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乐
目的 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在儿童哮喘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哮喘患儿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3例.在规范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实施常规宣教和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协同护理干预.通过肺功能、儿童哮喘控制测试,出院后6个月内哮喘相关事件发生情况及用药依从性方面比较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哮喘控制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6个月内,观察组患儿急诊和再次住院次数较对照组患儿少(P<0.05),服药依从性观察组患儿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 儿童哮喘管理中开展协同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哮喘控制水平.
作者:钱小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预防留置针静脉炎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肿瘤中心收治患者190例根据收治病区不同分为2组.干预组85例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后给予集束化护理,对照组患者105例使用静脉留置针后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组静脉炎发生率24.70% (21/85),对照组为61.90%(65/10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肿瘤患者留置针静脉炎的发生风险.
作者:郭菁;郝素娟;王祖晶;倪卫燕;许文娟;鲁林微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翻转课堂”在住院糖尿病患者系统化口腔卫生宣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0例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系统化口腔卫生宣教,实验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进行系统化口腔卫生宣教.比较2组对口腔健康宣教方法的评价,观察2组糖尿病与牙周炎相关理论知识以及口腔卫生操作方法的掌握情况.结果 在宣教方式的评价中实验组喜欢这种培训方式及认为总体效果好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理论知识评分、操作技能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应用于住院糖尿病患者系统化口腔卫生宣教中能提高培训效率和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
作者:潘莉丽;张佩玲;燕苹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自我管理健康教育联合呼吸功能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健康行为及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COPD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2组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自我管理健康教育联合呼吸功能训练.观察实施干预前后,2组肺功能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及健康行为量表(HPL)、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结果 2组干预后肺功能各项指标水平均较干预前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HPL评分高于对照组,SGRQ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COPD患者实施自我管理健康教育联合呼吸功能训练可明显提高患者肺功能,改善健康行为和生活质量.
作者:许丽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护理人员锐器伤发生的相关因素,总结防护措施.方法 收集24名发生锐器伤的护理人员相关资料,调查统计基本情况,包括岗位、受伤时间段等,跟踪观察出现锐器伤后的处理情况.结果 24名发生锐器伤的护理人员中临床护士22名,输液针头是常见的致伤锐器,08:00 ~ 12:00是发生锐器伤高危时间段,拔针及拔针后处置不当是导致锐器伤的主要因素,24名护理人员均完成追踪随访,未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结论 加强职业培训,规范操作规程,完善职业防护管理是降低针刺伤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陈玉兰;程洪英;张红芳;胡继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护理前移服务在缩短肿瘤门诊患者候诊时间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肿瘤门诊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采用护理前移服务进行干预,比较2组候诊时间长短和就诊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候诊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就诊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护理前移服务能缩短肿瘤门诊患者的候诊时间,提高就诊满意度,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作者:沈淑仪;王若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4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观察2组产妇产后护理技能掌握情况,比较2组产妇对护理质量的评价.结果 观察组产妇对产后护理及新生儿护理相关技能掌握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产妇对基础护理、一级护理、危重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有利于产妇更好地掌握产后自我护理与新生儿的护理技能,对产后恢复及新生儿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胡清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马麦式改良手法在产后乳腺疏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产后发生乳房胀痛的100例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挤奶手法疏通乳腺,观察组采用马麦式改良疏通手法.观察干预后2组乳房肿胀程度和硬度,记录2组产妇乳晕肿胀、皮肤破损、乳汁分泌和纯母乳喂养情况.结果 干预后2组乳房胀痛及硬度分级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乳晕肿胀和局部皮肤受损比例较低,泌乳量增多,疏通时疼痛分级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纯母乳喂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马麦式手法能有效疏通乳腺,减轻产后乳房胀痛,增加泌乳量,值得借鉴.
作者:李立琴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在提高胸外科实习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4月实习的护理本科护生5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名.对照组采用普通临床带教方法,实验组采用SBAR标准化沟通方法,评价2组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结果 实验组护生的护患沟通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有助于提高实习护生的护患沟通能力,提高实习积极性.
作者:张杏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机控制胎头下降速度对会阴损伤的影响.方法 200例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产妇于胎头拨露1 cm×1 cm、会阴后联合未紧张时开始控制胎头下降速度,对照组于胎头拨露2 cm×3 cm、会阴后联合紧张时开始控制胎头下降速度.比较2组胎头拨露至着冠时间、胎头着冠至娩出时间、第二产程时间、会阴裂伤程度以及会阴侧切率.结果 观察组拨露至着冠时间长于对照组,着冠至娩出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2组第二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会阴裂伤Ⅱ度患者比例为20.0%,低于对照组的42.0% (P <0.05);观察组产妇侧切率为10.0%,低于对照组的27.0% (P <0.05).结论 胎头拨露1 cm×1 cm、会阴后联合未紧张时即开始控制胎头下降速度可降低会阴损伤,促进安全分娩.
