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周血IL-18受体的表达对肾移植排斥反应的诊断和治疗的临床意义

郝俊文;闵志廉;李香铁;陈英剑;郑军华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8(受体), 流式细胞技术, 肾移植, 排斥反应
摘要:目的 检测尿毒症患者肾移植前后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8受体(IL-18R)的变化,探讨IL-18R在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受试者分为:尿毒症组(n=32),肾功能稳定组(n=24),急性排斥组(n=8),长期存活组(n=12)和健康对照组(n=7).提取受试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加入双荧光标记的鼠抗人CD4/IL-18Rα及CD8/IL-18Rα单克隆抗体,利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测定,计算机分析打印结果.结果 CD4/IL-18Rα及CD8/IL-18Rα在健康对照组(n=7)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9±3.4)%和(14.9±4.6)%,而在尿毒症组的阳性率分别为(17.6±9.7)%和(28.0±5.6)%,两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P=0.02,P=0.04).术后恢复顺利者及术后长期存活者外周血CD4/IL-18Rα及CD8/IL-18Rα的表达明显低于急性排斥反应患者.排斥反应发生时外周血CD4/IL-18Rα及CD8/IL-18Rα的阳性率分别为(31.9±11.6)%和(45.7±14.7)%,明显高于肾功能正常组;激素冲击治疗后其阳性率分别为(4.6±1.7)%和(11.2±3.8)%,与激素冲击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结论 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尿毒症患者肾移植前后外周血CD4/IL-18Rα及CD8/IL-18Rα的变化,可以较早预测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预测肾移植后恢复情况,评估排斥反应对激素治疗的效果,为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和选择抗排斥治疗方案提供简单、快速和非创伤性的检测方法.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乳腺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目的 研究人乳腺癌组织中淋巴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PV 9000二步法检测50例乳腺癌组织VEGF-C的表达.结果 50例患者中VEGF-C染色阳性33例,阳性率66%,阳性物质主要位于乳腺癌细胞胞浆内.乳腺癌组织中VEGF-C的表达与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VEGF-C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织,但与乳腺癌组织病理学分型、肿瘤大小和临床分期无关.结论 VEGF-C表达与乳腺癌淋巴转移有关,可作为提示临床预后较差的指标.

    作者:张艳君;李荣;刘梅;钟梅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双抗体夹心ELISA定量检测血清Cap43蛋白方法的建立与评价

    目的 建立定量检测血清Cap43蛋白表达双抗体夹心ELISA法,并初步探讨血清Cap43蛋白表达水平在肺癌患者与正常人群间有无差异,以及该蛋白表达水平的高低与肺癌组织学分型间的关系.方法 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对肺癌患者与正常人群血清中Cap43蛋白的含量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双抗夹心ELISA包被Ⅰ抗羊抗人NDRG1多克隆抗体(PcAb)、Ⅰ抗兔抗人Cap43 PcAb以及辣根酶(HRP)标记的羊抗兔Ⅱ抗的佳工作浓度分别为1∶750,1∶1200,1∶350,标准蛋白曲线的回归方程为:y=0.53566+0.00046x,R2=0.9939,P<0.0001.应用该方法初步检测结果显示:肺癌组血清标本Cap43蛋白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O.01),且肺腺癌组病人血清Cap43含量高于肺鳞癌组(P<0.01).该方法的敏感度(SE)为84.51%,特异度(SP)为35.00%.结论 建立了一种敏感度高,重复性好的定量检测血清中Cap43蛋白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Cap43蛋白在肺癌患者血清中呈现高表达,且在肺腺癌组病人血清中表达水平高于肺鳞癌组.

