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聚(腺苷二磷酸)聚合酶的表达及意义

吴伟华;李为民;于江波

关键词:糖尿病大鼠, 缺血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PARP
摘要:目的 探索高血糖状态下缺血再灌注损伤(IRI)诱导的在体心肌细胞凋亡的变化;通过PARP表达的检测,希望发现糖尿病心肌IRI机制的特异性.方法 TUNEL法检测糖尿病大鼠IRI心肌细胞凋亡的程度与分布,应用免疫组化染色、Western Blot技术检测PARP表达.结果 TUNEL结果显示,DM组凋亡细胞数目呈逐渐上升趋势,未见明显坏死区;NDM组凋亡细胞数目呈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再灌注24 h呈现心肌细胞坏死的表现.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再灌注6 h内,NDM组PARP表达阳性细胞明显多于DM组,再灌注24h,NDM组PARP表达阳性细胞明显少于DM组.PARP的阳性表达率与AI值呈正相关.Wescem blot证明DM组和NDM组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116 kD的PARP表达逐渐减少,24 kD的PARP蛋白表达逐渐增加,相同时相,DM组116 kD的PARP表达明显强于NDM组,24 kD的PARP表达明显弱于NDM组.结论 一定病程糖尿病大鼠,心肌IRA过程中,心肌细胞损伤明显轻于非糖尿病大鼠;PARP在糖尿病心肌细胞IRI细胞凋亡中亦发挥着重要作用;心肌细胞坏死的机制可能与PARP无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大面积烧伤病人的营养支持护理

    目的 探讨大面积烧伤病人营养护理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79例大面积烧伤病人营养供给全部以口服和末梢静脉穿刺或插管为主,辅以营养液消化道管饲,并监测、外周静脉血,总蛋白(T-Pro)、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淋巴细胞(LYNPH)、白细胞(WDC)、Fn、IgG值和每日入出氮量.结果 79例病人病程经过平稳,全部治愈出院.各项监测指标随病情好转、创面覆盖而改善并恢复,病人伤后6周实现正氮平衡的同时,也减少了血浆及全血的输入量,保持了水、电解质的平衡.结论 营养护理关系到营养支持的成败,大面积烧伤的营养支持宜采用胃肠道与静脉营养相结合的原则.

    作者:曹海梅;毛平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心理治疗改善年轻鼻咽癌患者抑郁症状态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心理治疗改善年轻鼻咽癌患者抑郁症状态的疗效.方法 根据Zung抑郁自评量表,将有抑郁状态的126例年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4例,对照组62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治疗组给予心理治疗.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分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治疗后心理治疗组抑郁状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实施心理治疗可明显改善年轻鼻咽癌患者的抑郁状态,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陈嘉;袁君;周蓉蓉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膜结合型前列腺素合酶-1在鼻息肉中的检测

    目的 探讨前列腺素E2生成的终末酶--膜结合型前列腺素合酶(mPGEs-1)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34例鼻息肉和10例正常下鼻甲黏膜中mPGEs-1的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mPGEs-1在正常下鼻甲黏膜组织中无或少量表达,在鼻息肉组织中显示高表达;Ⅲ型鼻息肉组织中mPGEs-1的阳性表达面积和密度均高于Ⅱ型鼻息肉组(P<0.05).结论 mPGEs-1在鼻息肉组织中高表达,而且与鼻息肉的分型有关;mPGEs-1的高表达可能是鼻息肉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作者:张月琴;于小玲;尚芳芳;齐瑞芳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鲍曼不动杆菌产PER-1型ESBLs基因的克隆、测序及分析

    目的 分析产PER-1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方法 先后用低抑菌浓度(MIC)初筛法和纸片扩散确认法从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中检测产ESBLs菌株.并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克隆测序方法分析质粒上PER-1型ESBLs基因.结果 93株鲍曼不动杆菌中,产ESBLs菌株有16株,占17.20%,均为多重耐药菌.其中PER-1型ESBLs阳性菌株有8株;TA克隆后测序表明与铜绿假单胞菌(AJ621265.1)blaPER-1基因序列100%同源.结论 发现质粒上同时带产TEM-1、PER-1型ESBLs和OXA-23型碳青霉烯酶基因的鲍曼不动杆菌,blaPER-1基因可能来源于铜绿假单胞菌.

