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永平;张运超;徐悦和
目前牙种植体发展的趋势是将种植体表面处理成具有微/ 纳米的仿生表面结构,进而实现快速有效的骨整合[1,2].首先,从生物力学角度来看,微米级表面可以增强分子的转运和细胞的迁移[3].纳米级结构可以改变细胞的排列方式,纳米级的尺寸和沟槽的方向可影响细胞骨架的排列和细胞的粘附.
作者:申明明;李景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初步获得年轻汉族人群牙龈厚度的大体分布比例及对比分析,为临床更合理的口腔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理论数据.方法 按标准纳入30位牙周健康者行锥形束CT(CBCT)扫描,测量唇颊侧釉牙骨质界处牙龈厚度,分为薄型牙龈组与厚型牙龈组,并结合CBCT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上颌中切牙牙龈平均厚度1.43 mm,显著厚于上颌尖牙平均牙龈厚度1.12 mm和上颌侧切牙平均牙龈厚度1.11 mm,且厚于下颌各位点平均牙龈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与女性平均牙龈厚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通过CBCT测量汉族年轻人群健康牙龈厚度得出其仅与牙位相关,性别差异对牙龈厚度无显著影响,临床检查薄型牙龈与厚型牙龈在牙周组织健康的汉族年轻人群中各占约.
作者:张瑞;束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音猥因子(Shh)在糖尿病肾病患者肾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对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Western blot检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组织和肾癌患者正常肾组织中Shh的水平.实验分为5组,依次为低糖组、对照组、PCDNA3.1组、PCDNA3.1-Shh组、抑制剂组.低糖组用葡萄糖浓度为5.8 mmol/L的细胞培养液培养细胞,PCD-NA3.1组、PCDNA3.1-Shh组、抑制剂组、对照组均用葡萄糖浓度为30 mmol/L的细胞培养液培养细胞,PCDNA3.1-Shh组细胞转染Shh过表达载体PCDNA3.1-Shh,PCDNA3.1-Shh组细胞转染空载体PCDNA3.1,抑制剂组细胞与JNK信号通路抑制剂作用.Western blot检测对照组、PCDNA3.1组、PCDNA3.1-Shh组细胞中Shh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Bcl-2、Bax、JNK、p-JNK表达水平.结果 Shh在糖尿病肾病患者肾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肾组织(P<0.05).PCDNA3.1-Shh组细胞中Shh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PCDNA3.1组(P<0.05).对照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低糖组(P<0.05).PCDNA3.1-Shh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PCDNA3.1组(P<0.05).对照组Bax和p-JNK水平明显高于低糖组,而Bcl-2水平明显低于低糖组(P<0.05).PCDNA3.1-Shh组细胞Bax和p-JNK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Bcl-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抑制剂组细胞凋亡趋势与PCDNA3.1-Shh组细胞相一致.结论 Shh在糖尿病肾病患者肾组织中表达下调.Shh能够明显改善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作用机制与JNK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曾庆义;周才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临床罕见的颈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临床特点、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7年3月采用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外科手术治疗15例布鲁杆菌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影像学特点、实验室检查及JOA评分改善情况.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60.7±5.4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50.8±54.3 ml.无手术并发症.全部病例得到随访3~72个月,平均36个月.15例患者临床效果良好,临床症状均消失,术后一年所有患者病患处均骨性愈合,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逐渐恢复正常,术后3个月JOA评分改善率为76%.结论 颈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外科手术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费正奇;韩敬凛;陈波;乔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甲基泼尼松龙、坦索罗辛在微创手术治疗输尿管结石中的辅助作用.方法 前瞻性研究选取自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住院治疗164例X线阳性输尿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法将患者分为三组.三组患者行体外超声波治疗后,A组40例患者行中成药尿石通治疗,B组62例患者行中成药尿石通联合坦索罗辛治疗,C组62例患者行中成药尿石通联合、坦索罗辛联合甲基泼尼松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效果,尿液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三叶因子(TFF1)、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含量变化.结果 C组患者结石排出率、结石排净率明显高于A组、B组(P<0.05);C组结石排出时间明显低于A组、B组(P<0.05);C组石街形成率明显低于A组、B组(P<0.05);C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B组(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尿液中MCP-1、HMGB1含量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0.05);C组患者尿液中MCP-1、HMGB1含量明显低于A组、B组(P<0.05);三组患者治疗前后TFF1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A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7.50%,B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9.04%,C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8.71%,C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B组(P<0.05).结论 输尿管结石患者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结束后,联用坦索罗辛及甲基泼尼松,可提高治疗效果,同时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作者:陆巍;王家强;张玉洪;王勇;廉吉虎;王潇然;高庆圆;刘炳辰;杜杉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随着微型铸造技术的不断发展,近两年来微流控(Microfluidics)集成诊断技术逐步成熟并逐渐应用到医学生命科学领域.微流控是将样品分析从前处理到反应再到结果检测等一系列连续操作过程整合到一个微型芯片上,从而实现全分析过程自动化的一项技术[1].环介导等温扩增( Loop - 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是 Notomi 等[2]于 2000 年报道的一种新型等温核酸扩增方法.
