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进祥;王慧;徐建波;蒋春舫;吴河水
资料表明,我国每年毒蛇咬伤患者达10万余人次,其中致死率5%~10%,致残率25%~30%[1].我国已知的毒蛇约50种,剧毒的蛇类10余种,多数在我省有分布.本院为福建省蛇伤救治中心,每年均诊治福州及周边地区大量患者.本文对本院毒蛇咬伤的救治进行回顾性总结.
作者:王华新;罗春梅 刊期: 2006年第08期
重度骨盆骨折指的是骨盆环失稳定的骨盆骨折,常伴有失血性休克、严重的并发症和合并伤,早期死亡率高.本院自2002年3月至2004年8月收治骨盆骨折96例,其中32例为重度骨盆骨折,笔者均遵循损害控制(damage control,DC)原则进行救治,疗效满意.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王子明;王晓军;王爱民;沈岳;吴思宇;郭庆山;尹良军 刊期: 2006年第08期
介入治疗已经成为继发性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的主要治疗手段.介入治疗较安全,并发症少.但随着介入治疗患者的增多,并发症也不可避免,部分并发症需紧急手术处理.
作者:李可女;王芳;彭永红 刊期: 2006年第08期
随着复苏技术和外伤后救助手段的进步,严重外伤后脑损伤患者(TBI)的存活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对这一人群的治疗和康复训练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据报道,TBI后出现的垂体功能减退可使外伤性脑损伤患者已有的生理、认知及社会心理的损害进一步加重并影响疾病的康复.
作者:何敏慧;马岳峰;狄海波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置管后对血肿溶栓引流的效果.方法 71例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23例)采用定向颅内置管装置将导管置入血肿腔内,并持续引流;B组(24例)于术后6 h后注入尿激酶,夹闭导管3 h后开放导管并持续引流,每8 h后重复,共3次;C组(24例)于术后6 h后注入rt-PA,夹闭导管3 h后开放导管并持续引流,每8 h后重复,共3次.用术后一周的CT与术前比较.结果 三组患者术后两周复查头颅CT显示血肿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小,与术前比较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但C组在血肿引流效果上与其它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使用微创置管引流术加血肿腔内rt-PA溶栓引流安全有效.
作者:钱传云;张玮;王云徽;许汪斌;吴海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氧化乐果染毒大鼠膈肌损害及盐酸戊乙奎醚对其保护作用.方法 96只Wistar大鼠腹腔注射氧化乐果建立有机磷中毒模型,并给予阿托品及盐酸戊乙奎醚治疗,随机分为四组:盐水对照组、中毒对照组、阿托品+氯磷定治疗组、盐酸戊乙奎醚+氯磷定治疗组,测定各组大鼠染毒后2 h血液胆碱酯酶(AChE)和肌酸激酶(CK),观察染毒后不同时间膈肌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盐酸戊乙奎醚治疗组大鼠各时段膈肌病理损害较阿托品治疗组明显为轻,病变恢复快.结论 膈肌纤维坏死是有机磷农药中毒所致呼吸肌麻痹的可能原因之一,盐酸戊乙奎醚对氧化乐果中毒大鼠的膈肌有明确的保护作用,推测其有预防中间期肌无力的作用.
作者:董均树;刘兆润;吕萍;夏红;余剑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近年来因日本遗留的化学武器所造成的人员伤害日益增多,且多为芥子气所致的伤害,而以芥子气-路易氏剂混合毒剂中毒的情况却少见.现将2005年6月21日发生在广州番禹区3例芥子气-路易氏剂混合毒剂中毒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秦伟毅;钱洪津;周伟梁;唐绍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严重脓毒症是机体对全身炎症与凝血反应的结果,可以引起多脏器功能不全,甚至死亡.近年来虽然应用更高级的抗生素、更积极的机械通气以及监护和营养支持,但严重脓毒症患者的死亡率仍居高不下.
