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华;姚榛祥;刘盛春;杨光伦;黄平;罗诗谯
目的 观察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与硬化合并治疗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 16例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行及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和内镜下硬化治疗,观察止血效果并发症.结果 15例患者均1次止血成功,1例治疗后8h再次出血,行急诊手术治疗.主要反应为胸骨后疼痛,持续时间为2~7 d,对症处理后消失,3、6个月后再次复查食道胃底曲张静脉明显改善,3例10d左右行内镜下再次硬化治疗(因第1次硬化剂量少或治疗不完全).结论 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合并内镜下硬化是一种有效的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治疗方法 .
作者:李楠;敖国昆;朱建华;陈伟;翟俊山;王艳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不同细胞因子促进脐血CD34+细胞扩增的效应,为下一步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EasySep免疫磁珠阳性选择系统分离脐血中CD34+细胞,在无血清、无基质细胞培养体系中添加不同细胞因子培养2周,分组:A组,SCF+FL+TPO B组,SCF+FL+TPO+IL-3 C组,SCF+FL+TPO+G-CSF.结果 CD34+细胞数目于培养后7 d达到峰值,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B组扩增至14d时细胞总数达(384.40±17.48)倍,显著高于另外2组.扩增7 d后的脐血细胞经体外培养可形成造血集落.结论 体外扩增脐血CD34+细胞理想的细胞因子组合为SCF+TPO+FL,以7 d为宜.
作者:姜昱竹;王跃嗣;胡涛;李建远;王海燕;孙汶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在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肝脏中的表达状况及意义.方法 用昆明小鼠感染尾蚴复制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模型;RT-PCR和免疫组化分别检测小鼠肝脏CTGFmRNA和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方法 观察各阶段肝脏α-SMA阳性细胞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10周时形成典型的肝纤维化,此时模型组小鼠肝脏CTGFmRNA和蛋白表达、α-SMA+细胞数达高峰,10周、14用、18用时与治疗组相比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均>0.05);CTGF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与α-SMA+细胞数均呈直线相关性.结论 CTGF基因和蛋白表达增高与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形成有密切关系;CTGF在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可能主要通过作用于活化的肝星状细胞来实现的.
作者:余治健;向选东;蔡胜蓝;谭德明;李萍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灌洗、筋膜蒂皮瓣及外固定架Ⅰ期治疗胫骨感染性不愈合、骨外露的疗效.方法 对15例胫骨骨折感染性不愈合、骨外露患者,应用病灶内抗生素持续灌洗、骨外露处软组织缺损筋膜蒂皮瓣修复、骨折不愈合外固定架加压固定综合方法 Ⅰ期治疗,对骨感染治疗情况、骨外露软组织缺损修复情况及骨折愈合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15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3~6 个月,骨外露软组织缺损处筋膜蒂皮瓣全部成活,伤口Ⅰ期愈合13例,Ⅱ期愈合2例,骨感染经1~1.5 年随访无复发.结论 灌洗、筋膜蒂皮瓣及外固定架Ⅰ期综合治疗方法 ,具有兼顾控制感染、消灭软组织缺损创面和促进骨折愈合的优点,是治疗胫骨感染性不愈合、骨外露的有效、可行的方法 .
作者:姚章喜;范天凤;陈欣志;康少英;田小运;张增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脂质体介导的bFGF基因在前庭上皮支持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生物学作用.方法 利用脂质体将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bFGF基因质粒导入前庭上皮细胞内,利用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以及RT-PCR技术检测基因的表达,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等形态学技术手段观察其生物学作用.结果 脂质体介导的bFGF基因在细胞内表达良好,转染成功的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但MvosinⅦa表达阴性.结论 脂质体介导的bFGF基因可以在前庭上皮细胞内获得良好表达,并促使细胞形态向毛细胞转化.