    作者:李蓉;李文林;石小玉;梁朝;徐小文;赵林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对A10、THP-1及ECV3043种细胞蛋白激酶C活性的影响

    目的 以A10、THP-1及ECV304 3种细胞为研究对象,观察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3种细胞PKC活性的影响.方法 用0,10,20,40和80μg/mL oxLDL共孵育24 h,PepTag(r)非射性蛋白激酶检测法对荷脂细胞胞膜中PKC活性进行定性定量检测-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磷酸化条带,观察活性变化的趋势,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570nm吸光度,定量酶的绝对活性.结果 随着oxLDL浓度的增加,A10细胞膜PKC活性从静息状态的(0.2613±0.0521)units/mL陡增至(0.7685±0.0869)units/mL;THP-1巨噬细胞由(0.0670±0.0091)units/mL增至(0.1357±0.0235)unim/mL:ECV304内皮细胞由(0.0550±0.0075)units/mL增至(0.1216±0.0187)units/mL,其中平滑肌细胞膜活性增幅大.结论 oxLDL浓度依赖性的增强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和内皮细胞的蛋白激酶C活性.

    作者:王中群;唐湘宇;黄谙非;杨永宗;王佐;赵卫星;杨晓煜;李丽华;袁中华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冠心病患者血清VEGF和血小板水平变化及意义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小板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123例冠心病患者分为4组:心绞痛(AP)组3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2例,陈旧性心梗(OMI)组22例,对照组30例,血清VEGF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结果 AP组、AMI组和OIM组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MI组明显高于AP组(P<0.05),但与OMI组比较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AMI组与对照组、AP组和OMI组比较血小板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P<0.01,P<0.05).结论 血清VEGF和血小板测定对于冠心病,特别是AMI患者的病情观察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作者:齐法莲;徐军;李晓燕;陈英剑;孙黎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某师范学校入学新生乙肝病毒感染状况

    目的 了解铜仁市某师范学校入学新生乙肝病毒感染状况.方法 对2001~2005年铜仁市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3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乙肝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 2001~2005年共检测入学新生3 504人,检出HBsAg阳性者209人,HBsAg阳性率为6.06%,男生HBsAg阳性率(6.85%)高于女生HBsAg阳性率(5.19%),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HBV感染模式中同时有e抗原和c抗体阳性者占40.67%,同时有e抗体和c抗体阳性者占36.84%.结论 铜仁市某师范学校入学新生乙肝病毒感染呈逐年下降趋势,HBV感染的预防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

    作者:田飞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肾虚型不孕症与gp130家族成员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肾虚不孕症gp130家族成员的分泌峰值阶段其血清含量的变化,分析不孕症肾虚型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不明原因性不孕症患者90例,分为肾阴虚、肾阳虚和非肾虚组,对照组30例,分别于排卵后的第4、6和8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方法检测血清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白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1(IL-11)的水平,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排卵后第8天血清雌二醇(E2)和孕激素(PRG)水平.结果 肾虚不孕患者排卵后第4天血清LI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排卵后第8天肾不孕症组血清PR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血清E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以肾阳虚组高;不孕患者血清LIF与PRG水平呈正相关(r=0.3);LIF、E2和年龄与肾虚不孕症存在相关性,LIF为肾虚不孕症的保护因素(ORLIF=0.015),E2和年龄为肾虚不孕症的促进因素(ORE2=1.009和OR.年龄=1.261).结论 分泌峰值日血清LIF水平下降和E2水平上升,为肾虚不孕症的微观指标变化之一,患者的年龄是促进肾虚不孕症发生的重要因素.子宫内膜容受性下降为肾虚不孕症的发病机制之一.

