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聚(腺苷二磷酸)聚合酶的表达及意义

吴伟华;李为民;于江波

关键词:糖尿病大鼠, 缺血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PARP
摘要:目的 探索高血糖状态下缺血再灌注损伤(IRI)诱导的在体心肌细胞凋亡的变化;通过PARP表达的检测,希望发现糖尿病心肌IRI机制的特异性.方法 TUNEL法检测糖尿病大鼠IRI心肌细胞凋亡的程度与分布,应用免疫组化染色、Western Blot技术检测PARP表达.结果 TUNEL结果显示,DM组凋亡细胞数目呈逐渐上升趋势,未见明显坏死区;NDM组凋亡细胞数目呈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再灌注24 h呈现心肌细胞坏死的表现.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再灌注6 h内,NDM组PARP表达阳性细胞明显多于DM组,再灌注24h,NDM组PARP表达阳性细胞明显少于DM组.PARP的阳性表达率与AI值呈正相关.Wescem blot证明DM组和NDM组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116 kD的PARP表达逐渐减少,24 kD的PARP蛋白表达逐渐增加,相同时相,DM组116 kD的PARP表达明显强于NDM组,24 kD的PARP表达明显弱于NDM组.结论 一定病程糖尿病大鼠,心肌IRA过程中,心肌细胞损伤明显轻于非糖尿病大鼠;PARP在糖尿病心肌细胞IRI细胞凋亡中亦发挥着重要作用;心肌细胞坏死的机制可能与PARP无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肾活检362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了解肾脏疾病的病理类型及其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5年8月~2007年5月共362例因肾脏疾病行肾活检的病历资料,分析其病理类型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结果 362例患者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占79.01%,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占15.47%,遗传性肾小球疾病占1.1%,小管间质性疾病占4.42%.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以IgS肾病(IgAN)多,占30.97%,其次分别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占14.36%,微小病变(MCD)占13.81%,膜性肾病(MN)占11.87%.继发性肾脏病中以狼疮性肾炎(LN)多见,占5.8%,其次是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占3.6%,过敏性紫癜肾炎占3.3%.临床表现肾炎综合征占43.09%,肾病综合征占53.61%,急性肾衰竭占3.3%.结论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常见的肾小球疾病,以IgAN为主.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中以LN多见,女性多发,其他继发性肾小球疾病逐渐增多.肾活检非常有必要.

    作者:丁新国;李晓东;高山林;郭志军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来氟米特治疗难治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来氟米特(爱若华)治疗难治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按随机表将符合入组要求的难治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16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4例,给予爱若华联合中等剂量激素治疗6个月,观察其显效时间、24h尿蛋白定量、肾功能、肝功能、血常规等指标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照组80例,给予环磷酰胺联合中等剂量激素治疗6个月,观察其显效时间、24 h尿蛋白定量、肾功能、肝功能、血常规等指标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爱若华平均显效时间为用药后第4~8周;至第6个月总有效率为90.5%,其中完全缓解32例(38.1%),显著缓解24例(28.6%),部分缓解20例(23.8%),无效8例(9.5%);84例患者均无危及脏器及生命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环磷酰胺平均显效时间为用药后第4~8周;至第6个月总有效率为72.5%,其中完全缓解18例(22.5%),显著缓解22例(27.5%),部分缓解18例(22.5%).无效22例(27.5%).结论 爱若华是一种治疗难治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有效的免疫抑制剂,且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小,疗效优于环磷酰胺.

    作者:陈凯;李寒;王世相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某师范学校入学新生乙肝病毒感染状况

    目的 了解铜仁市某师范学校入学新生乙肝病毒感染状况.方法 对2001~2005年铜仁市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3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乙肝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 2001~2005年共检测入学新生3 504人,检出HBsAg阳性者209人,HBsAg阳性率为6.06%,男生HBsAg阳性率(6.85%)高于女生HBsAg阳性率(5.19%),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HBV感染模式中同时有e抗原和c抗体阳性者占40.67%,同时有e抗体和c抗体阳性者占36.84%.结论 铜仁市某师范学校入学新生乙肝病毒感染呈逐年下降趋势,HBV感染的预防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

    作者:田飞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男性体育教师的身高、体重及体重指数对生育性别的影响

    目的 了解体育教师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对他们的子女性别有怎样的影响因素,对逐步提高国民健康水平和人类素质有指导意义. 方法锦州市各类在职体育教师和配偶,及第1胎子女的性别作为本课题研究对象.询问和调查体育教师结婚时身高、体重、第1胎子女性别等. 结果父亲和母亲的身高在各自两个极端群体中,经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父t=8.6504,P<0.01,母t=12.8191,P<0.01),但子女的性别分布经u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父亲的体重(t=14.0775,P<0.01)和BMI(t=13.7988,P<0.01)在2个各自极端群体中差异有显著性,子女性别的分布也受到影响(P<0.05,P<0.01).母亲体重和体重指数在各自2个极端群体中差异有显著性,但影响子女性别不明显(P>0.05).结论 男性体育教师体重和体重指数适宜大时,子女男孩较多,极端大和小的时,子女性别有相反结果,男性体育教师的配偶其各项数据差异有显著性,但对子女性别无影响.