    作者:张志强;何萍;隋承光;孟凡东;姜又红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耐利福平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型

    目的 研制一种新型DNA芯片,用于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利福平rpoB基因突变.方法 根据结核分枝杆菌rpoB基因序列设计探针并制作DNA芯片,用TAMRA标记的引物扩增结核分枝杆菌rpoB基因突变热点的片断,与DNA芯片杂交,同时以PCR-SSCP和DNA测序法为对照.结果 240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中,55株全敏感株和66株耐其他药物的利福平敏感株的PCR-SSCP和DNA芯片杂交结果与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完全相同;119株耐RFP临床分离株中DNA芯片杂交有117株检测到rpoB基因突变,其中111株单位点突变,78株为531位密码子TCG→TTG(Ser→Leu)、TCG→TGG(Ser→Trp)和TCG→TAC(Ser→Tyr)突变;24株为526位密码子CAC→TAC(His→Tyr)、CAC→GAC(His→Asp)、CAC→CCC(His→Pro)、CAC→CTC(His→Leu)和CAC→CGC(His→Arg)突变;4株为516位密码子GAC→GTC(Asp→Val)和GAC→GGC(Asp→Gly)突变;3株为533位密码子CTG→CCG(Leu→Pro)突变;1株为511位密码子CTG→CCG(Leu→Pro)突变;1株为513位密码子CAA→AAA(Gln→Lys)突变;6株为双位点突变,其中3株511和516位联合突变,2株533和515位联合突变,1株517位密码子CAG→CAC(Gln→His)和518位密码子AAC→GAC(Asn→Asp)联合突变.DNA测序结果与DNA芯片杂交结果完全一致.1株516位GAC-TAC(Asp→Tyr)突变的分离株及1株516位GAC-TAC(Asp→Tyr)和518位AAC-CAC(Asn→His)联合突变的分离株DNA芯片检测阴性,是因为芯片上无相应的探针.结论 用DNA芯片可快速、特异地检测出大多数结核分枝杆菌耐利福平分离株的rpoB基因突变,可用于临床耐药性的检测,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张俊仙;吴雪琼;邢婉丽;张琼;梁建琴;张洪恩;陆阳;张广宇;李洪敏;阳幼荣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大黄丹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TNF-α、IL-10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大黄、丹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及其对SAP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43例S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大黄及丹参注射液,对照组仅采用西医综合治疗.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10 d两组血清TNF-α、IL-10水平,并评价两组的治疗有效率;白细胞、血淀粉酶恢复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白细胞、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两组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IL-10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1),而治疗组较对照组变化更明显(P<0.01).结论 大黄、丹参能抑制TNF-α分泌,上调IL-10水平,对SAP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郭莲怡;卢艳云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IL-13对肾小球系膜细胞的IL-12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3(IL-13)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12(IL-12)的调节作用.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系膜细胞的IL-12蛋白水平和IL-12p40 mRNA的表达.结果 未受刺激的系膜细胞无IL-12 mRNA的表达及其蛋白分泌.LPS诱导系膜细胞的IL-12p40 mRNA的表达及其蛋白分泌.IL-13在1~100 ng/ml的浓度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抑制LPS诱导的系膜细胞的IL-12分泌及其mRNA的表达.结论 LPS诱导系膜细胞分泌IL-12,而IL-13则抑制LPS诱导的系膜细胞IL-12的表达;IL-13可能通过抑制IL-12的产生,调整了体内Th1/Th2细胞因子的平衡,作为抗炎性细胞因子在肾小球肾炎发病机制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作者:吴瑗;江黎明;陈孝文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医院从传统人事管理转变为现代人力资源探讨

    医院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强调的是人的潜能的不断开发和利用,强调实现组织价值和员工个人价值的双赢目标;而后者强调的只是组织目标的实现.现阶段我国国有公立医院的人事管理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医院的发展和整个医疗卫生队伍素质的提高,客观上制约了医学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对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医院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不断扩展自己的医疗市场,必须树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意识,分析当前国有医院人事管理的现状,采取九个方面的措施加大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力度,有效地从传统人事管理转变为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以获取人力竞争优势,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作者:汤爱国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单层缝合的临床可行性实验研究

    目的 评估单层缝合在胃肠道吻合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按照年龄、性别、体重随机平均分成A、B两组.其中A组行单层间断缝合,B组行双层缝合(胃肠的端端吻合),并于术后2、4、7d作吻合口的内径,压力测试实验及光镜、电镜、免疫组化切片观察新生肉芽组织的生成情况.结果 A、B两组之间的吻合口漏与狭窄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而两组之间的吻合口的耐压、壁厚、内径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种吻合术均无吻合口大出血.结论 单层缝合与双层缝合的安全性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单层缝合组的肉芽组织生成早,愈合快,并且节约了手术时间及手术费用,故为一种安全、可靠的缝合方法.

