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雪琴;何续逊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阴性/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阳性献血者传播HBV的风险以及HBsAg阴性HBV感染者产生的原因.方法 采用ELISA方法对献血者进行HBV感染的血清学检测,对HBsAg阴性、抗-HBs阴性和抗-HBc阳性标本进行抗-HBc滴度测定、半套式PCR和荧光定量PCR检测,并对HBsAg阴性而HBV DNA阳性献血者的S基因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在5 676例献血者中,HBsAg阴性/抗-HBs阴性/抗-HBc阳性为799例(14.1%),其中抗-HBc滴度>1:128以上共7例;PCR检测有4例(0.5%)为阳性,其中3例抗-HBc滴度>1:128.这4例HBsAg阴性献血者HBV DNA浓度分别为1.2×10~5、4×10~3、1.6×10~3和4×10~4拷贝/mL.序列分析显示,2例为S基因突变的新变异株.结论 抗-HBc高滴度献血者传播HBV的风险大,HBsAg阴性的HBV感染者主要为HBV的低水平感染,可能与HBV S基因的变异有关.
作者:欧阳玲;黄呈辉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合并髂腰肌囊扩张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穿刺抽吸手术证实的14例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伴髂腰肌囊扩张的CT表现.结果 14例患者共24髋出现髂腰肌囊扩张,均为圆形、卵圆形或倒水滴状的薄壁水样密度影,位于髋关节囊的前方,髂外或股动静脉后外方和髂腰肌(腱)内侧.结论 股骨头缺血坏死合并髂腰肌囊扩张多见于股骨头缺血中晚期,CT有助于作出正确诊断.
作者:丁长青;丁爱兰;史志卫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外周血端粒酶活性和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对乳腺癌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反应(TRAP)-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分别检测67例乳腺癌患者、31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及36例体检健康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同时对其血清应用ELISA法检测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的表达情况.结果 外周血端粒酶活性和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的表达均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其中,外周血端粒酶活性的表达还与癌组织的浸润相关(P<0.001).结论 外周血端粒酶活性和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的表达预示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并且外周血端粒酶活性的表达还与乳腺癌的局部浸润生长有关.联合检测这2项指标,对患者预后的评估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蒋显勇;易艳军;徐克前;吴移谋;李国亮;李熙芹;陈万阳;唐俊杰;曹龙古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对比改良Millikan网塞法和Shouldice术式治疗Ⅱ型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探讨佳的疝修补术式.方法 84例Ⅱ型腹股沟疝病例随机分为改良Millikan补片(A)组(n=42)和Shouldice术式(B)组(n=42),对比观察住院期间及术后12个月各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 住院并发症如疼痛持续时间大于5 d,感染、阴囊血肿、阴囊水肿和发热的发生率两组无差异(P>0.05);两组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平均下床活动及住院时间、疝复发率、恢复正常步速时间和提重物时间均无差异(P>0.05);A组平均住院费用明显高于B组(P=0.000).结论 治疗Ⅱ型腹股沟疝时,Shouldice术式和改良Millikan网塞修补法的疗效无明显差异,应该作为治疗该类疝的首选术式.
作者:李健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脑出血术后应用亚低温联合高压氧(HBO)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66例脑出血术后患者分为亚低温联合HBO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行早期亚低温联合HBO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周颅内压(ICP)、入出院时临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以及治疗后6个月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定预后的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者IC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度明显提高(P<0.01),GC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GOS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脑出血术后患者经亚低温联合HBO治疗能改善脑出血术后患者的预后,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黄华东;赵邦;黄海能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穿孔性阑尾炎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腹腔镜或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穿孔性阑尾炎112例,其中腹腔镜阑尾切除术73例(腹腔镜组),开腹阑尾切除术39例(开腹组).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止痛药使用率、切口感染率、置管引流率、残余脓肿发生率、住院时间、术后肠梗阻、综合费用.结果 腹腔镜组和开腹组以上各指标(除手术时间、残余脓肿发生率和综合费用外)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腹腔镜手术组有明显的优势.结论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穿孔性阑尾炎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和平均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治疗穿孔性阑尾炎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作者:胡明秋;宋希江;姜成文;蒲建军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评价经皮穿刺椎间盘激光汽化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PLDD)联合臭氧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组106钟腰椎间盘突出在CT定位下,全部行半导体激光汽化减压联合臭氧注射治疗.术后随访3~18个月,以Macnab标准评定疗效. 结果按照MACNAB标准评定,优69例,占65.1%;良32例,占30.2%;可3例,占2.8%;差2例,占1.9%,优良率达95.3%,较我院单用PLDD治疗提高约9.3%.结论 应用PLDD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优势互补,能明显提高治疗效率,可作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方案.
