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绳亮;司丽娜
目的 通过对端粒酶基因敲除小鼠衰老特点的初步认识,为衰老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分别选用2、3、5、7和9月龄的纯合子与同月龄的野生型端粒酶基因敲除小鼠相对照,从老化度评分、Morris水迷宫实验和自主活动实验等方面观察纯合子小鼠行为活动的增龄性变化.结果 与野生型小鼠比较,纯合子小鼠随月龄增加其老化度评分呈升高趋势,且5、7和9月龄的老化度评分高于同龄野生型小鼠(P<0.05);Morris水迷宫实验中,相比较野生型小鼠,纯合子小鼠定位航行试验的逃避潜伏期随月龄增加而有增长趋势,且7和9月龄的逃避潜伏期长于同龄野生型小鼠(P<0.05),而在空间探索试验的逃避潜伏期目标象限时间随月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与野生型小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主活动实验结果显示,2、3和5月龄纯合子小鼠固定时间内自主活动次数与同龄野生型小鼠比较无显著变化,而7和9月龄纯合子小鼠与同龄野生型小鼠比较固定时间内自主活动次数减少(P<0.05).结论 与同龄野生型端粒酶基因敲除小鼠比较,纯合子端粒酶基因敲除小鼠随月龄增大,其行为活动出现明显增龄性变化,表现出系列衰老特征,尤其7和9月龄衰老表现更为明显.
作者:庄婉玉;黄晓真;卜婉萍;张志灿;林丽莉;林栋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清中伏立康唑(VRC)浓度,并用于临床上该药的血药浓度监测.方法 以地西泮为内标,色谱柱为Agilent Poroshell 120 EC-C18(4.6×100 mm,2.7μm),流速1 ml/nin,流动相为乙腈-0.2%甲酸水溶液(45∶55),检测波长254 nm,进样量10μl,柱温40℃.结果 VRC及地西泮的保留时间分别为2.52和4.06 min;血清中VRC线性范围为0.12~12.0μg/ml(r =0.9999),定量下限为0.12μg/ml,日内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RSD)均<1.9%,日间精密度RSD均<2.1%,低、中、高3个浓度方法回收率为98.39%、101.16%和96.63%.结论 该方法用于VRC的血药浓度检测,具有操作简便、稳定性良好,节约时间等优点.
作者:杨婷;陈璐璐;胡伟;朱熙;刘丽萍;杨雅茹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测定结直肠癌(CRC)患者血清中脂联素水平,观察脂联素对人结直肠癌细胞LoVo增殖及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在CRC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CRC组及健康对照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活细胞计数法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细胞增殖试验检测重组人脂联素对LoVo细胞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重组人脂联素作用细胞后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 CRC组血清脂联素水平(3.5±2.5)μg/ml低于健康对照组(4.6±2.1)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重组人脂联素作用LoVo细胞后,对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化的Caspase-3蛋白表达量增加,且有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结论 血清脂联素水平与CRC发病风险密切相关,重组人脂联素可以抑制LoVo细胞生长,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与Caspase-3活化相关.
作者:解寒冰;夏云展;薛建锋;杨大勇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白介素-22(IL-22)在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直肠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机制.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6月该院就诊的50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组,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直肠癌患者及正常人群外周血中IL-22的表达水平;在人直肠癌细胞系SW480中转染IL-22小干扰RNA(IL-22 siRNA)及阴性对照,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ELISA及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沉默后IL-22在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然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改变;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的改变,Western blot检测STAT3的蛋白表达水平及其磷酸化水平(pSTAT3).结果 IL-22在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W480转染IL-22 siRNA后,IL-22表达水平下降(P<0.05).干扰IL-22后SW480细胞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扰IL-22后,pSTAT3表达水平降低.结论 IL-22在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高表达,在直肠癌细胞系中沉默IL-22可抑制细胞增殖和迁移,沉默IL-22抑制STAT3,表明IL-22可能通过调控STAT3参与调节直肠癌的发展.
