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大海;任辉明;王胜先;胡仲贤
目的:观察分析294例冠心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与血脂的关系.方法:统计了近3年我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不同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组间血脂的变化情况.结果: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酶(LDL-C)水平呈明显负相关.结论:胆红素影响脂质代谢,认为血清总胆红素的水平对预测冠心病的危险性有临床价值.
作者:郑琼莉;贺立群;喻荣辉;刘霖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现代手术室护士的素质要求是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敏捷的反应水平、熟练的专科技能、广泛的多学科知识和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要达到上述预定的要求,必须从手术室人员结构的基础群体——新护士抓起,努力做好他们的培训工作.我科从1996年起严格执行这种素质理念,对19名手术室新护士(以下简称新护士)运用两阶段培训法,即:岗前准备阶段(有选择性地科室轮转)和专科培训阶段(分基础、提高两阶段学习)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菊红;付磊;高得明;陈素兰;宋梅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比较临床上肾综合征出血热抗病毒治疗效果.方法:按入院顺序随机将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期病人分为A,B,C和D四个治疗组,分别给予病毒唑,α-1b干扰素,α-2a干扰素,病毒唑加α-1b干扰素抗病毒治疗,以原未抗病毒治疗的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人作为对照,比较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病毒血症的改善、越期、肾功能恢复方面.抗病毒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干扰素治疗优于病毒唑治疗.结论:早期抗病毒治疗能减轻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病程损害、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干扰素抗病毒优于病毒唑,干扰素与病毒唑联合抗病毒效果好.
作者:石银冲;许定岚;欧志明;周勇强;谢宪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以肠溶阿斯匹林为主治疗秋季腹泻与临床初步评价.方法:150例6月~2岁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基本条件大致相同,其中治疗组76例用肠溶阿斯匹林治疗,其他治疗两组完全一致.结果:150例全部治愈,3d治愈率治疗组为38.1%,对照组为12.0%,χ2=13.14,P<0.01;平均住院天数治疗组为4.67±1.13,对照组为5.21±2.78,t=2.37,P<0.05.结论:肠溶阿斯匹林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有效,且经济、药源广,笔者观察未发现任何毒副反应.
作者:宋新民;尹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进一步改进寻常疣的治疗方法,使治疗更加安全、彻底、复发率达低.方法:用微波组织凝固法(MTC)治疗寻常疣.结果:135例共计250处皮损经MTC治疗后有效率100%.其中1次治愈率为82%,2次治愈率为19.51%,复发率仅0.02%.结论:MTC为治疗寻常疣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治疗方法.
作者:易运连;谢红付;张江林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新西兰兔一氧化氮(NO)水平和抗氧化酶活力变化以及它们在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新西兰兔,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观察糖尿病新西兰兔血液中的一氧化氮水平,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及抗氧化酶活力的变化.结果:糖尿病新西兰兔血浆中NO水平和NOS活力明显增高,抗氧化酶活性低于喂正常饲料新西兰兔.结论:糖尿病的起因可能与血浆中NO水平和抗氧化功能的异常变化有关.
作者:唐朝克;梁丽红;徐刚;尹卫东;杨保堂;孙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适合基层医院特点的简单而安全的颅内脓肿的治疗方法.方法:颅骨钻孔后一次性穿入颅内脓肿,并置入导管,妥善固定,吸净脓液,并持续引流,配合联合应用抗菌素.结果:术后引流量在10ml/d左右,部分第3天无液体流出,第5天全部无液体流出,治愈33例,仅7例留有轻偏瘫,余恢复良好,死亡2例.结论:钻孔导管持续引流治疗颅内脓肿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戴明湘;刘谋君;林社民;唐朝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提高肾盂输尿管连接部(PUJ)梗阻的诊断水平.方法:对46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B超,静脉肾盂造影(IVP),CT,核磁共振(MR)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病例的B超均显示肾积水,对其静脉肾盂造影的诊断率为69.6%.结论:B超是首选的检查方法,IVP是确诊的主要手段.
作者:金石华;金铁雄;董秀哲;姜佑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胆石症的外科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6年6月~2000年6月间940例老年胆石症和同期596例中青年胆石症患者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人术前合并症多、病情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高;尤其急性发作超过72h再行急诊手术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更高.结论:老年人各脏器储备功能减退,对于老年人胆石症的外科治疗,必须重视其合并症的处理和选择恰当的术式,以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死亡率.
作者:周永珍;刘文方;范跃祖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肺癌细胞上皮钙粘附素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病理生物行为的关系.方法:常用免疫组化法回顾性研究了58例非小细胞肺癌标本E-cd和EGFR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58例肺癌标本中E-cd强阳性表达18例(32.76%);EGFR强阳性表达27例(46.55%),弱阳性表达19例(32.76%);E-cd和EGFR的表达与病理类型均无关;E-cd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有关;E-cd和EGFR的表达均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E-cd与EGFR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3555,P=0.0062).结论:E-cd与EGFR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生长分化、淋巴转移等恶性行为密切相关,EGFR的高表达可能是E-cd表达水平降低有关.
