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肝素抗凝治疗妊娠及产褥期妇女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

李亚庆;和光宇;王为民

关键词:尿纤溶酶原激活物/投药和剂量, 血栓溶解疗法, 肝素/投药和剂量, 妊娠并发症/治疗, 产褥期疾病/治疗, 静脉血栓形成/并发症/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妊娠及产褥期妇女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7年2月本院确诊的妊娠期或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52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对症治疗,观察组给予尿激酶溶栓及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对比分析各组治疗期间的临床效果、凝血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2.31%和10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总显效率(80.77%)明显高于对照组(4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下肢疼痛及肿胀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均较治疗前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抗凝能够显著改善妊娠及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中国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女性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临床特点及诊断

    近年来,越来越多学者开始关注性别在心血管疾病发病中的影响,并指出女性心力衰竭主要临床表现为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本文就女性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流行病学、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做一综述.

    作者:曾桂芳;刘彦杉;郭莹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孤立性肺结节CT灌注成像与VEGF和CD105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孤立性肺结节CT灌注参数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CD105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成功灌注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48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其中肺癌31例,良性病变17例.比较CT灌注参数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通透性(PS)及平均通过时间(MTT)在良恶性结节间的区别.分析肺癌CT灌注参数与VEGF和CD105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肺癌组CT灌注参数BF、BV及PS均明显高于肺部良性病变组(P<0.05),肺良恶性结节的M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VEGF及CD105的表达与CT灌注参数BF、BV、PS呈正相关(P<0.05),而与MTr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 CT灌注参数BF、BV及PS对鉴别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有一定帮助.肺癌组VEGF、CD105表达与BF、BV、PS呈正相关,提示CT灌注参数与肺癌血管生成有关.

    作者:郭俊辰;孙玲玲;吴业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张昱教授治疗IgA肾病用药规律的数据挖掘研究

    目的 探讨张昱教授运用中药治疗IgA肾病有效病例的用药规律.方法 回顾性研究就诊于张昱教授门诊治疗有效的114例IgA肾病患者的病历资料,使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方剂中使用药物频率排在前10位的药物有生黄芪、紫苏叶、防风、赤芍、川牛膝、怀牛膝、穿山龙、地龙、丹参、白花蛇舌草.常用的药物组合有穿山龙、地龙,川牛膝、怀牛膝,生黄芪、赤芍,生黄芪、防风等,并分析了药物之间的相关度,得出8首新处方.结论 通过对核心药物的分析,可见张昱教授治疗IgA肾病的主要治法为补虚、祛风、解毒、活血.

    作者:司远;张昱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31例医源性胆道损伤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医源性胆道损伤发生的原因、治疗方法与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7年5月期间在本院完成肝外胆管结石根治(腹腔镜或开腹手术)并发生胆道损伤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腹腔镜手术23例(74.2%),开腹手术8例(25.8%),急诊手术19例(61.3%),择期手术12例(38.7%).术中发现胆道损伤并完成修补9例(29.0%),术后发现胆道损伤22例(71.0%),其中行T管引流术15例,行胆肠吻合术5例,放置胆道支架2例.结论 医源性胆道损伤的主要原因是局部病理因素,即重症炎症致胆囊三角关系辨认不清是胆道损伤的高危因素;其次,腹腔镜手术较开腹手术并发胆道损伤的几率高.

    作者:贾廷印;陈中建;李永坤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负载转化生长因子β3的藻酸钙凝胶复合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目的 以负载转化生长因子β3(TGF-β3)的藻酸钙凝胶(CAG)复合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构建的组织工程软骨,探讨其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取新西兰白兔皮下脂肪,分离培养得到ADSCs.暴露股骨踝关节面,并做全层关节软骨缺损模型.将ADSCs种植到负载TGF-β3的CAG支架材料上,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移植到兔关节软骨缺损处.实验分为对照组(向关节腔内注射无菌等渗盐水)、CAG组(注射CAG)、ADSCs+ CAG组(注射负载ADSCs的CAG)、TGF-β3+ CAG组(注射负载TGF-β3的CAG)、TGF-β3+ ADSCs+ CAG组(注射负载TGF-β3、ADSCs的CAG),每组10只.于术后12周,分别采用大体观察、HE染色、番红-0及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观察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情况,并用国际关节软骨修复协会(ICRS)制订的评分法进行组织学评分.结果 TGF-β3+ ADSCs+ CAG组的缺损软骨修复效果明显优于其他组,其新生组织与周围正常组织紧密结合,并且细胞外基质的分泌情况与正常组织相似.对照组、CAG组、ADSCs+ CAG组、TGF-β3+CAG组和TGF-β3+ ADSCs+ CAG组的ICRS评分分别为(7.06±0.18)分、(7.15±0.23)分、(7.45±0.25)分、(7.47±0.24)分和(15.78±0.24)分,TGF-β3+ ADSCs+ CAG组明显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负载TGF-β3、ADSCs的CAG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具有较好的效果,而且是一种结构性的修复.

