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左半结肠梗阻与损伤一期手术45例治疗体会

何建文

关键词:结肠, 肠梗阻, 损伤
摘要:目的探讨结肠急性梗阻与损伤一期手术的外科处理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45例急性左半结肠梗阻和损伤一期手术病例,综合分析和评价其外科处理方法.结果45例患者均接受一期手术治疗,出现并发症7例,死亡2例,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对于左半结肠梗阻和损伤病人,只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一期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左半结肠梗阻与损伤一期手术45例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结肠急性梗阻与损伤一期手术的外科处理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45例急性左半结肠梗阻和损伤一期手术病例,综合分析和评价其外科处理方法.结果45例患者均接受一期手术治疗,出现并发症7例,死亡2例,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对于左半结肠梗阻和损伤病人,只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一期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何建文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二甲胺四环素对大鼠脊髓损伤后iNOS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应用二甲胺四环素(minocycline)对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成年大鼠随机分为脊髓损伤后应用二甲胺四环素的治疗组(A组)和应用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损伤后不同时间点取材,用HE染色观察损伤脊髓组织病理变化;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iN-OS的表达变化;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标记凋亡细胞;采用开放场地试验BBB评分和斜板试验,评价神经功能.结果HE染色镜检发现脊髓组织病理学改变A组明显轻于B组.A、B两组均发现凋亡细胞及iNOS表达,神经细胞凋亡指数及iNOS表达均为B组>A组(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改善优于B组.结论二甲胺四环素能抑制大鼠脊髓损伤后iNOS表达及细胞凋亡.

    作者:陈钢;梁群;陈安民;郭风劲;李江林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心脏术后细菌感染左右心室组织细胞粘附分子和炎症细胞因子基因比较表达

    目的为了解细菌感染性心内膜炎在左右心脏的明显不同临床发病率的原因,研究二尖瓣,三尖辩外科手术和金葡菌菌血症后左右心脏组织部分细胞粘附分子和炎症细胞因子的基因的变化.方法26只家兔分别行二尖瓣,三尖瓣手术和经静脉注射金葡菌,术后早期提取左右心室组织RNA,应用RT-PCR技术检测内皮白细胞粘附分子(ELAM-1),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1)和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PECAM-1)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左右心室组织的ELAM-1和MCSF-1在二尖瓣和三尖瓣手术后均明显的高表达,左室表达水平高于右室;PECAM-1没有明显的变化.单独注射金葡菌后仅左心室ELAM-1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进程中左右心室组织的细胞粘附分子和炎症因子存在着不同的变化特点.

    作者:赵波;孙威;李仕兴;付向宁;李军;潘铁成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46例分析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病因素、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对近4年收治的962例重型颅脑损伤中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的4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死于MOF 36例(死亡率78.26%),死亡率随着功能衰竭的器官数量增多而增高,4个以上器官功能衰竭者100%死亡.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预后差,死亡率高.强调对MOF的早期识别、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及治疗上的统筹兼顾,防治结合.

    作者:王小言;曹作为;金虎;陈晓东;李智勇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急性白血病中c-kit受体表达与染色体异常核型的关系

    目的检测c-kit R在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的表达并进一步分析ANLL中c-kit R表达与染色体异常核型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分别检测并比较92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和81例ANLL初诊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跨膜c-kit R表达的阳性率及阳性水平,并设立20例正常人骨髓标本作为阴性对照组;采用R带显带方法对c-kit R阳性表达的ANLL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ALL患者的c-kit R表达的阳性率及阳性水平与正常人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O.05).ANLL患者的c-kit R表达率及阳性水平则均明显高于正常人和ALL患者(P值分别<0.01).ANLL中c-kit R阳性表达者异常核型的百分率为74.1%,明显高于c-kit R阴性组者(26.1%)(P<O.05).异常核型的类型有5q-、-17、+21、del 3p、t(8;21)、6p+、t(1;8)、复杂易位、t(15;17)、t(1;12)、-7、四倍体、20q-等十余种类型.结论c-kit R可作为髓系免疫学标记,用以协助ANLL的诊断.c-kit R阳性者伴有细胞遗传学异常,但是,c-kit R阳性与染色体异常核型的类型之间不存在特殊对应关系.c-kit原癌基因不是ANLL发病机制的唯一要素.