    作者:罗强;陈勇军;俞亚红;周松;陈坤;丁志强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肌力训练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等速肌力训练的效果.方法 11例类风湿性膝关节炎患者(19膝)全膝关节置换术后10 d进行3周每周3次的等速肌力训练,伸膝肌和屈膝肌训练程度同等.前后测定60°/s、90°/s、120°/s等速运动的峰力矩、单次佳做功和力矩加速能,并对患者训练前后的膝关节评分(KSS)进行观察.结果 4周时,测定伸膝肌和屈膝肌各参数包括60°/s、90°/s、120°/s、等速运动的峰力矩、峰力矩/体重、力矩、单次大做功、总功率和膝关节评分,均比训练前有显著增加.结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等速肌力训练对提高伸膝肌和屈膝肌肌力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假体膝关节功能.

    作者:李雪萍;王黎明;于俊龙;陈安亮;扬婷;袁冰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早产新生儿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水平与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关系

    目的 探讨早产新生儿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的合成水平,及其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的关系.方法 以该院35例早产新生儿(胎龄26~31周)为研究对象,均表现为明显的NRDS症状,需要行气管插管.在此期间,收集患儿气管插管中的气管吸出物,直至第8周为止;另以其他术中需行气管插管的新生儿作为正常对照.对各组样品的总蛋白质含量进行定量检测;并且用免疫印迹法,在各个时间点,对表面活性物质蛋白(surfactant protein,SP)-A,SP-B和SP-C表达水平的改变做半定量分析.结果 35例患有NRDS的早产新生儿,在出生1周以内,其气管吸出物中PS的各种组分,如SP-A,SP-B和SP-C的水平都显著低于正常新生儿(P<0.01).其中,SP-A和SP-B的水平在早产新生儿出生后的2周内开始逐步上升;而SP-C的水平则从第3周开始才显示上升的趋势.结论 NRDS的发生主要和PS的低水平表达有明显的相关性.在研究的3种PS组分中,SP-C水平的改善与症状缓解的关系为密切,它的缺乏可能对NRDS的发生有决定作用.

    作者:李秀云;王迪彬;陈培如;石玉梅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川芎嗪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疗效观察以及机制研究

    目的 川芎嗪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疗效观察以及机制研究.方法 40名HIE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20),两组均给以一般治疗的同时治疗组以于川芎嗪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红细胞总钙量(EryCaT)、脑型肌酸激酶(CK-BB)、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并观察临床疗效.同时与20例正常新生儿作健康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NSE、EryCaT、CK-BB、MDA和NO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SOD则明显升高(均P<0.01).对照组治疗后,除EryCaT明显降低外,其余指标无明显变化.治疗后,治疗组NSE、EryCaT、CK-BB、MDA和NO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或P<0.05),而SOD则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治疗组HIE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川芎嗪对HIE新生儿脑组织有保护作用,机制可能和抑制钙超载和清除自由基有关.

    作者:郭小芳;张丽范;黄胜起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与PPARαγmRNA、蛋白表达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与过氧化体增殖剂激活的受体的关系.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287例冠心病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空腹血清Hcy的水平,根据测量结果将冠心病患者Hcy的水平分为冠心病Hcy正常、轻、中、重组,实时RT-PCR、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血浆单核细胞PPARα、PPARγ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冠心病轻、中、重组患者的PPARα、PPARγmRNA、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和冠心病Hcy正常组(P<0.05),并与Hcy呈明显负相关.结论 冠心病患者Hcy较高而PPARα、PPARγ等的表达较低,提示高Hcy血症通过某种方式抑制PPARα、PPARγ等的表达,是其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之一.

