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胃癌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及营养支持

张建都;陈剑;万能

关键词:老年人, 胃肿瘤, 围手术期, 营养支持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处理及营养支持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1~2006年收治的98例60岁以上胃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对其围手术期处理及营养支持的方法进行探讨.结果 98例中81例行切除性手术,手术切除率为8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围手术期死亡率为3%.结论 加强老年胃癌意者围手术期处理及营养支持,对提高手术切除率,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十分重要.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活性氧在梗阻性黄疸大鼠肝细胞凋亡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活性氧在梗阻性黄疸大鼠肝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测定利用体外原代培养的大鼠肝细胞和大鼠梗阻性黄疸模型中还原型谷胱甘肽、活性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活性氧以及肝细胞凋亡指数等指标变化,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体外实验中肝细胞与终浓度为甘氨鹅脱氧胆酸钠(GCDC)后培养2h和4h后细胞凋亡率达(43.50±7.09)%和(53.38±5.24)%,其内源性还原型谷胱甘肽消耗呈时间依赖性.梗阻性黄疸模型建立后,随着胆盐水平升高,单纯梗阻性黄疸组大鼠肝组织丙二醛水平上升,还原型谷胱甘肽、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进行性下降.Tunel染色发现大鼠肝组织细胞出现凋亡,并随时间延长而增多.亚硒酸钠治疗组上述指标变化趋势与单纯梗阻性黄疸组相似,但其各时间点丙二醛水平和凋亡率显著低于单纯梗阻性黄疸组,而还原型谷胱甘肽水平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则明显高于后者.结论 ROS在肝脏功能损害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亚硒酸钠是一种颇有应用潜能的肝细胞凋亡拮抗剂.

    作者:陆朝阳;孙备;潘尚哈;孟庆辉;谭洪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BiPAP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26例患者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方法 选择26例次经常规方法治疗无效的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BiPAP,记录临床症状体征、Boston心衰积分、彩色多普勒二维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及运动耐力等指标监测.结果 26例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抢救成功21例次,抢救成功率80.8%.治疗后生命体征稳定、心衰减轻,pH值、PaO2和SaO2明显提高(P<0.05);3d后心脏射血分数及运动耐力明显增加(P<0.01).结论 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通过调节适当吸气压力水平和呼气末正压水平,可改善心功能,减轻肺水肿,迅速提高动脉血氧含量.

    作者:鲁四德;阮鹏;杨皓;王波;田磊;韩坷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乳腺癌非哨兵淋巴结转移的预测

    目的 探讨乳腺癌非哨兵淋巴结(non-sentinel lymph node,NSN)转移预测的临床因素.方法 回顾该科近2年来230例乳腺癌患者行哨兵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node biopsy,SLNB),后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有哨兵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N)转移的94例,分析其中非哨兵淋巴结(NSN)转移的患者与临床因素的关系.结果 SN有转移的94例患者,67例(72.27%)有NSN转移;原发肿瘤的大小(P<0.01),SN转移的个数(P<0.05),组织学病理分级(P<0.05)是预测NSN转移的指标.将3个因素联合起来预测NSN转移可达到94.12%(16/17)(P>0.05);而患者年龄,肿瘤生长位置、病理类型、ER、PK、C-erbB-2(Her-2/neu)、P53、nm23表达与否对NSN转移预测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原发病灶的大小,SN转移的个数.组织学病理分级或3个因素联合分析对预测NSN的转移有重要意义.

    作者:申郑堂;陈飞宇;欧慧英;邬玉辉;海健;罗沙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急性肾功能衰竭误漏诊临床观察及肾活检的意义

    目的 探讨急性肾功能衰竭误漏诊原因,提高急性肾功能衰竭诊断水平.方法 分析入院前诊断与终诊断的符合率,寻找误漏诊原因,总结肾活检后诊断和治疗的修正率及早期治疗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52例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例中17例(32.7%)存在病因误诊,肾活检后有29例(55.8%)治疗有较大变动.结论 临床上有相当部分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被误诊,应及时肾活检,以免延误治疗.

