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功能测定在开胸手术术前的应用

陈焱;陈志强;宋小平;田进涛

关键词:开胸手术, 肺功能测定, 动脉血气分析
摘要:通过对我院50例开胸病人术前肺呼吸量测定(用力肺活量、一秒用力肺活量、大通气量)与动脉血气值(氧分压、氧饱和度)的分析,将肺功能分为良好、轻度受损、中度受损、重度受损四类,用来对手术风险进行评估.
中华医学丛刊杂志相关文献
  • 三七总甙治疗心绞痛的临床观察及药理分析

    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根,具有止血、散瘀、消肿、定痛之功效,从中提取的三七总甙已广泛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防治.

    作者:伍红玲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浅论高等学校创新体系的建设

    1提高对高等学校创新体系建设的认识高等学校要站在全面落实科教兴国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高度,提高对高校创新体系建设的认识,以深化改革为龙头,以制定创新为突破,针对现存的机制不顺、机构重叠、封闭保守、条块分割等现象,对现有机构及体制进行改革,即以创新体系建设为目标,对高校人、财、物等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创立新的适宜于创新机制运行的制度,以激发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

    作者:赵若雷;栾江宁;晨阳;林凤云;阿拉坦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重型肝炎的护理体会

    重型肝炎是由各种损害肝脏的因素(如病毒性肝炎、药物、毒物及各种感染等)所导致的肝功能衰竭,其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大,病死率高.

    作者:赵富荣;陈正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甘露醇在治疗脑血管病中的护理体会

    甘露醇为高渗性脱水药,由于其毒性低,使用方便,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在治疗脑血管病中除在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方面效果显著外,近年又发现甘露醇具有消除自由基和改善脑组织血流量的作用,成为治疗脑血管病常用的药物之一.

    作者:李淑媛;王有霞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肺功能测定在开胸手术术前的应用

    通过对我院50例开胸病人术前肺呼吸量测定(用力肺活量、一秒用力肺活量、大通气量)与动脉血气值(氧分压、氧饱和度)的分析,将肺功能分为良好、轻度受损、中度受损、重度受损四类,用来对手术风险进行评估.

    作者:陈焱;陈志强;宋小平;田进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教育技术工作量化管理初探

    根据当前教育技术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教育技术工作量化管理的必要性;又通过分析各种教育技术的具体工作,说明了量化管理的可行性;结合实际提出了量化管理的原则、实施步骤,详细解释了量化管理的计算标准和方法,并就有关利害关系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与说明.为教育技术工作的量化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具体操作指南.

    作者:李振锋;曹景花;蒋少锋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肝素雾吸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观察

    毛细支气管炎是小婴儿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尤对重症治疗比较棘手.1996年起我们应用肝素辅治毛细支气管炎142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建坤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一起风疹暴发的调查报告

    2001年6月6日至13日广汉市松林东广小学发生一起风疹病的小型暴发.该学校共有学生405人,发病28例,罹患率为6.91%,无死亡病例.

    作者:苏顺通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利培酮联用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状态的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口服利培酮加肌注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历状态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5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联用氟哌啶醇组和单用氯氮平组,两组分别为27例和26例,对两组在治疗0、1、2、4、6、8周以PANSS和TESS评定.结果利培酮联用氟哌醇与单用氯氮平疗效相似(P>0.05),而不良反应严重程度方面,在治疗4周后前者明显较后者轻(P=0.000).结论口服利培酮与短期内肌注氟派啶醇后提高抗精神病药物的疗效.

    作者:刘剑涛;黄群明;罗来兴;张作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肾移植术后住院期间死亡患者的院内感染分析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住院期间死亡患者医院内感染的情况.方法回顾性调查41例肾移植术后死亡病例.结果41例患者中,14例(38.2%)死于非感染性疾病,27例(65.8%)死于医院内感染;27例院内感染死亡患者中,3例(11.1%)为单纯细菌性肺部感染,3例(11.1%)为细菌性和真茵性肺部感染,3例(11.1%)为单纯细菌性败血症,1例(3.7%)为颅内白色念球菌;17例(63.3%)为巨细胞病毒病,此17例患者中12例痰细菌培养阳性,4例真茵痰培养阳性,3例血细菌培养阳性.结论肾移植术后医院内感染常为混合感染,是肾移植接受者术后死亡的高危因素.