作者:苏华;陈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香菇多糖联合顺铂治疗肺癌胸腔积液的疗效及对凋亡分子、血管新生指标表达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4年7月至2016年10月间接受治疗的晚期肺癌伴胸腔积液的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顺铂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香菇多糖联合顺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清及胸水中凋亡分子、血管新生指标表达量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及胸水中Bcl-2、Survivin的含量低于对照组患者,Bax的含量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及胸水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2(Ang-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含量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肺癌胸腔积液患者接受香菇多糖联合顺铂治疗,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并抑制肿瘤血管新生.
作者:刘洪千;林宗斌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不同分型慢性鼻-鼻窦炎(CRS)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变态反应临床差异性.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间在上海市宝山区大场医院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宝山分院接受治疗的150例CRS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皮肤点刺试验的结果及外周血内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所占比率,分析其与CRS起病联系情况.结果 150例患者手术后病理诊断显示45例为中性粒细胞型,105例为嗜酸性粒细胞型;不同分型的两组患者在临床症状、年龄、性别和病程方面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型患者外周血内嗜酸性的粒细胞所占比率高于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RSsNP)、慢性鼻-鼻窦炎伴息肉(CRSwNP)分型和免疫病理的分型在两种不同浸润型患者内分布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S患者病理组织内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程度与其外周血内嗜酸性粒细胞所占比率有关,局部嗜酸性粒细胞和外周血内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程度呈现为一致性.
作者:张劼;龚齐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变化对高血压以及冠心病的临床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诊治的182例内分泌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是否患有糖尿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的88例为非糖尿病患者,观察组的94例为糖尿病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血糖水平;依据患者有无高血压及冠心病将糖尿病患者分为对应的组,比较每个组之间的HbA1c水平.分析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的相关的因素.结果 通过对血脂比较,两组患者的TC、TG、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HDL-C水平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SBP和DBP水平及血糖FPG和FINS指标及hs-CRP及HbA1c水平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高血压组患者的HbA1c水平明显比非高血压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冠心病组患者的HbA1c水平明显比非冠心病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指出,糖尿病组患者的HbA1c水平与SBP、DBP及hs-CRP水平呈正相关(P<0.05).通过对糖尿病组患者血血糖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相关性进行分析,得出两者具有正相关性.通过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患者HbA1c水平相关的因素有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胺酰转肽酶等等.结论 糖尿病患者HbA1c水平与血压以及hs-CRP水平呈正相关,能够有效的预测高血压以及冠心病的出现,临床要加强对HbA1c水平的监测,对于HbA1c水平较高的糖尿病患者来说应注意预防及筛查高血压及冠心病.
作者:丘永平;张运超;徐悦和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在改善长期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和药物耐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治疗的长期2型糖尿病患者1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68例.观察组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对照组采用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比较两组血糖水平、胰岛功能与药物耐受情况的差异.结果 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全部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其中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总体达标率(92.65%)明显高于对照组(80.8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2Pins)、空腹C肽(FCP)、餐后C肽(PCP)、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全部患者Fins、2Pins、FCP、PCP、HOMA-β均明显高于治疗前,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全部患者HOMA-IR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有助于理想控制长期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改善胰岛功能,且药物耐受性较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海燕;丁国强;贺强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啶腹腔喷洒对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研究,将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期间拟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40例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L组,n=20)和罗哌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啶组(LY组,n=20),两组患者分别在手术结束前腹腔镜直视下腹腔内喷洒0.25%罗哌卡因50 ml(L组)和0.25%罗哌卡因和1μg/kg的右美托咪啶混合液50 ml(LY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拔管后(T 0)、术后2 h(T 1)、术后4 h(T 2)、术后24 h(T 3)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术后第一次辅助镇痛药物(曲马多)时间、曲马多总量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L组在各时间点VAS评分均高于LY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术后第一次辅助镇痛药物时间[(90.75±36.10)min]明显短于LY组[(759.00±277.54)min],P<0.05.L组曲马多总用量[(222.50±86.56)mg]明显高于LY组[(77.50±54.95)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哌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啶腹腔喷洒可有效降低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术后24 h内的VAS评分,延长术后第一次辅助镇痛药物的时间,减少辅助镇痛药物用量.
