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长沙地区汉族人群脑出血患者血脂水平与载脂蛋白B基因G12669A多态性的关系

胡中扬;张乐;曾艺;刘宝琼;许宏伟;刘运海;杜小平;夏健;杨期东

关键词:载脂蛋白B, 基因多态性, 脑出血, 血脂水平
摘要:目的 分析长沙地区汉族人群脑出血患者血脂水平与载脂蛋白B基因(apolipoprotein B,apoB)G12669A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收集93例散发性脑出血患者和100例正常对照者的外周血标本.采用氧化酶法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LP(a)浓度,免疫比浊法测定apoB100及apoAI浓度;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Pb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和DNA直接测序法检测apoB基因G12669A多态性.结果 ①长沙地区汉族人群脑出血患者的TC、TG、LDL-C和LP(a)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HDL-C显著降低(P<0.05);②脑出血组中,G/A基因型的TC、TG、LDL-C较之G/G型显著增高,而HDL-C则显著降低(P<0.05),其他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脑出血组及对照组apoB基因G12669A多态A等住基因频率分别为0.097、0.045,脑出血组apoB基因G12669A多态A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长沙地区汉族人群脑出血患者的血脂水平升高,可能与apoB基因G12669A多态A等位基因存在相关性.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健康成人20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20例,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糖尿病组采取胰岛素强化治疗,疗程2周.留取清晨空腹肘静脉血5mL,分离出单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胰岛素强化治疗前后单核细胞上MCP-1和NF-κB的表达;同时检测治疗前后Homa-IR、WBC、N%. 结果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外周血单核细胞上MCP-1和NF-κB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由治疗前的(0.89±0.26)%、(15.53±2.49)%分别下降为(0.50±0.18)%、(12.22±2.80)%;Homa-IR,WBC和N%明显降低;单核细胞MCP-1和NF-κB表达水平与Homa-IR、WBC和N%变化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增强的低度炎症反应,胰岛素强化治疗可降低外周血单核细胞上MCP-1和NF-κB蛋白的表达,提示胰岛素除降糖作用外,尚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作者:翟斐;李素梅;叶山东;林杨;何媛媛;陈若平;陈超;荆春艳;翟志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强化控制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强化控制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 选取140例无血管并发症及血脂异常的初发T2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64例,给予强化降糖+降压治疗;B组76例,给予强化降糖+降压+他汀类药物治疗.随诊12个月,检测治疗前后患者颈动脉IMT的变化及其代谢控制情况.结果 ①强化控制12个月后,A组患者颈动脉IMT较治疗前有所增厚(P<0.01),B组患者颈动脉IMT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改变,但与A组治疗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组患者TC及L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并显著低于A组(P<0.01);③COX回归分析显示,舒张压升高、HDL-C降低和有高血压家族史均是T2DM患者劲动脉IMT增厚的危险因素.结论 在强化降糖、降压基础上加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更有利于减少初发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对防治糖尿病血管病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作者:宁小方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老年肺栓塞4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人肺栓塞的临床特点,提高肺栓塞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45例老年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结果 老年人肺栓塞的临床表现更不典型,症状繁多.螺旋CT诊断率92.7%,溶栓和/或抗凝治疗者和非溶栓和/或非抗凝治疗者的死亡率分别为12.9%和69.2‰结论老年人肺栓塞症状多,以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容易误诊为慢性心肺疾病急性发作.螺旋CT可作为老年人肺栓塞的首选和可靠的诊断方法,及时溶栓和抗凝可以降低死亡率.