作者:赵航;郭燕;许元鸿 刊期: 2016年第19期
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中国第一大死因,中国现有≥700万脑卒中患者,脑卒中造成重大健康负担.中国人群中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相比西方国家要高,目前对于出血性卒中的研究尚不充分,关于基因方面的研究存在争议.因此本文对凝血、脂蛋白、血管重塑、氧化应激、炎症等相关方面的基因与脑出血的关系予以综述.
作者:赵辉;田雪晴;王锦溪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比较光固化立体造型技术(SLA)和选区激光烧结技术(SLS)2种快速成型技术设计制作表面带有皮纹的硅橡胶试件和赝复体的效果.方法 应用SLA和SLS技术,分别制备取自正常志愿者面颊部带有表面皮纹的硅橡胶试件和鼻部缺损患者的鼻部赝复体,并对其表面形态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SLA法制备出的硅橡胶试件表面带有明显的皮纹,并且制备出的鼻部赝复体表面可见清晰的纹理.而采用SLS技术获得的硅橡胶试件和鼻部赝复体表面未见明显皮纹.结论 SLA快速成型技术更适合带有表面皮纹的颌面部赝复体的制作.
作者:唐雪鹏;王崇;耿燕;毕方鹏;贡瑾;李适廷;张敏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 rs688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检测264例ICVD患者及180例对照组LDLR的rs688基因多态性、血清LDL、总胆固醇(TC)和Toll样受体2(TLR2)水平.结果 LDLR rs688基因型分布和T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型和总胆固醇型血清LDL、TC水平高于CC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TT型和总胆固醇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VD组患者的血清LDL、TC、TLR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CVD组患者血清TLR2与血清LDL水平呈正相关(r=0.801,P<0.05).结论 高浓度LDL、总胆固醇血症是导致ICV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LDLR rs688的T等位基因是ICVD发病的易感基因,该基因突变可能通过上调血清LDL、TC、TLR2水平进而介导ICVD的发生.TLR2与血清LDL之间存在的正反馈调节机制的过度活化,可能是介导ICVD发生的重要因素.
作者:李娜;郑伟;胡晓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转基因增强绿色荧光蛋白小鼠血小板黏附和聚集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用12 ~14周龄转基因增强绿色荧光蛋白小鼠和C57BL/6J小鼠,戊巴比妥钠麻醉,心脏取血,肝素抗凝,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参数,灌流小室法测定血小板在胶原面的黏附变化,比浊法测定不同浓度二磷酸腺苷诱导下的血小板大聚集率.结果 与转基因增强绿色荧光蛋白雄性小鼠比较,雌性小鼠的血小板数、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压积、黏附率和大聚集率(二磷酸腺苷3、10和30μmol)下降(P<0.05);与C57BL/6J雌性小鼠比较,转基因增强绿色荧光蛋白小鼠血小板数降低(P<0.05).结论 转基因增强绿色荧光蛋白雌雄小鼠之间血小板数、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压积和黏附聚集功能有差异,转基因增强绿色荧光蛋白小鼠与C57BL/6J雌性小鼠之间血小板数也有差异.
作者:贺可贵;闵祥栋;王云;韩纪举;辛晓明;赵晓民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血清叶酸和铁蛋白作为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化疗前后病情检测指标的参考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择该院MM患者109例为实验组,选择该院健康体检者101例为对照组.实验组检测其化疗前后、复发时的血清叶酸和铁蛋白,并进行化疗前后两组间比较分析.结果 初治MM患者叶酸水平下降,铁蛋白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6.12,P<0.05;=59.08,P<0.05);完全缓解后叶酸及铁蛋白水平接近正常(P>0.05);随着病程的逐步缓解,叶酸水平接近正常范围(F=7.18,P<0.05);复发时叶酸水平下降,铁蛋白水平再次升高,与完全缓解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6.36,P<0.05;t =59.88,P<0.05).结论 化疗前后血清叶酸、铁蛋白水平的变化有助于对病情及预后做出判断;对MM复发具有早期预测价值.