作者:刘禹赓;李春盛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心脏破裂在各种外伤中常是致命性的[1],决定伤者能否生存并减少并发症的关键是正确的诊断和及时的处理[2].1990年1月至2006年1月本院共收治心脏破裂18例.现就心脏破裂的诊断与处理报告如下.
作者:李鸿伟;沈琦斌;余才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盐酸乙奎醚为新型抗胆碱药,具有选择性M1、M3和N1、N2受体拮抗作用,对中枢和外周均有很强的抗胆碱作用,而对M2受体无明显作用,可有效避免阿托品缺乏M受体亚型选择性所致的心动过速与阻断突触前膜M2受体调节功能.
作者:杨文君;蹇华胜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盐酸戊乙奎醚对腹腔感染脓毒症小鼠肺组织iNOS表达和小鼠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LP)法复制腹腔感染脓毒症动物模型.小鼠分假CLP组、CLP组和PHC组,PHC组于CLP前1 h腹腔注射PHC 0.45 mg/kg.CLP后6 h取肺组织进行光镜和电镜检查,12 h取肺组织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iNOS mRNA的表达,并观察三组小鼠24 h生存率.结果 与CLP组相比,PHC组小鼠肺脏病理损伤明显减轻,肺组织iNOS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CLP组小鼠24h生存率26.7%,PHC组小鼠24 h生存率70.0%明显提高(P<0.05).结论 PHC能提高腹腔感染脓毒症小鼠24h生存率,抑制肺组织iNOS mRNA的表达,减轻肺脏病理损伤.
作者:雷利荣;王焱林;贾宝辉;詹佳;王成夭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葛根素对严重烫伤大鼠早期心肌组织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变化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8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8)、复苏组(n=40)、治疗组(n=40),并在后两组中复制30%体表面积Ⅲ度烫伤动物模型.在烫伤后1、3、6、12和24 h分别在各组中观察心肌组织MDA及MPO含量.电镜下观察组织学形态变化.结果 (1)在复苏组中,心肌组织MDA及MPO含量在伤后1 h著显升高(P<0.01),均在伤后12 h达高峰.(2)在治疗组中,上述指标变化与复苏组趋势相同.但与复苏组相比在伤后1、3、6、12 h显著降低(P<0.05或P<0.01).(3)电镜显示,伤后24 h,治疗组心肌组织损伤程度较复苏组减轻.结论 葛根素能抑制严重烫伤大鼠心肌组织MDA及MPO的生成,对烫伤早期心肌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刘晟;陈旭林;蔡晨;唐益中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金钠多对脂多糖(LPS)所致急性肺损伤(ALI)的保护机制及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尾静脉注射脂多糖,按5 mg/kg剂量注射,复制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将63只Wistar品系大鼠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脂多糖损伤组、金钠多治疗组.各组再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尾静脉注射后2h、6 h和10 h.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可溶性ICAM-1(sICAM-1)水平,肺组织标本分别用免疫组化(定性)和蛋白印迹(定量)方法检测其NFκB核因子.结果 尾静脉注射脂多糖可成功复制出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治疗组血清sICAM-1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损伤组的血清sICAM-1水平明显高于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免疫组化和蛋白印迹实验证实,NF-κB核因子在各组中的阳性表达强度为:金钠多损伤组>脂多糖治疗组>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 脂多糖可诱导急性肺损伤,金钠多对脂多糖所致的急性肺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抑制了肺组织细胞NF-κB的活性.
作者:陆国华;单仁飞;周建英;姚航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脓毒症作为一种复杂的临床现象,已被广大的危重病医务工作者所重视,脓毒症营养疗法作为支持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也已经被广泛使用.