作者:郑贵亮;高宇红;郭维;翟所强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对薄层液基细胞学筛查宫颈病变的敏感性进行评价.方法 以组织学及HPVDNA检测结果为金标准,通过对1400例受检病例进行薄层液基细胞学、传统巴氏细胞学检测,评价薄层液基细胞学对宫颈病变的筛查价值.结果 细胞学筛查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的敏感性高于筛查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的敏感性,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薄层液基细胞学诊断HSIL的敏感性(96.3%)高于传统巴氏细胞学(72.7%),但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薄层液基细胞学诊断LSIL的敏感性(94.2%)高于传统巴氏细胞学(46.7%),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HPV感染发生率为11.6%,在各年龄段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薄层液基细胞学的检出率(62.5%)高于传统巴氏细胞学(23.5%),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薄层液基细胞学筛查各级宫颈病变及HPV感染相关病变的敏感性高于传统巴氏细胞学.
作者:宋丽君;魏波;李英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我国河南汉族人群血小板GPIbα基因巨糖肽区串联重复序列(VNTR)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404例确诊冠心病的患者和500例无心脏病史的健康体检者作对照,应用PCR方法进行VNTR多态性检测.结果 扩增产物电泳显示,在中国河南汉族人群中,发现VNTR的6种基因型:AC、BC、BD、CC、CD、DD.本研究未发现VNTR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与冠心病的发生间存在明显相关性.P值均大于0.05.与其他基因型相比,在CD基因型中,Gensini冠状动脉评分≥40组与评分<40组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OR=2.3(95%可信区间1.2~4.4).结论 血小板膜GPIbα基因巨糖肽区VNTR的CD基因型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作者:赵洛沙;张静华;郑红;毋淑珍;杨文;薛国华;杨帆;王培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胆囊结石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占正常人群中的10%,即每10个人中就有一个胆囊结石病人.按这个比例计算,中国约有1.3亿个胆囊结石患者,并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还有增高的趋势.
作者:张阳德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应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比较Aβ25-35、Aβ 42和Aβ 42寡聚体的聚集状态.方法 制备终浓度为50μmol/L的Aβ 42寡聚体、Aβ 42和Aβ 25-35溶液.在云母片上制作各种Aβ样品,用原子力显微镜的轻敲模式观察不同时间、温度条件下的Aβ 42寡聚体状态.比较Aβ 42寡聚体与Aβ25-35和Aβ 42聚集形态的差异.结果 4℃、48h内经HFIP作用的Aβ42以单体、寡聚体形式存在;室温、72h时未经HFIP作用的Aβ42以纤维聚集态存在.Aβ42寡聚体纤维随时间延长而延长,室温条件下更利于纤维聚集.Aβ25-35纤维较Aβ42短.结论 Aβ寡聚体是Aβ存在的一种主要状态.Aβ25-35、Aβ 42相同条件下聚集状态不完全相同.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可观察不同Aβ活性片段的聚集情况,AFM是研究Aβ的有效手段.
