结果 (1)21例多发性动脉瘤伴SAH患者行3D-DSA或CTA检查(共48个动脉瘤),小于15 mm者35个(72.9%),15~25 mm者9个(18.8%),大于25 mm者4个(8.3%).微小动脉瘤、子动脉瘤(动脉瘤壁上的小阜)、瘤体穿动脉(动脉瘤壁上的小动脉)、瘤颈和载瘤动脉的三维形态和空间关系均可清楚显示.(2)根据我们制定的MIA所在部位的区域分级标准,Ⅰ级9例(占42.9%),Ⅱ级10例(占47.6%),Ⅲ级2(占9.5%),Ⅳ级0例.级别越高者,多倾向于选择血管内治疗.本组17例,共40个动脉瘤进行了血管内治疗,其中24个100%闭塞、12个90%以上闭塞、4个因动脉瘤小导管不能到位未治.显微外科手术2例,共4个动脉瘤,3个显微镜下全部夹闭、1个术中未发现,未治2例(4个动脉瘤).结论 3D-DSA或CTA能够提高自发性SAH的MIA检出率,清楚显示MIA的三维形态和空间关系,对指导治疗有很大帮助.MIA笔者多倾向于血管内治疗,必要时栓塞治疗和外科治疗联合应用.
作者:罗开俭;杨华;刘健;赵兵;宋世宾;SONG Shi-bin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观察高胆固醇血症患者RANTES表达的变化及辛伐他汀对其表达变化的影响,探讨RANTES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的作用及他汀对其作用的影响.方法 2005年5月至2005年10月在我院健康查体中心随机选取健康对照60例和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总胆固醇>6.24mmol/L)80例,分别为对照组和高脂组;高脂组予以辛伐他汀20 mg·d-1,睡前口服,共12周,为他汀组.对照组、高脂组及他汀组治疗12周肘静脉取血,分离血清、血浆并提取单个核细胞.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实时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单个核细胞RANTES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SPSS 12.0分析软件对试验的结果进行方差分析,Microsoft Excel对变量间的相关关系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①高脂组的血浆Ang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92.13±22.03) vs (50.85±12.12),P<0.01],他汀组明显降低[(78.57±18.35) vs(92.13±22.27),P<0.05].②高脂组单个核细胞RANTES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0.87±0.19) vs (0.23±0.05),P<0.01和(1.17±0.22)对(0.38±0.09),P<0.01],他汀组均明显降低[(0.46±0.11) vs (0.87±0.19),P<0.01和(0.69±0.15) vs (1.17±0.22),P<0.01].③高脂组AngⅡ与RANTES表达的相关分析显示,RANTES的表达与血浆的Ang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409,P<0.01).结论 辛伐他汀下调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单个核细胞RANTES表达的增高,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单个核细胞RANTES表达的增高与血浆AngⅡ水平的增高有关.
作者:李永红;葛志明;李志强;蔡尚郎;安毅;王其新;董果雄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观察血必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T淋巴细胞增殖及分泌白细胞介素-2(IL-2)、表达CD25的影响,为血必净对COPD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血必净对T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2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血必净对T淋巴细胞表达CD25影响,用四甲基偶氨唑盐(MTT)比色法观察血必净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COPD患者T淋巴细胞生成的IL-2、表达CD25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减低(P<0.01),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亦明显减低(P<0.01);血必净和慢阻肺组,PHA刺激T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生成IL-2、表达CD25的较慢阻肺组高(P<0.01),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亦明显增加(P<0.01).结论 COPD患者T淋巴细胞生成的IL-2、表达CD25减低,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亦减低,免疫失衡;血必净促进COPD患者T淋巴细胞分泌IL-2、表达CD25,增强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
作者:李旭;王立祥;张健鹏;李卉;刘亚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患者男,26岁,因左前胸部刀砍伤后出现失血性休克后急送当地医院,入院查体患者面色苍白,意识模糊,呼吸浅快,约30次/min,血压约70/50 mmHg(1 mmHg=0.133 kPa),脉搏细速,心率140次/min,前胸胸骨中下1/3处可见一横行大小约30 cm大小伤口,胸骨横断,伤口深达胸腔.
作者:顾强;肖颖彬;陈柏成;程伟;郝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中国国际救援队(China international search and rescue team,CISAR)流动医院(Mobile hospital,MH)的建立[1],使检验医学专业得以在发展并跃上新台阶.笔者参与印尼班达亚齐海啸、巴基斯坦巴拉考特地震和印尼班图尔地震救援,亲历检验医学专业的发展过程,现就其在灾难医学救援中的作用及发展方向综述如下.
