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贵;林琳;谢海涛;柳永和
目的 观察骨癌痛模型大鼠患侧腰段脊髓STAT3的表达,探讨其在骨癌痛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雌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2组(n=10):模型组,为左侧胫骨上段骨髓腔注入3μL MADB-106大鼠乳腺癌细胞(4.8×103/μL);对照组,为左侧胫骨上段骨髓腔注入3 μL Hank液.第14天,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荧光双标法观察两组大鼠患侧腰段脊髓STAT3和GFAP免疫反应阳性产物的变化和关系.结果 对照组大鼠对机械痛刺激的缩爪阈值在术后各时间点组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模型组大鼠在术后缩爪阈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左侧胫骨上段骨髓腔注入癌细胞后第14 d,骨癌痛模型大鼠患侧脊髓STAT3、GFAP免疫反应阳性产物表达明显增加(P<0.05);荧光双标免疫组化显示患侧脊髓STAT3与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GFAP有共表达.结论 脊髓背角STAT3参与了骨癌痛的发生和发展,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在骨癌痛中可能通过JAK/STAT3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作者:项红兵;肖建斌;招伟贤;董航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本实验通过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一氧化氮水平的变化,以进一步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方法 将雄性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即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每组均观察手术后6h、12h、24h 3个时间点的改变.采用线栓法制成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测定手术后不同时点缺血脑组织一氧化氮的水平.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各时点一氧化氮水平与假手术组相应时点比较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大鼠脑组织内的一氧化氮水平升高,说明一氧化氮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作者:谭华;何晓英;李小刚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肌钙蛋白T(TnT)和B型钠尿肽(BNP)联合检测及随访研究,探讨影响心衰预后的因素,并对CHF患者预后及危险分层进行评价.方法 对该院明确诊断为CHF的103例不同病因、不同心功能分级的心力衰竭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组,测定入院时血清cTnT、血浆BNP及LVEF变化,并进行治疗前后对比观察,随访观察患者心脏事件的再发生.结果 不同心功能分级心力衰竭患者cTNT、BN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不同分级的患者治疗前、后cTNT、BNP水平及LVEF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cTNT、BNP水平越低预后越好.出院后随访2~14个月,其中失访23例.随访期间80例中发生心脏事件30例(37.5%),其中因心衰死亡8例,因心衰恶化而再次入院22例.通过对治疗后心脏事件再发生者的年龄、性别、心功能等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cTnT和BNP诸因素进行单变量和Cox模型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cTnT、BNP的浓度检测作为治疗后独立心脏事件发生的预测指标,但与年龄有关,与性别无关.cTnT和BNP浓度越高,心脏事件危险性越高,从而进行危险分层.入院时cTnT≥0.05ug/L, BNP≥639.5ng/L, LVEF≤32%;出院时cTnT≥0.03μg/L、BNP≥210ng/L, LVEF≤39%的患者因心脏事件死亡和再次住院率提高.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cTnT及BNP对于判断CHF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尤其治疗后cTnT和BNP的浓度监测对CHF患者的风险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守霞;杨建英;赵素斌;李丽;李廷贵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CT对腹部创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8例腹部创伤病例的CT表现,125例作平扫后增强扫描,扫描范围自膈顶至肾下极,对重点观察肠道及腹膜后腔者,作全腹扫描.105例手术治疗,53例保守治疗,治疗结果与CT诊断进行对照.结果 手术105例与CT诊断对照,98例相符,CT诊断准确率为93.33%,7例CT诊断不全的原因为多发伤,尤其是血管的损伤.结论 CT检查是腹部创伤的重要影像学检查之一.应合理应用各种扫描技术,强调作平扫+增强的组合.
作者:郑星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研究云芝多糖(CVP)对实验性肝损伤的防治机制.方法 昆明种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不同浓度的CVP保护组,饲养7d后对照组腹腔注射调和油溶液,其余各组腹腔注射0.15%ccl,调和油溶液(10mL/kg体重),24h后眼球取血分离血清,用赖氏法测ALT和AST.制备10%的肝匀浆测MDA、GSH、SOD、NOS和NO的含量.结果 CCL4肝损伤时,不同浓度的CVP可降低血清中ALT和AST的活性(P<0.05),增加SOD的活性和GSH的含量(P<0.01),降低NOS的活性和MDA、NO的含量(P<0.01),体外抗氧化实验CVP可抑制脂质过氧化产物MDA的生成.结论 CVP能有效的清除自由基,诱导SOD和GSH的合成,降低NOS活性和NO的含量,对实验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孙设宗;唐微;张红梅;官守涛;赵杰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和分析小脑幕、大脑镰(简称幕镰)出血的CT表现和诊断方法,减少误诊和漏诊.方法 对59例单纯性幕镰出血及6例误诊病例,共计65例进行CT及临床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 59例幕镰出血患者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34例,外伤性出血15例,高血压性出血9例,不明原因出血1例;小脑幕出血25例,大脑镰出血20例,两者联合出血者14例;CT表现为条带状影25例,扇形或不规则片状影20例,两者同时合并1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42例,硬膜下出血17例.6例误诊病例中幕镰生理性钙化1例,扫描时位置不正导致误诊2例,早产儿和新生儿幕镰相对性高密度3例.结论 CT平扫诊断幕镰出血可引起误诊,结合临床复查、薄层加冠状扫描及后处理多平面重建(MPR)有助于确诊.
