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逆行输尿管镜下良性输尿管狭窄的钬激光治疗

孙建涛;霍庆祥;张义;尚亚峰;张寒;赖启新

关键词:输尿管狭窄, 输尿管镜, 钬激光
摘要:目的 探讨逆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内切开术治疗输尿管狭窄的方法及远期疗效.方法 采用逆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内切开术治疗良性输尿管狭窄29例,术后留置F7双J管,6~8周后拔除.拔管后定期进行超声、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结果 29例随访24~48个月,平均36个月.症状缓解,静脉肾孟造影、泌尿系超声证实梗阻解除21例,治愈率65.5%;2例无效,肾积水、输尿管扩张无改善;6例在治疗3个月后输尿管狭窄复发.结论 逆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内切术治疗良性输尿管狭窄长期效果好,创伤小,并发症少.手术失败均发生在治疗后3个月内.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23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0年间收治的23例pHP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患者中,腺瘤20例,甲状旁腺增生2例,腺癌1例.其中,20例行多普勒彩色B超检查的阳性准确率为85.0%;~(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甲状旁腺显像为88.2%;联合彩色B超及~(99m)Tc-MIBI检查,甲状旁腺瘤定位准确率为94.1%.20例甲状旁腺瘤行单侧探查,2例甲状旁腺增生行双侧探查,1例甲状旁腺癌另行同侧甲状腺腺叶切除,所有患者症状在手术后均得到缓解.随访3个月~10年,无复发.所有患者术后均发生不同程度的低钙血症,应用钙剂后症状缓解.结论 多普勒彩色B超和~(99m)Tc-MIBI可作为pHPT首选的定位诊断方法,一旦明确即应手术治疗.经术前影像学定位后,行小创伤、小范围的甲状旁腺切除术是可行的.

    作者:陈鑫;任双义;刘振华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经皮激光汽化减压术联合臭氧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 评价经皮穿刺椎间盘激光汽化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PLDD)联合臭氧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组106钟腰椎间盘突出在CT定位下,全部行半导体激光汽化减压联合臭氧注射治疗.术后随访3~18个月,以Macnab标准评定疗效. 结果按照MACNAB标准评定,优69例,占65.1%;良32例,占30.2%;可3例,占2.8%;差2例,占1.9%,优良率达95.3%,较我院单用PLDD治疗提高约9.3%.结论 应用PLDD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优势互补,能明显提高治疗效率,可作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方案.

    作者:邹育才;赵资坚;刘梦璋;李爱霞;江标;林宏伟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靶向乏氧诱导因子-1α和生存素基因的RNA干扰腺病毒穿梭载体的构建

    目的 构建能同时干扰乏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ed factor 1 α,HIF-1α)和生存素(survivin)基因表达的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腺病毒穿梭载体,并检测其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HIF-1α基因和生存素基因表达的干扰作用.方法 根据GeneBank数据库中HIF-1α和生存素基因的cD-NA序列设计干扰序列,构建干扰HIF-1α和生存素基因的重组单基因干扰质粒pGenesil-HIF-1α和pGene-sil-survivin.酶切、测序鉴定正确后,干扰质粒经脂质体介导转染SMMC-7721细胞,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HIF-1α和生存素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将两个单基因干扰质粒的干扰序列和U6启动子序列切下并连入腺病毒穿梭载体pshuttle,构建双基因干扰载体pshuttle-Genesil-survivin-HIF-1α,并检测其对HIF-1α和生存素基因mRNA表达的干扰作用.结果 测序和酶切鉴定结果显示,pGenesil-HIF-1α和pGenesil-survivin重组质粒构建正确.SMMC-7721细胞分别被pGenesil-HIF-1α和pGenesil-survivin转染48h后,HIF-1α和生存素基因mRNA水平与正常和阴性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双基因干扰载体pshut-de-Genesil-survivin-HIF-1α酶切鉴定所得片段大小与预期相符,转染该质粒48h后,SMMC-7721细胞中HIF-1α和生存素基因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结论 成功构建能同时干扰HIF-1α和生存素基因的腺病毒穿梭载体,可有效地同时抑制SMMC-7721细胞内HIF-1α和生存素基因mRNA的表达.

    作者:郭彩霞;李艳博;孙婷;杨巍;孙志伟;龚守良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长链脂肪乳对小儿腹部手术后免疫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 因长链脂肪乳剂(Long chain triglycerides,LCT)对小儿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较少,本文拟在行中等腹部手术的小儿术后,短期输注LCT进行静脉营养,以观察LCT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治疗组(18例)给予LCT加葡萄糖供能;对照组(12例)给予葡萄糖供能;30例患者术后均接受大于4d的TPN支持.在手术前1 d及术后第1天和第4天,检测单核细胞数及IgG、IgM、IgA、C3、C4、TNF-α水平.结果 ①与术前相比,治疗组中上述各指标在术后第1天、术后第4天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与术前相比,对照组中上述指标分别在术后第1天、术后第4天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③各免疫指标在治疗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小儿患者行中等腹部手术后,短期输注LCT对单核细胞数及IgG、IgM、IgA、C3、C4、TNF-α水平无影响,推测LCT对小儿术后免疫功能无明显影响.

