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甘露醇甘油注射液对体内外红细胞溶血的影响

李长喜;邓友田;马丽;邓青;刘学武;张丹;梁想;张娟娟;张路

关键词:甘露醇, 甘油, 注射剂, 血红蛋白类/分析, 胆红素/血液, 红细胞, 溶血
摘要:目的 研究甘露醇甘油注射液(含15%甘露醇和5%甘油)对体外兔红细胞和大鼠体内红细胞溶血的影响.方法 采用体外试管法观察甘露醇甘油注射液对正常实验兔红细胞的溶血作用;应用邻-甲联苯胺氧化显色法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体内试验测定SD大鼠红细胞溶血.取血浆测定游离血红蛋白和间接胆红素含量.结果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RBC+ 5%甘油组分光光度法OD值、邻联甲苯胺法测定血红蛋白OD值1.6ml、2.0ml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甘油+ RBC组各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RBC+甘露醇甘油组、甘露醇甘油+RBC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6、10 ml/min给药速度,30 ml/kg给药体积静脉给予大鼠相应受试品2、24h后,甘露醇甘油注射液组血浆游离血红蛋白、间接胆红素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甘油组24h间接胆红素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露醇甘油注射液在体外、体内对红细胞均无溶血作用.
中国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胎心监护在不典型胎盘早剥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胎心监护在不典型胎盘早剥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本院不典型胎盘早剥12例患者进行胎心监护,分析宫缩曲线变化图形特征.结果 不典型胎盘早剥患者,其胎心监护的宫缩曲线均呈现特殊的“正弦型”图形,其中9例高度怀疑胎盘早剥,3例拟诊为先兆早产行保胎治疗,动态超声检查终诊断为胎盘早剥.12例患者均行剖宫产终止妊娠,术中证实为胎盘早剥,早剥面积< 1/3者10例,2例近1/2.结论 胎心监护仪检出“正弦型”宫缩曲线对旱期不典型胎盘早剥诊断有帮助,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动态胎心监护仪结合超声检查可防止本病漏诊和误诊,一旦确诊,及时终止妊娠,有利于母儿预后.

    作者:仲文玉;李秀荣;张淼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骨创伤患者创伤后血浆D-二聚体和血糖水平的动态变化与创伤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评价不同程度骨创伤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D-D)水平及血糖的变化,以期为骨科创伤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本院住院的143例骨创伤患者(创伤组)和同期在本院体检的143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测定研究对象的D-D含量和血糖水平.结果 严重伤组、重伤组和轻伤组的血浆D-D含量和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创伤患者损伤严重程度与D-D含量和血糖水平呈正相关(r=0.63,P <0.05;r=0.71,P<0.05).结论 骨创伤后血浆D-D含量水平和血糖水平会随着创伤的严重程度增加而逐渐升高,表明血浆D-D含量水平和血糖水平能够作为评判创伤预后程度的指标.

    作者:张立峰;张晓恒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冠心病与胃食管反流病相关性及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

    目的 通过临床试验调查冠心病与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之间的相关性,并寻找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500例曾行冠状动脉造影的病例,收集患者的基本情况、冠脉造影检查报告、反流性疾病问卷(RDQ)以及多项危险因素,根据冠脉造影检查报告计算Gensini积分,先以单因素分析筛选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再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冠心病合并GER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冠心病组和排除冠心病组比较,GERD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7.11,P<0.05);冠心病合并GERD组Gensini积分和RDQ评分呈正相关(r=0.190,P=0.046);先以单因素分析筛选出4个危险因素,再通过二分类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终筛选出糖尿病、饮酒、服用阿司匹林是冠心病合并GER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冠心病和GERD之间存在相关性,冠心病患者较非冠心病者更易合并GERD,糖尿病、饮酒、服用阿司匹林是促进冠心病合并GERD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升高,患者更易合并严重的胃食管反流病,两者严重程度之间存在正相关.