    作者:徐珉;李丹彦;黄健玲;冯靖禧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成人重症缺血缺氧性脑病34例CT、MRI分析

    目的 探讨成人重症缺血缺氧性脑病(HIE)头颅CT、MRI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成人重症HIE患者头颅CT、MRI资料.结果 32例HIE患者发病后2 h~1 a内检查头颅CT 78次,未见异常6次,异常72次.32例HIE患者发病后2 h~1 a内检查头颅MRI/39次,均有异常.结论 成人重症HIE头颅CT、MRI的改变有其相应的特点.

    作者:王良;余丹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siRNA对人膀胱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VEGF siRNA对人膀胱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探讨VEGF作为膀胱癌基因治疗靶点的有效性.方法 已稳定转染pGC-siVEGF的T24接种至裸鼠皮下,建立荷瘤裸鼠膀胱癌模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ABC)检测肿瘤细胞VEGF和肿瘤间质CD34的水平,根据CD34表达情况评价肿瘤微血管密度(MVD),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标记法(TUNEL)测定肿瘤细胞凋亡指数.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成瘤率低,肿瘤生长速度缓慢(P<0.01);VEGF水平下降(P<0.01);肿瘤微血管密度减少(P<0.01);凋亡指数升高(P<0.01).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结论 以VEGF为靶点的小干扰RNA有抑制VEGF表达、遏制膀胱癌T24细胞在体内生长的作用,VEGF有可能成为临床膀胱癌基因治疗的有效靶点,为膀胱癌的抗血管生成疗法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刘禄成;李然伟;许宗革;李哲;高瑞娟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妊娠中晚期重型肝炎对孕妇及胎儿预后影响的研究

    目的 研究妊娠中晚期重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重肝)对孕妇及胎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观察引起妊娠中晚期重肝的感染病原体,比较各型各期患者的病死率、存活组和死亡组之间各项指标、并发症发生的差异以及胎儿病死率与HBV感染的关系.结果 HBV相关、HEV相关、重叠感染率分别为66.67%、25.93%、29.63%.总病死率为68.52%,急性、亚急性及慢性妊娠中晚期重肝在病死率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期、晚期妊娠重肝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存活组和死亡组在凝血酶原时间(PT)、血清总胆固醇(TC)及肝脏体积缩小等指标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死率随着并发症增加而升高.胎儿总病死率48.15%,其中HBV感染相关的病死率占55.56%.结论 引起妊娠中晚期重肝的病原体以HBV、HEV为主;该组病例的孕产妇及胎儿病死率高;其孕妇转归与PT、TC、肝脏体积大小及并发症相关;胎儿预后可能与HBV感染有关.

    作者:陈幼明;朱建芸;符娟;麦丽;赖菁;范建辉;江元森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高频超声诊断腋窝淋巴结增大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腋窝淋巴结增大的二维高频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特点,对良恶性病变的鉴别意义.方法 应用高频超声检查48例乳腺癌患者269个腋窝淋巴结,对其二维(2D)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CDFI)超声所见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超声检查发现并获得病理诊断的淋巴结269个,其中良性增大淋巴结103个,转移性癌淋巴结82个,正常淋巴结84个.2D表现:良性反应性增生(36个),表现为皮质均匀增厚,淋巴门血供呈树枝状增多.良性脂肪浸润(67个),表现为淋巴结回声增强,边界欠清,血供不丰富.转移性癌淋巴结结构不清,血供丰富而紊乱.结论 依据2D及CDFI表现特点,有助于腋窝淋巴结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作者:黄利;张建辉;南瑞霞;陈瑞兰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残角子宫妊娠的超声诊断分析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残角子宫妊娠的价值,提高诊断率,避免误诊和漏诊.方法 腹部超声结合阴道超声检查,对12例超声诊断残角子宫妊娠的声像图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分析了超声误诊原因.结果 10例确诊,2例误诊;10例手术和病理结果为残角子宫妊娠,诊断符合率为83.3%(10/12).结论 腹部超声结合阴道超声检查有助于提高残角子宫妊娠的诊断率,从而及早手术避免破裂大出血.