    作者:王洪彬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阿司匹林影响内毒素致猪肺泡巨噬细胞环氧合酶-2mRNA和前列腺素E2表达机制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aspirin)影响脂多糖(LPS)致猪肺泡巨噬细胞(Ams)环氧合酶-2(COX-2)mPNA转录及前列腺素E2(PGE2)表达的作用机制.方法 Ams经阿司匹林单独或联合应用Calphostin C及过氧钒酸钠(POV)预处理后,分别以LPS刺激,RT-PCR方法测定Ams胞浆COX-2 mR-NA转录水平,ELISA方法测定Ams细胞培养上清PGE2表达水平.结果 LPS(10μg/mL)刺激后,Ams胞浆COX-2 mRNA在1 h即可检测到(0.70±0.16),并于4 h达到峰值(1.86±0.40);Ams细胞培养上清PGE2水平在0.5 h起开始上升,峰值出现在LPS刺激后12 h左右.3 mM阿司匹林可抑制LPS引起的Ams胞浆COX-2 mRNA转录及细胞培养上清PGE2表达水平.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抑制剂POV可增强LPS刺激后AIMs COX-2 mRNA及PGE2表达水平,阿司匹林能减低该效应;与之相反,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Calphostin C可减低LPS刺激后Ams COX-2 mRNA及PGE2表达水平,阿司匹林能增强Calphostin C的作用.结论 阿司匹林可能通过影响猪Ams蛋白激酶-磷酸酶系统平衡,抑制LPS致Ams IκBα磷酸化降解及NF-κB活化,进一步影响Ams COX-2 mRNA表达及PGE2合成水平,减轻LPS引发急性肺损伤(ALI)炎性反应程度.

    作者:段玉忠;蒋仁容;李胜亮;伍伟玲;陈正堂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米非司酮联合B超引导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联合B超实时引导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150例自愿人工终止妊娠的健康早孕妇女,随机分为米非司酮组,米非司酮联合B超组,对照组,在宫口松弛程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米非司酮组和米非司酮联合B超组的宫口扩张程度均优于对照纽(P<0.05),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有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米非司酮联合B超组未发生手术并发症.结论 无痛人工流产术前服用米非司酮,术中联合B超实时引导,有利于扩张宫口,能够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谷春蓉;蒋玉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表现为急腹症的肠道T细胞淋巴瘤3例临床分析

    目的 了解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该院2000年1月~2006年12月3例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的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该组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患者年龄21~73岁,均为男性,病变多位于回肠,可有结肠累及.临床表现以腹痛、肠穿孔、肠梗阻、消化道大出血为主,无患者伴有乳糜泻.内镜下1例患者表现为结肠溃疡病灶,术中见溃疡2例(回肠及结肠各1例),回肠肿块1例.1例患者经内镜活检病理检查确诊,2例由术后病理检查确诊,1例曾被误诊为Crohn氏病.淋巴瘤细胞的免疫表型为T细胞抗原CD45RO+、CD3+.3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结论 以急腹症为首发症状、不伴有乳糜泻、不易与炎症性肠病鉴别是本组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的特点之一.内镜活检和手术标本的病理学检查是目前确诊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的主要依据.

    作者:杨俊文;姚时春;马升高;吴明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45例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45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中以神经系统损害为首发症状与以肝损害为首发症状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以神经系统损害为首发症状的发病年龄(18.94±8.87)岁、K-F环阳性率、疗效,明显高于以肝损害为首发症状者(均P<0.01).发病年龄≤18岁29例(64.4%).明显多于>18岁的例数(P<0.01).结论 肝豆状核变性多见于≤18岁,以神经系统损害为首发症状者的发病年龄晚、K-F环阳性率高、疗效好.