作者:王海颖;李永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通过纳米碳酸钙生物黏附片的制备和片芯体外黏附力及释放度测试,探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以及卡波姆(CP)在黏附片中的不同含量对片芯黏附力及释放度的影响机制.方法 以纳米碳酸钙为主药,CP与HPMC作为生物黏附性材料,测定不同比例制备的片芯在体外肠道的黏附力和释放度.结果 黏附力测试结果显示,HPMC∶CP为1∶3的黏附力高.在1~4 h作用下,HPMC∶CP为1∶1、1∶2、1∶3、2∶1及3∶1的释放度分别是22.21% ~ 74.19%、21.15% ~ 69.43%、19.21% ~ 62.14%、28.88%~87.62%及 35.33%~91.55%,其中HPMC∶CP为3∶1的片芯在4h后基本释放完全;HPMC∶CP为1∶3的片芯在4h后仅释放62%.结论 经过黏附片片重测定片芯均符合差异标准,不影响实验结果.在单因素实验中,黏附材料的含量比例对片芯的黏附力和释放度有直接影响,且HPMC与CP作为黏附材料测定的黏附力结果与释放度结果成正比,HPMC∶CP为1∶3的配方为优配方.
作者:申婷;何剪太;潘一峰;胥洪鹃;巫放明;肖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应用生物电阻抗技术(BIA)分析比较终末期肾脏病(ESRD)未行血液透析患者和已行血液透析患者与正常健康人群的人体成分及营养状况.方法 选取该院肾内科ESRD住院患者中,未行肾替代治疗患者30例为未透析组;血透室门诊规律血液透析患者30例为透析组;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人体成分分析仪,对3组受试人员的人体成分及营养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未透析组、透析组患者的细胞外液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透析组与透析组患者的细胞外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细胞内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透析组、透析组患者的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的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透析组与透析组患者的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的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透析组和未透析组患者的脂肪率、脂肪量、体重指数及非脂肪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组、未透析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胆固醇、三酰甘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透析组和未透析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及C-反应蛋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组与未透析组患者的生化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RD患者普遍存在体液分布异常及营养不良状况.BIA可以对ESRD患者体液分布及营养状况进行快速监测,是测量ESRD患者身体成分的有效工具,为ESRD患者的救治及营养不良的纠正争取时间.
作者:崔红蕊;李明明;杨洪娟;胡秀红;王静;牛哲莉;任广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索医院党支部新的构建模式,提高服从和服务于学科建设的能力,为学科建设提供思想基础和组织保障,实现医院支部党建和学科建设的良性互动.方法 运用系统分析法,将支部党建与学科建设的融合视为一个完整的运行系统,探讨党支部在学科建设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途径和方法.结果 党支部作为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对调动和发挥医院党员的积极性,增强学科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能有力地促进所在学科健康、持续发展.结论 只有以创新的精神,提高党支部的整体建设水平,为学科建设提供有力的政治保障、组织保证、思想引领,才能有力地推进和保证医院学科建设的顺利进行.
