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期间的综合护理

陈盈;邝绮华

关键词:肿瘤, 化疗, PICC, 综合护理, 置管并发症
摘要:目的 观察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期间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64例肿瘤化疗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PICC置管期间,对照组32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2例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2组PICC置管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2组PICC置管一次穿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CC置管期间,观察组患者非计划拔管率、血栓形成、机械性静脉炎和穿刺点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期间实施综合护理模式,能有效降低置管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借鉴.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相关文献
  • 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期间的综合护理

    目的 观察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期间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64例肿瘤化疗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PICC置管期间,对照组32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2例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2组PICC置管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2组PICC置管一次穿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CC置管期间,观察组患者非计划拔管率、血栓形成、机械性静脉炎和穿刺点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期间实施综合护理模式,能有效降低置管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借鉴.

    作者:陈盈;邝绮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乳腺脓肿超声引导穿刺引流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乳腺脓肿超声引导穿刺引流的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乳腺脓肿超声引导穿刺引流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给予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术中及术后仔细观察,积极预防并发症.结果 30例乳腺脓肿患者均一次性穿刺成功,完成引流及冲洗治疗,局部及全身症状均消失,疗效评定为治愈.结论 超声引导穿刺冲洗治疗乳腺脓肿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护理人员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手术配合度,减少并发症,促进其早期康复.

    作者:孙瑞曼;张晓东;王璐;汤冠荣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协同护理模式在儿童哮喘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在儿童哮喘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哮喘患儿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3例.在规范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实施常规宣教和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协同护理干预.通过肺功能、儿童哮喘控制测试,出院后6个月内哮喘相关事件发生情况及用药依从性方面比较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哮喘控制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6个月内,观察组患儿急诊和再次住院次数较对照组患儿少(P<0.05),服药依从性观察组患儿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 儿童哮喘管理中开展协同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哮喘控制水平.

    作者:钱小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床边康复仪器在神经外科偏瘫患者功能锻炼中的应用

    目的 探究床边康复仪器配合使用在神经外科偏瘫患者功能锻炼中的影响.方法 118例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使用床边康复仪器进行锻炼.对比2组锻炼前后血液相关指标、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评分以及日常生活活动功能测评指数(Barthel).结果 锻炼后观察组血细胞比容和全血比黏度指标水平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配合使用床边康复仪器有利于改善神经外科偏瘫患者的血液状态,提高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徐旭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集束化护理预防留置针静脉炎的效果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预防留置针静脉炎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肿瘤中心收治患者190例根据收治病区不同分为2组.干预组85例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后给予集束化护理,对照组患者105例使用静脉留置针后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组静脉炎发生率24.70% (21/85),对照组为61.90%(65/10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肿瘤患者留置针静脉炎的发生风险.

    作者:郭菁;郝素娟;王祖晶;倪卫燕;许文娟;鲁林微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急诊重症监护病房患者ICU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患者ICU综合征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14年11月一2016年8月EICU住院患者214例为研究对象,观察ICU综合征的发生情况.筛选ICU综合征发生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EICU完成调查患者共192例,发生ICU综合征51例,发生率为26.56%.年龄>60岁、APACHEⅡ评分高、经过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及病友死亡是ICU综合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护理人员要更加注重与患者的交流,尤其是年龄较大、病情较重、经历病友死亡的患者,减轻患者的不适应感及焦虑感,预防及避免ICU综合的发生.

    作者:上官美琴;李蕾;应康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任务导向性训练在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任务导向性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 62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任务导向性训练.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和Fugl-Meyer量表(FMA)对2组患者平衡功能和下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平衡功能和下肢运动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平衡功能和下肢运动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任务导向性训练能有效改善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和下肢运动功能.