    作者:王岩;李子龙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及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对28例GIST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的CD117、CD34、SMA、S-100结果进行研究.结果 该组病例均手术切除,其中GIST发生部位:胃占58%(16/28)、小肠32%(9/28)、结直肠10%(3/28).良性10例,肿瘤平均直径(3.2±12)cm,交界性4例,平均直径(4.3±1.3)cm,恶性14例,平均直径(8.5±1.5)cm,CD117阳性表达率89%(25/28),CD34阳性率32%(9/28),SMA阳性率25%(7/28),S-100阳性率14%(4/28).结论 肿瘤大小是判断肿瘤良恶性的一个重要指标,CD117阳性是确诊GIST重要的诊断依据,手术是GIST主要的治疗手段.

    作者:李良;徐其佐;王新美;李新兵;栾学荣;冯延昌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13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的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治疗、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方法 采用HE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3例SFT肿瘤细胞Vim、CD34、CD99、bcl-2、S-100、actin、EMA、Des和PCNA的表达.结果 13例SFT患者平均年龄46岁,分别发生于胸腔、腹腔、纵隔、肺、上颔窦、眼眶、乳腺、背部软组织.临床表现为局部肿块压迫症状.组织学表现为束状、编织状排列的梭形细胞和不同程度的胶原纤维,伴有黏液变性及血管外皮瘤样形态.免疫组化结果:Vim阳性率100%(13/13)、CD34 92%(12/13)、CD99 77%(10/13)、bcl-2 77%(10/13)、PCNA31%(4/13),S-100、actin、EMA、Des均阴性.平均随访21.3个月,1例复发,均无转移.结论 SFT为一组独特的梭形细胞肿瘤,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组化有助于SFT的诊断.由于SFT生物学行为不依赖于组织学构象,需长期随访观察.

    作者:高英;毕英;智连艺;何安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镁可防治哮喘豚鼠气道重塑

    目的 探讨镁对哮喘豚鼠气道重塑的防治作用.方法 豚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哮喘模型延续组、高镁组、低镁组.生化分析仪测血清镁的浓度;图像分析系统测定气道壁平滑肌厚度;取肺、心、肝、脾、肾、肾上腺、脑称重,计算出脏器重量/体重.结果 哮喘模型组镁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气道壁平滑肌厚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哮喘模型延续组血清镁低于哮喘模型组,而气道壁平滑肌厚度明显高于哮喘模型组(P<0.01);高镁组血清镁高于哮喘模型延续组,而气道壁平滑肌厚度明显低于哮喘模型延续组(P>0.01),低镁组血清镁低于而气道壁平滑肌厚度明显高于哮喘模型延续组(P<0.01);哮喘模型组肺重/体重、脑重/体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高镁组脏器重量/体重低于哮喘模型延续组(P<0.05),而低镁组脏器重量/体重高于哮喘模型延续组(P<0.05).示豚鼠慢性哮喘时存在气道重塑和血清镁降低以及肺、脑变化,低镁可加重这些变化,高镁可缓解之.结论 镁可能在哮喘气道重塑中起调节作用,镁对防治哮喘气道重塑及保护重要脏器有一定作用.