    作者:夏炳兰;刘光岚;周素兰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聚(腺苷二磷酸)聚合酶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索高血糖状态下缺血再灌注损伤(IRI)诱导的在体心肌细胞凋亡的变化;通过PARP表达的检测,希望发现糖尿病心肌IRI机制的特异性.方法 TUNEL法检测糖尿病大鼠IRI心肌细胞凋亡的程度与分布,应用免疫组化染色、Western Blot技术检测PARP表达.结果 TUNEL结果显示,DM组凋亡细胞数目呈逐渐上升趋势,未见明显坏死区;NDM组凋亡细胞数目呈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再灌注24 h呈现心肌细胞坏死的表现.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再灌注6 h内,NDM组PARP表达阳性细胞明显多于DM组,再灌注24h,NDM组PARP表达阳性细胞明显少于DM组.PARP的阳性表达率与AI值呈正相关.Wescem blot证明DM组和NDM组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116 kD的PARP表达逐渐减少,24 kD的PARP蛋白表达逐渐增加,相同时相,DM组116 kD的PARP表达明显强于NDM组,24 kD的PARP表达明显弱于NDM组.结论 一定病程糖尿病大鼠,心肌IRA过程中,心肌细胞损伤明显轻于非糖尿病大鼠;PARP在糖尿病心肌细胞IRI细胞凋亡中亦发挥着重要作用;心肌细胞坏死的机制可能与PARP无关.

    作者:吴伟华;李为民;于江波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人乳头瘤病毒16型E6蛋白高表达下调LPS诱导巨噬细胞分泌TNF-α和IL-1β

    目的 将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 16)E6蛋白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E6转染巨噬细胞,观察E6蛋白瞬时高表达对LPS诱导的THP-1巨噬细胞分泌TNF-α和IL-1β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HPV16E6蛋白的致病机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 将质粒pcDNA3.1(-)/E6通过Super FectTM脂转染试剂转染巨噬细胞24h后,用LPS刺激巨噬细胞,利用Western-blotting鉴定E6蛋白在巨噬细胞中的表达,ELISA检测pcDNA3.1(-)/E6转染的巨噬细胞不同时间(12、24及48 h)培养上清液中TNF-α与IL-1β的含量,统计软件SPSS 12.0分析所得数据.结果 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pcDNA3.1(-)/E6能在巨噬细胞中表达约18 kD的目的蛋白,即E6蛋白;pcDNA3.1(-)/E6+LPS组培养上清中TNF-α与IL-1β的量明显低于巨噬细胞+LPS组和pcDNA3.1(-)+LPS组,pcDNA3.1(-)/E6+LPS组与巨噬细胞+LPS组和pcDNA3.1(-)+LPS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 HPV16 E6蛋白瞬时高表达下调LPS诱导的THP-1巨噬细胞分泌TNF-α与IL-1β.

    作者:陈春莲;蒋永林;朱翠明;王鑫;尹卫国;彭俊;万艳平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小体积前列腺增生的治疗

    目的 比较和评价TURP加经尿道膀胱颈切开(TUIBN)与TURP加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TURBN)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的疗效.方法 总结经尿道手术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27例的临床资料,12例行TURP加经尿道膀胱颈切开,15例行TURP加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比较研究两组病例术前、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PVR),以评估疗效.结果 TURP+TUIBN组:术前、术后IPSS评分分别为:(24.3±3.8)分、(7.2±3.6)分;Qmax:(8.5±3.6)mL/s、(17.4±4.2)mL/s;PVR:(102.0±20.0)mL、(19.0±4.0)mL.TURP+TURBN组:术前、术后IPSS评分分别为:(23.6±5.7)分、(6.9±3.0)分;Qmax:(8.2±3.1)mL/s、(23.1±3.1)mL/s;PVR:(96.0±37.0)mL、(9.0±5.0)mL.术前IPSS、Qmax、PVR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两组间IP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Qmax、PVR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TURP+TURBN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比TURP+TUIBN更理想.