    作者:邓明;谢萍;吴飞;马永刚;周炎;梁凡;刘世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治疗肺隔离症的围手术期疗效对比

    目的 探讨胸腔镜和开胸手术治疗肺隔离症的围手术期临床疗效对比.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1例肺隔离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入院时间早晚行不同手术方式,开胸组手术5例为先入院,腔镜组手术6例为后入院(其中三孔腔镜手术4例,单孔腔镜手术2例).从多个指标对比两组围手术期临床疗效.结果 腔镜组切口长度[(4.92 +0.56)cm]明显短于开胸组[(15.73 +0.74)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术后第3、5天VAS评分均低于开胸组(P<0.05).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拔管时间、住院时间与开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满意度更高(P<0.05);腔镜组术后切口周围皮肤感觉异常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 胸腔镜手术能减轻术后疼痛、切口小、创伤小、恢复快,术后满意度高,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作者:任占良;任小朋;张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自制髓内针在掌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使用自制髓内钉髓内固定技术治疗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至2016年本科使用自制髓内针髓内固定技术治疗的51例(62根,其中掌骨干骨折30根,占48%;掌骨颈骨折32根,占52%)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经随访,重点记录、分析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结果 51例(62根)患者骨折愈合率100%;TAM评分:优46例,良4例,差1例,优良率98%;感染1例(复杂的手部开放性损伤合并手背皮肤缺损,经2次扩创+VSD负压吸引后行皮瓣转移覆盖后痊愈),发生率1.9%;髓内针针尾触痛16例,发生率31%(经取出髓内针后症状全部消失).结论 使用自制髓内钉髓内固定技术治疗掌骨头完整的掌骨颈及掌骨干骨折是可行、可靠、有效的,并可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

    作者:陈时高;孙军锁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新疆地区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 描述新疆地区结核性脑膜炎(TBM)患者(年龄>18岁)的临床特点,分析影响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纳入患者的病例资料,描述临床特点,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因素.结果 200例TBM患者中,男120例,女80例,年龄18~75(37.35±14.24)岁,病程3 ~270(36.86±43.86)d.存活179例,死亡21例,死亡率10.5%.单因素分析显示存活组与死亡组之间脑积水、脑水肿、临床分期、血沉、脑脊液(CSF)-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水肿和血沉是TBM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 脑水肿、血沉是TBM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识别预测影响因素,制定相应临床对策,可改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预后.

    作者:卜欣欣;朱翠焕;汪兴禄;张跃新;孙晓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TSLP、SAA、CR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不同时期中的水平变化.方法 收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共33例,以其经治疗后进入稳定期时作为前后对照,健康人16例为正常对照.测定两组血清TSLP、SAA、CRP水平,并分析各指标在COPD不同时期中的变化.结果 COPD组急性期CRP与SAA水平均高于稳定期,TSLP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患者中CRP与SAA呈正相关(r=0.546,P=0.000).CRP(AUC=0.797)和SAA(AUC =0.815)在确定COPD患者不同分期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TSLP水平在AECOPD患者下降,CRP和SAA在AECOPD患者增加,其中SAA区分COPD与AECOPD患者的准确性更好.

    作者:李文娟;周宇麒;张天托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原发性高血压中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作用机制

    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血管综合征,其确切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阐明.调节性T细胞(Tregs)是一组具有免疫抑制性和免疫无 能性两大功能的T细胞亚群,在维持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稳态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许多研究显示,高血压病常伴随免疫功能异常,研究调节性T细胞在高血压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对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病有重大意义.

