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HBV的宫内传播与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的HBV感染和凋亡关系的研究

白菡;何丽霞;张琳;冯国和;石理兰;窦晓光;赵桂珍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 滋养层细胞, 宫内传播, 感染, 凋亡
摘要:目的 检测HBV感染后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的HBV标志物的表达和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探讨HBV对滋养层细胞的感染与HBV宫内传播的关系.方法 将HBV感染的血清与原代培养的人早孕绒毛膜滋养层细胞及传代细胞JEG-3共同孵育8~48 h,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及细胞间连接,细胞免疫荧光方法 检测滋养层细胞中HBsAg的表达,荧光定量PCR方法 检测细胞中的HBV DNA,TUNEL方法 检测滋养层细胞的凋亡.结果 滋养层细胞与HBV感染的血清共同孵育后,滋养层细胞的形态及细胞间连接无明显变化;但通过免疫荧光方法 检测到滋养层细胞中HBsAg的阳性表达,并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 检测到滋养层细胞中HBV DNA的存在;同时,细胞凋亡检测结果表明,与HBV感染的血清共同孵育后,滋养层细胞的凋亡数量明显增加.结论 HBV可以感染体外培养的滋养层细胞;HBV感染可以诱导滋养层细胞凋亡,滋养层细胞的感染和凋亡可能与HBV的宫内传播机制有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实验性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Cathepsin B表达的动态变化

    目的 探讨溶酶体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 b,CB)在肺纤维化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博莱霉素(5mg/kg)气管内注入建立实验性大鼠肺纤维化模型,采用HE染色、Masson三联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RT-PCR等方法,观察实验性大鼠肺纤维化的发病过程及其肺组织中Cathepsin B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 实验性大鼠肺纤维化发病过程中,呈现典型的肺泡炎(7 d)、纤维组织增生(14 d)及稳定的肺纤维化(28~35 d)等表现;Cathepsin B在正常肺组织表达较弱,在肺纤维化组7 d时表达增强,14 d进一步增强,28 d明显增强,35 d时较28 d开始减弱,但仍强于正常组;Cathepsin B mRNA在正常肺组织中表达较弱,在肺纤维化组7 d时表达增强,14 d进一步增强,28 d明显增强,35 d时较28 d开始减弱,但仍强于正常组.结论 Cathepsin B在实验性大鼠肺纤维化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过度表达可能参与了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李杰平;张平;张书杰;于小华;何平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HBV的宫内传播与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的HBV感染和凋亡关系的研究

    目的 检测HBV感染后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的HBV标志物的表达和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探讨HBV对滋养层细胞的感染与HBV宫内传播的关系.方法 将HBV感染的血清与原代培养的人早孕绒毛膜滋养层细胞及传代细胞JEG-3共同孵育8~48 h,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及细胞间连接,细胞免疫荧光方法 检测滋养层细胞中HBsAg的表达,荧光定量PCR方法 检测细胞中的HBV DNA,TUNEL方法 检测滋养层细胞的凋亡.结果 滋养层细胞与HBV感染的血清共同孵育后,滋养层细胞的形态及细胞间连接无明显变化;但通过免疫荧光方法 检测到滋养层细胞中HBsAg的阳性表达,并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 检测到滋养层细胞中HBV DNA的存在;同时,细胞凋亡检测结果表明,与HBV感染的血清共同孵育后,滋养层细胞的凋亡数量明显增加.结论 HBV可以感染体外培养的滋养层细胞;HBV感染可以诱导滋养层细胞凋亡,滋养层细胞的感染和凋亡可能与HBV的宫内传播机制有关.