    作者:范丽婵;梁鹏;陈丽珊;关志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后的康复护理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后的康复护理.方法 对45例肩袖损伤患者于关节镜下行内、外排铆钉固定修复术,在常规术前术后护理的基础上实行分阶段、个体化的康复锻炼的护理措施,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静息状态下和活动状态下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及美国肩与肘协会评分系统(ASES)的肩关节评分.结果 术后在静息状态下和活动状态下VAS疼痛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ASES功能评分较术前提高(P<0.05).结论 分阶段、个体化的护理和康复训练能保证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手术疗效,降低患者疼痛,加快康复进程.

    作者:蔡烨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联合PDCA循环管理在肝胆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FMEA)联合PDCA循环管理在肝胆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例肝胆手术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1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利用FMEA联合PDCA循环模式管理.观察2组基础护理合格率、护理投诉情况、护理差错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基础护理合格率99.8%高于对照组的80.0% (P <0.01).实验组护理投诉率和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FMEA联合PDCA的管理模式能够有效避免肝胆外科手术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作者:桑玫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情景模拟教学法提高全科医学生护理操作的教学研究

    目的 探讨情境模拟教学法应用于护理操作学教学中的合理性及应用于不同人数的班级佳教学效果的模式.方法 对201 1级31名全科医学本科生及2012级67名全科医学本科生实施“简短理论讲授(1学时)+情境模拟演练、分析总结(1学时)+分项技术操作练习(1学时)”为主线的教学法,课后进行授课效果的问卷调查.结果 2011级学生认为上述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占100.00%)、“巩固已学知识点,拓宽了知识面”(占100.00%)、“引领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占l00.00%)、“提高团队协作精神”(占94.12%)及“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占94.12%).2012级学生第1~3节沿用2011级上课模式,发现存在较多问题,评价得分较低,第4~6节调整后评价较之前提高(P<0.05).结论 情境模拟教学法的应用可提高全科医学方向医学生的综合能力,具体实施细节要根据学生人数的不同进行调整.

    作者:嵇玲瑛;陈巧玲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高危因素及护理对策

    目的 分析神经外科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yAP)的高危因素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行机械通气的35例患者,调查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VAP分为VPN组(n=6)和Non-VAP组(n=29).结果 6例(17.14%)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单因素分析显示,VPN与Non-VAP组患者心肺复苏和机械通气时间(>3 d)变量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神经外科监护室VAP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应实施综合护理措施,降低VAP发生风险.

    作者:潘海萍;潘敏敏;周兰;谈雅琼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减压穿刺法在自体动静脉内瘘早期穿刺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减压穿刺法在动静脉内瘘早期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35例行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17例和实验组1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实验组采用减压穿刺法.比较2组患者内瘘使用初期(前10次)穿刺成功率和血肿、渗血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皮下血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渗血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减压穿刺法能提高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初期穿刺的成功率,降低血肿发生率.

    作者:张雨钰;尤佩;杨蓓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PDCA循环法在提高护士三基理论知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PDCA循环法在提高护士三基理论知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运用PDCA循环法对微创中心病区护士进行三基培训考核管理,分析原因,制定培训计划,探讨培训效果.结果 实施PDCA后,2016年底科室全体护士“三基”理论考试成绩的合格率由实施PDCA前的29%提升到100%.结论 PDCA循环法能有效改善护理三基培训效果,提高护士的理论知识水平.

    作者:巫伟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在胸外科护生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在提高胸外科实习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4月实习的护理本科护生5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名.对照组采用普通临床带教方法,实验组采用SBAR标准化沟通方法,评价2组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结果 实验组护生的护患沟通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有助于提高实习护生的护患沟通能力,提高实习积极性.

    作者:张杏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团组健康宣教活动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疾病认知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团组健康宣教活动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和疾病认知度的影响.方法 将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61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宣教;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61例作为研究组,实施团组健康宣教活动.观察并记录2组干预前后血糖水平、疾病认知度和糖尿病控制自我效能评分.结果 干预后,2组空腹血糖、餐后2h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度和血糖监测技能知晓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1),且研究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2组糖尿病控制自我效能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采用团组健康宣教活动具有良好护理效果,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提高糖尿病知识知晓度,增强糖尿病控制自我效能.