    作者:时昊;朱锋;肖爱芹;张志瑢;张日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热毒清注射液的临床应用与抗炎机制研究

    复方中药制剂热毒清注射液(RDQ)在临床上对细菌和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疾病疗效显著,通过实验研究,RDQ在抑菌抗病毒、增强机体免疫力、抗内毒素和抑制炎症介质等方面发挥作用.该文对RDQ的临床应用和作用机制作一综述,以期进一步研究RDQ在分子水平作用机制,使之在临床应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郑建伟;肖宝来;邹声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超声介入腹腔神经节毁损治疗胰腺癌疼痛

    目的探讨超声介导腹腔神经节毁损对胰腺癌痛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97例胰腺癌痛患者采用B超引导经皮穿刺,于腹腔动脉干根部旁侧注入无水乙醇15mL,实施腹腔神经节化学性毁损.对比观察治疗前后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血清SP和β-EP以及T细胞亚群水平变化.结果97例中仅1例穿刺失败,成功率98.7%,无严重并发症;VAS、血清SP和β-EP与术前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P<0.01);疼痛完全缓解率54 2%,部分缓解率21.9%,轻度缓解11.4%,无效12.5%,疼痛复发率仅10.7%,生存质量明显提高;与疼痛治疗前相比,胰腺癌痛患者的淋巴细胞T亚群水平显著上升(P<0.01).结论该微创技术具有很高的安全性,能显著减轻胰腺癌性疼痛并提高细胞免疫水平.

    作者:汪涛;田伏州;蔡忠红;李旭;石力;陈涛;陈琪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地塞米松对致敏性哮喘小鼠肺组织CCR3和Eotaxin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对小鼠哮喘模型气道炎症和肺组织CC型趋化因子Eotaxin和受体CCR3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哮喘模型,自第14天雾化吸入OVA前0.5 h,干预组分别雾化吸入咪喹莫特30 min及ip地塞米松.OVA雾化结束后24 h,每组小鼠眼球摘除采血收集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及肺组织匀浆中Eotaxin水平:收集肺泡灌洗液进行细胞计数和分类;H-E染色观察肺组织炎症改变;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肺组织Eotaxin和CCR3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肺组织CCR3表达;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半定量检测肺组织IL-4、IFN-γ、Eotaxin、和CCR3 mRNA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可见地塞米松组小鼠气道炎症程度减轻;地塞米松治疗组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哮喘组明显减少;哮喘组小鼠血清和肺组织匀浆Eotaxin水平较正常组升高,地塞米松治疗组小鼠较哮喘组下降;Eotaxin、CCR3均在气道上皮细胞表达,哮喘组小鼠气道上皮细胞Eotaxin、CCR3较正常组增加,地塞米松治疗组较哮喘组减轻;哮喘组小鼠肺组织Eotaxin CCR3和IL-4 mRNA表达较正常组增强,地塞米松治疗组小鼠肺组织Eotaxin、CCR3和IL-4 mRNA表达较哮喘组降低.结论地塞米松减轻哮喘小鼠的气道炎症与抑制哮喘小鼠肺组织Eotaxin、CCR3蛋白和mRNA的过度表达有关.

    作者:金淑贤;殷凯生;卞涛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雌激素对大鼠牙槽骨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大鼠牙槽骨骨量的影响.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去卵巢组和雌激素治疗组.治疗组大鼠给与雌激素100μg/(kg·d)灌胃治疗90 d,实验90 d后取大鼠的牙槽骨,脱钙,切片,染色,用骨形态计量学方法测量牙槽骨松质骨的骨量,计算牙槽骨的骨静态参数.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去卵巢组牙槽骨骨小梁面积百分数减小(P<0.01)和骨小梁分离度增大(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去卵巢组相比,雌激素治疗90 d后牙槽骨骨小梁面积百分数、骨小梁厚度均增大(P<0.01).结论去卵巢可造成大鼠牙槽骨骨量减少导致骨质疏松,应用雌激素可预防去卵巢大鼠牙槽骨骨质疏松.