    作者:陈健;谢勇;戴艳;顾湘;乔敏;朱海杭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诊断乳腺肿瘤的价值

    目的 探讨声脉冲辐射力(ARFI)弹性成像在乳腺肿块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分别应用ARFI弹性成像的声触诊组织定性成像(VTI)和声触诊组织定量(VTQ)技术判断肿块的性质、范围和检测肿块的横向剪切波速度(SWV).结果 乳腺癌和良性病变的SWV值分别为(7.84±2.51)m/s和(2.79±0.92) m/s.乳腺良恶性病灶的SWV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灶的SWV值用于鉴别乳腺病变的良恶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886.以SWV4.4为诊断临界值,判断乳腺肿物良恶性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8.7%、100%、91.7%、100%、88%.结论 ARFI可反映乳腺肿块的弹性特征,对乳腺良、恶性肿块具有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徐森胤;伍霞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脱氧核苷酸钠干预创面愈合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脱氧核苷酸钠干预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144例Ⅱ类切口以上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72例.对照组于术后给予常规药物外敷、抗生素、补液、葡萄糖滴注常规治疗,同时给予胸腺五肽l mg/次,1次/d,溶于5%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中滴注.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脱氧核苷酸钠200 mg/次,1次/d.于第7、14、30天评价创面的愈合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1% vs 16.6%,P>0.05).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具有更高的14 d完全愈合率(80%vs 48.3%,P<0.05)、体重增加量[(2.1±0.7) kgvs (0.6 ±0.3)kg,P=0.016)]、临床总有效率(89.3% vs 61.3%,P=0.0018),具有更少的7d遗留创面面积[(12.6 ±6.8)cm2 vs (18.7 ±7.1)cm2,P =0.018]和更短的创面安全愈合时间[(18.8±11.2)d vs (21.4±12.6)d,P=0.023].治疗后观察组III型前胶原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35.4±7.6) ng/L vs (24.4 ±6.9)ng/L,P=0.006).结论 脱氧核苷酸与胸腺五肽均能通过激活免疫,减少术后感染,但创面愈合修复与免疫提升似乎并无关联,脱氧核苷酸可通过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肉芽组织生长、迁移促进创伤的愈合.

    作者:尹小川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苏黄止咳胶囊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期咳嗽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苏黄止咳胶囊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期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入选患者按照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口服苏黄止咳胶囊治疗;对照组予口服右美沙芬悬液、氯雷他定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情况.结果 两组咳嗽、咽痒、气喘消失时间及支原体抗体转阴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痊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从治疗到治愈的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用苏黄止咳胶囊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期咳嗽能较快改善症状,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治疗次数.

    作者:梁攀;朱伟群;王丽君;欧芬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盆底生物反馈治疗PPH术后盆底失迟缓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盆底生物反馈治疗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术后盆底失迟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PPH术后盆底失迟缓患者按人院先后顺序分为2组,每组30例.治疗组运用盆底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运用凯格尔运动平板实验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排便周期、时间、方式、便质、下坠感及便不尽感)以及肛门测压的随访结果.结果 (1)治疗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便质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治疗组治疗前后肛门直肠测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盆底生物反馈是一项治疗盆底失迟缓的新技术,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本治疗方式简便易行,见效快,患者痛苦少.

    作者:项电巅;王绍臣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早产儿的近期随访观察

    目的 探讨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cytomegalovirus,CMV)的早产儿1岁前发生的相关并发症及生长发育情况.方法 先天性CMV感染早产儿58例及对照组60例早产儿进行了为期1年的前瞻性随访,其随访期内容包括:体格检查、肝功能、头颅B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uditory brainsem response,ABRs).比较两组早产儿生长发育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早产儿肝炎综合征和早产儿脑病、感音神经性耳聋(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NHL)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22.41% (13/58) vs 8.33% (5/60),60.34% (35/58) vs 25.00% (15/60),36.21% (21/58) vs13.33%(8/60),x2=4.52,P<0.05;x2 =15.09,12.71,P<0.01].体格发育迟缓率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6个月肝功能异常率(x2 =8.33、17.28,P<0.01),出生时、3个月头颅B超异常率(x2 =15.09,P<0.01;x2=5.38,P<0.05),3、6个月ABRs的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x2=17.01、8.04,P<0.01).结论 先天性CMV感染的早产儿更易合并肝炎综合征、早产儿脑病及SNHL.对此患儿应进行肝功能、头颅B超及ABRs的定期检测,可早期发现患儿的异常情况,并及时进行有效干预,能改善患儿预后.

