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廖文波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和未合并脂肪肝患者人体测量指标和血脂的差异以及体重指数、腰围与脂肪肝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及同时期81例未合并脂肪肝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惠者的体重指数(BMI)、腰围(WC)、臀围(HC)、腰围/臀围(WHR)和甘油三酯水平(TG)显著高于未合并脂肪肝患者(P<0.05),而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平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脂肪肝组血脂异常的发生率大于未合并脂肪肝组(P<0.05).结论 2性糖尿病患者合并脂肪肝与血脂代谢紊乱、肥胖相关;2型糖尿病患者中脂肪肝的发生率随BMI和腰围的增大而增高.
作者:刘鹏举;马方;楼慧萍;杜春炜;陶鑫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性激素替代治疗绝经期舌痛症的疗效及对子宫内膜和乳腺的影响.方法 将绝经期舌痛症患者随机单盲分为两组.治疗组87例,服用利维爱治疗;对照组30例,口服谷维素和维生素E胶囊.分别于治疗后3个月、6个月复查及对疗效进行评价,并对坚持服用利维爱者每年进行一次复查妇科及乳腺情况.结果 服药3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6%,对照组为13.33%;服药6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0%对照组为16.67%.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5).治疗组中有子宫内膜增生者8例和乳腺增生者8例.结论 利维爱治疗绝经期舌痛症患者疗效满意,子宫内膜的增厚并不随用药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随用药时间的延长乳腺增生的风险有所增加.
作者:吴颖芳;彭解英;李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超低温冻存对人羊水间充质干细胞(AF-MSC)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通过羊膜腔穿刺取得人孕16~23周羊水.分离培养出人AF-MSC.将第4代人AF-MSC经短期超低温冻存、复苏后,通过细胞活性率测定、形态学比较、细胞增殖功能测定、细胞周期分析及细胞表面抗原检测,观察超低温冻存对人AF-MSC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 第4代人AF-MSC冻存、复苏前后的两组细胞无论在细胞活性率、细胞形态、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周期、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短期的超低温冻存对人AF-MSC的生物活性无明显影响.
作者:冯建勋;腊晓林;马艳;毕晓娟;温浩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中期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2009年3月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痛患者8例,均为单节段病变.全部患者均采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中期随访行JOA评分,摄置换节段前屈后伸位、左右侧屈住X射线平片,观察假体置入后的稳定性及置换颈椎节段的活动度.结果 8例患者均进行门诊随访,随访时间24~42个月,所有患者置换后症状明显缓解.JOA评分由置换前平均8.7分增加到15.2分,末次随访时置换节段前屈后伸活动范围平均5.3°(4.3°~6.1°);左右侧屈活动范围分别为平均3.4°(2.8°~4.3°)和3.5°(2.9°~4.3°).假体无偏移或下沉.末次随访未发现置换节段异位骨化、假体松动、下沉或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结论 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中期临床效果良好,能维持颈椎正常的活动范围和生理曲度.
作者:张军;廖文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小剂量抗抑郁药马普替林25mg对更年期女性的高血压患者协同降压的疗效.方法 对更年期女性高血压患者9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常规降压+马普替林)和对照组(常规降压+安慰剂)各49例,进行SCL-90评分并随访15d,比较两组血压的下降幅度、降压显效率、降压药物的数量以及治疗前后SCL-90评分的差异.结果 ①实验组在治疗10d后至结束时,血压的下降幅度[实验组:(130.6±13.5)/(80.7±10.3)mm Hg比对照组:(150.0±14.5)/(94.5±12.6)mm Hg,P<0.011和降压显效率(86.8 vs 59.4%,P<0.01)较对照组明显提高.②治疗第5周后,对照组联合使用的高血压药物的数量明显较实验组明显增多(3.5±0.6 vs1.8±0.6,P<0.01).③实验组治疗后的SCL-90的焦虑、抑郁、躯体化症状因子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对照组有轻度下降但仍明显高于常模.结论 小剂量抗抑郁药马普替林协同治疗更年期女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显著,可以明显提高降压的有效率和提前显效时间、减少降血压药物的数量,同时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的焦虑、抑郁和躯体化症状的水平.