    作者:张晓燕;吴铁;崔燎;刘运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大肠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大肠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5年28例大肠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结果28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经禁食、胃肠减压、全肠外营养支持、抗生素以及配合复方大承气汤保留灌肠等疗法,痊愈26例,中转手术2例.平均发生时间是术后8.9 d,平均治愈时间13.2 d.结论大肠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1周左右,临床上有典型的肠梗阻症状和体征,但以腹胀和肛门停止排气排便为主,腹痛和呕吐相对较轻.可能的发病原因是手术创伤、腹腔内炎症、积液积血或异物刺激导致术后小肠出现炎性水肿,浆膜表面渗出增加,产生一系列免疫反应,造成腹膜间粘连而成,采用禁食、胃肠减压、抗炎、营养支持、中药灌肠或手术等疗法,效果良好.

    作者:罗劲根;谢志荣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果糖对阻塞性黄疸大鼠肝损伤及肝脏iNOS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阻塞性黄疸肝损害中的作用及果糖的防治机制.方法采用胶原酶原位肝灌注法获取大鼠肝细胞,行原代培养,用iNOS抑制剂SMT作用于肝细胞,再用50μmol/L甘氨鹅脱氧胆酸钠(glycochenodeoxycholate,GCDC)作用后行FCM及TUNEL检测肝细胞凋亡情况;使用不同浓度果糖(Fructose)作用于肝细胞,100μM的GCDC作用后行FCM及TUNEL检测;结扎大鼠胆总管,有和无果糖喂养后3 d、7 d、14 d及21 d处死大鼠,分别用TUNEL技术及SABC法检测阻塞性黄疸大鼠肝脏组织细胞凋亡状态及iNOS蛋白的表达.结果随SMT浓度的增加,肝细胞的凋亡明显增加.经果糖作用后,100μM的GCDC致肝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减少,且随果糖作用浓度的增加肝细胞凋亡率减少;大鼠胆总管结扎后,无果糖作用时,随结扎时间的延长细胞凋亡指数(AI)增加,结扎14 d后AI达高峰,iNOS蛋白表达越强,AI就越高.有果糖作用时,iNOS蛋白在14 d、21 d表达较无果糖作用时明显减少,凋亡指数较无果糖作用时均明显减少.结论果糖通过抑制iNOS的表达在阻塞性黄疸肝损伤中起保护作用.iNOS在阻塞性黄疸肝损害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王剑明;肖宝来;徐立宁;邹声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食管癌患者术后医院感染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医院感染情况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1055例食管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食管癌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率为8.06%,感染部位分布在手术部位(70.59%)和呼吸系统(29.41%);表浅切口感染占手术部位感染的83.33%,以颈部切口感染为主,占手术部位感染的75.00%,下呼吸道感染占呼吸道感染的92.00%.结论针对各种相关因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对降低食管癌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郑立;黄华兰;李义贤;王逸如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与肝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s-Pselectin)在入院时及恢复期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60例慢性乙肝患者和16例正常人进行了血浆sP-selectin的测定,同时对其肝功能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慢性乙肝组的sP-selectin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随着肝病病情的加重有升高趋势,治疗后随着病情的恢复sP-selectin明显下降(P<0.01),且与血清总胆红素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清白蛋白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慢性乙肝患者血浆sP-selectin的含量,与肝功能指标具有相关性;说明sP-selectin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肝脏的炎症程度.

    作者:邱隆敏;王珊珊;龙骏;陈应华;黄梅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2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生长激素水平与胰岛素分泌功能分析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生长激素(GH)水平与胰岛分泌功能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测定86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无合并微血管病变组45例和合并微血管病变组41例,以及正常对照组40例进行血糖(BG)、生长激素(GH)、胰岛素(INS)、HbA1c、TC、TG、LDL及HDL检测,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AI),胰岛素分泌功能指数(IS).结果糖尿病两组各时相血糖值及HbA1c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合并微血管病变组,HbA1c、FGH、TC、TG及LDL显著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胰岛素分泌功能指数显著低于无微血管病变组(P<0.01).Pea体on相关分析显示,FGH与HbA1c、TC及LDL呈显著正相关,而与IS呈显著负相关.HbA1c与TC、TG呈显著正相关,而与IS呈显著负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存在严重的持续性高血糖和脂质代谢紊乱.FGH水平升高,胰岛素分泌功能障碍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唐彬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升高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成人支原体肺炎(MPP)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的变化,探讨其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20例成人MPP患者的血清GGT活性,并设同期健康体检者22例为对照组.结果成人MPP组血清GGT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GGT活性在成人MPP患者中明显升高,提示血清GGT参与成人MPP的疾病过程.

