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雪琴;张娴
目的 探讨运动干预对高脂高糖饮食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大鼠循环及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和脂联素表达的影响.方法 29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9只和造模组20只,分别给予基础饲料与高脂高糖饲料喂养,6周后将造模成功的18只大鼠再随机分为模型组9只和运动组9只,运动干预6周后,测定血清TNF-α(放免法)和脂联素(酶联免疫吸附法)及肝脏和骨骼肌中TNF-α和脂联素mRNA表达(RT-PCR法).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空腹血糖和胰岛素升高(5.06±0.38 vs 7.49±1.13,13.61±2.94 vs 33.57±4.87,P均<0.05),胰岛素敏感指数降低(-4.21±0.22 vs -5.51±0.16,P<0.05),血清TNF-α升高(2.39±0.44 vs 3.03±0.50,P<0.05),血清脂联素降低(0.86±0.08 vs 0.77±0.09,P<0.05);肝脏和骨骼肌中TNF-α mRNA均表达增强,脂联素mRNA表达明显减弱.与模型组比较,运动组空腹血糖及胰岛素明显降低(5.77±1.17 vs 7.49±1. 13,25.69±4.27 vs 33.57±4.87,P均<0.05),胰岛素敏感指数上升(-5.10±0.31 vs -5.51±0.16,P<0.05),血清TNF-α降低(2.40±0.59 vs 3.03±0.50,P<0.05),脂联素升高(0.86±0.10 vs 0.77±0.09,P<0.05);肝脏和骨骼肌中TNF-α mRNA均表达减弱,脂联素mRNA表达增强.结论 运动干预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其机制可能与调节TNF-α和脂联素的表达有关.
作者:袁亮;刘遂心;龙勇;刘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间苯三酚注射液在产程中缩短产程时间、提高阴道分娩的作用.方法 选择正常初产妇、宫口开大3 cm伴宫颈扩张缓慢、停滞或宫颈水肿者150例,分为观察组75例,给予间苯三酚注射液80 mg静脉注射,对照组75例,给予安定10 mg静注.观察两组产妇用药后的产程变化及围产结局.结果 观察组活跃期产程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出血、宫颈撕裂伤及新生儿窒息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苯三酚注射液能解除宫颈痉挛,减轻宫颈水肿,降低分娩阻力,促进活跃期宫口扩张,缩短活跃期产程时间,提高阴道分娩率,对母几无不良影响,其疗效优于安定,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莉琼;毛飞君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中IL-4、IL-8、IL-12、IFN-γ的变化,探讨其在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测定毛细支气管炎,非喘息性肺炎,健康儿童血清中IL-4、IL-8、IL-12、IFN-γ的浓度.结果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IL-4、IL-8明显高于非喘息性肺炎患儿、健康儿童(P<0.01);IL-12、IFN-γ明显低于非喘息性肺炎患儿、健康儿童(P<0.01).非喘息性肺炎组与健康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毛细支气管炎存在机体免疫功能异常:Th1/Th2失衡,Th2优势应答.
作者:赵雪琴;张娴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运用偏相关分析评估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健康人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与屈光不正和年龄的相关性.方法 对106例健康受试者的右眼的各个钟点、各象限和整个RNFL平均厚度进行横断面分析,其中高度近视33例(SE<-6.0 D),中度近视60例(-6.0 D≤SE<-3.0 D),低度近视和正视眼13例(-3.0 D≤SE<0.5 D),用偏相关分析来评估RNFL和等效球径(SE)和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高度近视眼中平均RNFL厚度(95.74±13.46)μm比中度近视眼(101.43±11.53)μm以及低度近视和正视眼(108.06±8.42)μm的RNFL厚度要薄(P<0.05).1、5、6和12钟点处以及上下方象限的RNFL厚度和平均RNFL厚度与SE呈正相关(r=0.36,0.33,0.43,0.29,0.28,0.39,P<0.01,r=0.22,P<0.05),而8、9和10点处以及颢侧象限的RNFL厚度随着近视的发展与SE呈负相关(r=-0.21,P<0.05,r=-0.36,P<0.01;r=-0.24,P<0.05;r=-0.30,P<0.01).2、3、4、6钟点处以及鼻侧和下方RNFL厚度的变化同年龄具有相关性(r=-0.20,-0.20,-0.20,P<0.05,r=0.31,P<0.01).结论 RNFL厚度随着屈光不正和年龄的变化而变化,运用RNFL厚度评估青光眼要考虑屈光状态和年龄,同时要了解RNFL厚度变化所在的位置.