    作者:王冰;王永波;孙继飞;王盈;孙晓华;徐玲玲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纤维结肠镜在诊断肠梗阻病因和部位中的作用及意义

    目的 探讨纤维结肠镜在诊断肠梗阻病因和部位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选择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经本院急诊收治的68例肠梗阻患者,进行纤维结肠肠镜检查,并与术中结果相对比,以判断肠梗阻的部位和病因,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随访情况.结果 68例患者中接受手术者62例,与术中结果相比较,纤维结肠镜在部位、病因诊断中出现3例不符,治疗后存活57例(91.36%),死亡5例(8.64%),术后发生并发症12例,随访1年,8例患者出现大肠息肉,1例发生肝转移,均经治疗后好转.结论 纤维结肠镜检查对肠梗阻的部位及非肿瘤病因能作出准确的判定,能为正确选择手术方案及手术时机提供依据.但此检查对肿瘤的诊断有一定的误诊率,有待进一步完善.

    作者:郭朝普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空腹血糖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与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本院冠心病监护室72例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猝死患者列为猝死组,同时收集急性心肌梗死后病情稳定出院的68例患者归入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l临床资料并整理后进行分析.结果 猝死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4 ±4.64)mmol/L vs (6.6±2.21) mmol/L,P<0.05].猝死组与对照组中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6±4.39)mmol/L vs (12.4 ±4.39) mmol/L,P>0.05],但两组之间非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4.22) mmol/L vs (6.4±1.91) mmol/L,P<0.01].结论 空腹血糖水平可以作为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一个预测因素.

    作者:李岚;丁文茂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44例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年龄、性别、病程、体质量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其它一般生化指标,并计算平均血糖水平(MBG)、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波动大幅度(DMMG)、血糖标准差(SDBG).根据是否合并DPN将患者分为DPN组(68例)和非DPN组(76例),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DPN的危险因素.结果 DPN组患者年龄、病程、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HbA1c、尿微量白蛋白/肌酐、MAGE、MBG显著高于非DPN组(P <0.01,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OR=1.132,95% CI为0.985 ~1.300,P=0.008)、HbA1c(OR =0.691,95% CI为0.489 ~ 0.976,P=0.036)、MAGE(OR =4.782,95% CI为1.032 ~22.160,P=0.035)、MBG(OR=1.497,95% CI为0.642 ~3.492,P=0.046)是DPN的危险因素.结论 DPN的发生与患者的糖尿病病程、HbA1c、MAGE、MBG增高有关,血糖波动是DPN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王国凤;徐宁;尹冬;惠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心房利钠肽、内皮素-1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的临床研究进展

    心房利钠肽(ANP)、内皮素(ET-1)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均被认为可以间接反映机体心血管系统压力高低水平和内皮受损程度的指标,在国内外的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中已得到证实[1-3].笔者复习了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后,就ANP、ET-1和vWF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ANP、ET-1、vWF的概念1.1 ANP的概念ANP是由28个氨基酸构成的多肽类激素,包括C终端心房利钠肽激素原(C-proANP)和N终端心房利钠肽激素原(N-proANP)[4].ANP主要是在心房合成、储藏并分泌入血的,在心房中分布量大,而在心室中含量则较少.

    作者:姚爱敏;郝亚平;张洁;李建玲;司志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与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可以引起许多并发症,其死亡率位于心血管疾病和肿瘤之后,居第三位.当前在全世界范围内糖尿病呈现出大流行的趋势.作为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糖尿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2型糖尿病的早期通过干预治疗,能够明显降低与长期并发症相关的疾病的发病率.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11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 Type 1,11β-HSD1)在胰岛素靶组织内催化皮质醇(皮质酮)与可的松(脱氢皮质酮)相互转化,调节局部糖皮质激素活性.