    作者:张海云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BD留置针与威高留置针临床应用比较

    目的 探讨BD公司生产的密闭式防针刺伤型静脉留置针(BD留置针)与山东威海洁瑞医用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威高留置针)在临床输液使用中的优劣性.方法 统计骨伤科2016年3月-11月输液人次,就2种留置针的留置时间、舒适度、护士操作难度、临床安全性能等多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无论从患者还是护士方面,威高留置针在临床使用的效果都优于BD.结论 留置针的使用与患者因素、护士因素、药物因素等诸多方面相关,各类型号留置针均有其不可替代的优缺点,临床工作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输液工具.

    作者:李周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中常见问题与对策

    目的 探讨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及相应的对策.方法 选取2015年1月-12月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院筛查的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主要有促甲状腺激素(TSH)、苯丙氨酸(phe)、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17-羟孕酮(17-OHP)相关疾病4种,4个季度的可疑阳性应召患者数分别为30例、135例、158例、116例,实召患者数分别为28例、135例、150例、1 13例,未召回复查患者数分别为2例、0例、8例、3例.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不够、筛查网络不健全、血涂片质量较差、技术培训少、服务质量差等.结论 医院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必须加强人员的业务培训、加强健康教育,规范工作程序,争取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视,从而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的质量,促进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的开展.

    作者:伍晋辉;李轩;吴怡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加温生理盐水在白内障术前结膜囊冲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加温生理盐水在白内障术前结膜囊冲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白内障手术患者117例(117眼)分为对照组57例(57眼)和实验组60例(60眼).对照组常规应用生理盐水术前结膜囊冲洗,实验组应用加温生理盐水术前结膜囊冲洗.采用无菌的棉拭子采集结膜囊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对比2组患者结膜囊的充血程度.结果 2组患者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冲洗后对照组患者结膜囊充血程度较观察组患者严重(P<0.05).结论 白内障术前运用加温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可降低患者不适感.

    作者:黎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PDCA循环在精密器械清洗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精密器械清洗质量的效果.方法 应用PDCA循环法找出2016年2月1日-2月29日(PDCA循环法实施前)精密器械清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制定计划,确定目标及改进措施,组织实施,检查处理.观察2016年3月1日-3月31日(PDCA循环法实施中)、2016年4月1日-4月30日(PDCA循环法实施后)精密器械清洗情况.结果 应用PDCA循环法后,精密器械清洗合格率由92.19%提高到98.97%,无人为因素损坏及配件丢失.结论 在精密器械清洗质量控制中应用PDCA循环法,能够保证器械清洗质量,提高器械使用率,杜绝人为因素损坏及配件丢失,节约成本,对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滕智英;刘芳;宋瑾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上海市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青年护士职业倦怠和离职倾向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了解青年护士职业倦怠和离职倾向现况,分析职业倦怠对离职倾向的影响.方法 运用工作倦怠量表和离职意愿量表对上海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352名35岁及以下青年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简单分层抽样随机抽取样本.结果 该院青年护士职业倦怠3个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情绪疲溃感、个人无成就感、工作冷漠感,3个维度均分均处于较高水平.离职倾向总分为(16.72-±3.14)分.职业倦怠的3个维度与离职倾向的3个维度之间均呈显著性相关,情绪疲溃感、职称、工作冷漠感、科室、个人无成就感是青年护士离职倾向的预测变量,能够解释离职倾向总体变异度的33.1%,其中情绪疲溃感对离职倾向影响大(r2 =0.266).结论 应重视提升青年护士幸福指数,建立合理的工作排班制度,提升青年护士自身价值认同,从而降低青年护士离职倾向,提高护士队伍稳定性.

    作者:吴晓菁;颜美琼 刊期: 2017年第06期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

主管:上海交通大学

主办:上海交通大学