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婉玲;贺立山;吴隼
目的 探讨老年恶性肿瘤患者血脂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80例未经治疗的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及8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测定血浆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进行对照;对27例行肿瘤根治术患者手术后检测血脂,并与术前作对照.结果 老年恶性肿瘤患者TC、LDL低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HD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恶性肿瘤患者术后TC、LDL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HD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TC、LDL水平可作为恶性肿瘤诊断及预后观察的一项辅助指标.
作者:袁惠敏;潘志红;张江蓉;昌菁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Kikuchi淋巴结炎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 本院16例Kikuchi淋巴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切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Kikuchi淋巴结炎的诊断依赖于淋巴结病理活检,患者抗生素治疗无效,采用激素治疗有效,患者预后较好.结论 Kikuchi淋巴结炎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须与反应性淋巴结增生、淋巴结结核、猫抓病、外周T细胞性淋巴瘤等作鉴别.
作者:王群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的医院内感染情况.方法 对126例次住院老年NHL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51例次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并与同期非老年组进行比较.结果 老年组发生医院感染率为40.5%,高于同期非老年组的12.6%(P<0.05).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43.7%;革兰阳性茵占34.4%;真菌占21.9%.外周血白细胞、化疗疗程、住院天数都是影响院内感染发生的重要因素.结论 老年NHL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应引起重视,加强防护.
作者:王怡;陆滢;朱慧玲;洪用伟;盛利霞;孙永城;吴文淼;欧阳桂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移位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 2001年4月~2007年4月手术治疗移位髋臼骨折43例,患者平均伤后(13.3±2.6)d接受手术,Kocller-Langenbeck入路36例、髂腹股沟入路5例、前后联合入路2例.结果 43例患者随访14~86(52.6±6.7)月,解剖复位32例,复位欠佳6例,复位不满意5例.疗效优良率79.07%.结论 要注意移位髋臼骨折合并伤的处理,应尽早手术,尽可能采用单一入路解剖复位骨折.
作者:肖东民;李康华;李雄;叶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P)致病因素分布特点,为防治AP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428例急性胰腺炎发病年龄及致病因素的特征.结果 AP致病因素前三位依次为胆石症、不明原因、酗酒.随着年龄增大,AP发病呈增加趋势,30岁以上数量明显增加,但70岁以上数量明显减少.胆石性胰腺炎随着年龄的增大,发病增加.而不明原因胰腺炎随着年龄增大成下降的趋势.酒精性胰腺炎和高脂血症性胰腺炎发病基本集中在20-50岁之间.AP致病因素有性别差异.胆石性胰腺炎女性比男性明显多.而不明原因胰腺炎男性多.酒精性胰腺炎者基本均是男性.但高脂血症女性比男性比例略高.致病因素不是影响AP病情轻重的因素.结论 AP致病因素前三位依次为胆石症、不明原因、酗酒.AP发病随年龄增大也成增加趋势.AP致病因素有性别差异.致病因素不是影响AP病情轻重的因素.
作者:高虎云;丁小;陈加;吕少敏;汪平凡;杨新叶;范勇;胡建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健脾益肾方治疗慢性肾衰竭(CRF)及其抗肾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模型组(M组)、低剂量治疗组(L组)、高剂量治疗组(H组),除N组外均行5/6肾切除手术制作CRF动物模型.于造模后一周开始干预.干预8周后取血清及肾组织标本,检测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er)及肾组织纤维连接蛋白(FN)的表达.结果 N组肾小管间质区、上皮细胞基底膜、血管平滑肌区轻微表达;M组肾小管问质及小管均有强表达,肾小球系膜区有表达,与N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组及H组肾小管间质及小管中等强度表达,与N组相比表达显著增多(P<0.01),与M组相比表达显著降低(P<0.01);H组与L组相比表达减少(P<0.05).结论 健脾益肾方可以降低CRF大鼠血清BUN和Cr,抑制肾脏组织FN的表达,表明健脾益肾方是治疗CBF的有效方荆,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大鼠肾组织内FN表达,从而延缓肾纤维化有关.
