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莲;朱飞奇;陈俊斌;林盛;李兴明;潘必玲
1.直接参与选题、设计、研究、观察、资料分析与解释或撰写文稿关键内容,能对文稿内容负责,并同意文稿发表者,才可作为作者署名。来稿决定刊用后,全体作者应在《论文著作权转让协议书》上逐一签名,将论文专有使用权授予中华医学会。2.作者姓名的排序不分院所、科室,统一按对本文贡献大小的顺序排列在题名之下。作者排序应由全体作者讨论后在投稿前确定,投稿后一般不得改动。若作者系文稿的整理、执笔、综合者,其姓名一般放在文末,并加括号,如:“(×××整理)”。消息类文稿的作者署名也置于文末加括号。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实验性应激对糖尿病大鼠血糖、胰岛素、胰高糖素、皮质醇、肾上腺素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影响以及胰岛素和氟西汀对此的干预作用。方法实验大鼠分为正常大鼠对照组、糖尿病大鼠对照组、糖尿病大鼠胰岛素组、糖尿病大鼠氟西汀组,高糖高脂饲养加腹腔少量注射链脲菌素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各组大鼠进行为期8周的随机强迫游泳、寒冷、旋转、限制、拥挤等实验性应激,实验第4、8周分别采血测定血清血糖、胰岛素、胰高糖素、皮质醇、肾上腺素水平。结果糖尿病大鼠应激后血糖[(16.7±3.5)mmol/L vs (5.1±1.1)mmol/L, t =13.9, P <0.01]、胰高糖素[(158.5±50.2)ng/L vs (120.8±38.7)ng/L, t =2.5, P <0.05]、肾上腺素[(203.8±48.6)pg/ml vs (158.7±42.6)pg/ml, t =2.9, P <0.01]、皮质醇水平[(21.3±4.8)ng/ml vs (18.2±3.8)ng/ml, t =2.1, P <0.05]及胰岛素抵抗指数(10.9±2.6 vs 3.3±0.8, t =12.3, P <0.01)明显升高,胰岛素治疗后血糖[(9.7±2.1)mmol/L vs (16.7±3.5)mmol/L, t =7.0, P <0.01]明显改善,氟西汀治疗后肾上腺素[(158.8±37.5)pg/ml vs (203.8±48.6)pg/ml, t =3.0, P <0.01]、皮质醇[(15.7±4.2)ng/ml vs (21.3±4.8)ng/ml, t =3.5, P <0.01]明显改善。结论实验性应激导致糖尿病大鼠血糖和内分泌激素升高,加重胰岛素抵抗,胰岛素能改善应激后血糖变化,氟西汀能改善应激后内分泌激素的升高。
作者:鞠海兵;王力;舒子正;宋洁;陈志娟;李丽凤;阮兆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1.化学元素符号应当用罗马(正)体排印,首字母大写,在符号后不加圆点。2.核素的核子数(质量数)标注在元素符号的左上角。例如:14 N,60 Co,不写成14氮或N14,60钴或Co60。3.分子中核素的原子数标注在核素符号的右下角。例如:14 N2。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缓释抗结核微球填充于骨支架后的骨密度测试情况,为减少术后抗结核治疗的副作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骨密度仪分别观察人工同种异体骨( A组)、利福平( RFP )缓释微球-人工同种异体骨缓释复合体( B组)和RFP-人工同种异体骨复合体( C组)灌注前后骨密度的变化。结果灌注前A、B、C三组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A组:(0.191±0.018)g/cm2;B组:(0.186±0.016)g/cm2;C组:(0.189±0.018)g/cm2;P >0.05],而灌注后A、B、C三组骨密度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A组:(0.191±0.018)g/cm2;B组:(0.179±0.023)g/cm2;C组:(0.185±0.021)g/cm2;P >0.05]。结论RFP微球使用超声波振荡方法可以与多孔隙的骨制备成抗结核缓释复合体,且灌注后不会对骨密度产生明显的干扰作用。
作者:黄术;张宏其;刘宝荣;周益昭;翁晓军;盛斌;肖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究BMI、血糖及血钙水平与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6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组( SAP组)10例,轻症急性胰腺炎组(MAP组)52例,对比两组患者的BMI、血糖及血钙水平,并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SAP组的BMI、血糖及血钙水平与MAP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Ranson评分<3、CT严重度指数<3、Balthazar CT 分级为A/B/C级的BMI、血糖及血钙水平,分别与Ranson评分≥3、CT严重度指数≥3、Balthazar CT 分级为D/E级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Ranson评分、CT严重度指数及Balthazar CT分级与BMI、血糖、血钙,均呈明显相关( P <0.05)。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BMI、血糖及血钙水平明显相关,可以作为评估该类患者病情发展及预后的指标。
作者:刘杰生;谢宗林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酒精性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对氧化指标的影响。方法48例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组,对照组24例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2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4周为一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及氧化指标丙二醛( MDA)、脂质过氧化物( 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基转移酶(GCT)、总胆红素(TBIL)、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连蛋白(LN)、MDA、LPO及SOD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或P <0.01)。结论异甘草酸镁治疗酒精性肝硬化具有减轻机体氧化应激损伤,改善肝功能和肝纤维化等作用,其机制与其抗氧化有关。
