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周
目的 探讨PDCA循环法在提高护士三基理论知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运用PDCA循环法对微创中心病区护士进行三基培训考核管理,分析原因,制定培训计划,探讨培训效果.结果 实施PDCA后,2016年底科室全体护士“三基”理论考试成绩的合格率由实施PDCA前的29%提升到100%.结论 PDCA循环法能有效改善护理三基培训效果,提高护士的理论知识水平.
作者:巫伟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在儿童哮喘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哮喘患儿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3例.在规范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实施常规宣教和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协同护理干预.通过肺功能、儿童哮喘控制测试,出院后6个月内哮喘相关事件发生情况及用药依从性方面比较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哮喘控制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6个月内,观察组患儿急诊和再次住院次数较对照组患儿少(P<0.05),服药依从性观察组患儿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 儿童哮喘管理中开展协同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哮喘控制水平.
作者:钱小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加温生理盐水在白内障术前结膜囊冲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白内障手术患者117例(117眼)分为对照组57例(57眼)和实验组60例(60眼).对照组常规应用生理盐水术前结膜囊冲洗,实验组应用加温生理盐水术前结膜囊冲洗.采用无菌的棉拭子采集结膜囊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对比2组患者结膜囊的充血程度.结果 2组患者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冲洗后对照组患者结膜囊充血程度较观察组患者严重(P<0.05).结论 白内障术前运用加温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可降低患者不适感.
作者:黎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机控制胎头下降速度对会阴损伤的影响.方法 200例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产妇于胎头拨露1 cm×1 cm、会阴后联合未紧张时开始控制胎头下降速度,对照组于胎头拨露2 cm×3 cm、会阴后联合紧张时开始控制胎头下降速度.比较2组胎头拨露至着冠时间、胎头着冠至娩出时间、第二产程时间、会阴裂伤程度以及会阴侧切率.结果 观察组拨露至着冠时间长于对照组,着冠至娩出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2组第二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会阴裂伤Ⅱ度患者比例为20.0%,低于对照组的42.0% (P <0.05);观察组产妇侧切率为10.0%,低于对照组的27.0% (P <0.05).结论 胎头拨露1 cm×1 cm、会阴后联合未紧张时即开始控制胎头下降速度可降低会阴损伤,促进安全分娩.
作者:孙立琴;梅士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保温护理对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低体温的改善作用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2例择期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接受术中保温护理干预.观察2组术中鼻咽部温度(NPT),观察手术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以及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结果 术中,观察组患者NPT下降不明显,而对照组从接受麻醉30 min开始,NPT较观察组有显著下降(P<0.01).术后,观察组凝血功能指标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T、TT、APTT和FIB指标较术前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对患者进行保温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低体温现象,有效保护凝血功能.
作者:陈晓红;刘艳红;仲丽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手术室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估问题.通过计算灰色关联系数矩阵,得到关联度.同时本文还结合实例分析,为定量研究手术室护士岗位胜任力提供了一种途径.
作者:蒋建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任务导向性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 62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任务导向性训练.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和Fugl-Meyer量表(FMA)对2组患者平衡功能和下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平衡功能和下肢运动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平衡功能和下肢运动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任务导向性训练能有效改善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和下肢运动功能.
作者:范丽婵;梁鹏;陈丽珊;关志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团组健康宣教活动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和疾病认知度的影响.方法 将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61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宣教;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61例作为研究组,实施团组健康宣教活动.观察并记录2组干预前后血糖水平、疾病认知度和糖尿病控制自我效能评分.结果 干预后,2组空腹血糖、餐后2h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度和血糖监测技能知晓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1),且研究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2组糖尿病控制自我效能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采用团组健康宣教活动具有良好护理效果,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提高糖尿病知识知晓度,增强糖尿病控制自我效能.
作者:张海云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护理前移服务在缩短肿瘤门诊患者候诊时间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肿瘤门诊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采用护理前移服务进行干预,比较2组候诊时间长短和就诊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候诊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就诊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护理前移服务能缩短肿瘤门诊患者的候诊时间,提高就诊满意度,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作者:沈淑仪;王若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在提高胸外科实习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4月实习的护理本科护生5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名.对照组采用普通临床带教方法,实验组采用SBAR标准化沟通方法,评价2组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结果 实验组护生的护患沟通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有助于提高实习护生的护患沟通能力,提高实习积极性.
作者:张杏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心内科CCU病房基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5年7-12月CCU收治的患者180例设为A组,采用常规基础护理.将2016年1-6月CCU收治的患者180例设为B组,在A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观察2组口腔卫生情况、压疮发生及失禁相关性皮炎发生情况.结果 B组失禁相关性皮炎低于A组(JP<0.05);2组压疮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口腔卫生情况优于A组(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模式能提高CCU病房的基础护理质量.