    作者:应娇茜;李小刚;李宜雄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三七总苷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TNF-α、IL-6和IL-10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三七总苷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为临床应用三七总苷治疗SAP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将13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AP组和三七总苷治疗组,每组45只,通过十二指肠胆胰管逆行加压注射5%牛磺胆酸钠溶液的方法制备大鼠SAP模型,每组造模后又按6、12和24h分为3个时间点,检测血清淀粉酶、TNF-α、IL-6和IL-10水平.结果 血清淀粉酶、TNF-α、IL-6和IL-10水平,SAP组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三七总苷治疗组6,12,24 h血清淀粉酶、TNF-α、IL-6显著低于SAP组(P<0.01或0.05),而IL-10水平则显著高于SAP组(P<0.05).结论 三七总苷可能通过下调TNF-α、IL-6,上调IL-10水平达到治疗SAP的作用.

    作者:熊进文;刘忠民;陈耿臻;龚利平;陈玉巧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Canstatin蛋白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重组蛋白抗结肠癌作用

    目的 观察Canstatin基因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重组蛋白抗结肠癌作用.方法 采用RT-PCR检测40例结肠癌癌组织、相应的癌旁组织和远癌组织中Canstatin mRNA的表达情况.PCR产物经凝胶电泳,通过各组织中Canstatin与GAPDH务带的灰度值之比,半定量分析Canstatin mRNA的表达水平.建立结肠癌SW480裸鼠异种移植瘤模型,绘制移植瘤生长曲线,计算经重组Canstatin蛋白治疗后的肿瘤抑制率.结果 癌组织中Canstatinm RNA表达水平(0.44±0.17)低于癌旁组织(0.59±0.14)和远癌组织(0.64±0.21).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升高,Canstatin mRNA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也增加(P<0.05),而在临床病理分期(Dukes),随着分期升高,Canstatin mRNA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减少(P<0.05),但与淋巴结转移和病理类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肿瘤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瘤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低、中、高浓度Canstatin治疗组抑瘤作用较对照组明显增强(P<0.05),其瘤重抑制率分别为30.02%、52.98%和58.00%.结论 Canstatin mRNA在结肠癌组织中低表达,重组人Canstatin蛋白能有效抑制人结肠癌生长,无明显毒副作用,为结肠癌治疗提供了新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王力;马艳;焦东晓;王淑芬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NMP22、BTAstat联合运用诊断膀胱肿瘤

    目的 探讨NMP22、BTAstat联合检查在膀胱肿瘤诊断和术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 对90例怀疑膀胱肿瘤的患者,均在预约膀胱镜检查前行尿NMP22和BTAstat检查.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评价NMP22和BTAstat联合检查在膀胱肿瘤诊断中的作用.结果 90例中膀胱移行细胞癌41例、泌尿系其他疾病49例.两者联合诊断膀胱肿瘤敏感性90.2%,与膀胱镜(92.7%)比较,差异显著性(P>0.05),特异性77.6%、阳性预测值80.1%、阴性预测值88.8%.结论 NMP22和BTAstat联合检查有助于提高膀胱肿瘤早期诊断的能力.

    作者:许海波;陈智;梁培育;李浩勇;符火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变化的研究

    目的 探讨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其代谢相关因子-叶酸、维生素B12的变化.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法对106例单纯性肥胖患儿、106例健康对照儿童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同时检测Hcy的代谢因子维生素B12、叶酸含量.结果 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单纯性肥胖患儿Hcy明显增高(P<0.01),Hcy的代谢因子叶酸及维生素B12亦明显降低(P<0.01)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均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P>0.05),同型半胱氨酸与叶酸呈负相关(P<0.01).结论 单纯性肥胖儿童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叶酸降低,提示单纯性肥胖儿童是心脑血管疾病危险人群.

    作者:高捷;张强;赵凤珍;张俊玲;王红阳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抗Caspase-7锤头状核酶在原代肝细胞内的切割活性研究

    目的 研究抗Caspase-7锤头状核酶在原代肝细胞内对靶基因的切割活性.方法 构建含抗Cas-pase-7锤头状核酶的真核表达质粒pRz333.将其转染原代肝细胞后,用TNF-α和放线菌素D上调细胞内Caspase-7mRNA的表达.RT-PCK和免疫印迹法检测Caspase-7 mRNA和蛋白酶原的表达.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结果 与诱导组相比,核酶组肝细胞内Caspase-7 mRNA的表达降低了29.34%;Caspase-7蛋白酶原含量下降了32.12%;细胞凋亡率减低了11.75%.结论 抗Caspase-7锤头状核酶在原代肝细胞内能够特异性切割靶基因,使目的 基因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下调,并能够减少肝细胞凋亡.