作者:孙立琴;梅士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期间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64例肿瘤化疗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PICC置管期间,对照组32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2例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2组PICC置管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2组PICC置管一次穿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CC置管期间,观察组患者非计划拔管率、血栓形成、机械性静脉炎和穿刺点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期间实施综合护理模式,能有效降低置管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借鉴.
作者:陈盈;邝绮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学生信息素养现状,探讨开展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改进措施.方法 采用《信息素养调查表》对111名护理本科生的信息素养现状进行调查.结果 75.68%的学生能主动寻求所需信息,31.54%的学生事先制定计划查找信息.28.83%的学生去图书馆能进行正确、高效的查阅流程,能够采用特殊检索技术来建构检索策略占27.93%.13.52%的学生学习过知识产权、版权法等方面的课程.结论 多数学生的信息意识较强,但信息评估能力和信息道德有待提高,应将信息素质教育与护理学科教育相结合,开展专业信息实践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作者:王艳波;许瑞;李芳;崔宇红;吉秀家;陶维天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在老年胃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41例老年胃癌患者随机分为FTS组(n=21)与对照组(n=20).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FTs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快速康复护理措施.观察2组患者术后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FTS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患者,体质量下降程度、住院时间和费用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胃癌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可促进老年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黄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PDCA循环法在提高护士三基理论知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运用PDCA循环法对微创中心病区护士进行三基培训考核管理,分析原因,制定培训计划,探讨培训效果.结果 实施PDCA后,2016年底科室全体护士“三基”理论考试成绩的合格率由实施PDCA前的29%提升到100%.结论 PDCA循环法能有效改善护理三基培训效果,提高护士的理论知识水平.
作者:巫伟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后的康复护理.方法 对45例肩袖损伤患者于关节镜下行内、外排铆钉固定修复术,在常规术前术后护理的基础上实行分阶段、个体化的康复锻炼的护理措施,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静息状态下和活动状态下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及美国肩与肘协会评分系统(ASES)的肩关节评分.结果 术后在静息状态下和活动状态下VAS疼痛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ASES功能评分较术前提高(P<0.05).结论 分阶段、个体化的护理和康复训练能保证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手术疗效,降低患者疼痛,加快康复进程.
作者:蔡烨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BD公司生产的密闭式防针刺伤型静脉留置针(BD留置针)与山东威海洁瑞医用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威高留置针)在临床输液使用中的优劣性.方法 统计骨伤科2016年3月-11月输液人次,就2种留置针的留置时间、舒适度、护士操作难度、临床安全性能等多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无论从患者还是护士方面,威高留置针在临床使用的效果都优于BD.结论 留置针的使用与患者因素、护士因素、药物因素等诸多方面相关,各类型号留置针均有其不可替代的优缺点,临床工作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输液工具.
作者:李周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减压穿刺法在动静脉内瘘早期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35例行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17例和实验组1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实验组采用减压穿刺法.比较2组患者内瘘使用初期(前10次)穿刺成功率和血肿、渗血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皮下血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渗血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减压穿刺法能提高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初期穿刺的成功率,降低血肿发生率.
作者:张雨钰;尤佩;杨蓓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及相应的对策.方法 选取2015年1月-12月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院筛查的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主要有促甲状腺激素(TSH)、苯丙氨酸(phe)、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17-羟孕酮(17-OHP)相关疾病4种,4个季度的可疑阳性应召患者数分别为30例、135例、158例、116例,实召患者数分别为28例、135例、150例、1 13例,未召回复查患者数分别为2例、0例、8例、3例.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不够、筛查网络不健全、血涂片质量较差、技术培训少、服务质量差等.结论 医院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必须加强人员的业务培训、加强健康教育,规范工作程序,争取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视,从而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的质量,促进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的开展.
作者:伍晋辉;李轩;吴怡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精密器械清洗质量的效果.方法 应用PDCA循环法找出2016年2月1日-2月29日(PDCA循环法实施前)精密器械清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制定计划,确定目标及改进措施,组织实施,检查处理.观察2016年3月1日-3月31日(PDCA循环法实施中)、2016年4月1日-4月30日(PDCA循环法实施后)精密器械清洗情况.结果 应用PDCA循环法后,精密器械清洗合格率由92.19%提高到98.97%,无人为因素损坏及配件丢失.结论 在精密器械清洗质量控制中应用PDCA循环法,能够保证器械清洗质量,提高器械使用率,杜绝人为因素损坏及配件丢失,节约成本,对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滕智英;刘芳;宋瑾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2型糖尿病(T2DM)患者自我护理、合并症和生存质量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制定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和糖尿病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DSQL)对T2DM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18例有效患者的ESCA总分为(108.36±21.94)分,且低、中、高水平分别占2.54%,64.41%,33.05%.DSQL总分为(69.95±9.74)分,其中影响生存质量的主要是生理和心理维度.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与其生存质量呈正相关.伴合并症的患者相对于无合并症患者,生存质量条目比值明显较高(P<0.05).结论 T2DM患者的护理干预应重视提升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加强其对合并症的正确认识,降低合并症发生率,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侯乐 刊期: 201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