    作者:陶然;黄红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高频振荡通气辅助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高频振荡通气(HFOv)辅助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63例PPHN新生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给予积极病因治疗、维持内环境稳定、HFOV、防治感染等治疗;观察组32例除给予对照组相同的治疗外,另给予1.0 mg/(kg·次)西地那非鼻饲,6~12h/次.观察两组治疗3d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肺动脉平均压(PAMP)和氧合指数改善情况,比较两组平均住院时间、HFOV时间、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后PaCO2、PAMP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氧合指数、PaO2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PaCO2、PAMP均低于对照组,氧合指数、PaO2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FOV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均存活,观察组治愈率和好转率分别为65.63%、18.75%;对照组分别为38.71%、22.58%,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两组有明显不良反应病例.结论 HFOV辅助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PPHN可缩短通气时间,迅速降低肺动脉高压,提高疗效,对降低低氧血症引起的后遗症和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李婷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分析

    目的 分析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临床特点,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将2013年4月至2014年8月本院进行冠心病230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为经过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170例(血管狭窄程度≥50%),对照组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60例(血管狭窄程度<50%),根据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冠心病危险因素进行研究,并探讨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2型糖尿病、吸烟、男性与冠心病有关,OR(95% CI)分别为17.489(11.013 ~ 30.017)、48.632(20.379 ~ 117.178)、18.976(13.105~28.331).以冠脉病变程度为因变量,年龄、体重指数、性别、糖尿病、高血压、血脂紊乱、吸烟为自变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2型糖尿病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P=0.03),OR(95% CI)分别为10.15(2.012 ~2.584)、7.23(1.613 ~2.176).冠心病及其冠脉病变程度与年龄、高血压、血脂紊乱、体重指数无关.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功能、hs-CRP、Ccr与冠脉病变程度有关,观察组患者存在Ccr水平降低,左心室射血功能减弱,hs-CRP水平升高(P=0.02)等情况,且上述三种因素的OR(95% CI)分别为1.986(5.204~ 17.627)、1.103(1.012 ~ 1.027)、2.131(1.901 ~2.369).结论 2型糖尿病、吸烟、男性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与冠心病具有密切的联系,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患者心肾功能降低、hs-CRP水平升高有关.

    作者:冯高科;汪小丁;陈晶晶;陈玺宇;蒋学俊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帕金森病患者便秘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 观察帕金森病(PD)患者便秘的临床特征,探讨便秘与其运动症状的关系.方法 收集221例PD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罗马Ⅲ功能性便秘诊断、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评分及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结果 221例PD患者中伴便秘患者132例(59.7%),便秘发生于运动症状前的患者48例(36.4%).伴便秘的PD患者UPDRSⅢ总分、姿势步态分、中轴分高于不伴便秘的PD患者(P<0.05).PD患者便秘各亚型中以排便费力(93.9%)常见.结论 伴便秘的帕金森病患者较不伴便秘的帕金森病患者运动症状严重.排便费力是PD便秘的常见表现形式.

    作者:朱莉平;孙启英;郭纪锋;严新翔;唐北沙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肝素抗凝治疗妊娠及产褥期妇女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妊娠及产褥期妇女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7年2月本院确诊的妊娠期或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52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对症治疗,观察组给予尿激酶溶栓及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对比分析各组治疗期间的临床效果、凝血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2.31%和10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总显效率(80.77%)明显高于对照组(4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下肢疼痛及肿胀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均较治疗前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抗凝能够显著改善妊娠及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作者:李亚庆;和光宇;王为民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δ-阿片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

    δ-阿片受体(DOR)是一类具有7个跨膜区域的抑制性G蛋白偶联受体,是一种经典镇痛药物,广泛存在于中枢系统和外周系统中.研究表明,阿片受体除了疼痛调制作用,还通过基因或细胞因子广泛参与各种生理以及病理活动.本文综述δ-阿片受体在缺血性脑损伤、镇痛、抗焦虑抑郁、学习记忆以及帕金森病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