    作者:王向红;王红伟;张中乐;郑海燕;王颖;赵云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319例病人按是否存在代谢综合征及代谢综合征因素多少分组,观察血尿酸与代谢综合征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代谢综合征组体重指数、腰围、收缩压、舒张压、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糖化血红蛋白、LNHOMA-IS、LNHOMA-IK均高于非代谢综合征组(P<0.01),代谢综合征因素越多,血尿酸水平越高,且腰围、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是影响血尿酸的主要相关因素.结论 高尿酸血症与中心性肥胖、高血脂、高血糖关系密切,是代谢综合征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代谢综合征的演变与进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张敏;宋秀霞;姜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格列苯脲可以拮抗吗啡的心肌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吗啡预处理对心肌的保护作用以及格列苯脲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新生大鼠的原代心肌培养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将培养心肌细胞随机分配到4组:I组,空白对照组,共有10瓶细胞,该组细胞没有进行缺氧再复氧;Ⅱ组,缺氧再复氧组,共有10瓶细胞,该组细胞进行缺氧条件下培养6h再有氧条件下培养18h;Ⅲ组,吗啡预处理组,与Ⅱ组细胞基本相同,唯一区别是在缺氧再复氧之前,向细胞培养瓶内加入吗啡,使细胞培养瓶内培养基中含有1ìmol/L浓度的吗啡,15min后,再进行缺氧再复氧.Ⅳ组,格列苯脲组,首先在缺氧再复氧之前,向细胞培养瓶内加入格列苯脲,使细胞培养瓶内培养基中含有100ìmol.L浓度的格列苯脲,15min后,再向细胞培养瓶内加入吗啡,使细胞培养瓶内培养基中含有1ìmol/L浓度的吗啡,15min后,再进行缺氧再复氧.后所有细胞进行电镜检查,并且通过PI染色的流式细胞术来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缺氧再复氧组细胞在经历6h的缺氧培养,再18h的有氧培养后,细胞大部分出现凋亡,与空白对照组细胞相比,有明显的升高(P<0.05),而吗啡预处理组细胞凋亡指数与缺氧再复氧组相比有明显的降低(P<0.05).但是格列苯脲组细胞的凋亡指数与吗啡组相比有明显升高(P<0.05),与缺氧再复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别.根据电镜结果,格列苯脲组细胞与缺氧再复氧组细胞线粒体和内质网有明显的空泡变性,细胞核浓缩,而吗啡预处理组细胞形态基本正常.结论 吗啡预处理可以明显抑制缺氧再复氧损伤所引起的细胞凋亡,格列苯脲可以拮抗吗啡的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阎雪彬;常业恬;欧阳文;周治明;段开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尿蛋白电泳与镜检尿中红细胞形态在肾病诊断中的应用评价

    目的 评估尿蛋白电泳与尿液中红细胞形态检查对肾脏损害部位判断的应用价值.研究尿蛋白电泳与尿液中红细胞形态镜检这两种方法之间的关联及联合应用的价值.方法 对该院262例住院病人与门诊患者采用AGE尿蛋白电泳技术进行非浓缩蛋白电泳,分析尿液中的蛋白质组分,同时对该患者的尿液进行红细胞计数与形态检验.结果 根据尿蛋白电泳图谱,可将蛋白尿分为肾小管性、肾小球性、混合性、溢出性、生理性蛋白尿;结合临床诊断,符合率达92%.红细胞形态检查与肾病临床诊断符合率达81%,尿蛋白电泳与尿红细胞形态检查之间采用×2检验,P>0.05.结论 尿蛋白电泳和尿红细胞形态检查与临床诊断有良好的符合性.结果 较可靠,可判断肾脏损伤的部位与程度.2种方法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联合运用能对鉴别血尿的来源、肾脏疾病的早期诊断、分型、指导治疗、疗效监控、愈后判断提供有利的依据.

    作者:梁湘辉;娄美玉;刘文恩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地塞米松-氢氧化钙糊剂用于根管治疗术一次法缓解疼痛的疗效评价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氢氧化钙糊剂应用于根管治疗术一次法缓解疼痛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将63颗患牙随机分为两组行根管治疗术一次法,实验组用地塞米松-氢氧化钙糊剂,对照组用AH Plus糊剂,观察根充后缓解疼痛的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根管治疗期间疼痛的发生率为3.1%,对照组为9.7%,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有瘘型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无瘘型实验组根管治疗期间疼痛发生率为8.3%.对照组为18.2%,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地塞米松-氢氧化钙糊剂应用于根管治疗术一次法能有效降低根管治疗期间疼痛的发生.