    作者:聂鑫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羊水过少胎儿氧化应激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孕晚期羊水过少胎儿氧化应激状态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孕晚期羊水过少孕妇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每组30例,常规治疗组和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组,并选择同期30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分别对三组娩出的胎儿抽取脐动脉血,检测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s-6,IL-6),并观察羊水指数、脐动脉血流变化及妊娠结局.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常规治疗组及复方丹参注射液组SOD、GSH-PX显著降低,MDA、TNF-α、IL-6显著升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复方丹参注射液组SOD、GSH-PX显著升高,MDA、TNF-α、IL-6显著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复方丹参注射液组治疗后羊水指数(AFI)显著升高,脉搏指数(PI)、收缩期大血流速率与舒张末期血流速率比值(S/D)比值显著下降,分娩时孕周增加,而剖宫产率及胎儿宫内窘迫率显著降低,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丹参注射液能有效改善孕晚期羊水过少胎儿氧化应激状态的异常,并改善羊水指数、脐动脉血流变化及妊娠结局.

    作者:李爱金;王丽君;丁菊波;张继玲;陈彩萍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含康复新液早期肠内营养在防治昏迷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含康复新液的早期肠内营养在防治昏迷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中的疗效,为应激性溃疡出血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86例昏迷患者按随机数字分组法分成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3例).2组均予常规综合治疗,并在24h内即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组在肠内营养中添加康复新液,比较两组患者的胃液pH值及消化道出血情况.结果 2组患者胃液pH值在治疗第1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天及第7天,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含康复新液的早期肠内营养能提高昏迷患者胃液pH值,有效减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同时可以降低感染发生率.

    作者:马良;章文华;沈哲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手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研究

    目的 探讨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手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治疗策略、手术适应证及疗效与基底节脑出血的手术术式选择.方法 神经外科格拉斯哥评分(GCS评分)≤7分的基底节脑出血手术患者176例(GCS 3分12例,GCS 4分17例,GCS 5分38例,GCS 6分51例,GCS 7分58例).其中采用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132例,小骨窗开颅术22例,CT定向血肿穿刺吸引术13例,常规颞顶瓣开颅术9例.所有患者都经CT扫描证实基底节脑出血状况.结果 出院后3个月,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组恢复良好72例,中残32例,重残17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6例.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组恢复良好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GCS≤7分的基底节脑出血患者的疗效可优于小骨窗开颅术、CT定向血肿穿刺吸引术、常规颞顶瓣开颅术.

    作者:倪乾生;张帆;潘进钱;叶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下调脊髓Toll样受体3及下游细胞因子减弱坐骨神经结扎大鼠的神经病理性痛

    目的 观察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对坐骨神经结扎大鼠痛阈、脊髓组织Toll样受体3(TLR3) mRNA及IL-1β、TNF-α等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75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 组)、坐骨神经结扎组(CCI组,鞘内注射30μl生理盐水)、DEX-pre组(坐骨神经结扎前2d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10 μg/30μl)、DEX-post组(坐骨神经结扎后7d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10 μg/30μl)及DEX+ ATIP组(坐骨神经结扎前2d鞘内注射10μg右美托咪定+10 μg阿替美唑共30 μl),每组15只.Sham组仅暴露坐骨神经而不结扎,其余各组均行右侧坐骨神经结扎术,于L5-6鞘内置管并连续注射7d.术后1、3、5、7、14d分别测定各组大鼠的热痛阈及机械性痛阈;取第4-6节腰段脊髓(L4-6)采用实时定量RT-PCR法观察各组大鼠脊髓组织TLR3 mRNA的表达;采用ELISA法测各组大鼠脊髓组织炎性因子IL-1β、TNF-α含量.结果 与Sham组相比,术后各观察点CCI组大鼠热痛阈(F=12.73,P<0.05)及机械性痛阈(F=14.65,P<0.05)降低、脊髓TLR3 mRNA(F=11.03,P<0.05)以及IL-1β(F=9.67,P<0.05)、TNF-α(F=8.78,P<0.05)表达增加;结扎前2d鞘内注射10 μg DEX(DEX-pre组)可抑制坐骨神经结扎所引起的热痛觉过敏(F=11.03,P <0.05)及机械性异常性疼痛(F=15.03,P<0.05),降低脊髓TLR3 mRNA表达(F=14.65,P <0.05)和炎性因子释放(IL-1β:F=12.51,P<0.05;TNF-α:F=9.01,P<0.05),而DEX-post组和DEX+ ATIP组与CCI组相比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可以通过抑制大鼠脊髓组织TLR3 mRNA表达和炎性因子IL-1β、TNF-α释放,进而预防坐骨神经结扎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但不能减轻已经存在的疼痛.