作者:毛征批;金伟明;朱伟君;潘笑笑;周汉;张银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趾肱指数( TBI)在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中临床意义与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足趾动脉与肱动脉血压的比值,以TBI≤0.7为切割点分成低TBI组与正常TBI组,并分析比较两组临床及代谢参数。结果23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TBI≤0.7的32例,占总例数13.4%。低TBI组与正常TBI组比较,其年龄更高,舒张压更低,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合并率增高;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舒张压是TBI独立影响因素。结论TBI在诊断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中具有重要意义;低TBI患者有更高的心脑血管患病率;高龄、舒张压低是TBI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张翼;孙志纯;牟仑盼;卓雅芬;何伟民;王爱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⑴应交代统计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实验设计应交代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交代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应围绕随机、对照、重复和均衡4个基本原则进行,尤其要交代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⑵用x珋±s表达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M( QR )表达呈偏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统计表时,要合理安排纵横标目,并将数据的含义表达清楚;用统计图时,所有统计图的类型应与资料性质相匹配,分母不宜小于20,要注意区分百分率与百分比。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NAFLD)是否独立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方法将病程在10年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NAFLD组(46例)和无脂肪肝病组(50例)以及人口学特征与之匹配的糖代谢正常的NAFLD患者46例,追踪5年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⑴入选时情况:2型糖尿病合并NAFLD组与无脂肪肝病组的BMI、血糖均高于糖代谢正常的脂肪肝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低于糖代谢正常的NAFLD组( P <0.05),血压水平及甘油三酯( TG)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⑵随访5年,2型糖尿病合并NAFLD组的BMI、血压、TG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HDL-C低于其他两组,血糖控制水平高于糖代谢正常的NAFLD组( P <0.05)。⑶随访5年,糖尿病合并NAFLD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 P <0.05),另外两组之间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NAFLD能独立的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作者:张响华;王晓岳;罗长青;许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应用骨水泥型短柄假体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应用骨水泥型短柄假体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51例,女89例,年龄71~99岁。骨折类型按偏髓分型,Ⅰa型42例,Ⅰb型98例。患者多合并内科疾病,相关内科协同治疗后,对所有患者采用标准骨水泥型普通柄(短柄)假体(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术后早期进行康复锻练。结果14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8个月,患者均能生活自理。按Harris评分标准,优89例,良31例,可15例,差5例,优良率为85.7%。结论施行骨水泥型短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转子间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王少林;谭祖键;周明全;杨明;胡维;甘强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塑型锡箔纸隔离联合鼻腔冲洗法治疗鼻腔黏连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0例鼻腔黏连患者,术中局麻下采用剪刀或钩突刀分离黏连带,两侧创面电凝,塑型锡箔纸隔离,术后予鼻腔冲洗等治疗,1~3周取出锡箔纸,所有患者经随访1年,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60例鼻腔黏连患者采用上述治疗方法,术后1~3周鼻腔黏连消除,随访1年未见黏连复发。结论塑型锡箔纸隔离+鼻腔冲洗法治疗鼻腔黏连具有简便易行,经济实惠,疗效稳定特点,患者无需住院,术后恢复快,费用低,该方法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立江;孟敏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异丙酚无痛人工流产术前口服或阴道放置或直肠放置米索前列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行异丙酚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成A、B、C、D 4组,每组30例。术前禁食6 h。 A组患者于术前2 h口服米索前列醇400μg,B组患者术前2 h阴道后穹隆放置米索前列醇片400μg,C组患者术前2 h直肠放置米索前列醇400μg,D组患者术前无特殊处理。4组妇女均以异丙酚静脉麻醉,再行负压吸宫术,观察宫颈扩张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异丙酚用量、麻醉效果以及术前的阴道出血量、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结果 A、B、C三组的宫颈扩张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异丙酚用量、麻醉效果等与D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而A、B、C三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C组的腹痛、腹泻、术前的阴道出血量等不良反应低于A组( P <0.05)。结论米索前列醇口服、阴道及直肠给药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效果好,能减少麻醉药用量,增强麻醉效果宫颈软化率高,具有收缩子宫的作用,可减少术中术后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但直肠给药的不良反应少,术前无明出血等方面优于口服及阴道给药,值得推广。
