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吉
目的:分析经阴道超声诊断宫腔粘连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诊的疑似宫腔粘连患者39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阴道超声进行检查诊断,以宫腔镜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结果:39例患者宫腔镜检查证实为宫腔粘连36例,占比92.31%,宫腔粘连程度:轻度12例(30.77%),中度18例(46.15%),重度例6(15.38%);经阴道超声检查准确率92.31%(36/39),误诊率7.69%(3/39).结论:经阴道超声对宫腔粘连诊断准确率较高,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且具有安全无创的优势,可作为宫腔粘连病变的常规检查方法.
作者:王美珠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在进行设置确立静脉用药的调配中心,即PIVAS后,集中检查审核配备了专职药师对于临床上静脉用药的医嘱,并分析促进临床用药合理性的作用.方法: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运行前期六个月后,对其医嘱分别分组标号,前三个月的47,465组医嘱标为A组,后三个月的61.074组医嘱标为B组,并对两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通过对两组的分析比较,与A组数据相比,B组的数据较不合理.不合格的医嘱数量减少,比较差异P对于统计学有意义,其中,P小于0.01.结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配备的审方药师,能够一定程度上提升临床上研究用药的水平,起到了促进用药的合理性的作用.
作者:李云青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中,低蛋白饮食作为一种科学安全的方式在临床上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是对其治疗效果的争议尚且存在.本文针对低蛋白饮食治疗方式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并概述了其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作者:张新安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患者应用子宫填塞球囊导管治疗效果.方法:将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4例产后出血患者视为调查对象,将其随机纳入参照组与实验组(n=27).参照组应用宫腔纱布填塞法治疗,实验组采用子宫填塞球囊导管法治疗,比较两组产妇的操作时间、治疗总时间及产妇的24h血红蛋白量.结果:相较于参照组产妇,实验组产妇的操作时间、治疗总时间相对较短,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治疗后24h血红蛋白量均值高于参照组产妇,组间差值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出血患者应用子宫填塞球囊导管治疗的方式,能够显著改善产妇的机体状态,且临床操作时间与治疗时间较短,其操作效果比较理想.
作者:王敏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对ICU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00例ICU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按入院时间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人.观察组患者采用舒适护理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护理后呼吸功能明显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医嘱遵从率明显更高,住院时间明显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实施舒适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医嘱遵从率,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并且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毛芙蓉;严凤霖;蒲贵波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分析不同采血方法对血小板检测值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患者75例,分别经静脉采血及指尖末梢采血,分析血小板检测值.结果:经抗凝采血管储存静脉/指尖末梢采血样本,采血后30min血小板含量高于采血后15min及采血后立即检测值(P<0.05),而且采血后15min水平显著高于采血后立即检测值;经普通采血管储存静脉/指尖末梢采血样本,采血后30min血小板水平均显著低于采血后15min及采血后立即检测值(P<0.05),而且采血后15min水平明显低于采血后立即检测值(P<0.05);且不同时间点静脉采血法血小板检测值经不同采血管储存后,其水平高于指尖末梢采血(P<0.05).结论:不同采血法与不同血管储存方法检测血小板结果均存在较大波动.
作者:陈饶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在磁共振图像(MRI)上测量寿光成人颈椎水平皮肤至硬膜外腔的距离,分析相对安全的穿刺间隙并观察穿刺安全性.方法 选择颈椎平扫的410例患者,进行颈部硬膜外穿刺进行阻滞麻醉,观察测量患者的C5-6、C6-7、C7-T1三个间隙的以下距离:皮肤至黄韧带内缘距离、椎间隙皮肤至硬脊膜距离、皮肤至脊髓外缘距离、黄韧带至硬脊膜距离、黄韧带至脊髓的距离.观察麻醉过程中、麻醉后的并发症.结果 患者的皮肤至黄韧带内缘距离、椎间隙皮肤至硬脊膜距离、皮肤至脊髓外缘距离、黄韧带至硬脊膜距离、黄韧带至脊髓的距离,在矢状面、水平面上C7-T1组与C5-6比较,差异显著,P<0.05.穿刺过程中有11例(2.7%)出现了神经根刺激症状,麻醉后有12例(2.9%)出现了颈背痛,未出现蛛网膜下腔注射,硬膜外血肿及硬膜外腔感染等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通过MRI对测量寿光成人颈椎水平皮肤至硬膜外腔的距离,在C7-T1角度进针是安全的的选择,推荐临床应用.