作者:易无庸;杨曙东;杨俊;祁爱蓉;杨栋;杨琴;傅博;李顺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FV Leiden突变的检测方法,研究分析新疆维吾尔族冠心病人群中FV Leiden突变的发生率.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对新疆地区136例维吾尔族个体(其中76例冠心病,60例健康人)和82例汉族健康个体进行FV kiden基因突变研究分析.结果 新疆维吾尔族冠心病个体检出FV kiden基因突变杂合子1例,检出率1.32%.结论 FV Leiden突变可能不是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和汉族健康人群静脉血栓(VT)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但维吾尔族冠心病人群不能除外,可能与其相关.
作者:杨忠伟;冯秀丽;梁晓安;吕月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其配体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对热性惊厥(FS)患儿的神经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40例FS患儿分为单纯性FS(SFS)组20例和复杂性FS(CPS)组20例;对照组19例.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方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ICAM-1/LFA-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SFS组患儿ICAM-1 mRNA水平为(0.63±0.39)基因copy数,明显高于对照组(0.46±0.20)和CFS组患儿(0.41±0.20)基因copy数(P<0.05);CFS组ICAM-1mRNA水平与对照组儿童比较有下调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FS组LFA-1mRNA表达水平为(0.73±0.11)灰度值比,明显高于对照组(0.60±0.15)和CFS组(0.54±0.17)灰度值比(P<0.05);CFS组患儿LFA-1 mRNA水平与对照组儿童比较亦有下调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MC ICAM-1/LFA-1基因表达水平在SFS和CFS是不同的,ICAM-1/LFA-1 mRNA表达增高所介导的炎性免疫病理损害在SFS患儿发病机制中有一定的作用,而CFS患儿ICAM-1/LFA-1 mRNA表达反而下调可能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孙丹;刘智胜;姚辉;康世秀;何彩英;胡家胜;吴革菲;王芳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单侧尿路梗阻后大鼠肾脏白介素-18(IL-18)的表达及中药参附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UUO)制造梗阻性肾痛模型,将56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手术组(UUO组)和治疗组(UUO+参附),术后7、14 d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检测肾组织中IL-18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手术组.肾间质出现了明显的纤维化,IL-18的表达在术后第7天明显增加,第14天表达更强,与手术组相比,治疗组肾间质纤维化明显减轻,而治疗组与手术组同一时间点相比较.IL-18的表达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附可以下调肾组织IL-18的表达,减轻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发挥肾保护作用.
作者:陈文莉;黄艳霞;郑宇明;邵菊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15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14例经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和或手术病理检查确诊,1例进行腹部彩色B超诊断,其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14例,肠系膜上静脉栓塞1例.手术治疗13例,死亡2例,自动出院1例,病死率为13.3%.结论 增加对本病的认识,早期诊断,及时有效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楼春福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血小板生成素(TPO)对大鼠阿霉素(ADM)心肌细胞损伤的拮抗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32只Wistar 大鼠被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对照组、ADM组、ADM+TPOL组、ADM+TPOH组.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其余各组给予ADM 20 mg/kg腹腔内注射,TPO干预组则加用不同剂量的TPO(10μg或30μg/kg,隔天1次,共3次).采用ELISA法测大鼠血清CK-MB及cTNI;观察电子显微镜下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心肌细胞组织学改变及DNA氧化损伤产物8-羟基脱氧鸟苷(8-OHdG)表达情况,应用IPP6.0软件,计算累积光密度(IOD)及8-OHdG index.结果 加用TPO干预后CK-MB、cTNI的活力较ADM组明显下降(P<0.01);电子显微镜下ADM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损害较TPO干预组严重;TPO干预组心肌组织病理损伤减轻,IOD、8-OHdG index值较其他各组明显降低(P<0.01)上述指标在ADM+TPOL组及ADM+TPOH组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PO通过拮抗阿霉素对心肌的氧化损伤来发挥心脏保护作用.