    作者:白菡;何丽霞;张琳;冯国和;石理兰;窦晓光;赵桂珍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薄层液基细胞学筛查宫颈病变及HPV感染的价值

    目的 对薄层液基细胞学筛查宫颈病变的敏感性进行评价.方法 以组织学及HPVDNA检测结果为金标准,通过对1400例受检病例进行薄层液基细胞学、传统巴氏细胞学检测,评价薄层液基细胞学对宫颈病变的筛查价值.结果 细胞学筛查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的敏感性高于筛查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的敏感性,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薄层液基细胞学诊断HSIL的敏感性(96.3%)高于传统巴氏细胞学(72.7%),但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薄层液基细胞学诊断LSIL的敏感性(94.2%)高于传统巴氏细胞学(46.7%),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HPV感染发生率为11.6%,在各年龄段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薄层液基细胞学的检出率(62.5%)高于传统巴氏细胞学(23.5%),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薄层液基细胞学筛查各级宫颈病变及HPV感染相关病变的敏感性高于传统巴氏细胞学.

    作者:宋丽君;魏波;李英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儿科学课程见习教学方式的探讨

    医学教学中临床见习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通过对儿科见习教学方式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收到很好效果.本文通过对教学改革的方式进行探讨,寻找更适合现代医学教育的教学方式.教学改革的内容包括教学内容的优化、调整和教学方式的多元化.通过改革,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及科研能力.

    作者:刘晓艳;张建江;胡劲涛;王成;王秀英;张星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灌洗、筋膜蒂皮瓣及外固定架Ⅰ期治疗胫骨感染性不愈合、骨外露

    目的 评价灌洗、筋膜蒂皮瓣及外固定架Ⅰ期治疗胫骨感染性不愈合、骨外露的疗效.方法 对15例胫骨骨折感染性不愈合、骨外露患者,应用病灶内抗生素持续灌洗、骨外露处软组织缺损筋膜蒂皮瓣修复、骨折不愈合外固定架加压固定综合方法 Ⅰ期治疗,对骨感染治疗情况、骨外露软组织缺损修复情况及骨折愈合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15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3~6 个月,骨外露软组织缺损处筋膜蒂皮瓣全部成活,伤口Ⅰ期愈合13例,Ⅱ期愈合2例,骨感染经1~1.5 年随访无复发.结论 灌洗、筋膜蒂皮瓣及外固定架Ⅰ期综合治疗方法 ,具有兼顾控制感染、消灭软组织缺损创面和促进骨折愈合的优点,是治疗胫骨感染性不愈合、骨外露的有效、可行的方法 .

    作者:姚章喜;范天凤;陈欣志;康少英;田小运;张增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应用RNA干扰抑制目的基因在小鼠体内表达

    目的 研究RNA干扰(RNAi)对体外和体内基因表达的沉默作用.方法 以PCR方法 从基因组DNA中克隆出依赖于RNA聚合酶Ⅲ的H1启动子,并用于驱动RNAi片段的合成;构建特异性针对目的 基因(绿色荧光蛋白,GFP)的RNAi载体(Pi).将RNAi干扰载体和GFP载体转染NIH3T3细胞,应用荧光显微镜观察、RT-PCR、流式细胞技术(FACS)分析上述细胞中RNAi对目的 基因GFP表达的抑制效果,进一步在个体水平将RNAi载体注入小鼠体内,研究RNAi对GFP表达的抑制情况.结果 RNAi能有效地使NIH3T3细胞中GFP表达量降低约60%以上,并能有效地抑制GFP在转基因小鼠体内的表达.结论 RNAi技术能抑制目的 基因在体内外的表达,是一种有效的基因治疗工具.