作者:陶明;何丽;苟海菊;唐俊;丁文芳;杨文笔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预防腹腔镜宫颈癌术中头皮压疮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5月择期行腹腔镜宫颈癌手术患者22例设为对照组,选取2015年6月-2016年2月择期行腹腔镜宫颈癌手术患者28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集束化护理,观察2组头皮压疮的发生率,评价干预前后手术室护士专业能力.结果 观察组无压疮发生,对照组发生3例压疮(13.64%),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案实施后手术室护士专业知识、操作技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1).结论 集束化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腹腔镜宫颈癌头皮压疮发生率,提升手术室护士的专业能力.
作者:倪红霞;费锋燕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在肾穿刺活检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例待行肾穿刺活检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肾穿刺活检术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指导干预.比较2组穿刺效果.结果 实验组穿刺效果评价为Ⅰ级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实验组穿刺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 对肾穿刺活检术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其负面情绪、确保穿刺效果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田淋;罗丽珍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减压穿刺法在动静脉内瘘早期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35例行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17例和实验组1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实验组采用减压穿刺法.比较2组患者内瘘使用初期(前10次)穿刺成功率和血肿、渗血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皮下血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渗血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减压穿刺法能提高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初期穿刺的成功率,降低血肿发生率.
作者:张雨钰;尤佩;杨蓓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预防留置针静脉炎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肿瘤中心收治患者190例根据收治病区不同分为2组.干预组85例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后给予集束化护理,对照组患者105例使用静脉留置针后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组静脉炎发生率24.70% (21/85),对照组为61.90%(65/10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肿瘤患者留置针静脉炎的发生风险.
作者:郭菁;郝素娟;王祖晶;倪卫燕;许文娟;鲁林微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基于回馈教学的健康教育模式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0例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5例.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患者给予基于回馈教学的健康教育模式.分别于干预后4周、12周评价患者的服药信念和服药依从性.结果 对照组和干预组分别失访3例和2例患者,干预后4周和12周,干预组患者的服药必要性信念、服药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基于回馈教学的健康教育模式能增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服药信念,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作者:董丽;石红丽;樊慧丽;孟莹莹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翻转课堂”在住院糖尿病患者系统化口腔卫生宣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0例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系统化口腔卫生宣教,实验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进行系统化口腔卫生宣教.比较2组对口腔健康宣教方法的评价,观察2组糖尿病与牙周炎相关理论知识以及口腔卫生操作方法的掌握情况.结果 在宣教方式的评价中实验组喜欢这种培训方式及认为总体效果好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理论知识评分、操作技能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应用于住院糖尿病患者系统化口腔卫生宣教中能提高培训效率和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
作者:潘莉丽;张佩玲;燕苹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2型糖尿病(T2DM)患者自我护理、合并症和生存质量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制定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和糖尿病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DSQL)对T2DM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18例有效患者的ESCA总分为(108.36±21.94)分,且低、中、高水平分别占2.54%,64.41%,33.05%.DSQL总分为(69.95±9.74)分,其中影响生存质量的主要是生理和心理维度.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与其生存质量呈正相关.伴合并症的患者相对于无合并症患者,生存质量条目比值明显较高(P<0.05).结论 T2DM患者的护理干预应重视提升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加强其对合并症的正确认识,降低合并症发生率,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侯乐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护理评估联合健康指导在老年糖尿病患者饮食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89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评估与健康指导.观察2组干预前后饮食行为及糖代谢情况.结果 干预6个月和12个月时,2组饮食行为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饮食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和12个月时,2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降低,且观察组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期间低血糖发生率2.22%,低于对照组的22.73% (P <0.05).结论 护理评估联合健康指导能有效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饮食行为和血糖控制效果,减少低血糖发生风险.
作者:高荣梅;费小芸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改善老年患者口服用药问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照品管圈活动程序对老年患者服药情况进行管理,确定口服用药改善重点为服药时间错误和漏服,评价品管圈活动前后有形成果及无形成果.结果 实施品管圈管理后老年患者服药正确率由实施前的60.52%提高到实施后的89.66%(P<0.01).品管圈活动后圈员解决问题能力、责任心、沟通协调能力、自信心、团队凝聚力、积极性、品管手法运用及和谐度8个方面评分均高于活动前(P<0.01).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提高老年患者服药的正确率,减少服药差错事故的发生风险,从而提升医疗护理质量与安全.
作者:魏兴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