作者:焦烨;朱宏;许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分析家犬单侧输尿管梗阻后双肾内动脉血流的动力变化情况,以提供输尿管梗阻确诊依据.方法 选取16只家犬,分为实验组8例和对照组8例.实验组动物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对照组采取常规缝合对左侧输尿管切口进行手术结扎.对两组家犬在单侧输尿管结扎术前,术后1~20 d采用超声观察双肾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对比两组家犬双肾内动脉阻力(RI)、搏动指数(PI)和病理检查情况.采用方差及单因素分析对比肾盂压力各项指标.结果 试验证明双肾内RI和PI之间有高度相关(r=0.967,P<0.001);实验组RI值(≥0.58)明显高于术前和对照组(<0.58,P<0.001),实验组梗阻肾和健侧肾RI差值(≥0.1)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双肾(<0.1)(P<0.001);实验组单侧输尿管结扎术后健侧肾RI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RI值与梗阻肾肾内动脉的增厚管壁,狭窄管腔有密切相关性,反而与肾积水的情况和肾盂压力无相关性.实验术后15 d、20 d梗阻肾盂尿 β2-MG含量明显上升,与检测抽取的肾小球蛋白呈负相关.结论 输尿管梗阻家犬行多普勒超声检测能够明确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RI值明显升高、患侧与健侧RI值差高于0.1,因此多普勒超声可以作为诊断输尿管梗阻的可靠方法之一.
作者:周才芳;曾庆义;周俊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肢体缺血预处理对麻醉单肺通气时肺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对Notch通路蛋白表达的调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2015年收治的肢体缺血预处理麻醉行左侧开胸食管癌根除单侧肺通气患者临床资料.以通气行麻醉单侧肺通气未肢体缺血预处理患者为对照组(n=90).分析两组患者的不同时间点肺功能相关指标血氧分压、血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及肺泡-动脉氧分压差;检测两组研究对象静脉血中炎症反应因子白细胞介1(IL-1)、白细胞介2(IL-2)、白细胞介6(IL-6)、Notch通路蛋白Notch1、Notch2蛋白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水平的变化.结果 两组在插管后5 min血气指标、炎症反应因子及Notch通路蛋白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肢体缺血预处理组患者在单侧肺通气后60 min、恢复双肺通气后10 min和手术结束时,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及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炎症反应因子IL-1、IL-2、IL-6和Notch通路蛋白Notch1、Notch2及MMP-2、MMP-9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肢体缺血预处理对麻醉单肺通气肺功能有明显保护作用,且能够抑制Notch通路蛋白及炎症反应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
作者:高德鸿;林承雄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自噬标记蛋白Beclin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检测及其与肿瘤增殖侵袭活性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接受手术治疗的原发性宫颈癌患者8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宫颈癌组织、癌旁组织中Beclin1蛋白表达情况,根据宫颈癌组织中Beclin1蛋白表达进一步将其分为Beclin1蛋白阳性组、Bec-lin1蛋白阴性组.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宫颈癌组织中增殖、侵袭基因表达量.结果 宫颈癌组织中Beclin1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Beclin1蛋白阴性组宫颈癌组织中增殖基因GBP1 mRNA的表达量低于Bec-lin1蛋白阳性组,STAT3、RPL6、YAP1、EZH2 mRNA的表达量高于Beclin1蛋白阳性组;侵袭基因CXCR7、Sox2、Survivin、Rab11、RbAp48 mRNA的表达量高于Beclin1蛋白阳性组,p27 mRNA表达量低于Beclin1蛋白阳性组(P<0.05).结论 宫颈癌组织中自噬标记蛋白Beclin1阳性表达减少,可直接导致肿瘤细胞增殖侵袭活性增高.