    作者:张凯;彭解英;张睿;马立为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IgA肾病患者血清algA1对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 观察Iga肾病(IgAN)患者与正常人的血清热聚合IgA1(algA1)对系膜细胞(MC)增殖的影响.方法 收集原发性IgAN患者及健康人的血清标本,利用Jacalin-agarose亲和层析联合Sephacryl S-200 HR分子筛层析法分离获得血清单体IgA1(mlgA1),将mlgA1热聚合为algA1.利用患者及正常人的algA1分别刺激小鼠MSC-1097系膜细胞株,利用MTT法检测algA1对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algA1刺激48h组的吸光度是24h组的1.59倍(P=0.000).不同浓度algA1刺激组问MTT吸光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相比于阴性对照组(SFM).0.25 mg/mL组、0.5 mg/mL组、1 mg/mL组的吸光度分别为SFM的1.67、1.74、1.77倍(P=0.000);2 mg/mL组的吸光度是SFM的1.15倍(P=0.086).在刺激24h时患者0.25 mg.mL组的algA1就可促进系膜细胞增殖了,其吸光度是SFM的1.34倍(P<0.05),而正常对照组则耍在浓度达到1mg/mL时才引起系膜细胞增殖,其吸光度为SFM的1.33倍(P<0.05).结论 研究结果提示患者及正常人的algA1均可促进系膜细胞增殖,这种增殖表现为时间依赖性及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在高浓度时algA1促系膜细胞增殖的作用消失了;患者的algA1可能更易与系膜细胞结合,刺激相同时间时患者低浓度algA1既可引起MC增殖.

    作者:马小琨;娄探奇;汤颖;游宇平;叶增纯;成彩联;余学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的临床观察

    目的 了解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恢复情况.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根据是否合并吞咽困难将207例卒中患者分为2组,分别评价入院时及康复治疗2个月时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两组ADL分级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康复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ADL分级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2组患者ADL的恢复程度比较,差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病灶分布以双侧痛灶及脑干病灶为主.结论 卒中后合并吞咽障碍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较差,是否合并吞咽困难可以作为评价卒中患者的预后指标.

    作者:魏英玲;田晶;李宇娟;李芳华;崔勇;刘海波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抑制素在卵巢性索间质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检测抑制素(Inhibin,INH)在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免疫组化SP法检测3组卵巢肿瘤中á-抑制素(á-INH)的表达,其中性索间质肿瘤组79例、非性索间质恶性肿瘤组34例和良性肿瘤组7例.结果 á-INH在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组阳性表达率(93.67%)明显高于非性索间质恶性肿瘤组(17.65%)和卵巢良性肿瘤组(28.57%)(P<0.005).a-INH在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组的阳性表达中,高分化G1组(97.01%)高于中低分化G2、G3组(75.00%)(P<0.05);临床Ⅰ、Ⅱ期(98.46%)高于临床Ⅲ、Ⅳ期(71.43%)(P<0.01);疾病进展患者(40.00%)明显低于疾病缓解(98.33%)及稳定患者(92.86%)(P<0.05),a-INH阳性组5年生存率略高于阴性组,但P>0.05.结论 a-INH可作为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的一种特异性指标,为其早期诊断、鉴别诊断、疗效判定、病情监测提供临床依据.

    作者:王晶;张长青;王宇为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丹参对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丹参对噪音应激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工厂实际噪音为施加因素,诱发大鼠产生逃避、烦躁不安等心理应激从而复制应激性胃黏膜损伤模型.丹参组大鼠舌下静脉注射丹参注射液.观察胃黏膜的病理改变并计算溃疡指数(UI),测定胃波pH值,比色法测定胃黏膜组织及血清中的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用2,6-二氯酚靛酚法测定胃组织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活性.结果 与噪音组相比,丹参组的UI明显降低(P<0.01);胃液pH值明显升高(P<0.05);血清和胃黏膜组织NO、MDA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血清SOD活力升高;胃组织线粒体琥珀酸脱氯酶的活性明显增高(P<0.01).结论 丹参可能通过抑制胃酸分泌、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提高胃组织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活性等而发挥对噪音应激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周庆华;王红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河南汉族人群eNOS基因27bpVNTR、G894T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内皮细胞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27bpVNTR,G894T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CHD)的相关关系.方法 运用PCR-RFLP方法对207例CHD患者和264例健康对照进行eNOS基因27bpVNTR,G894T多态性的检测分析,并进行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的比较以及单倍型分析.结果 4a/4a基因型频率以及4a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在CHD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B94T多态的T等位基因频率在CHD组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a-G、4b-G两种单倍型组合在CHD组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提示27bpVNTR基因多态与冠心病相关,4a等位基因,T等位基因可能是河南汉族人冠心病发生的遗传性危险因子.4a-G可能是河南汉族人冠心病发生的风险单倍型,而4b-G可能对河南汉族人冠心病的发生具有某种保护作用.