作者:唐献忠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对比经关节螺钉、背侧钢板,以及两者联合固定3种方式治疗Lisfranc骨折脱位(跗跖关节骨折/脱位)的预后,评估3种治疗方式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60例Lisfranc骨折脱位的患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龄17~73岁,平均38.82岁.将经关节螺钉固定患者归为A组,背侧钢板固定患者归为B组,两者联合固定患者归为C组,收集患者资料,骨折类型分型根据Hardcastle分类,利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评估各组功能预后,利用Kellgren-Lawrence分级评估创伤性关节炎发生情况,Wilppula标准评估解剖复位情况,统计各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上述结果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60例患者纳入研究,平均随访时间为1.2年,按照Hardcastle分类系统,A型中足3例,A型内侧足8例,B型中足11例,B型内侧足34例,C型4例.A、B、C组AOFAS评分分别为(81.7±12.3)、(79.2±11.6)和(61.3±16.9)分,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873,P=0.000).联合应用螺钉和钢板固定提高关节炎的发生率[(R)(R) =3.011 (95%CI:1.036,8.742)],良好的解剖复位降低严重关节炎的发生率[(R)(R)=18.207 (95%CI:15.913,21.834)].A组与B组的解剖复位情况及关节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64和0.003,P=0.800和0.100).联合固定组21例(64%)发生术后并发症,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10,P=0.030).结论 经关节螺钉、背侧钢板治疗Lisfranc骨折脱位的早期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者联合治疗术后并发症较多.对于Lisfranc骨折,良好的解剖复位是良好预后的重要原因,Hardcastle骨折分类不能作为预后分析的参考.
作者:孙绳亮;司丽娜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醋酸去氨加压素(DDAVP)减少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TURP)失血的效果,评价其临床实用价值.方法 选取择期行TURP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术前予以醋酸去氨加压0.3μ g/kg+0.9%生理盐200 ml静脉缓慢滴入,维持至手术完成.对照纽予以0.9%生理盐200 ml静脉缓慢滴入,维持至手术完成.观察手术前后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因子Ⅷ促凝活性(FⅧ:C)、血红蛋白(Hb)及红细胞压积(Hct)的变化,比较手术时间、手术视野清晰度及膀胱冲洗液变清亮的天数;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手术后APTT缩短、FⅧ:C升高(P<0.05),两组Hb及Hct在术后2h均降低(P<0.05),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组手术中视野清晰,止血效果好,手术时间和膀胱冲洗液变清亮的天数较对照组缩短(P<0.05).结论 DDAVP在TURP中能减少术中、术后出血量,可以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应用.
作者:陶佳意;却晖;张劲松;柳琦;刘辉勇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早期经外周静脉注射20%脂肪乳剂对大鼠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模型对照组)、B组(脂肪乳剂干预组)和C组(AP生理盐水组),每组15只,建立大鼠AP模型.B组在建模手术后1、3和9h经外周静脉输注20%脂肪乳剂,C组在建模手术后1、3和9h经外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检测大鼠6、12和24 h血清三酰甘油、胆固醇及微循环相关因子的变化,并观察大鼠AP严重程度的病理变化.结果 成功建立大鼠AP模型.B、C组6h的病理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和24 h的病理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6h的血清三酰甘油、胆固醇、C-反应蛋白(CR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血栓素B2(TXB2)水平高于C组.B组12h的血清三酰甘油、胆固醇、CRP及TXB2水平高于C组.B组24 h的血清三酰甘油、胆固醇、CRP、AngⅡ及TXB2水平高于C组.结论 大鼠AP早期经外周静脉注射脂肪乳剂可使大鼠的血脂升高,其可能通过影响微循环使大鼠AP程度加重.
作者:赵艳梅;菅志远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调查长沙市某国家三级甲等医院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以期对医务人员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抽取长沙地区某国家三级甲等医院在职青年医务人员556例,填写自编的基本情况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结果 医务工作者阳性症状筛查率为30.58%,躯体化阳性筛查率为24.28%、强迫症状为28.06%、人际关系敏感为24.64%、抑郁为27.88%、焦虑为24.82%、敌对为26.80%、恐怖为17.99%、偏执为19.96%和精神病性为16.55%.除人际敏感、偏执因子外,医务人员SCL-90总分及其他各因子分高于全国常模(P<0.05).对收入不满意的医务人员SCL-90总分较对收入满意的医务人员高,护士SCL-90总分较其他职业高,工作时长≥40 h/周的医务人员SCL-90总分较<40h的医务人员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年医务工作者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普通人群,社会及医院应该关注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保障其心理健康.