    作者:张(韦华);谢青;姜山;俞红;臧国庆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急性穿孔性阑尾炎行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穿孔性阑尾炎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腹腔镜或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穿孔性阑尾炎112例,其中腹腔镜阑尾切除术73例(腹腔镜组),开腹阑尾切除术39例(开腹组).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止痛药使用率、切口感染率、置管引流率、残余脓肿发生率、住院时间、术后肠梗阻、综合费用.结果 腹腔镜组和开腹组以上各指标(除手术时间、残余脓肿发生率和综合费用外)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腹腔镜手术组有明显的优势.结论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穿孔性阑尾炎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和平均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治疗穿孔性阑尾炎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作者:胡明秋;宋希江;姜成文;蒲建军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大隐静脉内膜平滑肌细胞增生的影响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大隐静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为临床防治再狭窄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体外培养人体大隐静脉,随机分成5组:AngⅡ组,Val组,Val+AngⅡ组,空白对照组和HSV组.培养14 d后收集标本,分别行HE染色、Masson染色、PCNA染色及TUNEL染色.采用病理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统计VSMC增殖指数和凋亡百分比,并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大隐静脉体外培养14 d后,AngⅡ组内膜厚度及内膜增生指数,以及内膜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细胞百分数明显增加,而Val+AngⅡ组内膜厚度及内膜增生指数均明显低于AngⅡ组;PC-NA阳性细胞百分数明显减少;TUNEL阳性细胞百分数明显升高.结论 血管紧张素受体桔抗剂缬沙坦可显著抑制体外培养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大隐静脉平滑肌细胞增生和新生内膜形成,且可促进平滑肌细胞调亡.

    作者:邹明晖;潘铁成;胡敏;项飞翔;魏翔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葛根素对乙醇中毒心脏的干预研究

    目的 观察葛根素对急性乙醇中毒心脏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蟾蜍24只,雌雄兼有,随机分为乙醇组、葛根素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8只.结果 与乙醇组相比:葛根素组心率减慢(P<0.05),心肌收缩幅度增大(P<0.05),心肌ATP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增多(P<0.05),丙二醛(MDA)含量减少(P<0.05).结论 急性乙醇中毒可以导致心肌酶和心肌结构的改变;葛根素对急性乙醇中毒离体心脏有干预作用,可部分缓解急性乙醇中毒对心脏的损伤,对心脏有保护作用.

    作者:崔淑芹;程秀臻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广深高校中年教师亚健康状态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调查广州、深圳高校中年教师亚健康状态,研究其主要表现,分析影响亚健康状态的相关因素,为有效开展对高校中年教师健康管理及其保健服务,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 对广州、深圳10所高校的515名45~59岁的中年教师进行健康状况调查,收集相关信息,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 65%的高校中年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45~55岁是高发年龄段,学历越低患病比率越高,中年女性教师亚健康发生率高于男性教师,主要表现为慢性疲劳综合征、颈肩综合征、易激动、心烦意乱、头昏和精力下降等,多与工作压力、家庭压力、个人饮食睡眠习惯和缺乏锻炼等有关.结论 高校中年教师亚健康状态值得关注,需要进行相关健康评估与管理,建立健康管理方案,从饮食、生活习惯、心理和运动等多方面提出建议和指导,积极引导健康人生.

    作者:王锦凤;闫俊辉;余细球;刘永红;王碧飞;雷志荣;刘玉英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经直肠超声引导下~(125)碘粒子植入治疗早期局限性前列腺癌

    目的 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早期局限性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42例早期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实施经直肠超声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结果 完全反应24例、部分反应10例、病情稳定6例和病情恶化2例,有效率为95.2%.术后3个月10例(23.8%)患者没有出现副反应,尿道症状Ⅰ级20例(47.6%)、Ⅱ级12例(28.6%),未出现Ⅲ、Ⅳ级尿道症状.18例(42.8%)伴有直肠刺激症状.结论 超声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早期局限性前列腺癌具有微创、快速、安全、疗效确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周海中;姚浩;钱晓琴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从医学目的转变看医学继续教育的现代要求

    文章分析了当今医学目的 转变的动因,阐述医学继续教育的现代要求.