作者:王建秀;王德生;段淑荣;赵敬堃;王景贺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MRI检查对子宫内膜癌的术前诊断及分期价值.方法 对2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行盆腔MRI检查,将MRI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比较.结果 27例子宫内膜癌,MRI均检出,24例MRI检查能够清楚显示瘤灶的形态及大小,并对肌层、宫颈或邻近结构的侵犯做出正确分期,过高分期1例,Ⅰb期诊断为Ⅰc期,过低分期2例,Ⅲa期诊断为Ⅰc期,Ⅲc期诊断为Ⅰc期.结论 MRI在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和分期中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赵绘萍;赵国库;周宏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α2M在骨关节炎软骨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4只,根据文献采用石膏固定方法 制作骨关节炎动物模型,用免疫组化、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等方法 检测α2M在兔膝关节软骨细胞中的表达和软骨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在软骨细胞中α2M的表达实验组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软骨细胞凋亡程度与α2M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α2M与骨关节炎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作者:张洪;张阳德;张宗久;赵明钢;王大平;熊建义;欧阳侃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采用改良袖套法建立小鼠→大鼠颈部异位异种心脏移植动物模型,动态观察移植心脏病理特征.方法 NIH小鼠和Wistar大鼠作为供、受体,用聚乙烯硬膜外麻醉导管和静脉留置针管制作带短臂动、静脉套管,将小鼠升主动脉、肺动脉分别与大鼠右颈总动脉、右颈外静脉端端套入吻合,建立小鼠→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在移植术后3 h(n=4)、8 h(n=4)、16 h(n=4)、24 h(n=4)供心仍跳动时取心,另一组(n=16)在供心停跳时取心并以此决定移植心脏存活时间,未移植小鼠心脏设为对照组(n=4),各组标本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移植手术40次,成功32次,移植成功率80.0%.移植心脏平均存活时间(49.3±16.2)h.移植心脏病理检查表现为血管内皮损伤、血栓形成、心肌实质损伤、间质出血、炎症细胞浸润等特征随移植术后时间逐渐加重趋势,完全排斥时部分心肌凝固性坏死及溶解、广泛间质出血、血管结构崩解及血管内血栓形成、严重炎症细胞浸润.结论 改良袖套法建立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操作简便、易于观察、稳定可靠,是研究异种移植较理想的动物模型.动态观察组织病理学特征可为异种移植排斥反应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唐华;姚榛祥;刘盛春;杨光伦;黄平;罗诗谯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雌激素受体基因的Pvu Ⅱ、XbaⅠ多态性在湖南汉族人的分布.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 检测了108例正常湖南汉族人的雌激素受体基因PvuⅡ和XbaⅠ多态性,并与不同种族和地区人群的ER基因多态性分布进行比较.结果 湖南正常汉族人群中雌激素受体基因以pp、xx基因型和p、x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为高,PP、XX基因型和P、X等位基因低,且男女间、以及与日本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与瑞典人群中的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在不同种族间的分布差异显著.
作者:龚先琼;谢建萍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检测肾移植受者外周血中共刺激分子CD28与CD40/CD154表达的动态变化情况.方法 对同种异体移植肾患者于术前1、术后1、3、7、14、21和28 d分别取外周血,对AR受体,在临床诊断急性排斥反应当天和抗排斥治疗1周后额外采血.对白细胞进行免疫荧光双标记,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共刺激分子在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术后1、3 d内CD28+、CD4+CD28+、CD8+CD28+细胞比率均有显著下降,但术后7 d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AR时表达上升,其中CD28+和CD4+CD28+细胞比率显著高于术前水平,抗排斥治疗后下降至术前水平.AR时CD40+和CD154+细胞比率显著高于术前水平,抗排斥治疗后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 外周血淋巴细胞CD28、CD40、CD154在移植后排斥反应时表达上调,提示外周血淋巴细胞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在临床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李辉;石理华;叶启发;明英姿;李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N-末端脑钠素原(NT-ProBNP)对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cardiomyopathy,DCM)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功能的评价作用,并与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相比较.方法 入选45例DCM心衰患者,分别用ELISA法检测NT-ProBNP、hsCRP、IL-6、TNF-α浓度,超声心动图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与正常对照组20例进行比较.心衰患者随访2个月.结果 hsCRP、IL-6、TNF-α在心衰组虽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亚组分析显示hsCRP在心功能Ⅳ级与正常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LN(NT-ProBNP)在正常组与各心功能分级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NT-ProBNP与心功能分级明显相关(r=0.826),与LVEF呈明显负相关(r=-0.772).事件组LN(NT-ProBNP)、EF明显高于非事件组(P<0.00,P<0.05).结论 NT-ProBNP在定量评价DCM心衰患者心功能时明显优于hsCRP、IL-6、TNF-α,优于或与LVEF相似,可作为临床评价DCM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生化指标.