    作者:谢书阳;王萍玉;王桂兰;白咸勇;李有杰;张公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丙酮酸脱氢酶激动剂对糖诱导的内皮细胞功能紊乱的改善作用

    目的 研究丙酮酸脱氢酶激动剂二氯醋酸二异丙胺(DADA)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作为靶细胞,进行了以下研究:1.DADA对高糖诱导的血管EC功能指标一氧化氮(NO)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sICAM-1)的影响;2.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Western blotting杂交分别观察高糖诱导的PKCα、PKC δ的位置变化及蛋白表达量的影响;实验分组:对照组:浓度为5.5 mM;高糖组:浓度为30 mM;DADA(1×10-5 M,1×10-4 M or 1×10-3 M)+高糖组.结果 1.30 mM高糖可诱导EC功能紊乱:高糖可诱导EC功能紊乱:NO浓度降低,sICAM-1水平增加,DADA可抑制高糖诱导的上述变化;高糖可诱导HUVECs的PKCα及PKC δ表达位置转移;PKCδ表达增强,但对PKCα表达影响不明显.结论 DADA可以纠正高糖所致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可能部分是通过PKCα及PKCδ途径来实现的.

    作者:万沁;钟海花;徐勇;何建华;童南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神经末端脑钠素原对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评价的作用

    目的 研究N-末端脑钠素原(NT-ProBNP)对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cardiomyopathy,DCM)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功能的评价作用,并与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相比较.方法 入选45例DCM心衰患者,分别用ELISA法检测NT-ProBNP、hsCRP、IL-6、TNF-α浓度,超声心动图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与正常对照组20例进行比较.心衰患者随访2个月.结果 hsCRP、IL-6、TNF-α在心衰组虽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亚组分析显示hsCRP在心功能Ⅳ级与正常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LN(NT-ProBNP)在正常组与各心功能分级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NT-ProBNP与心功能分级明显相关(r=0.826),与LVEF呈明显负相关(r=-0.772).事件组LN(NT-ProBNP)、EF明显高于非事件组(P<0.00,P<0.05).结论 NT-ProBNP在定量评价DCM心衰患者心功能时明显优于hsCRP、IL-6、TNF-α,优于或与LVEF相似,可作为临床评价DCM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生化指标.

    作者:成永霞;钟国强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紫玉盘茎叶石油醚部位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目的 研究紫玉盘茎叶石油醚部位的抗肿瘤活性.方法 乙醇回流提取后分别采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有效部位.应用小鼠S180实体瘤模型,研究紫玉盘茎叶石油醚部位的体内抗肿瘤作用.采用MTT检测法检测紫玉盘茎叶石油醚部位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 紫玉盘茎叶石油醚部位对S180实体瘤呈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600 mg/kg组的瘤重抑制百分率达51.04%,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MTT检测显示,紫玉盘茎叶石油醚20μg/mL对SMMC-7721、SGC-7901和KB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紫玉盘茎叶石油醚部位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戴支凯;郭志军;徐庆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血小板膜糖蛋白Ibα基因VNTR多态性与冠心病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 探讨我国河南汉族人群血小板GPIbα基因巨糖肽区串联重复序列(VNTR)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404例确诊冠心病的患者和500例无心脏病史的健康体检者作对照,应用PCR方法进行VNTR多态性检测.结果 扩增产物电泳显示,在中国河南汉族人群中,发现VNTR的6种基因型:AC、BC、BD、CC、CD、DD.本研究未发现VNTR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与冠心病的发生间存在明显相关性.P值均大于0.05.与其他基因型相比,在CD基因型中,Gensini冠状动脉评分≥40组与评分<40组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OR=2.3(95%可信区间1.2~4.4).结论 血小板膜GPIbα基因巨糖肽区VNTR的CD基因型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作者:赵洛沙;张静华;郑红;毋淑珍;杨文;薛国华;杨帆;王培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血管内超声对冠状动脉轻中度狭窄不稳定斑块的检测的临床研究