    作者:符秀虹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甲状腺素对慢性心肌缺血大鼠心功能及心肌细胞钠-钙交换体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甲状腺素对慢性心肌缺血心力衰竭大鼠的心功能及心肌细胞钠-钙交换体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40只)、慢性心肌缺血组(40只)和慢性心肌缺血治疗组(40只).通过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复制慢性心肌缺血心力衰竭动物模型,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研究Na~+/Ca~(2+)交换体1(NCX1)的表达水平.结果 ①慢性心肌缺血组左心室收缩压和±dp/dt_(max)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甲状腺素治疗组左心室收缩压和±ap/dt_(max)较对照组降低(P<0.05),但甲状腺素治疗组左心室收缩压和±dp/dt_(max)较慢性心肌缺血组明显升高(P<0.01);慢性心肌缺血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甲状腺素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压较慢性心肌缺血组明显下降(P<0.01).②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单位面积内NCX1阳性颗粒数(10.3±0.5)个,慢性心肌缺血组单位面积内NCX1阳性颗粒数(27.2±3.6)个,甲状腺素治疗组单位面积内NCX1阳性颗粒数(14.5±2.5)个,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甲状腺素可能通过抑制NCX1的过度表达而发挥改善慢性心肌缺血心力衰竭时心功能的作用.

    作者:王阳顺;梁庆;吴向红;杨航;郑艳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238例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手术病人高危因素分析

    目的 为探讨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手术病人高危因素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本院1998年8月~2008年8月手术的AOSC病人238例,采用卡方检验筛选出性别、年龄、白细胞计数等14项危险因素.结果 年龄≥60岁,病史≥10年,入院时休克,有合并病,血浆胆红素≥200μmol/L,术前休克未纠正,入院距手术时间≤48h,以及胆汁脓性、胆压高等为高危因素.其中,入院时伴休克、术前休克未纠正和有合并病为有特殊意义的高危因素.结论 在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手术前,若上述高危因素妥当处理可降低其病死率.

    作者:陈海亮;胡国斌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长沙地区汉族人群脑出血患者血脂水平与载脂蛋白B基因G12669A多态性的关系

    目的 分析长沙地区汉族人群脑出血患者血脂水平与载脂蛋白B基因(apolipoprotein B,apoB)G12669A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收集93例散发性脑出血患者和100例正常对照者的外周血标本.采用氧化酶法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LP(a)浓度,免疫比浊法测定apoB100及apoAI浓度;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Pb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和DNA直接测序法检测apoB基因G12669A多态性.结果 ①长沙地区汉族人群脑出血患者的TC、TG、LDL-C和LP(a)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HDL-C显著降低(P<0.05);②脑出血组中,G/A基因型的TC、TG、LDL-C较之G/G型显著增高,而HDL-C则显著降低(P<0.05),其他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脑出血组及对照组apoB基因G12669A多态A等住基因频率分别为0.097、0.045,脑出血组apoB基因G12669A多态A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长沙地区汉族人群脑出血患者的血脂水平升高,可能与apoB基因G12669A多态A等位基因存在相关性.

    作者:胡中扬;张乐;曾艺;刘宝琼;许宏伟;刘运海;杜小平;夏健;杨期东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神经系统疾病危重患者合并糖尿病预后分析及解决方案

    目的 探讨神经系统疾病危重患者低蛋白血症对预后的影响,明确患病糖尿病病史与低蛋白血症发生与否的关系,解决方法.方法 2008年1月1日-2009年7月31日入住北京安贞医院神经内科监护室(NICU)的全部患者共141例,观察并记录其合并症,低蛋白血症发生与否,入住监护室当日及4周时NIHSS及G1ASSCOW评分,感染情况,治疗总费用.对所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低蛋白血症直接造成感染加重(P=0.000),入住监护室时间延长(P=0.000),治疗总费用增加(P=0.000),预后不良NIHSS(P=0.016)及GLASSCOW(P=0.010)有显著性差异.而糖尿病痛史造成低蛋白血症的重要因素(P=0.001).结论 低蛋白血症造成神经系统疾病危重患者预后不良,糖尿病史是重要低蛋白血症致病因素,合理、有效的蛋白质营养供给是有效的解决方法.