作者:罗学锋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初步探讨非糖尿病者血清抵抗素水平与血压的相关性.方法 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99例非糖尿病者空腹血清抵抗素水平.根据收缩压(SBP)水平分为:SBP≥120组52例和SBP<120组47例;根据舒张压(DBP)水平分为:DBP≥75组54例和DBP<75组45例.结果 无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血压高组(sBP≥120组或DBP375组)的血清抵抗素水平显著高于血压低组(SBP<120组或DBP<75组);经校正年龄和性别后,两组间的差异仍具有显著性(P:0.037和P=O.031).通过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抵抗素与收缩压和舒张压呈显著相关(r=O.403,P=O.010和r=O.347,P=O.028);经过校正性别和年龄后,血清抵抗素仍与收缩压和舒张压呈显著相关(r=O.379,P=O.013和r=0.339,P=O.032).结论 血清抵抗素水平可能与血压相关.由于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而且研究样本量较小,故以上研究结果仍有待于扩大样本量、前瞻性研究来证实.
作者:徐积兄;刘建英;甘华侠;李雯霞;黄海华;汤佳珍;朱凌燕;许文琼;昌玉兰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揭示COX-2选择性抑制剂NS398对肾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作用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标准的细胞培养方法对人肾癌786-0细胞进行培养,将NS398分别以不同浓度剂量加入细胞中作用24及48h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COX-2和Bcl-2表达的改变.结果 NS398对肾癌786-0细胞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随浓度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呈浓度依赖关系(P<0.05);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不同浓度NS398作用下的肾癌786-0细胞中,COX-2和Bcl-2的表达明显减弱,且呈剂量梯度下降.NS398作用于肾癌786-0细胞24h后,在细胞周期G0/G1期前出现明显的亚二倍体凋亡峰,随着浓度的升高,凋亡峰亦越来越高(P<0.05).结论 肾癌786-0细胞中存在着COX-2的过表达;选择性COX-2抑制剂NS398通过诱导凋亡来抑制肾癌786-0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COX-2的表达及下调Bcl-2来完成的.
作者:毕建斌;刘涛;孔垂泽;孙志熙;王侠;李泽良;杨绍波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多尿性高钾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肾移植术后多尿性高钾2例患者诊治进行分析报道,随访其近期及远期疗效.结果 2例患者经积极治疗,高钾血症得到及时纠正.结论 肾移植术后肾功能指标下降至正常后出现多尿性高钾机制,可能为环孢素A治疗中伴发的代谢性酸中毒和高钾血症,发生血钾升高.无论有无症状及多尿均应积极抢救,提高肾移植成功率.
作者:李远明;叶启发;伍锟;明英姿;成柯;刘斌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配体罗格列酮(ROZ)与顺铂(DDP)联合应用对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裸鼠移植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建立人肺腺癌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28只荷瘤裸鼠随机分为7组,A组(对照组),B组(DDP 1mg/kg),C组(DDP 4mg/kg),D组(ROZ 10mg/kg),E组(ROZ 30mg/kg),F组(DDP 1mg/kg+ROZ 10mg/kg),E组(DDP 1mg/kg+ROZ 30mg/kg).隔天腹腔注射给药,共10次,给药期间每4日测量皮下移植瘤的长经和短经,按标准公式:移植瘤体积(V)=长径×短径2×0.52计算瘤体积,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实验末处死裸鼠,剥离皮下移植瘤,称量重量,计算瘤重抑制率;移植瘤组织标本SP免疫组织化学检测PPARγ、NFкB、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罗格列酮和顺铂单独应用均能抑制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呈剂量依赖性(P<0.01).罗格列酮(30mg/kg)与低剂量顺铂(1mg/kg)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效应(q=1.29).ROZ处理后裸鼠移植瘤细胞PPARγ蛋白表达上调,NFкB、Bcl-2蛋白表达下调(P<0.001).结论 罗格列酮通过上调PPARγ蛋白表达,下调NFкB、Bcl-2蛋白表达增强顺铂抑制人肺癌裸鼠移植瘤生长.