作者:蒋自培;胡赛静;徐建国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PPARγ合成配体曲格列酮(TGZ)对胃癌细胞生长、黏附及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明确PPARγ配体与胃癌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检测PPARγ在胃癌细胞株MGC803中的表达,通过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的TGZ对胃癌细胞增殖活性和体外黏附能力的影响.用体外侵袭系统检测TGZ对MGC803胃癌细胞体外侵袭转移和趋化运动能力的影响.结果 PPARγ在胃癌细胞MGC803中主要表达于细胞核;TGZ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活性,且随着配体药物浓度的升高,胃癌细胞增殖逐渐降低,呈剂量依赖趋势;当TGZ浓度为0.1、1.0及10 μmol/L时,细胞侵袭及运动抑制率分别为8.79%、31.31%、51.42%及28.29%、4.27%、59.2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TGZ浓度为10μmol/L时,细胞黏附能力为0.32±0.03,与对照(0.52±0.0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胃癌细胞MGC803表达功能性PPARγ蛋白;TGZ不同程度抑制MGC803细胞的生长、黏附和侵袭,其作用机制还有待于研究.
作者:常子强;李淑娟;刘津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风湿病患儿家长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家庭状况问卷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65例风湿病患儿家长进行调查分析评估,并与50例对照组儿童家长进行比较.结果 风湿病患儿的生活环境、家庭抚养方式、家长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及家族类似疾病史方面与对照组家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风湿病患儿家长SAS、SDS和SCL-90量表总均分以及躯体化、强迫、人际、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症各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儿童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风湿病患儿家长EPQ量表中P(精神质)和N(情绪稳定性)量表分高于对照组儿童家长,而E(性格内外向)量表分低于对照组儿童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风湿病患儿家长存在一定心理问题,可影响风湿病患儿的身心康复,应预关注和重视.
作者:于清;曹兰芳;赵瑜;薛海燕;李琛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用序贯试验检验黛力新治疗特发性呃逆的疗效.方法 采用质反应开放型单向序贯试验.试验标准:黛力新缓解特发性呃逆有效率至少为80%,无效率至多为30%;假阳性率为0.01,假阴性率为0.01;治疗方法:黛力新口服,1片/次,体重≤60 kg者1次/d,共6例;体重>60 kg者2次/d,共2例.结果 受试8例,有效7例,无效1例;序贯检验结果显示黛力新治疗特发性呃逆有效.呃逆停止后,伴随的焦虑、抑郁情绪也缓解,治疗后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HAD)测定表再评分,平均(6.75±3.69)分;与治疗前(14.38±4.03)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5,P<0.01).结论 黛力新有治疗特发性呃逆作用,小剂量有效且更安全.
作者:张千生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回顾性研究金属导管、一次性气管导管在气管切开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将1990年至1997年的28例金属导管患者、1998年至2002年的30例一次性气管导管患者、2003年至2008年12月在使用呼吸机时用一次性气管导管,撤机后换用金属导管的32例患者,分别设为A、B及C组,观察各组患者在用管期间导管气囊破裂、脱落情况、计算各组患者气道出血例数、气管导管堵塞例数、撤机与拔管时间等.结果 B、C组患者气囊破裂、脱落例数与出血例数比A组少(P<0.05);A、C组导管堵塞例数比B组少(P<0.05),拔管时间也较B组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一次性气管导管、撤机后换用金属导管在吸入性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中应用效果较单用效果好.
作者:贺建雄;彭细峰;李啸晨;李柏圭;付桃雄;刘瑛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和血管内皮生成因子-C(VEGF-C)蛋白表达与乳腺癌浸润和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增生组21例、导管内癌组10例、浸润性导管癌组68例病灶内EMMPRIN和VEGF-C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EMMPRIN蛋白在增生组、导管内癌组、浸润性导管癌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76%(1/21)、40.00%(4/10)73.53%(50/68),3组之间的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C蛋白在增生组、导管内癌组、浸润性导管癌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4.29%(3/21)、60.00(6/10)、77.94%(53/68),导管内癌组和浸润性导管癌组阳性率明显高于增生组(P<0.01).乳腺癌组织中EMMPRIN和VEGF-C的表达呈正相关(rs=0.390,P<0.01),而且EMMPRIN和VEGF-C的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及淋巴结转移数目有关(P<0.01).结论 EMMPRIN和VEGF-C的过度表达是促进乳腺癌浸润和转移的重要因素,二者在乳腺癌的浸润和转移过程中可能起着协同作用.