    作者:王薇;毕齐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急诊口服药物中毒患者洗胃管长度的研究

    目的 研究在急诊服毒患者洗胃时延长传统的洗胃管的长度的洗胃效果.方法 对364例口服药物中毒患者经口插胃管洗胃,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用传统的洗胃法,第二组(实验组)延长传统的洗胃长度10cm洗胃,在临床上观察洗胃的效果.结果 对照组洗胃法比传统组洗胃效果更彻底,时间也缩短,且减少了对胃粘膜的损伤.结论 延长传统的洗胃管的长度10 cm,能提高洗胃的效果.

    作者:黄伟;肖涛;刘燕;殷朝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重庆市嫖客梅毒感染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分析重庆市嫖客梅毒感染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8年4~10月到重庆市10家医疗机构的性病门诊就诊者(嫖客)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艾滋痛知识知晓率、对艾滋病歧视态度、性行为及安全套使用情况等,同时采血作梅毒抗体检测.结果 514名调查对象中,梅毒检出率为12.3%(66/51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被调查者的文化程度、与临时性伴近一次性关系时安全套使用情况与梅毒感染率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临时性伴近一次性关系时是否使用安全套是梅毒感染的保护因素.结论 应充分利用性病门诊优势,加强对高危男性人群的知识教育、不良行为阻断和梅毒的主动监测,控制梅毒流行.

    作者:吴音;雷山川;邓庆素;夏雨;贾瑜;周玲;徐世明;唐政;朱晓玲;黄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D258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Q-PCR)法检测CD258(肿瘤坏死因子14,TNFSF14)在前列腺癌(PCa)组织中的表达,以探讨CD258基因与PCa的关系.方法 提取正常前列腺组织、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及经病理确诊的PCa组织中的总KNA,并逆转录为cDNA,应用RQ-PCR.法检测CD258的表达.结果 在正常前列腺、BPH及PCa组织,CD258的阳性表达率均为100%.在正常前列腺组织中,CD258基因平均相对表达强度为(10.2±1.53),BPH组织中为(9.91±2.01),而在PCa组织中为(3.14±1.72).BPH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Pca组与BPH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258在PCa组织中出现较低的表达强度,提示其有可能与PCa的发病相关.

    作者:张轶庠;张朝霞;杨江根;黄东龙;黄建生;张泽键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患者内皮祖细胞一氧化氮、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含量的变化

    目的 观察糖尿病周围血管病患者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tior cells,EPC)一氧化氮(NO)、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表达的变化.方法 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的浓度,免疫印迹杂交法(Western blot)半定量测定eNOS的含量.结果 糖尿病合并周围血管病组EPCs数量少,增殖、迁移和黏附能力降低,No和eNOS表达弱,糖尿病无血管痛组表达增强,对照组表达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o和eNOS的表达与EPC的数量呈正相关(r=0.651,P<0.05).结论 糖尿病合并周围血管病患者EPC数量减少,功能降低,可能与eNOS、NO表达减弱有关.

    作者:付秀立;赵湜;王红祥;李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的作用及其与MMP2、TIMP2的关系

    目的 初步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NMGB)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及其组织抑制因子(TIMP)2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作用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61例RA患者和24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HMGB1、MMP2和TIMP2蛋白表达量.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表面Toll样受体(TLR)4和CD147的表达.同期进行ESR、CRP、RF和双手正位X线检查等相关指标检测.结果 RA患者血清中,HMGB1浓度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9.34±2.25 vs 7.40±1.06)ng.mL-1]](P<0.01).而MMP2和TIMP2浓度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571.26±81.95 vs 633.76±26.92)和(259.27±18.90 vs273.85±26.31)(P<0.01和P<0.05).PBMC中TLR_4~+CD_(147)~+和CD_(14)~+CD_(147)~+细胞比例和平均荧光强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HMGB1水平与ESR、CRP、RF及X线分期均呈正相关(P<0.05或P<0.01),亦与CD_(14)~+CD_(147)~+和TLR_4~+CD_(147)~+的平均荧光强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而MMP2水平与之呈负相关(P<0.05和P<0.01).结论 胞外HMGB1通过激活PBMC表达粘附分子CD147而发挥其致炎效应,并直接或间接下调了保护性因子MMP2的表达,加速关节炎进展.HMGB1可能成为RA治疗新靶点.