    作者:韩明;刘保群;徐建洋;孙传英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高频超声诊断腋窝淋巴结增大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腋窝淋巴结增大的二维高频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特点,对良恶性病变的鉴别意义.方法 应用高频超声检查48例乳腺癌患者269个腋窝淋巴结,对其二维(2D)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CDFI)超声所见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超声检查发现并获得病理诊断的淋巴结269个,其中良性增大淋巴结103个,转移性癌淋巴结82个,正常淋巴结84个.2D表现:良性反应性增生(36个),表现为皮质均匀增厚,淋巴门血供呈树枝状增多.良性脂肪浸润(67个),表现为淋巴结回声增强,边界欠清,血供不丰富.转移性癌淋巴结结构不清,血供丰富而紊乱.结论 依据2D及CDFI表现特点,有助于腋窝淋巴结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作者:黄利;张建辉;南瑞霞;陈瑞兰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siRNA对人膀胱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VEGF siRNA对人膀胱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探讨VEGF作为膀胱癌基因治疗靶点的有效性.方法 已稳定转染pGC-siVEGF的T24接种至裸鼠皮下,建立荷瘤裸鼠膀胱癌模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ABC)检测肿瘤细胞VEGF和肿瘤间质CD34的水平,根据CD34表达情况评价肿瘤微血管密度(MVD),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标记法(TUNEL)测定肿瘤细胞凋亡指数.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成瘤率低,肿瘤生长速度缓慢(P<0.01);VEGF水平下降(P<0.01);肿瘤微血管密度减少(P<0.01);凋亡指数升高(P<0.01).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结论 以VEGF为靶点的小干扰RNA有抑制VEGF表达、遏制膀胱癌T24细胞在体内生长的作用,VEGF有可能成为临床膀胱癌基因治疗的有效靶点,为膀胱癌的抗血管生成疗法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刘禄成;李然伟;许宗革;李哲;高瑞娟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冠心病患者血清VEGF和血小板水平变化及意义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小板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123例冠心病患者分为4组:心绞痛(AP)组3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2例,陈旧性心梗(OMI)组22例,对照组30例,血清VEGF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结果 AP组、AMI组和OIM组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MI组明显高于AP组(P<0.05),但与OMI组比较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AMI组与对照组、AP组和OMI组比较血小板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P<0.01,P<0.05).结论 血清VEGF和血小板测定对于冠心病,特别是AMI患者的病情观察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作者:齐法莲;徐军;李晓燕;陈英剑;孙黎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SGBG/PHBV构建牙周组织工程支架的初步研究

    目的 研究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SGBG)/聚羟基烷酸酯(PHBV)与人牙周韧带细胞(PDLCs)的生物相容性,为牙周组织工程支架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体外细胞培养实验,包括采用MTT比色分析法的浸提液实验,测定材料对人牙周韧带细胞有无毒性;及人牙周韧带细胞与SGBG/PHBV体外三维培养的直接接触法,通过扫描电镜,上清液羟脯氨酸含量的测定,检测材料对细胞生长形态及分泌功能的影响.结果 SGBG/PHBV对人牙周韧带细胞无毒性,细胞在SGBG/PHBV三维支架上贴附及生长良好,实验组上清液羟脯氨酸含量测定值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材料不影响细胞的分泌功能,同时支架材料的三维结构更能促进细胞的分泌功能.结论 SGBG/PHBV作为支架材料,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望应用于牙周组织缺损的组织工程修复.

    作者:梁焕友;黄南楠;唐倩;陈建洪;肖峰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同种异体肢体移植特异性免疫耐受诱导方案的研究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亚致死量放射线照射、氟达拉滨及骨髓腔内骨髓移植对诱导大鼠同种异体肢体移植产生特异性免疫耐受的影响.方法 以纯系SD大鼠及Wistar大鼠为供受体,行同种异体右后肢移植.40只大鼠肢体移植后随机分为4组:A组:仅进行肢体移植;B组:在肢体移植前1 d,受体给予亚致死量60Co照射及腹腔内注射氟达拉滨;C组:肢体移植当天受体接受供体骨髓腔内骨髓移植;D组:受体联合应用亚致死量照射、注射氟达拉滨及骨髓腔内骨髓移植,用法及用量同B、C组.观察移植物排斥反应征象及存活情况,并对D组产生免疫耐受大鼠进行SD大鼠及DA大鼠皮肤移植以及脾细胞中细胞因子mRNA检测.结果 与其他实验组相比,D组移植物发生排斥反应的时间及存活时间均显著延长(P<0.01)(>120 d);D组大鼠仅对第3方DA大鼠的皮肤呈现强烈的免疫反应; 与A组大鼠相比,D组大鼠Th1型细胞因子的表达明显降低,而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明显增高.结论 联合方案可以诱导大鼠同种异体肢体移植产生特异性免疫耐受.