    作者:方华;宋咏堂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逆行输尿管镜下良性输尿管狭窄的钬激光治疗

    目的 探讨逆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内切开术治疗输尿管狭窄的方法及远期疗效.方法 采用逆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内切开术治疗良性输尿管狭窄29例,术后留置F7双J管,6~8周后拔除.拔管后定期进行超声、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结果 29例随访24~48个月,平均36个月.症状缓解,静脉肾孟造影、泌尿系超声证实梗阻解除21例,治愈率65.5%;2例无效,肾积水、输尿管扩张无改善;6例在治疗3个月后输尿管狭窄复发.结论 逆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内切术治疗良性输尿管狭窄长期效果好,创伤小,并发症少.手术失败均发生在治疗后3个月内.

    作者:孙建涛;霍庆祥;张义;尚亚峰;张寒;赖启新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32年经验的总结

    目的 探讨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肿瘤的位置、外科治疗及其远期治疗结果. 方法对1974-2006年间在我院收治的20例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平均随访时间为5.8年.结果 本组20例,占我院同期嗜铬细胞瘤的10.5%(20/189),其中男性14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30岁.肿瘤的大小为3×2cm~14×10cm.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高血压(100%),头痛(70%),心悸(50%),出汗(45%),视力障碍(30%),恶心和呕吐(25%),腹部肿块(15%),侧腹痛(10%).在8例膀胱嗜铬细胞瘤中,出现与排尿有关的阵发性高血压(100%),血尿(62.5%);本组肿瘤位于膀胱8例(40%),位于主动脉旁6例(30%),位于肾门4例(20%).联合24小时尿儿茶酚胺和香草基杏仁酸检测,以及血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测定对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敏感度为90%.17例患者行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均为嗜铬细胞瘤,其中2例为恶性.5例患者术后复发,其中2例在多个位置多重复发.5例患者复发时均再次出现高血压以及尿儿茶酚胺和/或香草基杏仁酸的升高.结论 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瘤多发生于相对年轻的患者,且好发于男性,联合24小时尿儿荼酚胺和香草基杏仁酸,以及血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检测,对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瘤具有诊断意义.联合应用现代的影像学手段,可以对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进行准确定位.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瘤具有多中心性复发的倾向,终生随访是必要的.

    作者:陈雪磊;毕建斌;李炳勋;沈海林;杨绍波;李泽良;孔垂泽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视网膜母细胞瘤HXO-RB44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的建立

    目的 建立视网膜母细胞瘤HXO-RB44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不同浓度HXO-RB44细胞的致瘤效果.方法 将90只试验动物随机分成A、B、C 3个组,每组裸鼠分别皮下注射浓度为1.0×10~8/mL、2.0×10~8/mL和3.0×10~8/mL的HXO-RB44细胞悬液各0.2 mL.观察HXO-RB44细胞的成瘤时间、肿瘤生长情况、肿瘤大小及裸鼠撮食和活动状况.结果 观察4周后,A组裸鼠无一成瘤.B组裸鼠仅5只成瘤.C组裸鼠有27只造模成功,成瘤率达90.00%.B组裸鼠的平均成瘤时间为21、34、5 d,C组裸鼠的平均成瘤时间为18、32、3d,B、C两组时间之间进行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小鼠成瘤后,出现消瘦、体重减轻、食欲精神不佳等症状.结论 HXO-RB44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的致瘤效果与细胞浓度密切相关.

    作者:杨一涛;唐罗生;曾祥云;董晓光;李学喜;袁思奇;张海清;宋华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阿米替林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制备工艺的研究

    目的 制备阿米替林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AMI-PBCA-NP).方法 以氰基丙烯酸正丁酯为材料,采用乳化聚合法制备AMI-PBCA-NP,以粒径大小、形态、载药量和包封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初选,正交设计法优化AMI-PBCA-NP制备工艺;比色法测定AMI-PBCA-NP体外释药试验.结果 搅拌速度、阿米替林用量、搅拌时间均可影响载药量和包封率.按优化工艺条件,制得的载药纳米粒平均粒径为(100.23±4.54)nm,跨度为(0.22±0.04),载药量为(26.75±2.46)%,包封率(36.52±4.02)%;体外释药试验中,AMI水溶液2小时药物释放96.89%,而AMI-PBCA-NP 2小时释放64.31%.结论 经过优化筛选出的工艺,为制备AMI-PBCA-NP的佳工艺,产生的AMI-PBCA-NP具有一定的缓释性.

    作者:王旭生;宋景贵;李文强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多原发癌9例报导及文献复习

    目的 总结提高临床医生对多原发癌的认识.方法 回顾9例多原发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双原发癌,1例三原发癌.结论 多原发癌与转移癌治疗和预后有较大区别,易误诊为转移癌,应提高多原发癌的临床诊治水平.

    作者:丁素玲;耿聆 刊期: 2009年第20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中南大学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