作者:蒋丽琴;庄英帜;曹建国;刘新福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测定单纯性尿道下裂患者Ⅱ型5α-还原酶的活性.方法 2005年4~9月在该院就诊患者,其中单纯性尿道下裂患者22人,对照组为包皮环切患者25人.从包皮组织制备出作为II型5 α-还原酶栽体的粗微粒体悬液,根据分光光度计连续测定NADPH的OD340nm值的时间变化曲线来折算该酶的活性.结果 22例单纯性尿道下裂患者Ⅱ型5α-还原酶活性为(0.3014±0.0054)u mol/(L·min),25例对照组该酶活性为(0.3065±O.0032)u mol/(L·min),前者的酶活性略低于后者,两者的酶活性结果经t检验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单纯性尿道下裂患者和正常人比较,Ⅱ型5α-还原酶的活性无明显变化.此外,从包皮组织中提取Ⅱ型5α-还原酶,根据NADPH的OD值的时间变化曲线来检测该酶的活性,具有简便快捷和经济实用的特点.
作者:李远伟;赵晓昆;钟朝晖;张磊;姚干;何军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Caspase-3、Caspase-6蛋白在肾透明细胞癌(RCCC)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75例RCCC及其癌旁组织、15例正常肾组织标本中的Caspase-3、 Caspase-6蛋白的表达进行研究,分析与RCCC临床病理特征及其术后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Caspase-3蛋白在RCCC中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病理分级中的阳性表达率G3低于G1;在临床分期中的阳性表达率Ⅲ~Ⅳ期低于Ⅰ期;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中阳性表达率低于阴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Caspase-6蛋白在RCCC中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不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中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在淋巴结转移阳性、阴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RCCC中,统计学显示Caspase-3与Caspase-6蛋白表达无相关性(C=0.0921,P0.05).在35例随访患者中,Caspase-3、Caspase-6蛋白表达阳性、阴性的术后3年死亡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Caspase-3蛋白在RCCC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和正常肾组织,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呈负相关,其低表达与淋巴转移有关.Caspase-6蛋白在RCCC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和正常肾组织,但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淋巴转移无关.在RCCC中,Caspase-3蛋白的表达与Caspase-6蛋白的表达无相关性.
作者:陈湘;张阳德;于微微;张浩伟;赵明钢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对U251人胶质瘤细胞顺铂治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脂质体介导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转染U251人胶质瘤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内源性Survivin表达水平的变化,MTT法检测顺铂对细胞生长情况的影响,流式细胞仪(FCM)观察顺铂诱导各组U251细胞的凋亡.结果 反义Survivin脂质体复合物能有效下调Survivin表达水平,并且能抑制U251细胞的生长,提高U251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明显提高.结论 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能增强顺铂诱导的U251细胞凋亡,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和顺铂联合用药对U251细胞生存具有协同抑制效应,可改善治疗效果.
作者:成志;阳纲要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总结子宫颈脱落细胞学、阴道镜及HPV检测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临床经验,对宫颈癌筛查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 对2003年1月~2006年12月在该院进行宫颈病变筛查的2 500名已婚妇女,进行新柏氏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查、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和阴道镜检查.结果 该文2 500名进行宫颈癌筛查的妇女中,宫颈良性病变2165例,占86.6%,宫颈不典型增生和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共332例,占13.28%,宫颈癌3例,占0.12%;宫颈良性病变中HPV阳性641例,占29.60%,宫颈不典型增生和上皮内瘤样病变中HPV阳性66例,占19.88%,宫颈癌HPV阳性3例,占100%.结论 积极谨慎对待宫颈炎性病变,TCT、HPV检测、阴道镜三项同时检查,该方案所筛查宫颈病变技术先进,漏诊率低.
作者:廖丹梅;宋策;张阳德;陈露;于丽;杨梅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高脂饲料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大鼠内脏脂肪量与脂代谢紊乱的关系.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建立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并用正常血糖-高血浆胰岛素钳夹技术评估.血脂分析采用酶测定法,游离脂肪酸测定采用比色法.结果 高脂饲料组大鼠的葡萄糖输注率明显低于基础饲料组[GIR60~120(0.76±0.28) vs (4.26±0.70)mg/(kg·rain),P<0.01];高脂饲料组大鼠附睾周围脂肪重量[(3.06±0.71) vs (1.91±0.77)g, P<0.01]其占体重的百分比[(1.13±0.18)% vs (0.70±0.21)%,P<0.01]、血清三酰甘油[(0.11±0.01) vs (0.05±0.01)mmol/L,P<0.01]和游离脂肪酸水平[(0.25±0.01) vs (0.12±0.01) μmol/L,P<0.01]均明显高于基础饲料组;大鼠内脏脂肪量(内脏脂肪占体重百分比)与GIR60-120负相关(r=-0.72,P=0.020)、与血清三酰甘油(r=0.74,P=0.014)和游离脂肪酸(r=0.72,P=0.020)水平正相关.结论 高脂饲料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大鼠内脏脂肪堆积可能是产生脂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的根源.