作者:邹育才;赵资坚;刘梦璋;李爱霞;江标;林宏伟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三七总苷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为临床应用三七总苷治疗SAP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将13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AP组和三七总苷治疗组,每组45只,通过十二指肠胆胰管逆行加压注射5%牛磺胆酸钠溶液的方法制备大鼠SAP模型,每组造模后又按6、12和24h分为3个时间点,检测血清淀粉酶、TNF-α、IL-6和IL-10水平.结果 血清淀粉酶、TNF-α、IL-6和IL-10水平,SAP组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三七总苷治疗组6,12,24 h血清淀粉酶、TNF-α、IL-6显著低于SAP组(P<0.01或0.05),而IL-10水平则显著高于SAP组(P<0.05).结论 三七总苷可能通过下调TNF-α、IL-6,上调IL-10水平达到治疗SAP的作用.
作者:熊进文;刘忠民;陈耿臻;龚利平;陈玉巧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逆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内切开术治疗输尿管狭窄的方法及远期疗效.方法 采用逆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内切开术治疗良性输尿管狭窄29例,术后留置F7双J管,6~8周后拔除.拔管后定期进行超声、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结果 29例随访24~48个月,平均36个月.症状缓解,静脉肾孟造影、泌尿系超声证实梗阻解除21例,治愈率65.5%;2例无效,肾积水、输尿管扩张无改善;6例在治疗3个月后输尿管狭窄复发.结论 逆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内切术治疗良性输尿管狭窄长期效果好,创伤小,并发症少.手术失败均发生在治疗后3个月内.
作者:孙建涛;霍庆祥;张义;尚亚峰;张寒;赖启新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小鼠皮内注射分泌表达ESAT-6的重组卡介苗菌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是否被激活,以及激活后氮氧化物的产生、抗结核细胞因子的表达.比较研究分泌表达ESAT-6的重组卡介苗菌和卡介苗菌激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抗结核免疫应答过程及免疫效应.方法 用分泌表达ESAT-6的重组卡介苗菌、卡介苗菌和生理盐水分别皮内注射小鼠30 d、60 d后,分别采用Griess法、化学法、ELISA法检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的NO、H_2O_2以及IL-12、TNF-α的表达.结果 分泌表达ESAT-6的重组卡介苗菌皮内接种小鼠后,能显著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表达IL-12和TNF-α,与卡介苗菌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泌表达ESAT-6的重组卡介苗菌皮内接种小鼠后,也能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NO、H_2O_2,与卡介苗菌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与未免疫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泌表达ESAT-6的重组卡介苗菌皮内接种小鼠后,能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活化并产生较强的抗结核免疫效应,但该效应与卡介苗菌无明显差异.
作者:程青虹;张万江;吴芳;王萍;吴江东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吸烟、戒烟对博莱霉素(BLM)诱导的大鼠肺间质纤维化模型肺纤维化程度、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健康Wistar大鼠56只,随机分为空白组;BLM组(A组):气管内滴注博莱霉素组;吸烟BLM组(B组):博莱霉素干预后吸烟;吸烟-戒烟-BLM组(C组).经吸烟戒烟后,气管内滴注博莱霉素,每组14只.各组随机分别于气管内滴注博莱霉素,14和28d各处死7只.收集肺组织作切片行HE及Masson染色,判断肺组织肺泡炎及肺纤维化程度,测定血清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①成功建立博莱霉素诱导的肺间质纤维化模型,各指标在不同时间及组别出现变化.②BLM组28天大鼠肺组织与BLM组14天比较,纤维化反应重、炎症反应轻、MDA含量低.③吸烟BLM组比同期BLM组肺组织纤维化程度较轻、炎症反应及MDA高.④吸烟-戒烟-BLM组比正吸烟BLM组肺组织纤维化程度重、MDA高.结论 吸烟可加重肺间质纤维化大鼠肺组织的炎症、氧化应激反应,但同时减轻或延缓纤维化改变.