    作者:姜怡邓;张慧萍;曹军;李桂忠;王树人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一种中医脉象研究的仿真方法

    提出脉搏波形成的场论思想,建立血液循环系统的仿电路研究模型,论证中医脉诊的现代科学方法和客观化描述的5项指标,并以桡、尺动脉为例研究中医脉诊的物理意义和生理意义,对中医基础理论的计算机仿真和建模方法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作者:徐学军;陈志刚;李安琪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汉族妇女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及相关代谢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汉族妇女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胰岛素抵抗(IR)发生情况、糖耐量受损和血脂代谢特征.方法 采集118例PCOS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胰岛素释放试验评估糖代谢和IR,并进行血脂代谢检查.比较IR(Ⅰ组)和非IR(Ⅱ组)两组年龄、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血脂及其相关蛋白水平的差异性.结果 PCOS患者肥胖发生率为34.75%,男型肥胖48.31%;IR发生率为55.08%;糖耐量受损15.25%;共筛出4例(3.39%)糖尿病.56.78%患者存在血脂异常,以三酰甘油、载脂蛋白B及低密度脂蛋白异常为主.Ⅰ组BMI和WHR均显著高于Ⅱ组;I组和Ⅱ组间三酰甘油、载脂蛋白A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汉族PCOS患者中亦存在较高的肥胖、胰岛素抵抗和糖、脂代谢异常发生率,应高度重视汉族妇女PCOS患者IR和代谢紊乱所致远期并发症的防治.

    作者:喻银;肖红梅;卢光琇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膳食因素与4种不同类型尿结石关系的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膳食因素、24h尿pH和出入水量在不同类型尿结石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72例经泌尿外科手术或体外震波碎石(ESWL)后排出的尿结石标本;对照选自同一医院内科住院无尿结石的30例患者.尿结石标本经红外光谱议鉴定结石成分,确定结石类型;以封闭式问卷,专门调查员询问病例与对照组的饮食习惯,被调查者自我评价日常生活中常吃或不常吃的饮食,检测24 h尿pH和出入水量.运用SPSS13.0软件,对检测及问卷调查结果进行非参数检验.结果 一水草酸钙结石多,占38.0%;草酸钙结石和含草酸钙结石占结石总数的78.0%.4种不同类型尿结石的主要危因素:92.9%的一水草酸钙(COM)结石患者常吃动物蛋白,85.7%的患者24 h尿pH低于6.0(P<0.01);90.0%的一水草酸钙+磷酸三钙结石患者常吃动物蛋白(P<0.01);100%的尿酸结石患者常吃动物蛋白,24h尿pH低于6.0(P<0.01);二水草酸钙(COD)结石患者少吃西红柿、芹菜,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长期大量吃动物蛋白,24h尿pH低于6.0,饮水量低于1 500mL/d是尿石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曹秋生;曹欣;胡燕霞;黄士杰;黄存嫦;胡永轩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Galectin-3在不同病理分期大肠癌中的差异表达研究

    目的 探讨galectin-3在三种不同病理分期的大肠癌细胞中的差异表达,及其表达与大肠癌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体外培养SW1116、W480和LOVO 3种不同病理分期大肠癌细胞株,用RT-PCR方法研究galectin-3在mRNA水平的表达;Western-blot方法研究galectin-3在蛋白水平的表达,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galectin-3进行细胞定位研究.结果 galectin-3主要表达在大肠癌细胞浆中,在细胞膜也有少量表达.在Duck's分期依次为A期-D期的三种大肠癌细胞株:SW1116-SW480-LOVO细胞中,galectin-3的表达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都依次增强,各组间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alectin-3主要表达在大肠癌细胞浆和胞质中,Galectin-3在大肠癌细胞中的表达与大肠癌细胞的恶性程度有关,可作为大肠癌转移的指标.

    作者:程变巧;龚伟;耿炎;陈琳;武金宝;姜泊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乙肝核心抗原为载体进行HCV治疗性疫苗的实验研究

    目的 以乙肝核心抗原为载体进行HCV T表位的表达,并对表达产物进行免疫原性分析.方法 利用DNA重组技术将HCV T表位(131-140aa)插入HBcAg el-loop处,构建病毒颗粒样抗原表达载体pTrc-core-HCV(T),并在JM109中进行表达,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提取纯化表达产物HBcAg-T,该蛋白经免疫原性检测、纯度分析及定量后,以pTrc-core表达产物HBcAg作对照免疫Balb/C鼠.适时进行抑瘤实验、HBcAb检测、流式细胞仪进行T细胞分类,以观察HBcAg-T的免疫原性.结果 抑瘤实验中HBcAg-T免疫组小鼠仅形成一个瘤块,数量和大小均低于对照组,ELISA结果显示HBcAg-T免疫组HBcAb滴度相似于HBcAg免疫组,流式散点图显示HBcAg-T免疫组CD8+T细胞所占比例明显增高.结论 HBcAg-T诱导出高水平的细胞免疫应答,可作为HCV治疗性疫苗的候选.该实验为HCV治疗性疫苗的成功研制奠定了基础.