    作者:李晓倩;马虹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

    目的 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和治疗转归.结果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多数为急性或亚急性发病,首发症状主要为头痛,伴或不伴呕吐及视乳头水肿,亦可以局灶神经功能缺损、癫(痫)发作、意识障碍或精神异常起病.10例腰穿脑脊液检查中8例颅压升高,6例行D-二聚体检测均升高.影像学显示脑静脉窦血流中断、局灶性梗死、出血或水肿,受累的静脉窦以横窦为常见,多个静脉窦同时受累者占63.63%.经抗凝、降颅压等对症治疗,大部分患者好转.结论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青壮年多发,老年人亦不少见,对非典型头痛、不符合动脉分布的脑梗死、颅内压增高、D-二聚体升高的患者,应及时选择计算机断层扫描静脉血管造影(CTV)、磁共振静脉血管造影(MRV)、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影像学检查以确诊.

    作者:杨媚;罗成宏;崔玉真;苏斌儒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高糖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 探讨盐皮质激素受体(MR)和大分子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BMK1)激活在高糖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 使用[3H]同位素标记的胸苷结合DNA评估细胞增殖.高糖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36 h后评估细胞增殖.15.5 mmol/L葡萄糖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0~60 min后,蛋白印迹分析BMK1表达.依普利酮(0、1、10、100 μmol/L)预先处理肾小球系膜细胞60 min,高糖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30 min,利用蛋白印迹分析检测磷酸化的BMK1表达变化.结果 15.5mmol/L高糖刺激36 h能明显提高[3H]同位素标记的胸苷表达[(1.44±0.15)倍].10 μmol/L依普利酮预先处理能明显抑制高糖刺激引起的[3H]同位素标记的胸苷过高表达[(1.07±0.21)倍].高糖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0 ~ 60 min,在5~30 min磷酸化的BMK1明显增加,激活的BMK1转移到细胞核明显增加.10、100 μmoL/L依普利酮浓度依赖性抑制了高糖引起的BMK1活化.结论 高糖引起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和BMK1磷酸化,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依普利酮浓度依赖的抑制了高糖引起的BMK1活化以及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

    作者:曹学照;吴玉立;马虹;刘钢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双球囊在子(癎)前期及子(癎)患者引产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双球囊应用于子(痢)前期及子(痢)患者引产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产科住院诊治的子(痢)前期及子(痢)患者共101例,其中选择性剖宫产64例,37例Bishop评分≤5分者自愿采用双球囊导管促宫颈成熟后阴道试产,比较双球囊置入前后宫颈成熟度变化,分析阴道分娩情况及分娩结局.结果 37例子(痢)前期及子(痢)患者置入水囊前宫颈Bishop评分[(3.38±0.50)分]明显低于置入水囊后[(6.44±0.63)分],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4,P<0.01);水囊置入前后血压无明显变化[收缩压(158.38±13.89) mmHgvs(162.48±12.56) mmHg,P >0.05;舒张压(112.71±15.53) mmHg vs(108.19±8.37) mmHg,P>0.05],其阴道分娩率为89.2% (33/37),总产程(5.8±0.63)h,与选择性剖宫产相比,双球囊促宫颈成熟后阴道分娩者失血量明显减少(t =9.19,P<0.01),产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t =11.18,P<0.01),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低(t =2.96,P<0.01),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值高(t=2.34,P<0.05).结论 子(痢)前期及子(痢)患者采用双球囊置入能有效促宫颈成熟和扩张宫颈,其阴道分娩成功率高,且不增加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其方法安全、有效.

    作者:孙艳梅;范翠芳;陈建华;段志珍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中国医师杂志

中国医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湖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