    作者:石作为;张信英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大面积烧伤病人的营养支持护理

    目的 探讨大面积烧伤病人营养护理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79例大面积烧伤病人营养供给全部以口服和末梢静脉穿刺或插管为主,辅以营养液消化道管饲,并监测、外周静脉血,总蛋白(T-Pro)、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淋巴细胞(LYNPH)、白细胞(WDC)、Fn、IgG值和每日入出氮量.结果 79例病人病程经过平稳,全部治愈出院.各项监测指标随病情好转、创面覆盖而改善并恢复,病人伤后6周实现正氮平衡的同时,也减少了血浆及全血的输入量,保持了水、电解质的平衡.结论 营养护理关系到营养支持的成败,大面积烧伤的营养支持宜采用胃肠道与静脉营养相结合的原则.

    作者:曹海梅;毛平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鲍曼不动杆菌产PER-1型ESBLs基因的克隆、测序及分析

    目的 分析产PER-1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方法 先后用低抑菌浓度(MIC)初筛法和纸片扩散确认法从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中检测产ESBLs菌株.并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克隆测序方法分析质粒上PER-1型ESBLs基因.结果 93株鲍曼不动杆菌中,产ESBLs菌株有16株,占17.20%,均为多重耐药菌.其中PER-1型ESBLs阳性菌株有8株;TA克隆后测序表明与铜绿假单胞菌(AJ621265.1)blaPER-1基因序列100%同源.结论 发现质粒上同时带产TEM-1、PER-1型ESBLs和OXA-23型碳青霉烯酶基因的鲍曼不动杆菌,blaPER-1基因可能来源于铜绿假单胞菌.

    作者:李蓉;李文林;石小玉;梁朝;徐小文;赵林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大鼠不同潮气量机械通气NF-κB、TNF-α蛋白表达影响

    目的 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大鼠不同潮气量机械通气对NF-κB、TNF-α表达影响.方法 将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正常通气组(B组)、过度通气组(C组)、正常通气组+还原型谷胱甘肽组(D组)、过度通气组+还原型谷胱甘肽组(E组),D、E组在机械通气前5 min阴茎背静脉注射还原型谷胱甘肽,各组大鼠通气时间均为4 h.观察各组肺组织的病理改变,用干/湿重比值来比较肺水肿的程度,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肺组织核转录因子NF-κB的表达,ELISA法检测肺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变化.结果 病理学改变C组与A、B、D,E组比较的肺组织有更多白细胞浸润和肺泡壁结构的破坏.C组肺组织中TNF-α含量与D、E组比较明显增加,C组肺组织NF-κB的表达与D、E组比较明显增加.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肽能减少大鼠不同潮气量机械通气中NF-κB、TNF-α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肺损伤.

    作者:赵兵;张华茹;李海明;李玲;梁永红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交叉捐肾肾移植术2例

    目的 探讨交叉供肾肾移植的经验、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该院2008年1月7日交叉供肾肾移植2例.结果 2例均获成功.术后肌酐呈进行性下降,分别于术后第4天和第6天降至正常.随访4个月,供者血尿素氮和肌酐均正常,供者的家庭生活和日常工作未受明显影响.受者均正常存活,血尿素氮和肌酐均正常.结论 交叉供肾肾移植安全、可行,是亲属活体供肾肾移植配型失败后的合适选择.

    作者:肖劲逐;张国庆;车宪平;符仕宝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成人重症缺血缺氧性脑病34例CT、MRI分析

    目的 探讨成人重症缺血缺氧性脑病(HIE)头颅CT、MRI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成人重症HIE患者头颅CT、MRI资料.结果 32例HIE患者发病后2 h~1 a内检查头颅CT 78次,未见异常6次,异常72次.32例HIE患者发病后2 h~1 a内检查头颅MRI/39次,均有异常.结论 成人重症HIE头颅CT、MRI的改变有其相应的特点.

    作者:王良;余丹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63例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其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06年9月在该院诊治的结核性脑膜炎(结脑)患者63例临床资料.结果 63例结核性脑膜炎中脑膜脑炎型多;多数在脑膜刺激征期;脑脊液不典型者占31.7%(20/63);头颅CT或MRI检查多数显示有脑积水(26/47).结论 综合分析临床表现、脑脊液、头颅CT或MKI检查以及试验性治疗是提高诊断率的有效方法,早期诊断与及时合理的治疗是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的关健.

    作者:王宇;孔忠顺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家庭支持对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家庭支持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家庭支持自评量表和生活质量自评量表,对56例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的家庭支持水平对其生活满意度、健康与功能状态、自我概念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 在对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进行评估时,应重视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家庭支持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并加强患者家庭成员的健康教育,提高家庭支持水平,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积慧;肖小玲;谢克基 刊期: 2008年第13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中南大学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