作者:刘志勇;李武雄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神经系统疾病危重患者低蛋白血症对预后的影响,明确患病糖尿病病史与低蛋白血症发生与否的关系,解决方法.方法 2008年1月1日-2009年7月31日入住北京安贞医院神经内科监护室(NICU)的全部患者共141例,观察并记录其合并症,低蛋白血症发生与否,入住监护室当日及4周时NIHSS及G1ASSCOW评分,感染情况,治疗总费用.对所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低蛋白血症直接造成感染加重(P=0.000),入住监护室时间延长(P=0.000),治疗总费用增加(P=0.000),预后不良NIHSS(P=0.016)及GLASSCOW(P=0.010)有显著性差异.而糖尿病痛史造成低蛋白血症的重要因素(P=0.001).结论 低蛋白血症造成神经系统疾病危重患者预后不良,糖尿病史是重要低蛋白血症致病因素,合理、有效的蛋白质营养供给是有效的解决方法.
作者:王薇;毕齐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初步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NMGB)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及其组织抑制因子(TIMP)2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作用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61例RA患者和24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HMGB1、MMP2和TIMP2蛋白表达量.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表面Toll样受体(TLR)4和CD147的表达.同期进行ESR、CRP、RF和双手正位X线检查等相关指标检测.结果 RA患者血清中,HMGB1浓度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9.34±2.25 vs 7.40±1.06)ng.mL-1]](P<0.01).而MMP2和TIMP2浓度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571.26±81.95 vs 633.76±26.92)和(259.27±18.90 vs273.85±26.31)(P<0.01和P<0.05).PBMC中TLR_4~+CD_(147)~+和CD_(14)~+CD_(147)~+细胞比例和平均荧光强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HMGB1水平与ESR、CRP、RF及X线分期均呈正相关(P<0.05或P<0.01),亦与CD_(14)~+CD_(147)~+和TLR_4~+CD_(147)~+的平均荧光强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而MMP2水平与之呈负相关(P<0.05和P<0.01).结论 胞外HMGB1通过激活PBMC表达粘附分子CD147而发挥其致炎效应,并直接或间接下调了保护性因子MMP2的表达,加速关节炎进展.HMGB1可能成为RA治疗新靶点.
作者:郭惠芳;刘淑霞;马丽艳;靳洪涛;张明峰;王志会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分析重庆市嫖客梅毒感染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8年4~10月到重庆市10家医疗机构的性病门诊就诊者(嫖客)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艾滋痛知识知晓率、对艾滋病歧视态度、性行为及安全套使用情况等,同时采血作梅毒抗体检测.结果 514名调查对象中,梅毒检出率为12.3%(66/51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被调查者的文化程度、与临时性伴近一次性关系时安全套使用情况与梅毒感染率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临时性伴近一次性关系时是否使用安全套是梅毒感染的保护因素.结论 应充分利用性病门诊优势,加强对高危男性人群的知识教育、不良行为阻断和梅毒的主动监测,控制梅毒流行.
作者:吴音;雷山川;邓庆素;夏雨;贾瑜;周玲;徐世明;唐政;朱晓玲;黄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肺癌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中表达的差异,以及与淋巴结转移度(LNR)和肺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TUNEL法染色,检测并分析肺癌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中肿瘤细胞VEGF-C的表达,及其与LNK及肿瘤细胞凋亡的关系.结果 原发灶和LNM灶肿瘤细胞中,LNM灶VEGF-C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原发灶(P<0.05);两者的VEGF-C表达均与LNR显著相关(P<0.05,P<0.01),LNM灶的表达水平与LNR的相关系数明显高于原发灶(P<0.05);原发灶VEGF-C的表达与肿瘤细胞凋亡率无显著相关(P>0.05),而LNM灶VEGF-C的表达与凋亡率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肺癌VEGF-C在原发灶和LNM灶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LNM灶表达水平与LNK的关系更为密切,且与LNM灶中肺癌细胞的凋亡相关.
作者:郭旭峰;陈勇兵;徐忠恒;徐中华;杨文涛;钱永跃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为探讨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手术病人高危因素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本院1998年8月~2008年8月手术的AOSC病人238例,采用卡方检验筛选出性别、年龄、白细胞计数等14项危险因素.结果 年龄≥60岁,病史≥10年,入院时休克,有合并病,血浆胆红素≥200μmol/L,术前休克未纠正,入院距手术时间≤48h,以及胆汁脓性、胆压高等为高危因素.其中,入院时伴休克、术前休克未纠正和有合并病为有特殊意义的高危因素.结论 在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手术前,若上述高危因素妥当处理可降低其病死率.