作者:邓磊;向仕婷;沈颖;张磊;陈子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循环microRNA-17-5p(miR-17-5p)在胆管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以及在胆管癌诊断和预后方面的价值.方法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79例胆管癌患者及健康对照血清标本中miR-17-5p的表达,并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循环miR-17-5p在胆管癌中的诊断和预后价值.结果 qRT-PCR发现,循环miR-17-5p在胆管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高于健康对照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循环miR-17-5p为胆管癌有效的诊断分子靶点;x2检验结果表明,循环miR-17-5p与胆管癌患者的TNM分期呈正相关;卡普兰-迈耶生存曲线显示,循环miR-17-5p的表达水平与胆管癌患者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呈负相关.结论 循环miR-17-Sp在胆管癌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显著增高,是胆管癌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潜在分子指标.
作者:郭婧澜;谭蓓蓓;叶婷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UE)对乳腺肿块新版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00个乳腺肿块进行超声新版BI-RADS分类和UE检查,以病理结果为标准,对比分析新版BI-RADSSR分类与结合UE的新版BI-RADS分类,对乳腺肿块良、恶性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新版BI-RADS分类诊断乳腺肿块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3.871%、60.870%和68.000%,结合UE的新版BI-RADS分类诊断乳腺肿块的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90.323%、76.812%和81.000%.结合UE的新版BI-RADS分类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81,明显高于新版BI-RADS分类的0.813.结论 结合UE的新版BI-RADS分类有助于提高对乳腺肿块良、恶性诊断的准确性,减少不必要的术前活检.
作者:黄巧燕;文妙云;丰波;徐锦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建立妊娠期糖尿病(GDM)大网膜前脂肪细胞原代培养及向成熟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模型,为脂肪细胞体外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使用改良的细胞培养法,以GDM剖宫产患者大网膜纯脂肪组织为原材料,作前脂肪细胞的原代培养和传代,绘制传代前脂肪细胞的生长曲线,并对传代前脂肪细胞做诱导分化,对已诱导分化细胞通过油红O染色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脂联素mRNA,并进行细胞冻存和复苏实验.结果 培养出的前脂肪细胞基本均为梭形细胞,增殖旺盛,第4天细胞开始快速增殖,倍增时间约为48h.第7天原代前脂肪细胞开始出现脂肪颗粒,而传代细胞仍然保持梭形和无脂滴.传代前脂肪细胞经成脂诱导,出现定向分化,经油红O脂肪染色和脂联素mRNA测定,证明已诱导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结论 GDM大网膜脂肪组织中具有前脂肪细胞,可进行连续传代和大量扩增.原代前脂肪细胞在培养增殖过程中,会自然出现向成熟脂肪细胞分化,而传代后前脂肪细胞则失去分化能力,经适当诱导后可定向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模型的建立,可为后续脂肪细胞体外实验研究做好前期准备.
作者:潘宝龙;马润玫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肠内代谢物对大鼠行为学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集健康儿童新鲜粪便,用低温高速离心法提取肠内代谢物.将26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只,实验组16只),实验组大鼠于腹腔注射肠内代谢产物(0.5 ml/只),对照组大鼠用生理盐水处理.采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观察两组大鼠行为学差异,并测定其脑组织海马区、下丘脑、纹状体内5-羟色胺(5-HT)及多巴胺(DA)表达水平.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SD大鼠行为学比较,发现进臂总次数[实验组(38.00±7.51)次、对照组(14.75±8.62)次]和开臂时间比例[实验组(36.24±12.30)%、对照组(21.37±8.3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海马和下丘脑内5-HT含量、海马和纹状体内DA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儿童肠内代谢物使大鼠行为学明显改变,并对脑内神经递质有一定影响.
作者:白志余;周东蕊;张仁敏;李娜;白志茂;张红琳;张丽玲;庞桂芬 刊期: 2016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