作者:肖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多聚磷酸盐(polyphosphate,poly P)的发现已有数百年历史,但主要集中于原核生物等低等生物的研究中。直到近年才发现poly P在真核生物中也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其强大的促凝作用尤其引人注目,被医学界所重视,并成为研究热点之一。笔者就poly P在凝血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付双双(综述);宁建平(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中的弥散加权成像( DWI )检测技术,评估左旋氨氯地平干预对伴高血压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损伤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前瞻性研究方法,5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伴高血压2型糖尿病肾病( III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左旋氨氯地平组, n =26)及B组(氨氯地平组, n =24),两组在继续服用常规治疗剂量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s)类药物的基础上,分别加用左旋氨氯地平(2.5 mg qd)或氨氯地平(5 mg qd)干预24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DWI检测的肾实质表观弥散系数(ADC)的差异,以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sCr)、胱抑素C(Cys C)等的变化;每4周随访患者服药情况,同时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干预24周的结果显示,两组sCr、Cys C与基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A组UAER、SBP及DBP较基线显著下降[42.5(25.3~91.0)μg/min vs 49.2(29.7~96.8)μg/min,(112.6±6.4)mmHg vs (135.3±7.6)mmHg,(71.4±10.7)mmHg vs (80.3±11.6)mmHg, P <0.05],ADC则较基线显著上升[(2.45±0.12)vs (2.17±0.09), P <0.05]。 B组DBP及UAER与基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SBP较基线显著下降[(121.5±11.6)mmHg vs (134.8±9.2)mmHg, P <0.05],ADC较基线显著上升[(2.28±0.15) vs (2.14±0.09), P <0.05],但其干预后 SBP 的下降幅度(△SBP )及 ADC 的上升幅度(△ADC)均显著性低于A组( P =0.02,0.01);A组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4% vs 41.7%,χ2=4.27, P =0.0387)。结论对于伴高血压的2型糖尿病肾病( III期)患者,在ARB的基础上联用左旋氨氯地平,与联用氨氯地平比较,前者可能具有更佳的全面降低血压、减少尿白蛋白排泄、改善肾脏局部微循环、总体不良反应更少的优势。
作者:陈小燕;陈燕珊;李新春;肖文霞;赵康艳;俞家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据新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我国成年人糖尿病发病率已达11.6%,而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糖尿病性心肌病( diabetic cardiomyopathy , DCM)是指特发于糖尿病患者,除外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以心室舒张或收缩功能障碍及心脏结构改变为主要表现、终可进展为心力衰竭的一种疾病[1]。糖尿病性心肌病变与糖尿病特有的代谢异常有关,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前认为是糖脂代谢紊乱、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炎症、氧化应激等多因素综合作用所致[2]。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糖尿病心肌病存在心肌细胞凋亡[3-5],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 , MAPK)通路与心肌细胞凋亡有关[6]。阻断MAPK通路或将是治疗糖尿病心肌病的新趋势。
作者:李娜;朱秋霄;袁玲玲(综述);张力辉(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指一组包括有排便习惯改变、粪便性状异常、腹痛及腹胀等临床表现的症候群,症状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D)为其中的一个亚型。迄今为止尚无一种药物或单一疗法对IBS-D完全有效,近年随着中医药研究的深入,对IBS-D的病因已有一定认识,并在IBS-D的治疗中显示出独有的优势及特长。研究表明,中医药在改善IBS-D症状方面较西医具有一定的优势,展示了中医药治疗该病的良好前景。现将IBS-D的中医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卢亮(综述);李春婷(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窦旁脑膜瘤术后复发临床表现,分析影响其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13例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窦旁脑膜瘤患者,对其进行手术治疗,之后进行随访,一旦检查出现复发状况立即给予再次治疗。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肿瘤的手术切除程度、病理分型,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等相关资料。结果52例复发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头痛、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视力下降等症状。窦旁脑膜瘤的复发和患者的年龄、性别及术前有无癫疒间病无明显相关(P >0.05)。肿瘤直径>4 cm、WHOⅡ-Ⅲ级、Simpson切除Ⅱ-Ⅲ级患者复发率显著高于其它患者( P <0.05)。结论影响窦旁脑膜瘤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是手术切除程度、病理级别以及肿瘤大小,而患者年龄、性别及术前是否有癫疒间发作等对复发的影响尚未证实。
作者:张小军;罗湘辉;何佳宏;肖益安;张治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