作者:郑静晨;刘爱兵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急性脑梗死大部分是由于急性血栓形成或栓子阻塞动脉所致,国内外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已证实,溶栓治疗能有效地缩小梗死灶体积并改善神经细胞的功能[1],故急性脑梗死后首选急诊溶栓.目前我国多使用尿激酶动或静脉溶栓,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因费用高、严格的限定时间、医源性等因素使用的较少.现将本院2000年以来应用rt-PA静脉溶栓的28例患者报道如下.
作者:姜春莉;信宏;李晨然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是指机体在遭受严重创伤、感染、中毒、烧伤和大手术等急性应激性损害24 h后,同时或序贯出现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脏器功能障碍甚至衰竭的临床综合征.在概念上强调引发MODS的原发致病因素是急性的,不包括慢性疾病器官退化时的功能失代偿.MODS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MODS由原发致病因素直接引起,继发性MODS由原发伤病引起系统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导致.MODS是急危重病医学面临的难点和热点.
作者:杨兴易;谢伟峰;王东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增强的炎症性反应对急性血管并发症及早期冠脉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按照前瞻性临床试验方案,连续选择100例行PCI治疗的稳定性(SAP)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于术前留取外周血标本,分别测定C反应蛋白(CRP)和白介素-6(IL-6)水平;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和临床指标判定PCI术中及围术期血管并发症及术后冠脉事件.结果 100例患者中,13例于术中发生急性管腔闭塞,1例于术后2 d发生亚急性血栓,均于闭塞处行PTCA和/或支架植入,恢复TIMIⅢ级血流.余84例术中无并发症发生;术后30 d临床随访,无缺血性事件及各种原因的死亡发生.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在CRP下四分位数组与上四分位数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水平在无并发症组和并发症组中位数分别为:4.25(0.00~75.00)pg/ml和7.5(0.00~48.00)pg/ml,P<0.05;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增高的CRP、IL-6水平、糖尿病和靶血管AHA/ACC分型是术中急性血管并发症的预测因素.结论 PCI术前增高的CRP、IL-6水平可能与术中急性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相关.
作者:王晖;杨志健;黄峻;马根山;朱铁兵;王连生;曹克将 刊期: 2007年第12期
1954年Burch首先报告了一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出现心电图的异常.临床上将急性脑血管意外引起的继发性冠状动脉疾患称为脑心综合征或脑心卒中(cerebrocardiac syndrome,CCS),这是初的也是比较狭义的脑心综合征的概念.实际上,各种颅内疾患包括急性脑血管病、急性颅脑外伤、脑肿瘤、颅内炎症及各种原因所致的颅内高压均可引起心脏损伤.广义的脑心综合征的概念即指各种颅内疾患引起的继发性心脏损伤[1].临床上高度重视脑心综合征的发生、发展,认为其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刘雅明;董均树;吴绥生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心肌动作电位动态变化在室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37只健康雄性3月龄大约克猪随机分为两组:22只猪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第一分支制备心肌梗死模型,15只同家系同月龄大约克猪入选对照组.4周后右室程序刺激猪的在体心肌,三层心肌针式复合电极记录刺激过程中陈旧性梗死心脏和正常结构心脏左室前壁心肌跨壁复极离散度(TDR),动作电位时程(APD)与舒张间期(DI)的动态变化等电生理参数.采用方差分析及q检验.结果 心肌梗死4周后,陈旧性心梗组存活18只,其中12只诱发室颤,刺激周期为(190±5)ms;对照组全部存活,其中5只诱发室颤,刺激周期为(175±5)ms.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0±5)ms vs (175±5)ms,P=0.001].与正常心脏相比,陈旧性心梗组TDR显著增大[(15.66±4.45)ms vs(25.72±6.70)ms,P=0.001].但是诱发室颤组与未诱发室颤组比较,两组TD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43±7.01)ms vs(22.32±7.53)ms,P=0.45].心肌APD恢复斜率大值以及斜率大于1所占的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陈旧性心梗诱发室颤组[MI+VF(+)组],假手术诱发颤动组[SO+VF(+)组],假手术未能诱发颤动组[SO+VF(-)组],陈旧性心梗未能诱发颤动组[MI+VF(-)组].结论 APD恢复性质在室颤的维持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APD恢复曲线越陡峭越容易发生室颤.TDR是心脏固有异质性的表现之一,对室颤的发生不具有明确的预测性.
作者:吕菁君;魏捷;赵冬冬;崔博;林国生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指患者在受到严重感染、休克、创伤、大面积烧伤、大手术等打击后,同时或序贯出现2个或2个以上的系统或器官功能障碍,不能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临床综合征.MODS是重症监护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机体免疫反应的失衡状态,重建机体免疫内稳态是MODS防治的发展方向.
作者:杨君;解建 刊期: 200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