    作者:陈俊毅;刘为安;颜醒愚;陈宝琨;李毅宁;苏学峰;郭一泓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琼海市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和认知及行为调查

    目的 了解琼海市人群对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认识与行为以及乙肝病毒感染情况.方法 以卫生院为区,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琼海境内常驻人口和流动人口共1350人,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KAP调查,采血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结果 乙肝病毒的携带率为12.1%.老年人对乙肝的认知水平显著低于中、青年人;小学文化程度人群对乙肝的认知水平显著低于中学、大学文化程度人群;少数民族人群对乙肝的认知水平显著低于汉族人群,少数民族乙肝病毒携带率远高于汉族(x2=7.453,P<0.01).结论 应在人群中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大力加强乙肝防治知识的宣传,加强老年人和低文化程度人群的健康教育工作,提高乙肝疫苗的保护率,控制乙肝病毒的传播.

    作者:刘良;沈立平;符茂真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大鼠不同潮气量机械通气NF-κB、TNF-α蛋白表达影响

    目的 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大鼠不同潮气量机械通气对NF-κB、TNF-α表达影响.方法 将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正常通气组(B组)、过度通气组(C组)、正常通气组+还原型谷胱甘肽组(D组)、过度通气组+还原型谷胱甘肽组(E组),D、E组在机械通气前5 min阴茎背静脉注射还原型谷胱甘肽,各组大鼠通气时间均为4 h.观察各组肺组织的病理改变,用干/湿重比值来比较肺水肿的程度,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肺组织核转录因子NF-κB的表达,ELISA法检测肺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变化.结果 病理学改变C组与A、B、D,E组比较的肺组织有更多白细胞浸润和肺泡壁结构的破坏.C组肺组织中TNF-α含量与D、E组比较明显增加,C组肺组织NF-κB的表达与D、E组比较明显增加.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肽能减少大鼠不同潮气量机械通气中NF-κB、TNF-α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肺损伤.

    作者:赵兵;张华茹;李海明;李玲;梁永红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婴儿期胃电慢波发育的研究

    目的 研究健康婴儿的胃电慢波发育.方法 0~24个月健康婴儿,按3个月的年龄间隔分为9组,每组20例,其中男104例,女76例,无窒息,母乳喂养,无器质性疾病.采用体表胃电图,分别于记录空腹和餐后体表胃电图各30min.计算出胃电慢波的以下参数:主频、不同慢波节律的百分比、主频不稳定系数、功率比.结果 0、6、12、18和24个月健康婴儿餐前主频分别为(2.38±0.5)、(2.54±0.4)、(2.62±0.3)、(2.86±0.3)和(2.97±0.2)cpm,餐后与餐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正常胃电节律百分比分别为(38.6±4.9)、(47.8±3.4)、(55.6±3.6)、(60.4±3.7)、(69.7±3.3),胃动过速节律百分比为(24.6±5.4)、(18.6±4.1)、(15.6±4.9)、(14.7±3.6)、(12.7±4.3),胃动过缓节律百分比为(36.8±5.5)、(33.6±4.3)、(28.8±3.8)、(24.9±3.8)、(17.6±3.7),18个月以上婴儿餐后正常胃电节律百分比较餐前升高(P<0.05).12个月以上婴儿餐前、餐后的主频不稳定系数降低(P<0.05),餐后与餐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餐后餐前功率比12个月以上较12个月以下增加(P<0.05).结论 婴儿期的胃电慢波经历一发育成熟阶段,正常胃电节律百分比和主频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升高,2岁时达到成人水平.

    作者:伍运生;蒋予;吴建维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哺乳期妊娠药物流产的可行性探讨

    目的 探讨哺乳期妊娠药物流产的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280例哺乳期妊娠药流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选择同期非哺乳期药流280例作为对照组.2组患者在年龄、子宫位置、胎龄、孕囊大小等方面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服药方法相同;比较2组药物流产效果、近期并发症及副作用.结果 2组患者药物流产效果、近期并发症虽有差异,但哺乳期妊娠药物流产完全流产仍可达85.7%,并且副作用少能耐受.结论 哺乳期妊娠药物流产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完全流产率有下降趋势,注意掌握适应证、同时严密观察进行随访,发现异常问题及早处理.

    作者:黄爱民;雷志英;李卫 刊期: 2008年第13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中南大学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