作者:祁璘;张晓兰;琪美格;李莉;李海萍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的妊娠结局.方法 对2015~2016年165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165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的产妇(TOLAC),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VBAC)108例,成功率65.45%,57例中转剖宫产.②VBAC与TOLAC失败转剖宫产组相比,分娩孕周小,孕前体重轻,分娩后住院天数短,产时出血少,宫颈评分高,自然临产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年龄、身高、孕次、孕前及孕后体重指数(BMI)、产前体重、孕期体重增长、妊娠间隔时间、新生儿体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新生儿窒息.结论 严格选择适应证,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是可行且安全的,孕前体重控制合理、自然临产及宫颈评分高的患者更容易阴道分娩成功.
作者:蔡晓辉;蔺莉;龙燕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内镜介入联合生长抑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胃肠功能的影响,分析联合治疗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禁食、持续胃肠减压、抑酸及大剂量生长抑素静滴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内镜介入治疗.治疗1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血清炎性因子、胃肠激素、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缓解时间、腹痛腹胀缓解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自行排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6(IL-6)、白细胞介-8(IL-8)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胃动素(MTL)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胃泌素(GAS)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胰腺及周围组织坏死等并发症14.29%明显低于对照组60.00%(P<0.05).结论 内镜介入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有助于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可能与调节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等因素有关.
作者:胡锋;薛挺;兰亚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对比腰椎手术患者术后应用利伐沙班和低分子肝素对凝血功能变化和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方法 前瞻性选取130例老年腰椎疾病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n=65)和治疗组(n=65),对照组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组术后给予利伐沙班.比较两组用药前后凝血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术后创口引流量以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和出血性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术前相比,术后两组患者PT和APTT均显著延长(P<0.05),两组间术后PT和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血小板计数均有所升高(P<0.05),术后14天呈下降趋势(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创口引流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下肢静脉血栓和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利伐沙班可有效预防腰椎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较低分子肝素更安全.
作者:王艺伟;石岩;李斌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和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时局部微循环和炎症情况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就诊的子宫肌瘤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取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采取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并记录术前和术后1 d、3 d、7 d微循环指标和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血清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6(IL-6)、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而术后1 d、3 d、7 d观察组的CRP、IL-6、TNF-α 含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微循环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 d、3 d、7 d观察组血流灌注、红细胞聚集指数异常率、甲襞微循环中的管襻形态积分和血液流态积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1 d、3 d、7 d观察组毛细血管管径、宫颈血管清晰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机体的应激、创伤更小,微循环功能更好,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汪萍萍;张青冬;冯晓萍;罗淑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宫腔粘连患者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妊娠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随访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102例有生育要求的宫腔粘连患者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患者的妊娠情况,并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术后妊娠的相关因素.结果 纳入研究的102例患者均完成随访.102例宫腔粘连患者术后,妊54例,妊娠率52.9%.其中,成功分娩32例,活产率59.3%,其中采取剖宫产26例(81.3%);待产5例,均孕12周以上;流产17例,流产率31.5%.流产患者中,晚期流产4例(23.5%),稽留流产10例(58.8%),胎盘异常3例(17.7%).妊娠患者与未妊娠患者年龄、病程、粘连程度、复发情况、术后月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粘连程度、术后月经情况是影响宫腔粘连术后妊娠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宫腔粘连患者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妊娠率较高,年龄、粘连程度、术后月经情况是影响术后妊娠的主要因素.
作者:刘嘉;司景革;齐歆;苏琦;闫硕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孕妇血雌三醇、胎心电子监护及超声脐动脉血流收缩末期峰值/舒张末期峰值(S/D)比值检查对胎儿窘迫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5月期间胎心异常的孕妇150例,参照胎儿窘迫的诊断标准将其分为病例组(胎儿窘迫,100例)与对照组(非胎儿窘迫,50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仪RIA法测定血雌三醇(FE3)水平,并实施胎心电子监护(CTG)与测定超声脐动脉血流S/D比值,分析上述指标对胎儿窘迫的诊断价值.结果 病例组血清FE3、Fischer评分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潜伏期、活跃期与第二产程S/D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Fischer阴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NST反应型所占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胎心电子监护联合S/D比值、血清FE3+胎心电子监护+S/D比值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漏诊率与误诊率明显优于血清FE3、胎心电子监护、S/D比值单项检查(均P<0.05);胎心电子监护联合S/D比值、血清FE3+胎心电子监护+S/D比值诊断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准确度与漏诊率明显优于血清FE3联合S/D比值检查(均P<0.05).结论 胎心电子监护与超声脐动脉血流S/D比值联合检查对胎儿窘迫的诊断价值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蔡燕;刘一勤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