    作者:郭惠芳;刘淑霞;马丽艳;靳洪涛;张明峰;王志会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老年冠心病患者抑郁状态与白细胞介素-17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抑郁状态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17浓度的变化.方法 选择38例老年冠心病抑郁状态患者做为研究对象,同时以30例老年冠心病非抑郁状态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捡测血浆中白细胞介素-17(IL-17)浓度.结果 ①老年冠心病抑郁状态组患者血浆IL-17高于对照组[(341.72±134.28)pg/mL、(214.33±82.51)pg/mL,P<0.011;②老年冠心病抑郁状态患者中,急性冠脉综合征组较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浆IL-17浓度明显增高[(382.17±165.35)pg/mL,(305.47±119.75)pg/mL,P<0.01].③老年冠心病轻-中度抑郁状态患者及重度抑郁状态患者血浆IL-17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10.27±138.25)Pg/mL,(395.42±158.75)pg/mL.(214.33+82.51)pg/mL,P<0.05],且重度抑郁状态组高于轻-中度抑郁状态组(P<0.05).④老年冠心痛抑郁状态组血浆IL-17浓度与抑郁评分呈正相关(r=0.674,P<0.05).结论 IL-17在老年冠心病抑郁状态的发病机理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秀华;王小清;何国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小剂量马普替林对更年期女性高血压患者的辅助治疗

    目的 研究小剂量抗抑郁药马普替林25mg对更年期女性的高血压患者协同降压的疗效.方法 对更年期女性高血压患者9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常规降压+马普替林)和对照组(常规降压+安慰剂)各49例,进行SCL-90评分并随访15d,比较两组血压的下降幅度、降压显效率、降压药物的数量以及治疗前后SCL-90评分的差异.结果 ①实验组在治疗10d后至结束时,血压的下降幅度[实验组:(130.6±13.5)/(80.7±10.3)mm Hg比对照组:(150.0±14.5)/(94.5±12.6)mm Hg,P<0.011和降压显效率(86.8 vs 59.4%,P<0.01)较对照组明显提高.②治疗第5周后,对照组联合使用的高血压药物的数量明显较实验组明显增多(3.5±0.6 vs1.8±0.6,P<0.01).③实验组治疗后的SCL-90的焦虑、抑郁、躯体化症状因子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对照组有轻度下降但仍明显高于常模.结论 小剂量抗抑郁药马普替林协同治疗更年期女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显著,可以明显提高降压的有效率和提前显效时间、减少降血压药物的数量,同时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的焦虑、抑郁和躯体化症状的水平.

    作者:刘志勇;李武雄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大鼠ARDS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

    目的 用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筛选大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其进行分析,以进一步阐明ARDS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 分别从正常和ARDS大鼠肺组织中提取总RNA,分离纯化mRNA,经逆转录合成掺入生物素标记的cDNA探针,然后与基因芯片(涵盖27044转录本,代表22012个基因)杂交,扫描芯片荧光信号图像,用Sam3.0进行统计处理,用博奥生物分子功能注释系统V4.0进行功能分析.随机选择3个差异表达基因,用荧光定量KT-PCR.验证.结果 芯片检测结果显示,在ARDS大鼠肺组织中,表达上调1.5倍以上的基因有73个,下调1.5倍以上的基因有298个.其中,代谢相关基因上调的有1个,下调的有34个;免疫相关基因上调的有3个,下调的有7个;信号传导相关基因上调的有2个,下调的有9个;神经相关的基因上调的有3个,下调的有3个.结论 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是筛选AR.DS差异表达基因的有效方法,用该法筛选出一些差异表达基因,为初步阐明ARDS的发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作者:刘秀珍;刘凤;石增立;李娜;石磊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神经外科患者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的效果