    作者:张白玉;许元文;吴培根;朱兰英;余学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艾滋病的流行现状和防预对策

    艾滋病(AIDS)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传染病,目前无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也无有效的疫苗,但可以通过其流行病学特征,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地预防HIV的感染.

    作者:周东升;王元玲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近红外线乳腺诊断仪对中老年妇女乳腺疾病临床应用的研究

    目的为了探讨近红外线乳腺诊断仪在中老年妇女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总结分析856例乳腺病近红外线扫描检查结果.结果大面积普查5000例近红外线扫描图像灰影拌血管改变856例,良性乳腺病764例,门诊随访未发现诊断不符者;手术治疗并有病理检查结果92例,包括14例乳腺癌.乳腺良性病诊断率100%,恶性病诊断率92.9%,假阳性率7.1%,与同期彩超钼靶摄片检查80例对比,近红外线扫描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彩超钼靶摄片.结论近红外经扫描对中老年乳腺病有较高诊断价值,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乳腺癌的有效手段,对大面积乳腺疾病的普查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海峰;魏其录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管理效益是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领域.应对我国加入WTO的挑战,如何与国际接轨适应国际经济环境,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上,我院根据效益性的财务管理模式及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使医院设备管理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保证了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作者:左宏秀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复元活血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疼痛13例

    <复元活血汤>出自<医学发明>,原方为柴胡12g,天花粉9g,当归9g,红花9g,桃仁9g,穿山甲9g,大黄6-9g(酒浸),甘草6g,水煎2次,混匀,分2次服,兑入黄酒为引,以利为度.

    作者:范利民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操作要点

    中药保留灌肠法是将中药汤剂灌入直肠及结肠内,通过肠黏膜吸收,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本科自1996年以来,对急性盆腔炎症状控制后及慢性盆腔炎患者采取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临床资料完整的1 37例就其具体操作及护理要点介绍如下:

    作者:刘勤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应用凝血酶术中止血与常规止血的效果观察

    目的通过术中应用凝血酶止血的效果观察,说明凝血酶在手术中具有迅速的局部止血作用.方法按术中是否用凝血酶止血分为A组应用组和B组对照组(使用电凝或热盐水纱布止血),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两组对比后发现,A组的止血效果优于B组.结论术中应用凝血酶是一种较理想的局部速效止血方法.

    作者:庞迪;李春波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氟尿嘧啶磁微球的制备

    制备载药量大、磁响应强的氟尿嘧啶磁微球用于高频磁场磁感应发热治疗肿瘤的研究.主要探讨制备条件如磁微粒大小及氟尿嘧啶含量和磁化强度的关系.磁化强度是磁感应发热的重要参数.结果表明,载药量增大,磁微粒粒径小,药物微球体积增大均使磁化磁度减小,而磁微粒粒径增大对增强磁化强度起关键性作用.

    作者:施锋;吴敏;张苗青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非典型性肺结核诊断体会(附34例报告)

    随着人们对肺结核诊治水平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肺结核发病率有所下降,但在边远农村地区仍为常见多发病,我院自1995年7月-2001年10月以来,共收治肺结核276例,其中非典型性肺结核34例,现就诊断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傅胜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异丙酚在保留自主呼吸气管插管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异丙酚在保留自主呼吸气管插麻醉中的应用.方法选择颈部及纵隔肿瘤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例.Ⅰ组:氟芬合剂+表面麻;Ⅱ组:异丙酚+表面麻醉;Ⅲ组:异丙酚+芬太尼.观察麻醉的前后及插管时的HR、SBP、SPO2及RR的变化.结果Ⅰ、Ⅲ组插管时HR、SBP与Ⅱ组有显著差异.插管时三组的SBP及Ⅰ、Ⅲ组的HR均与插管前有显著差异.RR、SPO2Ⅲ组麻醉诱导前后有显著差异;诱导后Ⅰ、Ⅱ组与Ⅲ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适量的异丙酚复合完善的表面麻醉对于无明显呼吸困难需保留自主呼吸的插管,是一种值得推荐的好方法.

    作者:李文辉;李颖波;王清秀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围手术期护患纠纷产生原因及处理对策

    围手术期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至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的一段时间[1].手术是外科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但手术本身有创伤性,存在不可测的风险性,同时手术也是一种压力源,可以引起病人身心压力反应.

    作者:叶宝霞;冯晓敏;熊晓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中华医学丛刊杂志

中华医学丛刊杂志

主管:中国文化教育出版社

主办:中华医学健康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