    作者:贺颖;杨冬之;于辉;赵洛沙;郑红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抑癌基因p53在原发性肝癌发病中的作用

    该文通过复习有关p53突变研究的所有文献,并将他们的研究结果做一总结分析,综述了抑癌基因p53突变在肝癌发病中的作用.结果 发现:肝癌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涉及了一系列基因和细胞因子.同时表明肝癌的发病是一个多步骤的过程,在此过程中,HBV和AFB1是两个非常重要的致癌因子,他们可通过激活癌基因或使抑癌基因失活而发挥作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基因为p53,p53 249编码子的突变在肝癌发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p53 249编码子的突变可使p53功能丧失,同时也可使与p53相关的信号传导路径发生改变,并与其他因子共同作用,进而导致肝癌的发生.

    作者:吴智群;张远强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71例狼疮性肾炎的病理与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狼疮性肾炎(LN)的病理与临床特点,了解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之间的联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71例LN病人的病理类型与临床特征.结果 Ⅱ a、Ⅱb、Ⅲ、Ⅳ、Ⅴ、Ⅳ型各占14%、25%、17%、30%、5%、9%;Ⅱb、Ⅳ型血尿发生率较高,Ⅳ、Ⅴ型肾病综合征(肾综)发生率较高,高血压、肾功能不全发生率在Ⅳ型高,与其他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所有病例肾脏病理均有活动性病变,但其中有21%病人血清补体及SLEDAI评分正常.结论 LN中血尿多出现在以增生性病变为特征的Ⅱ、Ⅳ型;表现为肾综、高血压及肾功能不全的以Ⅳ型居多;对于部分血清补体正常、SLEDAI评分正常的病人肾脏病理仍可能有活动性病变.

    作者:游运辉;左晓霞;尹红玲;罗卉;赵洪军;刘萍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不全流产的声像图研究

    目的 探讨不全流产宫内残留物声像图表现,分析其形成原因.方法 对369例不全流产宫内残留物声像图进行分析.结果 不全流产宫内残留物声像图表现为:高回声型、低回声型、混合回声型、无回声型或无异常回声型.结论 超声显像在不全流产宫内残留物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沈严严;安剑萍;金敏;肖琳玲;刘瑛;李春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胰腺细胞凋亡的意义及精氨酸促凋亡机制的研究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胰腺细胞凋亡的意义及精氨酸促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胰腺被膜下多点注射5%牛磺胆酸钠制作SAP大鼠模型,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对照组、SAP组及精氨酸治疗组,分别于术后6和12h对各组行血清淀粉酶、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检测、胰腺细胞凋亡TUNEL检测及胰腺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诱发SAP 6和12h,SAP组血清淀粉酶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血清NO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治疗组血清淀粉酶水平较SAP组明显降低,血清NO含量较SAP组明显升高.术后6及12h SAP组镜下见少许凋亡细胞,而治疗组胰腺组织中见大量凋亡细胞,且其凋亡指数(AI)均较同时相点SAP组明显升高,同时胰腺组织病理损害程度明显减轻,病理学评分明显降低.胰腺细胞AI与血清NO含量呈正相关,与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呈负相关.结论 SAP病程中胰腺细胞凋亡程度有利于减轻胰腺组织的病理损害,精氨酸可通过NO途径诱导SAP胰腺细胞凋亡,改善胰腺的病理损害.

    作者:周新泽;张国寿;毛勤生;于秀;陈瑞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中南大学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