作者:崔丽娟;都健;王娟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PEG-PEI/Fe3O4纳米磁流体-TK对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裸鼠移植瘤模型的靶向性治疗作用.方法 建立人原发性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将荷瘤裸鼠随机分成肿瘤对照组、纯自杀基因组、PEG-PEI/Fe3O4纳米磁流体-TK组3组.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实验组于瘤体内分别直接注射纯自杀基因、PEG-PEI/Fe3O4纳米磁流体-TK,同时于裸鼠腹腔内注射GCV,观察不同时段皮下肿瘤的生长情况并做病理学检查,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MVD)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量,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原位凋亡.同时,用RT-PCR检测肿瘤鼠心,肝,肾的自杀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裸鼠皮下成瘤率100%;研究PEG-PEI/Fe3O4纳米磁流体-TK组的肿瘤体积、血清AFP含量、肿瘤MVD和VEGF表达强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纯自杀基因组(P<0.05),细胞凋亡指数都明显高于后两组(P<0.05),可见较多的凋亡细胞.RT-PCR测示肿瘤鼠心,肝,肾未见自杀基因表达,而肿瘤细胞则出现自杀基因表达.结论 PEG-PEI/Fe3O4纳米磁流体-TK可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并对肿瘤治疗具有靶向性,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肝脏肿瘤靶向给药系统,有望成为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新型生物制剂之一.
作者:彭健;刘桦;刘路;汤伟;王荣兵;陈伟;曾杰;邹芬;周健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对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打鼾、鼻塞、听力下降的疗效.方法 分析126例腺样体和(或)扁桃体切除术患者术前与术后PSG、打鼾、鼻塞、听力情况.结果 38例患儿术前术后PSG监测指标,术后呼吸暂停指数(AI)、呼吸紊乱指数(AHI)、低血氧SaO2%和长呼吸暂停时间与术前比较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P
作者:李多洛;郑建华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铀矿粉对体外培养的支气管上皮细胞的毒性作用,以进一步了解其引起肺癌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铀矿粉与体外培养的支气管上皮细胞进行长时间接触,分为对照组、染毒组、纳米铀矿粉组和二甲亚砜保护组,通过血清抗性实验、锚着独立生长实验等,观察不同组间细胞受损的情况.结果 随着铀矿粉浓度的增高,支气管上皮细胞受损明显加重,加入二甲亚砜的支气管上皮细胞受损情况好于未加入者.但纳米级铀矿粉对支气管上皮细胞的损伤且介于二者之间.结论 铀矿粉对支气管上皮细胞有明显的恶性转化作用,可能是铀矿粉对肺损伤的主要机制,二甲亚砜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而纳米级的铀矿粉作用机制可能有别于普通铀矿粉,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世珍;黄波;黄锐;贺性鹏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孟鲁司特与舒利迭联合治疗与单用舒利迭治疗重度哮喘的有效性.方法 将60例成人慢性重症哮喘病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使用孟鲁司特联合舒利迭及单用舒利迭治疗12周,在治疗前及治疗后观察肺功能和临床症状的改变.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改善率和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数均有显著提高(P
作者:周辉;裴复阳;刘贺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介入治疗在难治性消化道大出血(IMHDT)中的临床诊治价值.方法 对51例IMHDT病人进行血管造影和选择性血管造影,并作经导管灌注止血药或行栓塞治疗.结果 该组51例病人共作59次动脉造影,38例有异常表现,阳性率为74.5%;表现为追影剂外溢征(24例)、动脉瘤样改变(2例)、肿瘤(4例)、畸形血管团(2例)、血管痉挛样改变(1例)、炎症性改变(5例).42例经介入治疗后出血停止,止血成功率为82.4%.9例经手术探查,7例手术病理证实符合血管造影定位诊断.无胃肠道坏死、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导管动脉造影、栓塞治疗难治性消化道大出血,定位准确、安全有效,同时为外科手术争取了时间.
作者:何明基;申刚;练辉;王广宇;李汉文;陈德基 刊期: 200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