    作者:滕思;陈涛;邓益东;刘艳慧;张杉;苏佳丽;蔡奔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针刺治疗帕金森病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 运用循证医学方法系统评价针刺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搜索自建库至2017年5月已发表的关于针刺治疗帕金森病临床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相关文献,根据Cochrane协作网系统评价手册(5.1.0版)提供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比分析观察组(针刺或针药联合治疗)与对照组(抗帕金森病药物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各量表积分情况、运动症状改善情况等指标,评价针刺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获益.结果 共纳入12篇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总计892例患者,其中观察组468例,对照组42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 =2.16,95%CI(1.57,2.97),P<0.01];针刺治疗前后UPDRS总评分及改良Webster量表积分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 =7.20,95% CI(4.02,10.37),P<0.01;OR =3.33,95% CI(2.13,4.53),P<0.01].其中,对帕金森病运动症状针刺治疗前后改善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观察组在改善肌强直、姿势步态、运动迟缓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静止性震颤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帕金森病患者临床症状,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推荐在临床上广泛运用.

    作者:刘艳慧;陈涛;邓益东;张杉;滕思;蔡奔驰;苏佳丽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帕金森病患者体重减轻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PD)患者的体重减轻是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可在PD运动症状之前出现并与病情进展相关,但较少被临床医生重视.帕金森病患者体重减轻病理生理机制复杂,本文从多巴胺能系统、能量稳态失衡、摄食行为的中枢调节机制和代谢神经内分泌调节机制方面综述帕金森病患者体重减轻的机制.

    作者:游咏;唐玮婷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长沙市三所公立医院住院患者满意度的现况调查

    目的 了解不同级别公立医疗机构住院患者的满意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国际通用的调查工具“住院患者对医护人员和医疗评价量表”(HCAHPS)在长沙市内选取两所三级甲等公立医院、一所二级甲等公立医院作为研究现场,在内科、外科病房的住院患者中以连续样本的方式征募了489例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HCAHPS问卷的总得分在三所医院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三所医院的外科住院患者的满意度均高于内科住院患者;三所医院的住院患者满意度较高的条目分别是“医生对待患者尊重礼貌”、“医生解释是否能懂”、“护士解释是否能懂”.得分低的条目为“是否解释新药功能”、“是否解释药物副作用”.结论 医院的级别对患者满意度评价的影响未见差异;被调查公立医院在用药指导以及医患沟通方面尚有提升服务质量的空间.

    作者:贝克尔;余阳;柳英;罗丹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系统超声检查在胎儿肺部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及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胎儿系统超声检查在胎儿肺部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威海市立第二医院检查出的61例胎儿肺部病变的声像图特征及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1例肺部病变胎儿中:(1)先天性肺囊腺瘤31例,超声表现为胎儿肺部囊性、混合性或实性略高回声团块,其中Ⅰ型2例,Ⅱ型16例,Ⅲ型13例.21例引产,均经病理证实为先天性肺囊腺瘤;3例团块随访消失;7例出生后经MR或CT增强扫描证实为囊腺瘤.(2)隔离肺19例,超声表现为肺部略高回声团块,其中7例引产,经病理证实为隔离肺,4例肿块随访消失,8例出生后经CT或MRI证实为隔离肺.(3)膈疝6例,超声表现为胸腔内可见腹腔脏器,5例引产,经病理证实.1例出生后手术证实,术后存活.(4)胸腔积液5例,其中4例引产,1例复诊胸腔积液消失.结论 胎儿系统超声检查是检查胎儿肺部病变的可靠方法,并能短期随诊复查,观察肺部病变的进展及转归,为临床预后评估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于霞;郑新;祝海颖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促甲状腺激素对人微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在人微血管内皮细胞(HMEC-1)体外培养过程中,促甲状腺激素(TSH)对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分别以不同浓度TSH(0、10、100 mIU/ml)干预HMEC-1,应用qPCR法检测eNOS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eNOS、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蛋白的水平.结果 (1)TSH可抑制HMEC-1中eNOS的表达,且呈剂量依赖性(P <0.05);(2)TSH可促进AKT、ERK的磷酸化(P<0.05).结论 促甲状腺激素可能通过激活AKT、ERK信号通路抑制人微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

    作者:时敏敏;孟强;张正军;张波;陈静;于世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中国医师杂志

中国医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湖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