作者:陈芾珩;刘元生;苏永忠;陈惜遂;江美銮;李回军;谭凤娇;侯展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内毒素受体CD14-159C/T基因多态性与严重感染患者预后及炎症介质的关系.方法 以2007年2月~7月收治的42例术后严重感染患者为对象,提取全血基因组DNA,应用限制性长度片段多态性(RFLP)方法检测CD14-159C/T基因多态性,观察CD14基因多态性分布与严重感染患者预后及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一6(IL-6)、白介素-10(IL-10)的关系.结果 -159TT基因型患者死亡率(69.2%)明显高于-159CT(23.1%)及-159CC患者(7.7%)(P<0.05).-159TT纯合子TNF-α、IL-6的表达明显高于基因-159CT(P<0.05)及-159CC(P<0.05),而IL-10的表达明显低于后两者(P<0.05).结论 CD14-159TT基因型可能对严重感染患者的预后有一定影响,其机制可能与增加促炎因子TNF-α、IL-6表达及降低抑炎因子IL-10有关.
作者:许长琼;王伟;王怀宁;刘德红;冯晓玲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外周血白蛋白(Alb)基因和甲胎蛋白(AFP)基因在肝癌(HCC)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巢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Alb基因和AFP基因在67例肝癌患者外用血中的表达.结果 肝癌患者外周血中AFP基因和Alb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53.7%和59.7%,前者明显高于肝硬化、慢性肝炎、急性肝炎和肝外肿瘤组患者(P<0.01);后者明显高于肝硬化、慢性肝炎和肝外肿瘤组患者(P<0.01),但与急性肝炎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I、Ⅱ和Ⅲ期肝癌中,Ⅲ期AFP基因片段和Alb基因片段阳性率明显高于I、Ⅱ期肝癌组;肝内有无转移的肝癌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分析外周血中AFP和Alb基因有助于肝癌的诊断、肝癌远处转移判别及肝癌术后复发的监测.
作者:朱云松;杨大明;姚登福;李玉明;钱俊波;许利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Jurkat细胞共培养模型中Jurkat细胞的化疗敏感性,探讨基质细胞黏附对Jurkat细胞周期及其调控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常规分离、培养骨髓基质细胞,Jurkat细胞与60Co照射的基质细胞层黏附培养,构建基质细胞-Jurkat细胞共培养模型,扫描电镜观察,通过MTF法测定Jurkat细胞DNR的IC50,流式细胞仪检测Jurkat细胞周期分布,Western blot检测黏附培养4、24和48 h Jurkat细胞周期调控蛋白cyclin A、cyclin E及p27的表达.结果 悬浮培养Jurkat细胞的IC50为0.45 p.mol/L,而白血病基质细胞及正常基质细胞黏附组ICSO分别为2.30 p.mol/L和1.78 pmol/L.Jurkat细胞与基质细胞黏附培养24 h,G0-G1期细胞的比例明显升高(48.74%±8.77%),与悬浮对照组(27.83%±1.8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2-M期细胞比例明显降低为2.01±1.17%,与悬浮对照组(20.33%±1.8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 Blot检测发现cyclin A、cyelin E的表达在Jurkat细胞黏附培养4 h时即有所下调,24 h和48 h尤为明显,而p27的表达则出现上调,以48 h为明显.结论 白血病基质细胞黏附能介导白血病细胞耐药,其机制可能与白血病细胞周期改变有关.