作者:曹同瓦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近年住院创伤患者伤因、年龄构成及伤情谱变化.方法 分析2000-2004年住院创伤患者临床资料并按年龄分为儿童组、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按简明损伤定级标准-损伤严重程度评分(AIS-ISS)法分析本组伤情谱.结果 自2000年至2004年住院创伤患者呈逐年增多趋势,中、青年组占全组病例的87%.伤因构成以交通伤占首位,中、青年组坠落伤占第二位,儿童组、老年组跌伤占第二位.轻伤(AIS<3或ISS<16)1 335例,占57.6%,重伤(AIS≥3或,ISS≥16)984例,占42.4%.手术治疗1 249例,非手术治疗1 070例.死亡73例,病死率为3.14%.结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创伤的发生率亦逐年增高,青年和中年是创伤的高危人群.因此,加强交通监管,开展有效的安全教育以减少各种因素造成的创伤势在必行.
作者:郎宇璜;龚梨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丙泊酚长期镇静对腹内感染所致重型脓毒症患者促炎/抗炎性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方法 15例符合重型脓毒症诊断的外科腹腔感染患者术后随机分为丙泊酚镇静组和对照组,另设健康组3例.丙泊酚组为连续使用丙泊酚镇静超过48 h,对照组未常规应用镇静药物.比较两组患者入SICU即刻和48 h后血清TNF-α、IL-10、TNF-α/IL-10(T/I)比值.结果 两组患者入SICU后即刻细胞因子明显高于健康组,组间无差别.丙泊酚平均负荷量0.063 mg/kg,维持剂量0.054 mg/(kg·h).48 h后丙泊酚组TNF-α、IL-10较入院明显下降,T/I比值较基础值有增高趋势(P=0.057).对照组TNF-α、IL-10均较入院时差异无显著性,丙泊酚组IL-10低于对照组,而T/I比值高于对照.结论 重型脓毒症患者使用丙泊酚长期镇静可抑制促炎因子TNF-α、抗炎因子IL-10的分泌,但使免疫平衡向Th1方向漂移,外科高危患者术后应用镇静药物应考虑其对免疫平衡的影响.
作者:于泳浩;李东华;崔乃强;王国林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p38有丝分裂素激活蛋白激酶(MAPK)在单侧输尿管结扎(UUO)大鼠肾组织的表达及活化状态.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印迹分析法检测UUO大鼠肾组织p38MAPK的磷酸化水平和RANTES蛋白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RANTES mRNA的表达.结果 RANTES蛋白和RANTES mRNA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表达明显上调,同时p38MAPK蛋白活性增高,两者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UUO大鼠肾组织中p38MAPK的活化可上调RANTES的表达.
作者:水华;丁国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性别差异对脓毒症大鼠肝脏组织核因子-κB(NF-κB)活化的影响.方法 取40只清洁级Wistar大鼠,雌雄各半,采用腹腔注射内毒素(LPS)5 mg/kg制作脓毒症大鼠模型,利用凝胶阻滞迁移分析方法(EMSA)检测肝脏组织NF-κB的活化情况,同时检测大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雌二醇(E2)含量.结果 正常雌雄性大鼠肝脏组织有NF-κB的微弱活化,同时血清中TNF-α及ALT含量较少,各项指标在两组大鼠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脓毒症状态下各项指标明显升高,但是雌性大鼠各项指标的变化明显低于雄性(P<0.01);相关分析表明,雌雄性脓毒症大鼠肝脏组织NF-κB的活化以及血清中TNF-α,ALT含量均与相应组别大鼠血清中E2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脓毒症大鼠肝脏组织NF-κB的活化及血清中TNF-α,ALT含量存在性别差异,内源性雌激素可能介导了对雌性脓毒症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
作者:杜晓辉;姚咏明;李荣;申传安;尹会男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早期正确及时的处理对多发伤患者预后有重要影响,且对于活动性出血的者要实行限制性液体复苏策略[1-2],积极术前准备,尽快进行损伤控制手术;而对于非活动性出血者则要进行充分的液体复苏,及时纠正隐匿性休克.
作者:瞿炬;王海华;姚晓聪;李珍 刊期: 2006年第08期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在SIRS和MOD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血小板活化、凝血机制的亢进起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旨在探讨SIRS、MODS患者血小板活化的情况及血小板活化在MODS发展中的可能机制.
作者:徐云祥;杨向红;孙仁华;李茜 刊期: 200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