作者:梁运霞;陈茂怀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多次血小板成分献血者献血前后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形态学、CD62p表达与聚集功能的状况,为安全献血提供依据.方法 多次无偿血小板成分献血者79例,分为对照组(献血前)、实验Ⅰ组(献血后30 min)、实验Ⅱ组(献血后1周)、实验Ⅲ组(献血后4周),分别检测血小板数量、血小板形态、CD62p表达与聚集功能,并详细记录献血后随访状况.结果 实验Ⅰ组与对照组相比,血小板数量有所下降,但4周后,对照组与各实验组之间献血者血小板计数、形态、CD62p表达与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献血后机体一般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按国家规定频率(4周)参加无偿血小板成分献血,不会引起献血者血小板数量减少,也不会引起血小板的激活损伤,更不会影响血小板的形态与聚集功能.
作者:殷国美;沈卓岚;王拥军;胡庆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Survivin在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法技术检测7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81例宫颈癌及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Survivin mRNA的表达.结果 Survivin mRNA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和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44.6%和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urvivin mRNA阳性表达在CIN Ⅲ级中明显高于CINⅠ/Ⅱ级(P<0.05),在宫颈癌中,Ⅱb~Ⅲ期显著高于Ⅰ~Ⅱa期,低分化组显著高于高、中分化组(P<0.05~0.01),淋巴结转移组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结论 Survivin mRNA在CIN及宫颈癌中过表达,推测Survivin参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与宫颈癌的预后不良、复发密切相关,有望成为宫颈癌早期检测和判断预后的辅助指标.
作者:朱华;杨孝军;施铮铮;张虎祥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检测湿疹及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的水平,探讨食物过敏原在过敏性皮肤病中的作用及具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900例湿疹和慢性荨麻疹患者及18例正常人血清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水平.结果 (1)研究组血清食物过敏原检测的阳性率(90.2%)高于对照组(11.1%,P<0.01);900例湿疹及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的阳性率从高到底依次为:鸡蛋、小麦、虾、牛奶、大豆、蟹、大米、玉米、西红柿、鸡肉、蘑菇、牛肉、猪肉、鳕鱼;湿疹及慢性荨麻疹患者食物过敏原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91.9%、88.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疹患者中虾、蘑菇和鳕鱼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慢性荨麻疹患者(P<0.05);(2)儿童组食物过敏原检测的阳性率为96.6%,高于其他年龄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少儿组以鸡蛋、小麦和牛奶为主要过敏原,随着年龄的增长,虾、蟹的致敏性逐渐增高;(3)食物过敏原检测阳性的812例患者中,3种以上食物过敏原阳性的患者占53.7%,随访了其中175例患者,避免接触不耐受食物20 d和60 d后,有效率分别为50.9%和61.1%;(4)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患者饮食并随访325例患者,湿疹组20 d、60 d后有效率分别为59.9%和7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荨麻疹组20、60 d后有效率分别为65.6%和7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检测血清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寻找不耐受食物,从而调整饮食,改善症状,其对预防和治疗过敏性皮肤病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作者:谭丽娜;张桂英;颜兰香;王盛;陆前进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应用Sysmex XE-2100测定正常成年人外周血网织血小板(RP),评价其相关参数未成熟血小板比率(IPF)的稳定性和重复性.方法 采用Sysmex XE-2100及配套试剂检测615例正常人群静脉血网织血小板.选取IPF高值(18.2%~22.4%)、中值(6.1%~9.8%)、低值(1.0%~1.4%)三种不同IPF水平的标本各10份,每份连续检测11次,进行重复性试验.选10名健康志愿者,同时采集2份标本,分别在保存室温0、1、2、4、8、12、24、36 h时检测RP,进行稳定性试验.结果 Sysmex XE-2100检测网织血小板,其相关参数IPF的重复性和8h内稳定性均良好,高、中、低三种水平的变异系数(CV%)分别为3.7%、4.5%、6.0%.615例标本按不同性别进行分组,测得RP参考值范围为:IPF%:男2.66%(1.15~6.72)、女1.97%(0.69~5.88);IPF绝对值:男5.35×109/L(2.45~12.23),女4.06×109/L(1.78~11.09).结论 应用Sysmex XE-210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网织血小板,具有准确、可靠、方便、快速、经济等优点,有望成为常规检测项目.
作者:黄萃;武蓉珍;吴日荷;徐正才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血管内自膨胀支架治疗的临床价值及并发症分析.方法 经脑血管造影证实的颈动脉狭窄患者16例,应用远端栓子保护装置,球囊预扩张狭窄部位,释放自膨支架.结果 所有支架释放定位准确,狭窄消除,围手术期出现1例脑出血.临床随访1例再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超声示再狭窄.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可行的方法.