    作者:陈佳玉;李景利;李凡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瘦素mRNA和瘦素受体mRNA在乳腺癌合并肥胖症患者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目的 检测瘦素mRNA和瘦素受体mRNA在乳腺癌合并肥胖症患者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二者之间及其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多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48例乳腺癌合并肥胖症和36例乳腺良性病变合并肥胖症患者乳腺组织中瘦素mRNA和瘦素受体mRNA的表达,分析二者之间及其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 瘦素mRNA、瘦素长型受体[Leptin receptor long form,Lep-R(L)]mRNA及瘦素短型受体[Leptin receptor short form,LeP-R(S)]mRNA在乳腺癌合并肥胖症患者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71±0.32)、(0.64±0.29)和(0.57±0.21),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合并肥胖症患者[(0.41±0.26)、(0.34±0.19)和(0.30±0.17)],(P<0.05).乳腺组织中瘦素mRNA的表达水平与Lep-R(L)及Lep-R(S)mRN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分别为:(r=0.4030,P=0.0002;r=0.3502,P=0.0014).瘦素mRNA和瘦素受体mRNA的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绝经、TNM分期及病理类型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瘦素可能以自分泌的方式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

    作者:李春蕊;刘文励;孙汉英;周剑峰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肺隔离症7例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7例肺隔离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1992年11月~2006年4月7例肺隔离症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全部治愈出院,无并发症.结论 肺隔离症是先天性肺发育畸形,要注意鉴别诊断,手术时应妥善处理异常血管.

    作者:古卫权;杨劼;叶国麟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凝血酶对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及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

    目的 探讨凝血酶(thrombin,TM)对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通透性的影响和细胞凋亡(Apoptosis)的可能机制.方法 108只SD大鼠随机分为A、B、C 3组,分别向大鼠右侧基底节区注入凝血酶、凝血酶加组织蛋白酶G(Cathepsin G,CATG)、生理盐水,于注射后6、24、48和72 h取脑组织,测定BBB通透性(Evans-blue法)、脑水含量(干湿重法)以及Caspase-3蛋白表达(Western-blot).结果 TM脑内注射后6 h同侧基底节区BBB通透性明显增加(P<0.05),24 h时达高峰(P<0.01),持续至48 h(P<0.05),然后逐渐消退;脑水含量的变化规律与BBB通透性的变化类似.TM脑内注射后6 h Caspase-3蛋白开始增加(P<0.01),24 h达高峰(P<0.01),然后逐渐下降.TM+CATG组在各个时间点BBB通透性、脑水含量和Caspase-3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TM增加BBB通透性是其诱发脑水肿形成的主要机制.TM对BBB通透性的影响可能是通过激活蛋白酶激活受体-1(protease activated receptor-1,PAR-1)实现的;凝血酶可能通过激活PAR-1受体诱导凋亡.

    作者:陈志斌;关景霞;袁昆雄;蔡美华;曹学兵;苏庆杰;王埮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内小结节病变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内小结节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 经细胞学、组织学或临床随访证实的病例39例,病灶直径为1.0~3.0 cm(平均直径2.1 cm).穿刺后即刻至7 d内行CT复查及临床观察,看有无并发症的发生.病例随访时间为3~28个月,平均13个月.结果 39例中,经手术后病理检查或临床随访确诊为恶性肿瘤者21例,其中,穿刺与手术或临床随访结果一致者17例;经手术后病理检查或临床随访确诊为良性病变18例,其中穿刺与手术或临床随访结果一致者14例.恶性肿瘤的准确性为81%(17/21),良性病变的准确性为73%(14/18).发生并发症者8例(20%),其中气胸6例(15%),咯血2例(5%).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对肺内小结节病变的定性有重要价值.

    作者:余世荣;陈光斌;邹文远 刊期: 2007年第13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中南大学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