    作者:李澎;吴健;李胜岐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高频通治疗胸部创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高频通气(high frequency ventilation,HFV)治疗胸部创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该院1999年6月以来胸部创伤合并ARDS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0例应用HFV,对照组26例应用常频机械通气(conventionalmechnical ventilation,CMV),通过监测氧合指数OI(PaO2/FiO2)、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参数,评估HFV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合并ARIDS的治疗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治疗组应用HFV治疗前后比较,OI、PaO,在应用HFV 4 h后均显著提高(P<0.01).两组患者对比,OI在治疗前及治疗2h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治疗4、8、16、24 h及48 h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PaCO2在治疗前及治疗2 h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治疗4 h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8 h后均有显著差异(P<0.01).HFV组病死率为40.0%.结论HFV能够促进胸部创伤合并ARDS患者的肺脏通气,有效改善氧合、纠正低氧血症;同CMV对比,HFV改善氧合、提高OI的疗效更加显著,在应用HFV 4 h后可引起CO2的轻度潴留;HFV有助于胸部创伤合并ARDS患者的急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深入研究.

    作者:陈朝晖;周有武;杨玉;张琴;张杰;李其山;陈春艳;郝志强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尿激酶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93例发病12 h以内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尿激酶溶栓治疗组56例,对照组37例,疗程14 d,治疗前后以临床表现和CT扫描进行对比分析,观察其疗效.结果溶栓治疗组治愈率50.00%,总有效率91.07%;症状出现后3 h内进行溶栓治疗,效果好,治愈率73.68%,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10.81%,总有效率75.67%.结论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作者:刘北向;李迪;罗龙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应用焦磷酸微测序技术行HLA-DRB基因型分析

    目的应用焦磷酸微测序技术进行HLA-DRB基因型分析.方法PCR扩增外显子2基因片段,经链亲和素包被磁珠纯化、制备单链DNA测序模板,应用焦磷酸微测序技术进行实时测序和HLA-DRB基因分型.结果焦磷酸微测序技术-次可判读40~80个碱基,采用3-4个微测序可以判读全部扩增区域的多态性位点,测序结果与HLA数据库基因序列比较,可准确进行HLA-DRB基因型分析.结论焦磷酸微测序技术应用于HLA-DRB基因型分析具有高分辨率、高通量和快速等优点,该方法可应用于器官及骨髓移植的供体/受体筛查.

    作者:袁建林;武国军;薛丽;赵锦荣;白玉杰;杨芳;王禾;张运涛;杨力军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细菌性阴道病和念珠菌性阴道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女性下生殖道细菌性阴道病(BV)、念珠菌性阴道炎(VVC)单纯感染与混合感染之间治疗后复发率和易复发率的差别,以寻求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以阴道分泌物半定量法、湿片法和培养法对临床药物治疗状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7 595例外阴阴道炎病例中单纯BV、单纯VVC和BV-VVC混合感染的患病率为56.6%(4 295/7 595)、30.68%(2 330/7 595)和12.77%(970/7595);复发率分别为4.07%(175/7 595)、7.89%(184/7 595)和48.56%(471/7 595),前二者与后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830例复发病例中,BV、VVC单纯感染和混合感染的易复发率分别为1.7%(3/175),4.89%(9/84)和10.19%(48/471),前二者与后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BV、VVC混合感染导致VVC复发率、易复发率明显增高;VVC合并BV是VVC复发的一个重要因素,应引起临床高度关注及有效的系统治疗.

    作者:宋和存;李慧;赵杨;褚云卓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银杏叶提取物预处理对大鼠移植肝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在大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TNF-α,IL-1的表达及银杏叶提取物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Kamadas袖套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O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银杏叶提取物预处理组(EGb组).观察移植肝再灌注后2 h、6 h和24 h肝组织中TNF-α、IL-1含量及血清ALT、AST活性和肝组织学变化及银杏叶提取物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血清ALT、AST含量,肝组织TNF-α、IL-1活性明显升高(P<0.01),肝细胞形态学发生异常变化.银杏叶提取物预处理组,上述指标的异常变化均明显减轻,其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TNF-α、IL-1是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epatic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q,HIRI)的重要发病因素,银杏叶提取物可通过降低TNF-α、IL-1,减轻HIRI.对供肝有保护作用.

    作者:周杰斌;叶启发;明英姿;夏宗江 刊期: 2006年第08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中南大学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