作者:潘频华;杨红忠;陈琼;胡成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CyclinE和p53蛋白在胃癌中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正常胃粘膜、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组织各20例和78例胃癌组织标本进行CyclinE和p53蛋白检测.结果:胃癌中CyclinE和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正常胃粘膜、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组(P<0.01),p53蛋白阳性表达高于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组(P<0.05);CyclinE、p53蛋白表达与胃癌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相关(P<0.05);CyclinE蛋白阳性表达率在有肝转移组高于无肝转移组(P<0.05);p53蛋白表达率在有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p53蛋白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有关.结论:CyclinE和p53蛋白异常表达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检测CyclinE和p53蛋白表达作为反映胃癌病理学特点可能有一定参考意义.
作者:李远晃;徐志林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转化酶(ICE)在膀胱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CE在21例正常膀胱组织,6例膀胱乳头状瘤和7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表达;应用原位凋亡检测TUNEL法测定膀胱癌中细胞凋亡指数.结果:膀胱癌ICE表达显著减少,但与肿瘤病理分期、分级、复发之间均无相关性.膀胱癌中ICE强阳性表达者,凋亡指数增高.结论:ICE异常表达参与膀胱癌发生过程,但其不是膀胱癌有价值的独立预后指标.
作者:谢庆祥;汪鸿;缪友仁;林福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本院自1998年1月以来,对经手术证实的阻塞性胆道疾病37例进行了核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D)检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大海;任辉明;王胜先;胡仲贤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MRU在上尿路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2例上尿路梗阻病人进行了MRU检查,并分别与术后结果进行比较.结果:MRU水成像在梗阻部位上诊断准确率为100%,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和巨输尿管症结合临床资料的术前诊断率为100%,输尿管肿瘤和炎性狭窄的诊断率为73%.结论:MRU水成像的诊断率高,无创且不受肾功能影响,并发症少,可以作为上尿路梗阻病因学诊断的重要手段.
作者:刘春雨;姚庆祥;马腾骧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报道一种修复颜面部圆形缺损的方法.方法:利用颜面部圆形缺损周围正常皮肤的弹性,根据局部皮纹方向,于缺损两侧设计对偶半圆形皮瓣,相互交错缝合修复皮肤缺损,修复的大圆形缺损直径为3.5cm.结果:临床应用16例,切口均一期愈合,经半年随访,外形良好.结论:该方法设计简便,易于掌握,是修复颜面部圆形缺损的一种理想方法.
作者:展望;潘云川;吴念;张东晓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为了研究食管测压技术对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药物治疗效果的监测作用,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采用食管测压技术观察了硝苯吡啶和硝酸山梨醇酯对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食管运动功能的影响.结果:硝苯吡啶和硝酸山梨醇酯都可降低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LESP)、食管下段括约肌(LES)残余压和食管体压力(EBP),但硝酸山梨醇酯对LESP的降低作用显著强于硝苯吡啶(P<0.01~0.001),对LES残余压和食管体压力的影响两药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钙离子拮抗剂和硝酸酯类药物对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食管运动功能的影响有一定的差异,通过食管测压,有针对性地用药,对于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减少副反应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谢勇;周小江;黄德强;朱萱;王崇文;陈江;祝金泉;张昆和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细胞凋亡(Apoptosis)又称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PCD由Asp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rtate-specific cysteinylproteinase,Caspase或Casp)家族介导,活化的Casp触发酶级联效应,引起染色体DNA的降解及细胞解体[1].Casp家族是PCD过程的关键元件,它的激活与超常表达均引起细胞凋亡,因此又称死亡蛋白酶,他们通过与众多蛋白质因子的相互作用调控PCD[1].
作者:刘正清;金道忠;马志健 刊期: 2002年第01期
1 对象与方法1995年1月~2000年5月住院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16例,分为14~39岁组(青年组)31例;40~59岁组(中年组)33例;≥60岁组(老年组)52例,大年龄76岁.本文就52例老年哮喘与31例青年哮喘临床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数据进行χ2检验
作者:唐文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总结糖尿病患者牙周病的治疗体会.方法:选择56例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对其伴有的牙周炎症采取一系列治疗措施,观察治疗结果.结果:有效率为89.2%.结论:糖尿病本身不引起牙周病,但会加重牙周炎症症状,因此监控血糖是首要的.四环素类抗菌药有良好疗效.在适合的条件下进行器械清创是必要的.心理的治疗对慢性病患者是不可缺少的.
作者:李岩涛;贺兰;李洁;何谨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分析ALSS治疗99例重型肝炎时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治疗过程中共发生皮疹25例(21.93%),血压一过性下降12例(10.50%),血管路部分凝血6例(5.30%),过敏性休克3例(2.60%),所有并发症经及时处理后均治愈.结论:应用该ALSS治疗重型肝炎时虽可发生多种并发症,但只要密切观察病情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均可避免,从而提高重型肝炎的临床治愈好转率.
作者:邢汉前;李保森;辛绍杰;张彬;生翠娟 刊期: 200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