作者:孙子华;桑凤欣;赵倩倩;郭志茹;董红运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观察运用疏肝利湿泄浊法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转氨酶复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7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收集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患者各35例,对照组采用西药规范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笔者自拟利湿泄浊汤为主方随证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论:利湿泄浊汤对慢性乙型病毒肝炎患者转氨酶升高复常有较好临床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柯更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分析老年心绞痛患者应用麝香保心丸治疗的临床效果,并对血清脂联素与丙二醛指标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12月162例老年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加用麝香保心丸治疗,对照组则利用传统西药治疗,比较两组血清脂联素、丙二醛改善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76%,心绞痛发生次数(2.48±0.52)次/周,对照组总有效率86.41%,心绞痛发生次数(4.62±1.64)次/周,血清脂联素、丙二醛水平指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心绞痛患者利用传统西药治疗的副作用相对较大,加用麝香保心丸治疗患者的血清脂联素与丙二醛的改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王彦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缺血性脑卒中是脑卒中为常见的类型.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不断上升,一些缺血性脑卒患者中并不是死于脑卒中本身,而是其肺损伤引起的并发症.临床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呼吸窘迫,严重者可导致呼吸衰竭甚至死亡.因此,了解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急性肺损伤的危险因素,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从而进一步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肺损伤的发生率,对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死亡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钧哲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对健康教育在慢性肝炎病人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某院2016年06月-2017年06月期间收治的102例慢性肝炎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按照传统护理方式进行,而观察组则应用健康教育模式展开护理.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性为96.07%,复发率为7.84%,对照组分别为72.54%、2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疾病知识了解情况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肝炎病人采取健康教育,护理效果显著,因此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宏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分析肝硬化病发消化道出血病患使用奥曲肽与垂体后叶素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1月的80例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出血的病患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成各40例每组的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的病患使用垂体后叶素进行治疗,观察组的病患使用奥曲肽进行治疗.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病患的治疗有效率与治疗满意度.结果:对照组病患的治疗有效率比观察组低,P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病患的治疗满意度比观察组低,P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出血的病患使用奥曲肽治疗的效果比使用垂体后叶素治疗的效果更好,治疗有效率更高,病患对治疗的满意度也更高,值得继续在临床推广.
作者:焦丕莉;邱学健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老年痴呆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采用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效果.方法 就诊的50例老年痴呆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临床给予西药吡拉西坦片,每天3次,每次2片(0.8 g)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自拟中药补肾益智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效果.结果 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7例,好转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6.67%;观察组30例患者种有效显效18例,有效6例,好转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痴呆病发病机制主要与基因突变、胆碱能缺失等有关,临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总有效率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杨红 刊期: 2018年第15期
急性腰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究其临床症状归属于中医络病范畴.本研究对60名急性腰痛患者委中穴附近青紫瘀阻络脉刺血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自身疼痛改善情况(VAS)、功能障碍(ODI)改善情况及局部血络颜色变化,结果治疗后VAS评分为1.2±1.808显著低于治疗前评分7.43±0.971,治疗后ODI评分3.50±10.62明显低于治疗前评分43.13±1.31,且P均<0.05,治疗后瘀络颜色变浅或消失.这一研究为急性腰痛络病学特征提供更为直观的依据,进而探究急性腰痛的络病学病机,有助于提升急性腰痛的诊断和治疗,对临床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周巧;李潇;杜美璐;武莉华;谢瑾;孟令艳;贾晨阳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优质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中的影响现状.方法 选择来我院就医的冠心病患者(98例、2016年11月22日到2017年11月11日),通过就诊顺序单双号分组(分2组).分别进行基础性护理干预、优质护理干预,对比2组焦虑、抑郁评分情况、依从性情况.结果 观察组焦虑评分为(24.54±3.33)分、抑郁评分为(25.32±3.06)分、服药依从性为97.96%、复发依从性为95.92%、生活习惯依从性为97.96%,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优质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可推广.
作者:刘亚威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分析新诊断超重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所选80例新诊断超重2型糖尿病患者均为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所收治,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为40例.对照组选择格列齐特片(II)治疗,实验组选择二甲双胍肠溶片治疗,观察比较理想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HbA1c、IGF-1、抵抗素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而且实验组治疗后的IGF-1、抵抗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bA1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BMI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对照组与实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二甲双胍治疗新诊断超重2型糖尿病患者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能对胰岛素抵抗进行显著改善,而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应刚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研究分析曲美他嗪和倍他乐克联用稳定性心绞痛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患者为2015年12月至2017年2月我院治疗的8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对患者进行随机数字分组,患者入院后随机抽取数字签,单数为对照组,双数为观察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倍他乐克口服,观察组患者给予倍他乐克和曲美他嗪口服,两组患者均连续服药治疗2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踏板运动试验,记录两组患者临床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每周硝酸甘油消耗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ST段压低1mm阈值、总运动负荷、心绞痛发作阈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ST段压低大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应用曲美他嗪联合倍他乐克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作者:贾凡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分析闭合复位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多段骨折的效果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入我院治疗的胫腓骨多段骨折病人208例,依据手术方案不同划分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4例),将使用闭合复位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骨折病人纳入试验组,使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的骨折病人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及并发症.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长、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39.2±16.9min、70.2±23.6ml、13.2±1.1d、185.6±9.3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73.6±12.3min、113.6±20.7ml、21.3±1.5d、430.8±25.1d;试验组的优良率87.50%高于对照组的66.35%;试验组并发症率6.73%少于对照组的4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多段骨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大范围推广.
作者:尤春毕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对颅脑损伤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120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进行院前急救,对照组患者则是直接进入医院进行急救,对比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预后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无论是预后评分还是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颅脑损伤患者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以及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梁贵平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分析增强MRI在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100例确诊为巨大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研究组(n=50)与对照组(n=50),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行超声造影检查,研究组患者在在治疗前后行增强MRI检查,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病灶大小、信号特征、肌瘤消融率以及体积缩小率.结果:研究组术后24h、3个月、6个月的肿瘤体积缩小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平均消融率为(74.36±18.36)%,对照组平均消融率为(58.32±17.34)%(P<0.05).结论:增强MRI能够有效指导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全面反映子宫肌瘤治疗前后形态、信号以及血供改变,值得推广.
作者:张清瑞;胡建英;鲁雪霞;张京;何洪芹 刊期: 2018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