作者:赵炎;何平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在传统的诊断学病史问诊教学中引入角色扮演法,以期能提高其教学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华中科技大学2004级临床七年制专业某小班50人为实验组,在传统病史问诊的教学基础上,引入教师患者角色扮演法和学生患者角色扮演法;以华中科技大学2004级临床专业八年制全班40人为对照组,按传统示教法示教.两组学生根据问诊资料书写一份病历,对成绩进行χ~2检验. 结果实验组在主诉和现病史的掌握上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在传统的问诊教学模式下,引入角色扮演法可以提高病史问诊的教学质量.
作者:周仑;王昭昭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通过检测宫颈癌前病变组织中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的表达,探讨其与宫颈癌前病变进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2例宫颈组织病理存档石蜡包埋组织hTEKT的表达,阳性信号采用图像分析仪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慢性宫颈炎组及CIN Ⅰ组、CIN Ⅱ组、CIN Ⅲ组中的hTERT平均光密度值(AOD)分别为:(0.105±0.024)、(0.128±0.018)、(0.137±0.021),(0.201±0.016).hTEKT在各组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依次为CINⅢ级>CINⅠ、Ⅱ级>慢性宫颈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TEKT的表达与宫颈癌前病变进展相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TEKT可能成为宫颈癌标志物,追踪hTERT阳性的子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可能有助于早期发现宫颈癌.
作者:陈永平;张娟娟;张天峰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0年间收治的23例pHP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患者中,腺瘤20例,甲状旁腺增生2例,腺癌1例.其中,20例行多普勒彩色B超检查的阳性准确率为85.0%;~(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甲状旁腺显像为88.2%;联合彩色B超及~(99m)Tc-MIBI检查,甲状旁腺瘤定位准确率为94.1%.20例甲状旁腺瘤行单侧探查,2例甲状旁腺增生行双侧探查,1例甲状旁腺癌另行同侧甲状腺腺叶切除,所有患者症状在手术后均得到缓解.随访3个月~10年,无复发.所有患者术后均发生不同程度的低钙血症,应用钙剂后症状缓解.结论 多普勒彩色B超和~(99m)Tc-MIBI可作为pHPT首选的定位诊断方法,一旦明确即应手术治疗.经术前影像学定位后,行小创伤、小范围的甲状旁腺切除术是可行的.
作者:陈鑫;任双义;刘振华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研究不同结构的海洋新药对人类肝药酶的影响及性别差异,从而对这些新药进行安全性评价,并预测它们与其他药物合用的不良相互作用.方法 通过研究肝药酶专属探针药物的体外代谢过程的变化,判断不同结构药物对这些酶有无诱导或抑制作用.结果 SPMG和AOSC对CYP3A4均无影响,AOSC可诱导男性CYP 2E1但对CYP1A2无影响,SPMG抑制男性CYP1A2但对CYP2E1无影响.结论 结构不同的药物对不同性别人CYP450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此药物在与各种与CYP1A2或CYP 2E1酶代谢有关的药物合用时,应充分考虑其对肝药酶的不同影响,以避免潜在的毒性或不良反应.
作者:石杰;刘杰;曹勇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脑电图(EEG)及经颅多普勒(TCD)对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临床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75例病毒性脑炎患者发病2~15d内的脑电图和经颅多普勒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5例病毒性脑炎患者15 d内脑电图异常62例,阳性率82.7%,以额颞叶为多见.TCD异常65例,阳性率86.7%,主要表现为颈内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大脑前动脉流速与病情严重程度成正相关.意识障碍越重,EEG和TCD的阳性率越高,异常程度也越高.结论 脑电图对病毒性脑炎特别是伴有癫痫患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TCD可反映病毒性脑炎的血流动力学,在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方面有一定应用价值.