    目的 研究神经外科患者氟比洛芬酯多模式镇痛的效果.方法 90例择期神经外科患者被随机分为F、K1和K2组.F组用芬太尼术中持续泵入,术后行静脉自控镇痛;K1和K2组术前30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术中持续泵入,且术后继续行静脉自控镇痛.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血常规、凝血功能和术后不良反应等,于术后2、24和48 h对疼痛行VAS评分和NRS恶心评分,并记录各时间点镇痛药用量,以及3组各时间点需要给予哌替啶治疗的患者例数,对颜面水肿和球结膜水肿进行分级.结果 3组组间和组内各时间点PCIA用药容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各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2h比较,F和K1组24h和48h的VAS评分降低(P<0.05).F组在2 h有2例和24 h有1例、K1组在2 h有2例、K2组在2 h有3例和24 h有1例,需要肌肉注射哌替啶25 mg进行镇痛治疗.3组间各时间点恶心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在2 h和48 h各有1例、K2组在48 h有1例需要静脉注射格拉斯琼3mg进行止吐治疗.与2h比较,3组24和48h球结膜水肿程度均减轻(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适用于神经外科额、颞和枕部占位患者,镇痛效果与芬太尼一致.

    作者:高旻;公维义;王保国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热休克蛋白HSP70在自体静脉移植中表达的动态变化

    目的 观察热休克蛋白HSP70在免自体静脉移植中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与移植血管内膜增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兔自体颈静脉移植模型,25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5组,分别于术后3、7、14、28d取材,应用Real-Time PCK法、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各组中HSP70 mRNA与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HSP70mRNA在术后3 d时表达升高,而后渐降至正常.蛋白检测表达变化与其一致.结论 静脉移植后热休克蛋白HSP70表达升高,可能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有关.

    作者:蔡方刚;吴捷;詹腾辉;郭平凡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放射性肺炎研究进展

    放射性肺炎已成为肿瘤放疗后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本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机制、临床诊断、鉴别诊断、辅助检查及治疗进展.

    作者:陈璐;李志斌;张德明;宋策;于丽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中期随访观察

    目的 探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中期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2009年3月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痛患者8例,均为单节段病变.全部患者均采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中期随访行JOA评分,摄置换节段前屈后伸位、左右侧屈住X射线平片,观察假体置入后的稳定性及置换颈椎节段的活动度.结果 8例患者均进行门诊随访,随访时间24~42个月,所有患者置换后症状明显缓解.JOA评分由置换前平均8.7分增加到15.2分,末次随访时置换节段前屈后伸活动范围平均5.3°(4.3°~6.1°);左右侧屈活动范围分别为平均3.4°(2.8°~4.3°)和3.5°(2.9°~4.3°).假体无偏移或下沉.末次随访未发现置换节段异位骨化、假体松动、下沉或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结论 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中期临床效果良好,能维持颈椎正常的活动范围和生理曲度.

    作者:张军;廖文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下肢浅静脉穿刺的应用解剖观测

    目的 观测下肢的浅静脉,为临床应用提供局部解剖学资料.方法 对30具成人尸体下肢静脉进行解剖和观测.结果 大隐静脉长度:左侧(72.07±1.00)mm,右侧(71.08±1.13)mm.小隐静脉长度:左侧(39.23±0.48)mm,右侧(40.50±0.76)mm.大隐静脉,小隐静脉与隐神经和腓肠神经之间的关系.在膝部隐神经位于静脉的后方,左侧占(36.67±8.82)%,右侧占(43.33±9.04)%.小隐静脉行于腓肠神经内侧者占(63.33±8.82)%.跨过神经者占(30.00±8.37)96,紧贴神经表面占(10.00±5.48)%.另外,对大、小隐静脉的外径和属支情况也进行了测量和研究.结论 为在足背静脉网处作逆行穿刺、置管、穿刺选择血管、在静脉手术时预防神经损伤等提供了局部解剖学资料.

    作者:邓兆宏;李文春;陈家强;王金勇;郭国荣;唐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中南大学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