作者:成永霞;钟国强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RNA干扰(RNAi)对体外和体内基因表达的沉默作用.方法 以PCR方法 从基因组DNA中克隆出依赖于RNA聚合酶Ⅲ的H1启动子,并用于驱动RNAi片段的合成;构建特异性针对目的 基因(绿色荧光蛋白,GFP)的RNAi载体(Pi).将RNAi干扰载体和GFP载体转染NIH3T3细胞,应用荧光显微镜观察、RT-PCR、流式细胞技术(FACS)分析上述细胞中RNAi对目的 基因GFP表达的抑制效果,进一步在个体水平将RNAi载体注入小鼠体内,研究RNAi对GFP表达的抑制情况.结果 RNAi能有效地使NIH3T3细胞中GFP表达量降低约60%以上,并能有效地抑制GFP在转基因小鼠体内的表达.结论 RNAi技术能抑制目的 基因在体内外的表达,是一种有效的基因治疗工具.
作者:谢书阳;王萍玉;王桂兰;白咸勇;李有杰;张公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转染显性负突变hTERT探讨其在TSA诱导宫颈癌细胞株Hela凋亡中的作用.方法PCR-TRAP-ELISA法检测转染显性负突变,野生型hTERT和对照质粒以后Hela细胞的端粒酶活性.磺酰罗丹明B(sulforhodamine B,SRB)法检测细胞生长率;Annexin V/PI法检测各组转染细胞在TSA作用下的早期凋亡.结果 转染显性负突变hTERT的Hela细胞的端粒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2μmol/L TSA作用对照细胞Hela-puro、Hela-DNhTERT和Hela-WThTERT细胞,Hela-DNhTERT相对于Hela-puro生长率差异明显,Hela-DNhTERT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Hela-WThTERT和Hela-puro组.结论 转染DNhTERT对TSA诱导的Hela细胞凋亡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吴鹏;奚玲;陈刚;卢运萍;周剑锋;马丁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纳米磁靶向药物载体作为一种新型药物载体,能在特定的导向机制下,将药物高效的运输到靶器官,使药物在局部发挥作用,大大地降低了药物对全身的毒副作用.该文综述了磁性纳米微粒的现状及其在磁性靶向药物传递中作为药物载体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彭健;刘桦;邬力祥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如何在医学生中开展新发传染病的教学是摆在医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该科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在国内率先进行了新发传染病教学的实践,包括编写教材,课堂讲授和讲座,开展网络教学以及开展多种教学活动等多种形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全俊;范学工;鲁猛厚;刘国珍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在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与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PV-9000法检测75例经手术切除并具有完整随访记录的人体肺癌标本(术前均未行放、化疗)HIF-1α及Ki-67的表达.结果 在不同组织病理类型间,HIF-1α的表达差异具有极显著性(χ2=14.021,P=0.001),小细胞肺癌的表达强度显著高于鳞、腺癌(P=0.000,0.012),而鳞、腺癌间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113).其表达强度随肺癌组织学分级的增加(χ2=29.470,P=0.000)、发生淋巴结转移(Z=-2.576,P=0.010)及术后生存时间的缩短而增加(χ2=20.681,P=0.000);各组织病理类型中,Ki-67指数(Ki-67 Index,KI)的差异也有极显著性(F=10.049,P=0.000),小细胞肺癌的KI显著高于鳞癌和腺癌(P=0.000,0.000),而鳞、腺癌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602).随组织学分级的增加、病人生存期的缩短,KI明显升高(F=13.411,15.053;P=0.000,0.000);75例肺癌组织中HIF-1 α的表达强度与KI呈高度正相关(r=0.501,P=0.000).结论 小细胞肺癌的HIF-1α表达显著高于非小细胞肺癌;HIF-1 α的表达与肺癌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人术后存活期有关;小细胞肺癌的KI显著高于非小细胞肺癌;KI与肺癌细胞分化程度、病人生存期有关;HIF-1α的表达与肺癌细胞增殖活性呈正相关,HIF-1 α的表达受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HIF-1 α和Ki-67亦可作为评估肺癌分子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
作者:项锋钢;吴翠娇;杨东霞;牛兆山;沈毅 刊期: 200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