作者:陈海亮;胡国斌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表达HCV核心蛋白Core、非结构区NS3、NS4和NS5区的部分优势表面抗原的融合基因,为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提供合适抗原.方法 通过KT-PCK从HCV全长基因组中分别克隆Core、NS3、NS4和NS5区的部分优势表面抗原的基因片段,运用重叠延伸PCR技术将它们拼接成融合基因,将融合基因再克隆到表达裁体pBVIL-2中.转化大肠杆菌JM109,阳性克隆经42℃热诱导融合蛋白的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及Western blot鉴定.重组蛋白经阳离子交换和分子筛纯化.结果 42℃诱导可高表达分子量约为43 kD的融合抗原,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经过纯化目的 蛋白纯度达90%以上的,表达量约为886μg/mL.ELISA结果表明纯化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结论 HCV复合多表位抗原融合蛋白可作为HCV诊断抗原提供了靶抗原.
作者:聂东宋;冯惊涛;胡道奇;罗朝晖;周见远;赵劲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收缩性和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人脑利钠肽(BNP)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VCF)的变化、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心力衰竭患者44例,并收集22个正常人作对照,测量血浆BNP及Vwf,并按收缩性、舒张性心衰及心功能分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①心力衰竭(HF)患者血浆BNP、wWF增高(P<0.001),收缩性心力衰竭(SHF)组高于舒张性心力衰竭(DHF)组,心功能Ⅲ~Ⅳ级组高于Ⅰ~Ⅱ级组(P<0.05);②BNP与vWF呈正相关(rs=0.567,P=0.001).结论 ①BNP评价收缩性心衰较舒张性心衰更敏感.②BNP、vWF均可反映收缩性及舒张笥心力衰竭程度.
作者:颜彦;张茜;欧细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湖南省狂犬病毒株与疫苗株的N基因序列及遗传进化关系,从基因角度解决疫苗的选择问题,为狂犬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KT-PCK法从市售家犬脑组织标本内获得N基因并进行测序,采用DNAStar软件包中的MegAlign软件,将所得结果与国内外发表的代表性疫苗株相应基因进行核苷酸、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对分析,并以Neighbor-Joining法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 湖南省20株狂犬病毒与国内外13株疫苗代表的株核苷酸同源性在85.3%~94.2%(中位数88.6%).相应地,N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5.4%~99.6%(中位数99.2%).其中,与中国疫苗株CTN、SRV-9,国外疫苗株CVS、RBE3-15、SADB19-1st及HEP-Fllury株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范围在99.2%~99.6%,并以与CTN疫苗株同源性中位数高(90%).系统发生分为两大群.湖南省20株研究毒株与中国人用CTN株具有很高的亲缘性,构成第一群.其余的疫苗毒株构成第二基因群.结论 湖南省狂犬病毒株与中国人用疫苗株CTN同源性高、亲缘关系近,因此在湖南省使用CTN疫苗株效果可能较好.
作者:刘富强;陈立章;高立冬;张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该市某医院近3年来重症监护病房(ICU)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现状,分析其耐药谱变迁及泛耐药情况,金属酶产生情况,为临床了解及防治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该院ICU2005~2007年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细菌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32细菌鉴定仅,常规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法,采用头孢他啶和2-巯基丙酸的双纸片琼脂扩散表型协同试验筛选产金属酶菌株.结果 3年间共分离到鲍曼不动杆菌358株,其中2005年87株,2006年102株,2007年169株,其中通过呼吸道感染占82.12%.泛耐药菌株感染率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2005年3株(占3.45%),2006年8株(占7.84%),2007年有21株(占12.43%),且泛耐药菌株感染的发生率与住院时间相关.金属酶表型阳性株共检测出5株,阳性率为15.63%,其中2006年2株,2007年3株.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呈逐年上升趋势,以呼吸道感染方式为主,其泛耐药菌株感染率呈上升趋势,金属酶产生率低,不是主要耐药机制.患者住院时间越长感染泛耐药菌株的几率越高.应加强ICU病房环境和人员消毒,加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控制鲍曼不动杆菌在医院内的定值和播散,重视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监测.
作者:段秀杰;陆建成;阴晴;高雁;王文凯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医疗-科研-教学一体化的循证医学模式促进了临床医学教师自主专业成长,全面提升临床医学教师的专业素养:重塑其医学价值观与专业道德;强化其自主专业发展意识;促进其专业知识体系的自我建构和实践能力与智慧的提升.