    目的 对冠状动脉造影(CAG)显示轻中度狭窄病变进行了血管内超声(IVUS)的检查,识别冠状动脉轻中度狭窄斑块的病变特征及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患者96例.其中,CAG检查显示冠状动脉轻中度狭窄(直径狭窄率20%~70%)者68例,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直径狭窄率>70%)者28例.所有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期间同时行血管内超声检查.血管内超声对病变血管分别进行测量外弹力膜内横截面积(EEM CSA)、小管腔面积(MLA)、斑块面积(EEM CSA-MLA)、斑块负荷(斑块面积/EEM CSA)、纤维帽的厚度、脂核大小、脂核比例、重塑指数(RJ)、夹层和血栓的比例等指标.结果 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和IVUS检查,在CAG检查中轻度狭窄的病变,在IVUS检查中可见到不稳定斑块的存在.轻中度狭窄组冠状动脉内软斑块、偏心斑块和薄纤维帽多见,正性重构多见而钙化少,斑块破裂的比例明显高于重度狭窄组(P<0.05).重度狭窄组斑块多表现为硬斑块、钙化、无重构和负性重构(P<0.05).结论 CAG显示轻、中度狭窄的患者进行IVUS检查是必要的.IVUS诊断不稳定斑块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临床上可作为冠状动脉轻中度狭窄病变是否需介入干预的重要依据.

    作者:张阳德;杨希立;肖长华;周昭仑;李结源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教学创新的探索/新发传染病的教学实践

    如何在医学生中开展新发传染病的教学是摆在医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该科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在国内率先进行了新发传染病教学的实践,包括编写教材,课堂讲授和讲座,开展网络教学以及开展多种教学活动等多种形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全俊;范学工;鲁猛厚;刘国珍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纳米磁靶向药物载体在肝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纳米磁靶向药物载体作为一种新型药物载体,能在特定的导向机制下,将药物高效的运输到靶器官,使药物在局部发挥作用,大大地降低了药物对全身的毒副作用.该文综述了磁性纳米微粒的现状及其在磁性靶向药物传递中作为药物载体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彭健;刘桦;邬力祥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稳定转染ShRNA-TRAP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长效影响

    目的 探讨稳定转染靶向端粒酶调节相关基因TRAP的小发夹RNA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长效影响.方法 构建特异性作用于TRAP mRNA的小发夹RNA质粒表达载体,转入SGC-7901细胞.,筛选的阳性克隆细胞继续压力培养3个月,采用RT-PCR法检测TRAP mRNA的表达,MTT法检测细胞生长,同时检测细胞凋亡、hTERT mRNA、端粒酶活性.结果 稳定转染ShRNA-TRAP后,SGC-7901细胞的TRAP mRNA表达明显下降,hTERT mRNA和端粒酶活性降低;细胞增殖能力降低,细胞凋亡率增加.结论 ShRNA-TRAP能长效的抑制TRAP mRNA的表达,下调hTERT mRNA转录及端粒酶活性,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可作为抑制端粒酶的肿瘤基因治疗策略的补充.

    作者:钱晓彬;成静;王瑛;姜润秋;陶艳;乔纯;冯振卿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不同Aβ聚集状态的研究

    目的 应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比较Aβ25-35、Aβ 42和Aβ 42寡聚体的聚集状态.方法 制备终浓度为50μmol/L的Aβ 42寡聚体、Aβ 42和Aβ 25-35溶液.在云母片上制作各种Aβ样品,用原子力显微镜的轻敲模式观察不同时间、温度条件下的Aβ 42寡聚体状态.比较Aβ 42寡聚体与Aβ25-35和Aβ 42聚集形态的差异.结果 4℃、48h内经HFIP作用的Aβ42以单体、寡聚体形式存在;室温、72h时未经HFIP作用的Aβ42以纤维聚集态存在.Aβ42寡聚体纤维随时间延长而延长,室温条件下更利于纤维聚集.Aβ25-35纤维较Aβ42短.结论 Aβ寡聚体是Aβ存在的一种主要状态.Aβ25-35、Aβ 42相同条件下聚集状态不完全相同.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可观察不同Aβ活性片段的聚集情况,AFM是研究Aβ的有效手段.