作者:文芳;向军;邹婷;胡艳辉;熊艳春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建立视网膜母细胞瘤HXO-RB44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不同浓度HXO-RB44细胞的致瘤效果.方法 将90只试验动物随机分成A、B、C 3个组,每组裸鼠分别皮下注射浓度为1.0×10~8/mL、2.0×10~8/mL和3.0×10~8/mL的HXO-RB44细胞悬液各0.2 mL.观察HXO-RB44细胞的成瘤时间、肿瘤生长情况、肿瘤大小及裸鼠撮食和活动状况.结果 观察4周后,A组裸鼠无一成瘤.B组裸鼠仅5只成瘤.C组裸鼠有27只造模成功,成瘤率达90.00%.B组裸鼠的平均成瘤时间为21、34、5 d,C组裸鼠的平均成瘤时间为18、32、3d,B、C两组时间之间进行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小鼠成瘤后,出现消瘦、体重减轻、食欲精神不佳等症状.结论 HXO-RB44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的致瘤效果与细胞浓度密切相关.
作者:杨一涛;唐罗生;曾祥云;董晓光;李学喜;袁思奇;张海清;宋华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Canstatin基因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重组蛋白抗结肠癌作用.方法 采用RT-PCR检测40例结肠癌癌组织、相应的癌旁组织和远癌组织中Canstatin mRNA的表达情况.PCR产物经凝胶电泳,通过各组织中Canstatin与GAPDH务带的灰度值之比,半定量分析Canstatin mRNA的表达水平.建立结肠癌SW480裸鼠异种移植瘤模型,绘制移植瘤生长曲线,计算经重组Canstatin蛋白治疗后的肿瘤抑制率.结果 癌组织中Canstatinm RNA表达水平(0.44±0.17)低于癌旁组织(0.59±0.14)和远癌组织(0.64±0.21).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升高,Canstatin mRNA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也增加(P<0.05),而在临床病理分期(Dukes),随着分期升高,Canstatin mRNA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减少(P<0.05),但与淋巴结转移和病理类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肿瘤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瘤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低、中、高浓度Canstatin治疗组抑瘤作用较对照组明显增强(P<0.05),其瘤重抑制率分别为30.02%、52.98%和58.00%.结论 Canstatin mRNA在结肠癌组织中低表达,重组人Canstatin蛋白能有效抑制人结肠癌生长,无明显毒副作用,为结肠癌治疗提供了新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王力;马艳;焦东晓;王淑芬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建立腰椎运动节段人工椎间盘置换的有限元模型,用于进一步的生物力学研究.方法 对中国男性成人脊柱T_(12)~S_1节段进行层厚2 mm的连续扫描,共获得CT断层图像264幅,并对CT图像每隔15°进行三维重建,获取用于建立三维模型的相关数据.将CT扫描的腰椎图像结合人体解剖学数据通过3D SMAX软件建模形成正常中国男性L_(4~5)运动节段的三维模型,结合SB-Chaite Ⅲ型人工椎间盘的三维模型,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AP 2000转换成有限元模型.结果 成功建立腰椎运动节段的三维模型和有限元模型.L_(4~5)节段SB-Chaite Ⅲ型人工椎间盘置换的有限元模型总节点数为2 542个,包括1 924个Solid单元,592个Area单元,50个Link单元.结论 通过CT断层扫描、图像数字化处理及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方法,可以建立腰椎人工椎间盘置换的有限元模型,用于脊柱生物力学的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华;徐大启;林涨源;雷光华;李康华;胡建中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RSV反复感染幼龄SD大鼠肺组织炎症及气道反应性的改变,初步探讨RSV感染大鼠肺组织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表达变化.方法 2周龄SD大鼠分实验组10只,反复RSV滴鼻;对照组10只.于第8周进行气道反应性测定,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炎症程度,原位杂交检测肺组织中RSV RNA的表达,免疫组化及蛋白印迹检测肺组织p_(ERK)、pJNK、pP38的表达差异.结果 ①气道反应性:实验组与对照组大鼠气道阻力的基础值没有明显差异(P=0.085);随着吸入组氨浓度的增高,实验组大鼠气道阻力较对照组明显增高.②肺部炎症:RSV反复感染幼龄SD大鼠的肺组织出现较严重的炎症反应.③原住杂交:实验组大鼠肺组织中可见明显的RSV RNA阳性信号.④免疫组化及蛋白印迹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大鼠肺组织pERK表达增高,pJNK表达下降,p_(P38)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 RSV反复感染使幼龄SD大鼠肺部出现明显炎症反应和气道高反应性;使MAPK级联反应通路中ERK通路活化水平增高、SAPK/JNK通路活化水平受抑制,而对P38通路没有明显影响.
作者:覃庆武;潘频华;赵然然;王慧;胡成平 刊期: 2009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