作者:秦伟;胡文立;焦力群;李慎茂;朱凤水;凌锋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食道端端吻合术中单肺通气(OLV)麻醉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对本院20例食道闭锁及气管食管瘘的新生儿行食道端端吻合术中单肺通气(OLV)麻醉,术中监测ECG、SpO2、PETCO2、BP,记录术前、诱导后、OLV10 min、OLV 30 min、术毕HR、SpO2、PETCO2、BP.值.结果 20例患儿单肺通气后SpO2均有下降,单肺通气10 min后,10例患儿SpO2下降至90%以下,2例加用PEEP,PEEP为4 cmH2O后,SpO2≥95%,3例暂停手术操作,恢复双肺通气,待SpO2恢复正常后继续手术.与诱导后比较,所有患儿单肺通气10 min后,SpO2下降明显(P<0.01),与OLV 10 min比较,OLV 30 min时SpO2明显升高(P<0.05),与诱导后比较,PETCO2在单肺通气各时点显著下降(P<0.05),在单肺通气过程中HR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选择合适的麻醉药,加强麻醉手术中的监测和管理新生儿单肺通气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卢小燕;张溪英;王江平;童易如;刘晶晶;颜璐璐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结核病是世界范围内第二大致死性传染病,对于慢性繁殖的结核分枝杆菌,长期化疗导致细菌耐药几乎不可避免.2002至2004年世界范围内约20%的结核菌分离株为耐多药(MDR),2%是广泛耐药(XDR)[1].基于结核病是宿主和病原体相互双向作用发展的结果,免疫治疗吸引了更多的注意.笔者就疫苗、细胞分子和抗体等方面的结核病免疫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王心静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肺结核病人与健康人外周血结核抗原特异性CD4~+T细胞中CD27和CD28的表达情况,了解不同分化程度T细胞在结核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以荧光标记的抗CD4、CD154、CD27、CD28四种抗体共染色,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肺结核病人和健康人外周血CD4~+ CD154~+ T细胞中CD27和CD28的分布比例.通过对比分析,了解不同分化阶段CD4~+T细胞在病人与健康人之间的分布差异.结果 特异性结核抗原刺激后,肺结核病人外周血CD4~+ CD154~+ T细胞中CD27~+ CD28~+(早期分化)、CD27~- CD28~+ 和CD27~+ CD28~-(中期分化)以及CD27~-CD28~-(晚期分化)T细胞的比例分别为(49.55±6.15)%、(26.85±3.87)%、(7.2±1.37)%和(16.35±3.97)%;而在健康人中这四群细胞的比例分别为(51.81 ±4.94)%、(29.83±5.33)%、(12.65±4.48)%和(5.7±2)%.结核病人与健康人以早期分化CD4~+T细胞为主,在晚期分化CD4~+T细胞比例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P<0.05).结论 肺结核病人抗原特异性CD4~+T细胞中晚期分化阶段细胞的比例显著高于健康人,提示抗原特异性CD4~+T细胞的分化程度与结核病相关.
作者:曹志红;蒋静;王心静;董梅;佟爱华;程小星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婴幼儿肌性斜颈的高频超声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本院经高频超声诊断的婴幼儿肌性斜颈患者68例,对其声像图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所有婴幼儿肌性斜颈患儿患侧胸锁乳突肌均发生异常声像图改变.其中56例表现为局部肿块型,12例表现为均匀增厚型.结论 高频超声对婴幼儿肌性斜颈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作者:钟惠琴;陆海娟;伍小辉;张磊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超声、MRI/CT在诊断脂肪母细胞瘤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4年来在本本院治疗的20例小儿脂肪母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脂肪母细胞瘤的超声特征为肿块边界欠清,边缘欠规则,包膜显示欠清,内部回声分布均匀或欠均匀,以稍中低回声为主,内可见稍强回声的条状样结构,部分表面呈分叶状,彩色多普勒(CDFI:):肿块内或周边可见少量低速条状血彩分布;MRI或CT主要表现为稍低信号(密度)或稍高信号(密度),其中可见稍强回声分隔影,当进行增强CT扫描时可见分隔影增强;当进行脂肪抑脂序列时部分病例可见脂肪被抑制.结论 超声、MRI/CT对于脂肪母细胞瘤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何静波;张号绒;刘金桥;陈洁;陈丽丽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微创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体会.方法 对3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采用微创切口建立体外循环,在常温不阻断升主动脉,心脏不停跳下进行心内直视手术.结果 本组无死亡病例,术后无低心排发生,无严重的心律失常,术后血流动力学稳定,无空气栓塞并发症,也无明显神经系统的并发症.结论 微创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有良好的心肌保护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任哲;张建海;凌晓飞;林培锋;梁诚之;翁贤武 刊期: 2010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