    作者:王建秀;王德生;段淑荣;赵敬堃;王景贺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不同细胞因子对脐血CD34+细胞扩增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细胞因子促进脐血CD34+细胞扩增的效应,为下一步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EasySep免疫磁珠阳性选择系统分离脐血中CD34+细胞,在无血清、无基质细胞培养体系中添加不同细胞因子培养2周,分组:A组,SCF+FL+TPO B组,SCF+FL+TPO+IL-3 C组,SCF+FL+TPO+G-CSF.结果 CD34+细胞数目于培养后7 d达到峰值,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B组扩增至14d时细胞总数达(384.40±17.48)倍,显著高于另外2组.扩增7 d后的脐血细胞经体外培养可形成造血集落.结论 体外扩增脐血CD34+细胞理想的细胞因子组合为SCF+TPO+FL,以7 d为宜.

    作者:姜昱竹;王跃嗣;胡涛;李建远;王海燕;孙汶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宫内发育迟缓胎鼠肝脏PGC-1和PEPCK基因的表达变化

    目的 宫内发育迟缓(IUGR)是胰岛素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检测IUGR胎鼠肝脏糖代谢相关酶的表达,探讨IUGR个体发生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孕期蛋白质营养不良法建立大鼠IUGR模型,孕21天时剖宫产,测量胎鼠的体重和肝重,采用RT-PCR和蛋白印迹技术检测胎鼠肝脏PGC-1和PEPCK的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相比,IUGR胎鼠肝脏PGC-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1),肝中PEPCK mRNA的表达也明显增高(P<0.01).结论 IUGR胎鼠肝脏PGC-1表达增加诱导了糖异生关键酶PEPCK的表达,促进肝脏糖异生,这是IUGR鼠成年后发生胰岛素抵抗的原因之一.

    作者:刘晓梅;卢岩;李书琴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克林霉素磷酸酯脂质体的制备

    目的 制备克林霉素磷酸酯脂质体并测定包封率及粒径.方法 采用蒸发超声法制备克林霉素磷酸酯脂质体,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克林霉素磷酸酯包封率,用激光粒度仪测定其平均粒径.结果 运用正交设计方法,优化脂质体的制备工艺和处方为:磷脂:胆固醇为5:1,超声时间为6 min,蒸发温度为35℃,磷脂:克林霉素为5:3,磷脂:海藻糖为2:1.克林霉素磷酸酯在5.0~5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3组克林霉素磷酸酯脂质体包封率分别为52.26%、50.13%和53.75%.结论 克林霉素磷酸酯脂质体制备工艺可行,质量控制方法简单、准确.

    作者:何剪太;周伟华;张阳德;郭讯枝;曾昭武;李珍发;刘星言;谭斐;赵劲风;潘一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子宫内膜癌术前MRI检查的价值

    目的 探讨MRI检查对子宫内膜癌的术前诊断及分期价值.方法 对2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行盆腔MRI检查,将MRI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比较.结果 27例子宫内膜癌,MRI均检出,24例MRI检查能够清楚显示瘤灶的形态及大小,并对肌层、宫颈或邻近结构的侵犯做出正确分期,过高分期1例,Ⅰb期诊断为Ⅰc期,过低分期2例,Ⅲa期诊断为Ⅰc期,Ⅲc期诊断为Ⅰc期.结论 MRI在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和分期中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赵绘萍;赵国库;周宏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稀释式自身输血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稀释式自身输血(HAT)在外科手术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 选择2001年至今使用HAT的70例外科择期手术病例为治疗组;使用异体输血法的70例外科手术病例为对照组.记录2组患者术中接受不同输血治疗的情况,对其输血前后的免疫功能指标和血常规指标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AT能避免和减少输用异体血液;治疗组无输血不良反应;免疫功能指标和免疫球蛋白变化:在治疗组输血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常规指标变化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HAT应用于外科手术中是安全有效和可行的,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邹文;纪红星;王鑫;姜敏;刘培贤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中南大学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