作者:王吉刚;陈幸华;周凡;刘彦琴;白颖;刘景华;LIU Jin-hua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老年妇女绝经后出血的病因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比分析546例老年妇女与对照组(<60岁)绝经后出血的临床资料和病理结果.结果 老年妇女绝经后出血病因依次为恶性肿瘤(39.75%)、良性疾病(31.50%)和非器质性病变(28.75%).而对照组为非器质性病变(45.87%)、良性疾病(42.83%),恶性肿瘤(11.30%);老年妇女恶性肿瘤宫颈癌高发,对照组子宫内膜癌多见.结论 老年妇女绝经后出血的病因构成比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1),应重视老年患者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作者:史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IgG1Fc段融合蛋白(rhuTNFR:Fc)对脂多糖(LPS)致大鼠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静脉注射LPS建立大鼠急性肾损伤模型.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rhuTNFR:Fc组、LPS组和rhuTNFR:Fe+LPS组.监测各组大鼠平均动脉压(MAP)变化情况,血液尿素氮(BUN)及肌酐(Cr)水平,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同时检测血清TNF-α含量及其生物活性,并测定肾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结果 rhuTNFR:Fc预处理能显著降低TNF-αf.生物活性,改善肾功能,减轻LPS所致病理损伤及MPO活力的增高,但对组织MDA含量及SOD活力无明显影响.结论 rhuTNFR:Fc预处理可以部分减轻LPS引起的大鼠急性肾损伤.
作者:王世婷;郭竹英;徐芒华;矫强;高丰厚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对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GSF)联合化疗的治疗,寻求老年急性白血病较好治疗方案.方法 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采用VDP方案,13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采用DA方案或MA方案.化疗前1d外周血白细胞<10.0×109/L的骨髓增生明显活跃以下的患者均加用G-CSF 300μd皮下注射.白细胞≥10.0×109/L的患者在化疗后白细胞<2.0×109/L时加用G-CSF 300μg/d至化疗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水平>1.0×109/L.结果 17例患者化疗后CR率58.8%,总有效率76.4%.2例患者治疗早期分别死于急性心梗和消化道大出血,早期死亡率11.7%.中性粒细胞持续<0.5×109/L中位时间18.5 d,平均缩短4.5 d.结论 早期加用G-csF增加化疗药物对白血病细胞的毒性,提高缓解率,并且缩短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的时间,减少感染的机会.
作者:金洁萍;孙园园;李斌;潘静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Survivin和bcl-2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0例正常结肠黏膜组织及92例结肠癌组织survivin,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结肠癌与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Surviv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5%和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urvivin的高表达与结肠癌组织学分级、Duke's分期相关(P<0.0I),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结肠癌与正常结肠黏膜中bcl-2阳性生表达率分别为59.8%和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cl-2蛋白的高表达与结肠癌Duke~分期及肠系膜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Survivin与Bcl-2之间呈正相关(r=0.333,P<0.05).结论 Survivin和bcl-2的表达与结肠癌发生、临床进展及预后密切相关,二者在结肠癌中起相互协同作用.
作者:陈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0SAHS)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L(scD40L)水平,探讨0SAHS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多导睡眠图(PSG)证实为0SAHS的男性患者40例为实验组,根据病情分为轻度组10例,中度组15例,重度组15例,另选经PSG检查无0SAHs的健康者15例作为对照组.对重度OSAHs组患者进行持续气道内正压(cPAP)治疗.测定血清可溶性CD40-L(SCD40L)水平,比较组间差异及CPAP治疗前后差异.结果 轻中重度0SAHS组的SCD40L水平分别为(3.44±1.32)ng/ml、(4.38±3.29)ng/ml和(7.13±2.16)ng.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06±1.04)ng/ml,且OSAHS各组间均有明显差别.CPAP治疗后,0SAHS患者血清SCD40L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 0SAHS患者血清SCD40L水平升高,且与0SAHS严重程度有关,CPAP治疗可以降低血清SCD40L水平.
作者:桂贤华;肖永龙;张德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患者,男,54岁.因反复胸痛7 d于2008年01月23日入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患者7 d前因进食槟榔后出现咽喉部至胸骨后的胀痛或烧灼样痛,每次持续1Omin至2h不等,均在打嗝后发生,与活动无关,症状反复发作,伴有返酸、呃逆,无大汗及呕吐.在当地医院予倍他乐克以及欣康片治疗效果不佳.
作者:周艳;彭道泉;丁家崇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