作者:雷迅;李荔;杨丽莎;葛波;李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热休克蛋白HSP70在免自体静脉移植中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与移植血管内膜增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兔自体颈静脉移植模型,25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5组,分别于术后3、7、14、28d取材,应用Real-Time PCK法、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各组中HSP70 mRNA与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HSP70mRNA在术后3 d时表达升高,而后渐降至正常.蛋白检测表达变化与其一致.结论 静脉移植后热休克蛋白HSP70表达升高,可能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有关.
作者:蔡方刚;吴捷;詹腾辉;郭平凡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肺栓塞的临床特点,提高肺栓塞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45例老年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结果 老年人肺栓塞的临床表现更不典型,症状繁多.螺旋CT诊断率92.7%,溶栓和/或抗凝治疗者和非溶栓和/或非抗凝治疗者的死亡率分别为12.9%和69.2‰结论老年人肺栓塞症状多,以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容易误诊为慢性心肺疾病急性发作.螺旋CT可作为老年人肺栓塞的首选和可靠的诊断方法,及时溶栓和抗凝可以降低死亡率.
作者:符秀虹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用3.0T MR行移植肾弥散加权成像的可行性,评价ADC值在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的可重复性.方法 23例移植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分别行移植肾脏常规(T1WI及T2WI)、弥散加权成像(DWI),由一位医师在T1WI、T2WI和DWI图像上测量移植肾皮髓质信噪比.由两位医师分别对T1WI、T2WI及DWI图像按照4分法进行质量评价.使用工作站进行DWI图像重建后处理,由两位医师分别独立测量肾皮髓质ADC值,其中10例患者由一位医师2周后重复测量.测量及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移植肾图像信噪比良好,能满足成像要求;两观察者均认为95.6%(22/23)的T1WI和91.3%(21/23)的T2WI图像达到4分;82.6%(19/23)的DWI图像达到4分、95.6%(22/23)的DWI图像达到3分以上能够满足测量要求.不同观察者之间、同一观察者重复测量的cADC、mADC和totADC值差别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3.0T MK行移植肾弥散加权成像所测数据在不同观察者间及同一观察者内的可重复性较好,能够用来进行移植肾功能成像的实验研究.
作者:单人锋;彭贵主;周福庆;肖国胜;饶雪峰;吴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在冷保存致部分肝移植移植肝再生障碍中的作用.方法 实验分为Ⅰ组(肝切除组)、Ⅱ组(冷保存1 h部分肝移植组)和Ⅲ组(冷保存8h部分肝移植组).观察比较各组术后1、6、12、24、48、72及168 h血ALT、TBIL、NO水平、肝组织iNOS活性、PCNA和iNOS表达及肝脏病理学改变.结果 ALT、TBIT分别于术后12 h、24 h达峰值,Ⅱ组和Ⅲ组各时点ALT、TBIL均高于Ⅰ组.Ⅰ组及Ⅱ组血浆NO水平及iNOS活性于术后12 h达高峰,Ⅲ组1h至12h NO水平、iNOS活性均低于其余两组(P<0.05),高峰出现于24h,7 d后仍高于正常水平.Ⅰ组、Ⅱ组PCNA表达于术后12 h~24 h达高峰;Ⅲ组术后12 h内PCNA表达明显低于其余两组(P<0.05),48 h才达高峰.Ⅰ组及Ⅱ组iNOS表达于12 h达高峰,Ⅲ组于24 h达峰值,Ⅰ组7d时基本已无iNOS表达,而Ⅱ组、Ⅲ组仍有中等表达,同时Ⅲ组术后12h内iNOS表达明显低于其余各组(P<0.05).Ⅰ组及Ⅱ组术后仅出现肝细胞浊肿,第7天肝组织即恢复正常,而Ⅲ组则有片状坏死.结论 长时间冷保存使iNOS表达及NO生成减少是导致部分肝移植后再生障碍的原因之一.
作者:袁晟光;王继见;董家鸿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小鼠血浆中大黄酸和大黄素的方法.方法 血浆经酸化采用乙酸乙酯两次提取,色谱柱为Polaris-C18,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含0.05%三乙胺)(72:28,v/v),流速为1.0mL/min;柱温45℃;检测波长为434nm.结果 大黄酸和大黄素血浆浓度分别在0.0416~8.32μg/mL和0.044~8.80μ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方法回收率为96.4%~98.7%(大黄酸),96.8%~98.4%(大黄素),日内、日间相对标准差(RSD)均<6.0%.结论 本方法筒便、准确、灵敏、重现性好,可用于大黄酸和大黄素的血药浓度测定及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彭玮玮;戴智勇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